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专科,肩负着疑难重症诊疗、学科引领、医疗质量控制、医学教育培训、师资培训等重要任务。超声医学科党支部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患者”,探索形成“四个坚持”工作法,坚持以需求为出发点,服务提质增效;坚持以实干为支撑点,推进学科发展;坚持以实用为切入点,助力医疗帮扶;坚持以育才为落脚点,加强队伍建设,党建业务融合取得实效。
坚持以需求为出发点
服务提质增效
协和医院的超声年检查量超50万人次。面对持续增长的需求,传统的人工预约报到方式势必增加患者的等候时间。超声医学科党支部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为抓手,聚焦堵点、难点、痛点,建立超声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持续优化分时段预约、自助预约改约等便民服务,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患者就医体验得到了极大改善。
“既往患者需要拿着预约单、转诊单、会诊单去找医生,有时还需奔波多次才能完成会诊,为此,我们创建了一站式转会诊体系。”主任助理张青介绍。通过规则引擎和大数据,自动分析患者数据,在预约时实现患者与超声亚专业组的匹配,首诊医师在电脑上简单操作即可完成“一键转诊”,此举不仅让医生可以匹配自己擅长的病种,还让患者在当天就能完成转会诊和超声检查。科室还对线上诊疗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患者进行甲状腺穿刺后,线上为其解读穿刺结果,同时一键同步临床医师,让超声诊疗突破地域限制。
坚持以实干为支撑点
推进学科发展
为了增强凝聚力,超声医学科党支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复兴之路” “真理的力量”“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展览,支部党员切实体会到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党性修养。
支部党员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在医疗科研领域奋力攻关。新冠疫情初期,支部成员第一时间协助编纂专家共识,为全国超声学科新冠防治提供指导;坚持自主研发,与相关企业携手构建国内首个基于国产超声仪器的光声/超声双模态成像设备;建立了ABUS乳腺容积超声人工智能远程读图中心,提升了基层医院乳腺疾病诊断水平;连续数年牵头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项目,推动农村乳腺癌早诊早治;党支部书记、科主任李建初带领团队从血管疾病入手开展科研工作,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建立了全链条研究体系;在原党委书记姜玉新的指导下,杨萌团队聚焦光声成像技术,在仪器研发、临床应用等方面开展了集中攻关并获得成功……支部以实干为支撑点,为推进全国超声学科发展添薪加力,惠及广大患者。
坚持以实用为切入点
助力医疗帮扶
超声医学科党支部始终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任务扛在肩上,连续9年选派骨干援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超声科。通过多次组织远程支部会议、学科建设研讨、京藏两地联学联做等活动,将“一人援藏”转化为“全科援藏”。党支部以解决实际工作难题为切入点,针对当地血管、产科、介入、肌骨薄弱等空白领域展开特色帮扶,开展了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诊断等多项新技术。
为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援藏党员充分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助力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教研及质控工作全面提升。推动该医院逐渐完善相关诊疗项目,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多次自治区级及国家级学术活动,优质医疗服务在藏区生根开花……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支部党员帮扶的身影。承接对口帮扶内蒙古托克托县医院任务,针对当地产前超声的迫切需求,定制“全员培训+重点培养”的帮扶计划,开展了规范化的产前超声理论授课与技能培训;积极参与离岛医疗综合体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筹开工作,现已完成超声科开业布局,并顺利完成首批患者接诊工作。
坚持以育才为落脚点
加强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党组织的吸引力,超声医学科党支部面向全科室人员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吸纳高级知识分子及科室骨干加入党组织。党支部还着重加强青年党员培养及政治学习,鼓励青年党员积极承担党支部工作、带领党小组开展主题教育。
党支部也注重青年后辈临床业务能力培养。姜玉新从事医疗一线及教学工作30余年,解决了大量院内外疑难病例诊断难题,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榜样”。李建初积极推进住院医师规培教学改革,建立了分层分级的进阶式超声规培模式。在他们的带领下,党支部夯实了人才基础,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文字/超声医学科党支部 宣传处
图片/宣传处
编辑/洪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