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是一个每天都在精密运转的庞然大物。而其中纵横交错的管道,犹如庞然大物身体里的“血管”,24小时奔流着“水、电、气、暖”。这些“血管”的维护,同样需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蔡震,是基建处动力科员工,主要负责配电、热力运维工作。作为很少被注意到的“协和幕后英雄”,他默默地为医院高质量谱写着干事创业的乐章,用“匠心”践行着中共党员的初心,被医院授予“个人三等功”。
▲新冠疫情期间,蔡震(右一)陪同杨敦干副院长巡查院内液氧管道
爱院如家,敢于担当善作为
2021年百年院庆期间,基建处开展了院区管网大排查,蔡震每天都能在院内走出三四万步。在老楼地下管网排查工作中,他不慎受伤,脚跟骨骨折。领导让他居家静养,但他没休息几天,又重新回到了岗位上,“医院里的事儿还多着呢,不在现场,总是时时刻刻放心不下”。
▲蔡震(右一)拄着拐杖上班
2022年12月中旬,北京迎来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大量新冠患者涌入协和,氧气作为病人治疗中的重要物资,日消耗量激增数十倍。在全力以赴做好液氧供应的同时,时任基建处处长助理的聂杰带着蔡震轮流到北京市供氧站拉罐装氧气瓶。那时北京气温零下十几度,寒风像刀子一样。他们每天凌晨四五点出发,跟氧气站的工人们一起卸瓶、充装、打标签、搬运、出库,清晨六点,准时把第一批罐装氧气瓶送到急诊。晚上八九点下班后,还要去一趟供氧站,午夜前再拉回一批罐装氧气瓶。在战“疫”过程中,他们自己也感染了新冠,也发烧咳嗽,但没有影响一天临床的使用。“患者24小时需要氧气,总有一份责任在身上。”蔡震说。
▲蔡震在供氧站搬运罐装氧气瓶
主管基建工作的杨敦干副院长经常强调“三个不要以为”,“不要以为安排了工作就能落实,不要以为你想不到事故就不会发生,不要以为事故发生了你能担得起责任”,讲透了医院基建工作的风险特点。为完全杜绝风险和隐患,基建人只能用“最笨”的方法:靠前指挥、扑在一线。工作近三十年,蔡震基本每天六点就到医院了,却从来没有整点下过班。在基建处处长李岩的带领下,蔡震团结动力科成员“5+2、白加黑”工作,完成了老楼0层燃气管道改道这样的多年想干的项目,啃下了硬骨头,为医院创造了更加安全的环境。
遇到暴雨、大风、降雪等特殊天气时,蔡震都会主动坚守在医院,为安全运行保驾护航。遇到应急突发事件时,他也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以最快速度组织抢修。基建处动力科负责人严琴笑着说,“大年三十值班时,经常能吃到蔡震包的饺子,他就像大家的‘亲舅舅’。”
自律进取,成为专业领域的多面手
基建处的每个员工都是一面旗帜,也都是各自专业的骨干。基建处副处长杨德勇介绍,“蔡震在基建处的悉心培养下,成长非常快”。
没有做过的工作,就去学;遇到困难,就迎头而上解决。蔡震为人真诚,不怕吃苦,有想干事儿的热情、干成事儿的激情。作为北京市电力行业协会会员,蔡震紧跟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开展配电室改造、安全用具预防性试验、电缆接驳、施工电源接入、变频器更换、发电机运行维护等多项重点工作,为保障医院的供电安全、节能降耗作出贡献,得到北京市用电监察部门的高度认可。
基建工作也会面临一些“危险”和“诱惑”,蔡震作为一名党员,工作讲“三个不”:不乱开口子,不照顾情面,不以权谋私。他严格遵守基建处核心组决策制度,重视招投标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合同管理并加强自我监督检查。多年来,他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工程协调、工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等多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和忘我工作、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各级领导、同事和施工方的一致好评。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蔡震在基建处是出了名的“三快”:说话快、走路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快。他说,“医院建设担负着增加民生福祉的重任,生命得以在这里起航、延续。我们要竭尽全力,用双手为医院建设添砖加瓦,让患者所见更舒心,看病更安心。”
文字/干玎竹
图片/聂杰 蔡震提供
编辑/干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