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也将生物制造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加快提升生物制造潜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吴沛新建议,要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优化政策环境。
当前全球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轮变革以生物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颠覆性技术为主导。生物制造是将生物体作为生产介质,利用基因编辑、细胞疗法、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生物产品的过程。生物制造的快速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吴沛新委员建议,可以从四个方面深度挖掘生物制造潜力,推动新质生产力跃升。
一是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可设立生物制造专门产业基金,集聚各类创新主体,贯通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拓展应用领域,带动全行业快速发展。
二是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建议有关部门联合地方政府设立生物制造先行示范区、产业园区、产业联盟,建设公共技术平台,聚集上下游企业聚集,推动跨界融合发展。
三是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合成生物学等相关领域基础科研投入,规划建设若干全国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实验室,提高战略性科技资源供给,突破底层关键技术。
四是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创新产品评价审批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提速成果转化应用。以生物制造为试点深化改革,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生产要素创新活力。
整理/王敬霞
图片/受访者 供图
编辑/王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