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院动态
协和眼科开辟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新方法
时间:2011.04.07 点击数: 字体:

    特发性黄斑裂孔就是在人体眼球玻璃体部位出现的黄斑“裂痕”,它使患者视力突然下降,视力模糊。近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董方田教授带领其团队将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传统治疗方法加以改进,开辟玻璃体切除、非染色视网膜内界膜玻璃联合空气填充术的新方法,在提高闭合率的同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患者术后视力,避免了并发症,增强了患者术后恢复的舒适度。这一新方法获得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
    特发性黄斑裂孔是指眼部无明显相关的原发病变,如屈光不正、眼外伤及其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自行发生的黄斑裂孔,多发于50-80岁女性,患者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可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单纯玻璃体注气、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填充术、ICG(吲哚青绿)染色辅助视网膜内界膜剥离联合膨胀气体填充术,后者裂孔闭合率高于80%,是近年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ICG染色对视网膜有毒性,可能导致术后视野缺损、视力不能提高,膨胀气体易造成继发性青光眼和并发性白内障,且术后患者需多天保持俯卧姿势,身体十分不适。
    针对传统治疗方法的缺陷,协和眼科主任董方田教授与其团队根据多年的手术经验,提出手术中取消染色剂,直接进行内界膜剥离,以空气填充代替膨胀气体填充的新方法。为验证新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研究小组挑选了2008年至2010年间适用此方法的45例(45眼)病例,其中5例男性,40例女性,年龄均在44-74岁,术后36-48小时后行OCT检查。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总愈合率超过90%,80%以上患者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无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此外,由于空气在眼内存留时间短,患者术后只需俯卧48小时,较之前大大缩短
    小改进就有大效果。省去染色剂、改用空气填充的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新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还从病人角度出发,改善了术后恢复期内的舒适感。但这种新的手术方法对手术医生的相关经验和技巧有较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