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教育动态
台湾大学医学院高年级医学生来我校参加交流实习
时间:2010.10.15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8月16日至22日,受我院台港澳办及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之邀,台湾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6位高年级医学生来访北京协和医学院,并和我校同学一起,在北京协和医院完成了为期一周的临床见习实习。这是台湾大学医学生首次到大陆医学院和医院参加交换实习项目。

    图一:我校台港澳办公室主任孙集宽老师在历史悠久的协和九号院贵宾会客厅会见来访台大同学,介绍我校基本情况。图为孙老师与交流访问同学和我校接待同学合影。


「协和-台大」合作:率先开放两岸医学生交流实习
    近年来两岸学术界交流逐渐迈开脚步,但由于历史原因,医学界,尤其是医学生之间的交流却颇为落后。两岸之间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各有特色,又有着非常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促进医学生和医学界的交流学习,对我们各自面对的实际问题有更大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台湾大学医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为两岸医学教育的指标学校,均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在两岸医学界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够率先在两院之间增加教育与医疗方面交流,搭建起第一个合作平台,将有利于进一步交流的展开及双方医学的进步。

    图二:实习开始前的Orientation。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倪超主任为台湾同学介绍了医院培养医学生和年轻医师的理念,尤其是提出了加强全科医师(General Practise)培养应对社会需要的问题。

以开放的心态互相学习
    台大来访同学在我院期间实际参与了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基本外科、感染科、儿科和眼科等科室的临床实习,参加了临床教学、社区医学课程与门诊教学,从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协和医院为切入点观察大陆的医疗环境、医病文化、医学教育与相关制度法规等。
    除了学术和技术探讨,我们还在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交流。潘建廷、何孟颖两位同学在跟随基本外科廖泉教授观摩一台甲状腺手术之后写道:“廖主任一定会让病人在手术之前清醒地看到他,并稍作解说才开始。手术之后,尽管他将关伤口等处理交给年轻医生,但他仍会等伤口缝完并确认后才离开,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这样有耐心、完整地陪伴手术患者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
    表扬之外,台大同学也对照台湾顶尖的台大医院,对协和医院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和期待。比如协和缺少综合性大学作为依托,基础和临床研究相对台大较弱,虽拥有极佳的临床资源,却缺乏世界顶尖的临床研究。较低的医疗电子化程度也制约了众多优秀临床资源的整合。此外,诸如病房膳食供应需要注意的卫生原则等许多临床路径需要更加规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来访同学表示:“虽然仅有短短一周,但大家却对协和印象深刻。由于在台湾获得的许多关于大陆医学界的资讯相对偏颇,难免令人产生偏见,因此本次亲身体验,破除了我们不少迷思也学到了很多制度背后的思维。”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台湾大学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协和医院各接待科部医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图四:来访同学分成小组,深入到消化、免疫、神经、感染、普外、眼科等科部,在主管医师的指导下,和我校同学一起参加实习。图为访问同学在我院免疫科王迁教授组结束实习后,与各位老师、同学合影。

深入交流,相互借鉴
    两岸同学语言相通,文化相近,能够很好地在与医师和患者的沟通中,进行实质的医学学术探讨,深入体会以协和为集中体现的中国大陆医疗模式和医患文化。由于台湾医学教育全部采用英文教材与教学,住院病历等正式文书都用英文书写,协和医院部分科室在教学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方便来访同学了解专业知识。台湾同学对我院病历书写中体现出的文化很感兴趣,尤其是所有药品名的中文化,使得普通民众看病“更明白了”。
    学术活动之余,六位台大同学还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各位师长、同学进行了直接交流,并在协和医院通过一场专题报告向在场听众介绍了台湾大学的医学教育和台湾医疗的经验教训,受到了我校老师、医师和同学的好评。台湾大学医学院十年前开始的教育改革对我院借鉴意义颇大,同时台大医院肝胆团队基于其强大的临床优势,开展相关的基础与临床转化医学研究,成绩斐然,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互访,学习台湾的成熟经验。

    图五:实习结束前,台大来访同学在北京协和医院为医师和医学生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介绍台湾医学教育与医疗环境,大家讨论热烈,共鸣颇深。

民间发起,学生策划
    鉴于两岸交流的实际情况,此次“台大-协和交流实习活动”由两校热心同学发起组织,实习日程及项目均由活动负责同学讨论商定。活动內容更富有弹性,贴近学生需求,而且还增加了两校学生共同学习和深入交流的机会,可说是开此类交流活动之先例。
 

    图七:为同学在社区卫生站中和民众沟通,询问社区医疗费用、方便程度等基本情况。

热情推动,造福后来
    交流成员返回台湾大学后,将在各个科室实习的所见所闻收录于66页的成果报告书中,对北京以及中国大陆的医学教育与医疗环境做了整体回顾,提交于医学院相关处室。我们双方都希望此行能促进双方医学资源的共享,增进两院互动,给医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为今后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临别时,两校同学写下了更加长远的未来计划,希望能够以暑期交流实习为起始,推动两校医学院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换实习平台,通过互认交换实习履历来实现两个月左右的正式交换生实习计划,并逐渐将经验从“台大-协和”推广到两岸其他顶尖医学院校,让更多医学生通过交流平台相互学习,分享宝贵经验。


 


    图八:台湾大学访问实习同学在学习结束后与我校负责接待同学合影,我校同学向台大医学生赠予富有协和特色的礼物。此次来访全体同学为:何孟穎(左二)、游曛慈(左三)、董恩傑(左四)、潘建廷(左五)、蘇俊翰(左六)、施顯學(左七)。

特别感谢此次接纳台湾同学实习的协和医院各个科室老师和同学们:

内科学系:冷晓梅教授、王迁医师、潘慧医师、范俊平同学、王亮同学
方秀才教授、吴东医师、吕红医师、赖晋智医师
刘正印教授、周宝桐医师、阮桂仁医师、徐蕙医师
外科学系:廖泉主任、张太平教授、丁文蕴医师、余可谊医师
骨科:仉建国教授、盛林医师
儿科:魏珉教授、何艳燕教授、弓孟春同学
眼科:闵寒毅主任、毛进医师
神经:邱波同学
感谢  :北京朝阳区第二医院与北京市小区医疗服务站全体同仁
特别感谢 北京协和医学院台港澳办公室 及 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与台湾渊源简介
    由美国洛克斐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立,其附属医院为北京协和医院(尊敬的孙中山先生即于此接受治疗)是现代西方医学在中国发展的标杆,医学院亦是率先实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学校。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医院与台湾的渊源相当深远,该校校长、医院院长刘瑞恒曾为民国政府卫生署署长,致力于加强全国公共卫生体系,刘瑞恒的学生严春辉在1949年之后继任其工作;其他主要成员如时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林可胜,在科学研究方面闻名于世,并日軍進攻上海時,亲自領導了紅十字醫療隊參與救援。他和同事盧致德、許雨階、周美玉等人随国民政府迁台,创立了国防医学院,至今国防与荣阳系统皆以协和体系为基础而创立。
(杨远帆  收集整理)

台湾大学医学院
    台大医学系是台湾医学教育史上最悠久的学系,其渊源可追朔至 1897 年日本人在台北病院设立医疗讲习所开始招生授课,第二年正式成立『台湾总督府医学校』。历经多次改名及扩大规模,于 1936 年正式成立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光复,政府于 1945 年 11 月 15 日 接收后,更名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医科」。 1971 年始奉教育部命令,将医科更名为医学系。 2000 年 12 月正式成立医学系办公室,负责医学系的系务、招生、学生事务及教学协调,强化对学生的照顾,并协助医学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展。

台大医院的简介

    台大医院创建于西元1895年,院址初设于台北市大稻埕,1898年迁至现址(现称为西址);当时为木造建筑,1912年开始进行整建为文艺复兴风格之热带式建筑,于1921年完工,是当时东南亚最大型、最现代化之医院。
    1991年新大楼(现称东址)整建完成,两院区间由景福地下通道贯连,现今全院有员工五千馀人,病床二千馀张,每日门诊服务量逾六千人次。2000年奉行政院核定接收国军817医院,改名公馆院区;2004年4月卫生署云林医院改制为本院云林分院;2004年8月国立台北护理学院附设医院改制为本院北护分院。
创建迄今百馀年来,台大医院培育医界人才无数,包括医学生、专科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等,分佈全球各地,头角峥嵘,表现优异。在医疗服务上,台大医院的临床医疗品质更是名闻遐迩,备受国人信赖。而台大医院在肝炎、器官移植、癌症诊断治疗及生医光电上的先锋研究成就,亦获得国际的肯定而享负盛名。

文/杨远帆(临床八年制06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