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院动态
中国医师节 | 老中青三代医师讲述“我在协和当大夫”
时间:2022.08.19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在协和当大夫是什么感受?”带着疑问,协和新百年的第一批“新鲜血液”迎来了他们的入职第一课。恰逢即将到来的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在8月17日举行的2022年新员工入职暨博士后入站仪式上,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刘正印、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史迪、儿科住院医师周煜作为协和老中青代表,与378名新入职员工讲述“我在协和当大夫”的经历——


刘正印:抗疫一线的协和人

from clipboard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北京协和医院先后派出186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大年初二,我作为第一批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队长,披甲出征。

犹记得1月26日刚抵达武汉时,天地潮湿寒冷,大街空无一人。我们接管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病房刚刚腾空,尚不具备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条件。在那里,我们建立了第一临时党支部,党支部成为了我们的堡垒,我们的家。我们也在48小时内分别建立了2个病房——呼吸重症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病房成为我们收治危重症患者的“主战场”。

病房建好后,患者就“涌”了进来。从2月4日下午17时到2月5日清晨6时,病床就满了,18名危重症患者中有7名实施了无创机械通气,3名接受了气管插管,8名接受无创通气或高流量吸氧等高强度的呼吸支持。第一个夜班结束时,在江城零度的夜晚,所有医护人员都几乎全身湿透。

援鄂期间,我们把成熟的协和模式“移植”到武汉。我们建章立制,如ICU出入室流程SOP,早接班、疑难病例讨论、三级查房、多学科会诊、临床病理讨论、医疗队核心组例会等制度。每天晚上,张抒扬院长带领大家复盘,总结经验,制定计划,多学科合作,前后方联动。“我们还能为患者做些什么”是这个会议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面对患者,我们永不言弃。为了弄清楚新冠肺炎患者为什么会死亡,队员们竭尽全力和病逝患者的家属沟通,希望他们能够捐献遗体。我们完成了武汉第一例新冠患者的尸体解剖,那是我们的“大体老师”。尸检之后,逝者的女儿来看望我们,觉得我们是生命最后一直守护、陪伴自己亲人的人,也像亲人一样。我们特别感动,也特别感谢武汉人民,他们在失去家人最悲痛的关头,还把遗体贡献给医学,这非常伟大。

“宝宝今天又问起,妈妈怎么还不回家?我轻轻告诉她,妈妈一直在家,这个家叫中国。”在协和家属写下的“三行情书”中,家国情怀显得如此朴实赤诚。协和的领导们身先士卒,一直在患者床旁坚守。协和的大后方是坚强壁垒,前线需要什么,后方就支援什么。

我们去的时候,2月的深夜里,整个医院灯光彻明,亮如白昼。等到4月,深夜就只剩下最后一层的灯还亮着了。协和人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以担当作为践行了医者仁心。

“作为医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永恒的信念;守护健康,守护生命,是我们终身的职责。我为挽救生命而欣慰,为报效祖国而自豪。”在人民大会堂,我荣幸地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汇报。


史迪:乐于为协和奉献一生

from clipboard

很荣幸作为医师代表发言,这也让我有机会回顾自己在协和的成长之路,思索协和如此强烈吸引我,并让我乐于为它奉献一生的原因。

协和人的自我完善——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踏出医学院校走入工作岗位的那一天,就是职业生涯真正的开始。我们经由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的培训,一步步积累向上。

这是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实践铺就的道路。协和的包容和多元化,让临床医生有足够多尝试和学习机会,而协和传承的“严谨、求精、勤奋、奉献”,又要求我们“stay hunger, stay fool”,沉下心来以“三基三严”作为训练基础,不断锻造自己。

我在总住院医阶段参与到科室教学工作。面对完全不同于临床的一系列医学教育挑战时,我能拿出的只有协和赋予我的学习能力和勇气。在不断探索、纠错再探索的过程中,我荣幸地入选导师团队,参与了第十届大学生医学技能大赛的培训工作。我们的学生在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作为导师,我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协和的魅力就在于——能为任何年龄阶段的医护人员提供成长机会和有力支持,让我们在三四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人生中,仍保持二十岁时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


协和人的职业成就感——充耳琇莹 会弁如星

    从2019年起,我开始从事急诊科综合医联体的共建工作,这是一个对临床医师管理、领导能力的全面训练机会。

构建之初,我们只能在医联体单一科室合作下转诊,第一个月只转诊17人。我们把每一次转诊都当作团队学习的宝贵过程,让医联体团队在点滴积累中逐渐掌握各种复杂技能。最终,在对一位术后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抢救过程中,医联体医院完成了全院层面的多学科诊疗,由此创新了“一对多科室全院合作诊疗模式”。在急诊科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下,目前我们已经达到年转诊量1000余人,实现了协和、医联体医院、患者的多方共赢。

对我而言,最具挑战的任务是2021年担任冬奥大家庭场馆医疗防疫副秘书长兼医疗经理一职,我们需要对奥运史上前所未有的6千人同时闭环管理,实现多部门资源整合与医疗统筹,难度可想而知。我所在的场馆是国际奥委会的赛时临时总部,服务的客户是赛事最高级别的官员和多国元首。能否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保障,关乎国际体育界对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保障能力的评价。其中险情不断,但协和始终在背后为我和我的团队提供着最有力的支持保障。最终我们出色完成了任务,并因精彩表现获得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感谢和亲自会见。

这些工作看似超越了临床医师的范畴,但正是这些交叉领域的实践,为我的临床工作打开了更宽阔的视野。

协和人的职业理想——如金如锡 如圭如璧

协和的先贤们,曾在百年前将自己燃烧成照亮中国现代医学的光,又在今天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火炬和太阳。在座各位都是融入协和的新鲜血液,在你们的身上有无限的可能,相信协和的传承和包容会照亮你们的从医之路,也期待看到大家耀眼的未来。


周煜:怀揣梦想,绽放荣光

from clipboard

从一名见实习医生,到临床博后,再到今天正式入职,能够在北京协和医院,这所国内最顶尖的医院一步一步成长,为此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一直很喜欢与孩子们打交道,在临床大课阶段学习了儿科学并接触到协和儿科的各位老师以后,我便下定决心从事儿科,希望能给我能帮助到的孩子们更好的未来。三年里,我学习了各类儿科常见病种诊治流程,也收治过多种罕见病;抢救过24周600g的早产儿,也成功照护了上百个新生儿。这三年,是我不断积累临床经验,从临床小白逐渐成长为一位合格的临床医师的三年。

曾经,我很害怕接诊新生儿,因为他们是那么脆弱。但是,随着接诊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越来越多,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希望:有一个24周早产儿,历经NRDS长期插管、肾衰透析、PDA开胸结扎、NEC手术切肠等坎坷,无数次,我们都觉得希望渺茫,但每一次,孩子都挺住了,并最终成功出院。在他康复的那天,看到父母激动的泪水,我想这是对儿科医护最好的鼓励。

三年里,我们为写好拟诊讨论查阅文献到深夜,为准备查房头秃不已,为一台手术反复练习。经历过明确诊断时的豁然开朗,经历过急救抢救时肾上腺素的飞速飙升,经历过康复出院时的满怀欣喜。相信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们宝贵的回忆,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抗疫是贯穿三年博后时光的重要一环。因为疫情,大家连续3个春节都留在北京。因为疫情,大家长期保持两点一线的生活。我们一直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并积极投身于抗疫工作。在今年北京疫情再起之时,我和许多同事一道参与了核酸采样工作,见过凌晨5点的北京,也为迟来的市民等到深夜,还深入封控小区上门采样。疫情面前,协和青年展现出了新一代应有的担当与使命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我们怀揣梦想而来,在协和这片土壤上,扎根、成长。终有一日,我们将迎风绽放,增添协和荣光。

图片/孙良

编辑/干玎竹 王敬霞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