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位反复腹痛合并胰腺囊肿的老年女性患者。多学科援藏专家带领团队“无缝衔接”、“并联”作战,第一时间为患者明确诊断、精准治疗。从被外院误诊为急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到胰腺黏液性肿瘤的真相被揭开,及时获得成功救治并取得良好预后,这位患者的救治过程是一例例疑难复杂疾病患者精准诊疗的缩影,也是雪域高原诊疗能力日益迈上新台阶的真实写照。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吴东指出,一批批援藏队员把协和的多学科协作优良传统移植到了西藏,切实为实现“大病不出藏”筑牢了根基。
患者因血淀粉酶升高被外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但治疗后病情并无缓解,随后患者来到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寻求救治。吴东院长在查房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发现病情存在疑点——急性胰腺炎合并假性囊肿难以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吴东高度怀疑是胰腺囊性肿瘤合并胰腺炎。
▲吴东院长在查房中耐心询问患者病情
为尽快明确诊断,消化内科援藏主任王强为患者进行了超声内镜(EUS)检查,同时行穿刺活检并抽取囊液送检。结果证实了吴东的临床判断,排除了“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病理科援藏主任任新瑜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态度,将病变诊断为胰腺黏液性肿瘤伴重度异型增生。这一疾病在西藏地区属疑难复杂疾病。
▲王强为患者进行超声内镜(EUS)检查和穿刺活检
自治区人民医院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MDT),来自消化内科、普通外科、血液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深入分析和讨论,充分结合患者病情及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严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自治区人民医院为患者组织多学科会诊
随后,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普通外科援藏主任徐海峰带领团队为患者成功实施了胰体尾及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伴局部癌变。得益于及时诊断和精准治疗,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预后乐观。
▲徐海峰带领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
发现患者病情存在疑点后,消化内科第一时间采取超声内镜检查,病理科一锤定音明确诊断,多学科会诊为手术保驾护航,普通外科顺利切除病灶,每一个环节的万无一失和环环相扣,都是患者获得成功救治的关键。以此次实战为契机,协和规范化开展疑难疾病MDT协作诊疗的经验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落地生根并迅速推广,医院建立起消化系统疑难疾病MDT制度,定期开展疑难疾病多学科讨论成为常态化安排。
▲自治区人民医院定期开展消化系统疑难疾病多学科讨论
北京协和医院自2015年承担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以来,一批又一批队员接力奔赴雪域高原,不仅带去了先进医疗技术和理念,更把协和的优良传统移植到了西藏。无论是西藏首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首例ALPPS手术、首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还是EUS胰腺病变穿刺、消化道早癌内镜治疗等多项新技术,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和疑难复杂疾病的治疗都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的保驾护航下顺利开展。
一次次勇闯雪域高原医疗“禁区”,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标志着西藏地区相关疾病的诊疗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让越来越多的疑难复杂疾病在当地能得到顺利诊治,是每一位协和援藏队员踏上这片土地的初心,而如今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文字/陈恔 山其君
图片/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提供
编辑/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