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下午3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第二十四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医药领域科技创新有关情况。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医疗机构代表受邀参加,张抒扬院长就北京协和医院推动科技创新与临床实践,保障人民群众用药需求等情况进行介绍。
▲新闻发布会现场
Q1新华社记者:请问在医智融合、医工结合方面,医疗机构是怎样搭建平台,来推动医药卫生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临床实践的?谢谢。
张抒扬: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医院每天都面对着成千上万的患者,无论是常见疾病和罕见疾病的诊疗方面,临床上都有一些尚未满足的问题需要解决。从临床问题出发,我们凝练出科学问题来进行临床研究,把临床研究的结果再反哺临床,根本上就是要解决百姓看病的问题。医院开展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就是解决病人尚未满足的需要。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医智融合、医工结合确实已经成为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范式。
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近年来,我们致力于科研平台的体系建设,构建了“基础—临床—转化”全链条一体化的科技支撑平台,医院还在全国建立了协作网和质控平台,来打造高效、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不断吸引本领域,特别是跨领域合作伙伴的联合,来开展临床研究。我们现在跟20余家高校、30余家科研院所以及80余家创新企业紧密合作,加快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以高水平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试点单位建设为契机,更加聚焦临床亟需的问题,来释放政策红利。联合国内80家单位,我们开展了400多项高水平临床研究,这其中就有20%以上的项目是医工融合类的项目。
基于这些平台的建设,北京协和医院通过医智融合、医工结合,也解决了不少临床上的难题。比如,国产ECMO主机已经获批上市,在全国5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首个罕见病人工智能大模型上线,指导基层医生做罕见病的诊疗;自主研发的外科随动臂,助力内镜外科进入精细化操作时代,这种创新的技术也不断走向世界。所以就目前来讲,国际同行来学习中国的技术已经成为了“新常态”。谢谢。
Q2极目新闻记者:请问医疗机构是否有政策为优质资源打开绿色通道,合法合规引入和使用药械?特别是在创新药和临床急需药的准入方面怎样提供便利,来保障群众用药?
张抒扬: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药品保障的能力反映了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率先成立了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委员会,我们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通过专家论证,科学遴选药品,将新药的准入列入了医院的“三重一大”。我们总体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满足临床需求,体现学科发展,有重大突破的原研药、通过国家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罕见病用药、儿童用药、国家基本药物优先考虑”。坚持“动态调整,持续优化”,用制度来保障药品目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对于疑难危重患者,医院不断探索打通了临时采购药品的绿色通道;对于创新药,医院积极落实国谈药品“双通道”政策;对于临床急需药品,我们积极探索临时进口方案,先后6次获得米托坦、氯巴占和地夫可特的临时进口药品批件。点面结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此外,医院不断加强药师队伍建设,从数量上不断增加药师配备,开设药学门诊,为患者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的用药指导,开展驻科药师、药学会诊、药师岗位培训,不断提升药师的岗位胜任力和临床药学服务能力。以上措施不仅提升了医院药品的供应保障能力,也极大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救治水平,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求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谢谢您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