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在全球新冠疫情的笼罩之下,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交上了漂亮的答卷。
滑雪运动并不是我国体育的传统强项,高山滑雪项目也不为国人所熟悉。但是这项运动却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极高的要求,是速度与技巧的完美结合。
高山滑雪起源于欧洲,又称阿尔卑斯滑雪,运动员从高山之巅出发,滑降、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高速冲下陡峭的冰状雪坡面,极具观赏性。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高山滑雪项目起步较晚,设备设施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均有一定差距,高山滑雪医疗保障更是白纸一张。高山滑雪是组织难度最高、复杂程度最大的冬季体育项目之一,同时也是一项危险系数极高的运动。据历届冬奥会的统计,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受伤的比例为15%-30%,其中重伤超过1%。国际雪联对高山滑雪的救治要求是4分钟到达现场,10~15分钟内完成处置。
高山滑雪医疗队的滑雪医生们,从2018年开始,经过4年筹备,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第一次冬奥医疗保障全体人员全部通过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急救培训;
第一次设计并优化了高山滑雪救援背包物品和药品;
第一次设计并优化了高山滑雪救援伤情评估流程和转运流程;
第一次完成了雪道救援直升机配合转运伤员;
第一次承担了高山滑雪项目的大型国际赛事医疗保障任务;
第一次在冬奥会上实施闭环管理医疗救援。
这若干的“第一次”背后,是一群被冬奥精神感染、热爱冰雪运动的医务工作者们的努力与汗水。
▲国际雪联(FIS)医疗官医疗委员会主席汉斯(Hans Spring)先生和协和滑雪医生合影(从左到右:李其一、车璐、汉斯先生、何嘉)
在延庆小海坨山的“雪飞燕”赛场,高山滑雪医疗保障团队完成了30天无间断的保障任务(包括春节假期),见证了11枚冬奥金牌的诞生,顺利处置了8次重大伤情。
比赛伤情:
男子全能滑降项目,瑞士,左侧桡骨远端骨折为潜在开放粉碎骨折,合并桡动脉断裂;
女子滑降项目,法国,右侧前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
男子滑降项目,德国,左侧上肢骨折;
女子大回转,美国,左下肢开放性骨折。
训练伤情:
北马其顿运动员, G2道,前叉韧带损伤;
国际滑雪医生,E道,肩关节脱臼;
波兰教练和赛道工作人员(nto)相撞,前叉韧带损伤;
秘鲁随队人员,G2道, 肩关节脱位肋骨骨折。
滑雪医生的一天:
5:30 起床;
6:30 登上开往雪场的大巴,经过1个多小时的蜿蜒山路,一路颠簸抵达雪场后,开始投入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
16:30 离开雪场;
19:30 每日总结会:讨论各个岗位的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完美、更安全,同时布置第二天工作;
21:00-22:00 工作结束。
有队员说:“做梦都是在推演雪道救援过程,梦话都是呼叫指挥中心汇报伤情。”
▲救援包内容
滑雪医生每天的上班负重约25kg,包括救援背包,雪鞋,雪板,头盔,对讲设备等。小海坨山属于高原地区,刚进驻赛场的时候,由于大量从事高负荷体力活动,很多队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疲惫加上赛道陡峭,冬奥保障期间整个队伍的受伤率为10%(脊柱横突骨折、桡骨骨折、肩关节脱位等)。
滑雪医生的工作环境是没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的。高山滑雪比赛场地小海坨满足了高山滑雪赛道的长度和落差要求,但同时需要面临的是异常的寒冷和大风。因为大风,2月6日的赛程就三度推迟后不得不延期再赛。体感温度零下30度,再加上8-9级的大风,不同程度的冻伤在所难免。外籍滑雪医生队伍的巡逻队员也纷纷表示,这里实在是太冷了。为了配合疫情防控要求,只要离开宾馆房间就要全程佩戴N95口罩,负重滑雪是个体力活,稍微动一下就会呼吸困难,水蒸气也会凝结在口罩上,寒冷的环境下迅速凝结成冰,但是队员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在寒冷的环境下滑雪医生毛发上的水滴迅速凝结成冰
▲练习陡坡冰面行走
▲队员们进行模拟演练
医疗保障要在运动员出发前1小时就位,在所有比赛全部完成后才能从赛道点位下撤,中途全程需要站立在赛道边时刻关注比赛,一般一项比赛持续2~3小时。为了不上厕所,队员们尽量不喝水。比赛结束时,队员们经常手脚已经完全冻僵,甚至有的队员出现了髌骨水肿。
▲骨科李其一大夫在进入冬奥医疗保障闭环前,就已经诊断“膝关节积液、髌股关节炎、髌骨磨损、髌骨损伤伴骨髓水肿”,但还是坚守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赛道旁
作为中国第一支高山滑雪医疗救援队,在正式比赛之前,谁也不知道我们是否能顺利完成保障任务。国际雪联也因此组织了12名国际滑雪医生来共同参与工作。
冬奥接近尾声时,国际雪联(FIS)医疗官医疗委员会主席汉斯(Hans Spring)先生对我们的工作给出了高度的认可和评价。
▲汉斯先生留给中国滑雪医生的寄语
参与过三届冬奥会的国际滑雪医生PETER BRUCKER(德国)表示:“在我来中国之前,本来以为你们都不太会滑雪,但没想到你们滑得很好,虽然疫情防控措施让大家的沟通交流变得困难,但我的体验非常愉快,你们也做得很好。”
国际滑雪医生JELSCHE APEL愉快地表示:“你们把我们照顾得非常好,我相信你们完全有能力保障好后面的赛事。”
冬奥会只是开始,而并非结束,这些参与其中的人员和其完成国际一流赛事的经验,将成为未来中国冰雪事业飞速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宝贵遗产”。希望中国滑雪医生经过四年的磨砺,能够为我国高山滑雪医疗留下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也为奥林匹克精神和冰雪运动的激情在中国的延续、发展、壮大,做好健康守卫。
▲全体滑雪医生大合影
车璐,博士,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高山滑雪医疗保障团队滑雪医生。
文字/车璐
图片/冬奥医疗团队提供
编辑/肖雄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