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盛夏,即将踏上援藏之路的李霁,心中紧张与期待交织。“一方面担心自己身体不过关,同时内心也很激动,我的亚专业方向是呼吸系统和骨软组织疾病的病理诊断,与此前病理科援藏同事的方向不一样,所以很想到雪域高原上,与大家一起做些工作”,他表示。
▲李霁在诊断阅片
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全身心投入工作后,李霁的紧张感很快消失了。在这里,他遇到了前所未见的特色病例——
一名肺间质病变、呼吸困难的患者做了冷冻肺活检,显微镜下显示,其标本的吞噬细胞胞浆中有大量亮晶晶的小颗粒,结合患者的病史与临床表现,李霁邀请“大后方”病理科冯瑞娥主任医师指导后,给出了确诊意见,这是吸藏式鼻烟而引起的肺间质病变。而此前,病理学领域相关文献中从未报道过类似病例。医生根据病理结果,为患者进行了灌洗等治疗,使其重返健康生活,这也让李霁成就感满满。
然而,李霁的援藏征程中亦有遗憾。入藏不久,他为一名20多岁男性患者的睾丸病变做了病理分析,由于技术条件受限、经验不足,当时只给出了“恶性程度极高的生殖系统肿瘤”这一诊断,待想到可能是“绒癌”、准备请“大后方”同事们协助时,患者已因病情进展迅猛而离世了。从那之后,李霁总是提醒自己“抓紧时间”,竭尽所能为患者解决问题,因为这是与无情病魔的赛跑。
▲李霁(左二)在科内进行病理诊断带教
病理报告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签发报告的病理医生身上都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担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援藏主任的李霁,对于这份责任感受更为深刻。西藏地广人稀,病理医师缺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又是西藏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西藏自治区病理诊断(质控)中心,因此必须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把好全区疑难病例病理诊断的重要关口。
“虽然身体活动方面难以达到‘协和速度’,但病理诊断质量要达到‘协和标准’”。一年来,李霁一方面积极推进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持续建设PCR实验室,引入并开展非小细胞肺癌10基因检测套餐,免疫组化方面引入多项诊断抗体,开展肿瘤免疫治疗检查点PD-L1的染色、宣教、签发工作;另一方面从医教研管多向发力,确保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他深入参与病理科临床外检工作,年签发病理报告2000余份,在科内组织开展常规疑难病例集体读片和讲课,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临床诊断病理骨干,积极参与组织西藏自治区病理年会,以及自治区病理质控中心巡查工作,带领团队申报并获批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组团式”医学援藏项目,还借鉴“协和经验”,因地制宜,制定了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细胞学送检流程、冰冻标本送检流程与病理取材规范,使更多病理操作“有章可依”。
▲李霁(左)与同事进行标本取材
“自2015年至今,已有10任援藏主任来到西藏给予指导和帮助,极大促进了我们病理科、乃至西藏全区病理事业的发展,特别感谢,也欢迎协和的亲人们常回家看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罗含欢表示。
一年的援藏时光匆匆而过,临别之际,李霁心中既含不舍,更有期许,为了更多西藏的患者得以早期诊断、早些治疗,获得更好的预后,他与协和病理科的同事们将珍视这份情谊、跑好这场接力!
▲李霁(右五)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同事的合影
文字/严晓博
图片/叶晓林 靳峰
编辑/严晓博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