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成果
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时间:2010.09.01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1992年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史轶蘩、任祖渊、邓洁英、劳远琇等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成果简介:
    1. 通过对国内外最大系列(1041例)垂体瘤病例的临床分析,总结出我国病例的特点,并对各种垂体瘤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和脏器损伤的范围和严重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垂体卒中后有完全和部分破坏2种结果的概念及治疗原则。
    2. 建立整套先进的诊断方法,使我国垂体瘤诊断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包括:在国内率先建立5项相关垂体激素放免测定及一项放射受体测定,确定了正常值和病理值。在国内首先建立8种下丘脑—垂体—靶腺功能试验;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蝶鞍CT扫描技术;改进视野检查,有多项新发现。其结果是早期诊断的病例及微腺瘤的比例明显增加,提高了鉴别诊断能力。
    3. 国内最早引进并改良了经口,鼻蝶窦显微外科及闭路电视监护技术切除垂体瘤。手术400多例,居国内之首,在国际也属较大系列。手术疗效、并发症及死亡率等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放射治疗垂体瘤300余例,疗效和国外报告相近。应用溴隐亭敏感试验预测该药对PRL瘤的疗效符合率93%,国外未见报道。国内最早应用生长激素动剂(SMS)治疗GH瘤,并创造性地建立SMS敏感试验预测疗效及前瞻性观察该药对胆道系统功能的影响。
    4. 国内首先用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电镜等研究垂体瘤,例数居国内之首。发现具有诊断价值的催乳素小体,国内外未见报告。
    5. 从整体及垂体细胞瘤体外培养研究垂体瘤的发病机理,已得初步结论;垂体瘤是功能自主性垂体瘤,但仍保留部分对下丘脑激素的反应。此结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部分研究比国外深入。深入研究了视交叉的血供养,为垂体微腺瘤引起的视野缺损找到了解刨学和病理学依据,国内外均无同类研究。
    推广应用:
    共发表论文85篇;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72篇,国际会议宣读6篇,举办学习班60次,学员有5000余人次。接受进修生530人次。垂体瘤诊断治疗在国内各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