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大新闻
协和书斋 |《经年铸剑垂体瘤:史轶蘩传》
时间:2024.09.27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from clipboard

精彩文章分享

内科住院医


1954年,史轶蘩在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即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内科住院医师的工作是艰苦而烦琐的,通常也是默默无闻的,然而史轶蘩很快就在内科脱颖而出,在医生和医学生中颇有名气。

比史轶蘩低两届的师妹、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教授吴宁回忆说:

每次我听像史轶蘩这样的上级大夫查房,都深有感触。他们的问题永远是启发式的,每个问题和问题之间思维清晰。有时,为了给我们提问,她在前一晚就开始准备,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学得更生动,印象更深刻。我记得有一次史大夫查房时问了我们三个问题:一个心力衰竭的患者,经过你的治疗后,怎么判断他的病情比进病房时好还是坏?有什么具体的表现能够说明?你应该怎么做?说实话,这样的问题我自己没有深入思考过。只见史大夫走到患者床前,把原本垫在患者背后的两只枕头轻轻地抽掉了一只,询问患者是否感觉舒服。患者点了点头。史大夫回过头来跟我们说:“这就是比入院时情况好转了,原来不能平卧的,经过治疗可以平卧,这个简单的表现就能说明患者的病情经过治疗有所缓解。”她这么一个抽掉患者枕头的动作,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一实例体现了史轶蘩在住院医师这样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工作态度和工作风格,对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她不仅能够做到观察仔细,还进行了缜密的思考,并且对医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这种风格一直伴随着她数十年的行医生涯。同时,这一阶段也为史轶蘩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基础。


师从刘士豪

史轶蘩在中学时代就十分擅长理科,喜爱逻辑性强的学科如高等数学,但是临床医学有很多亚学科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的,更为注重记忆和经验。虽然这从考试方面来说难不倒史轶蘩,但是接触更为注重逻辑性的内分泌学以后,尤其是在刘士豪教授讲授内分泌学以后,她就更加倾向于选择内分泌专业了。

刘士豪教授是北京协和医学院1925届毕业生,1942年曾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论文,命名了“肾性骨营养不良”这一疾病。当时他任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兼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教授和北京同仁医院院长职务,在生物化学和临床内科方面均有十分深厚的造诣。刘士豪教授的讲课风格“从容不迫、挥洒自如”,每次讲课座无虚席。他不仅满足于讲授现有知识,还致力于将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与临床医学实践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并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编写了一本影响深远的专著《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的联系》,大力提倡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这一思想和当前的转化医学思想如出一辙,对史轶蘩日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刘士豪的授课是以《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的联系》为蓝本,将内分泌疾病的机理讲得入木三分,从基础到临床,内分泌疾病诊治思路的逻辑性堪称引人入胜。因此,尽管史轶蘩的见习导师张安教授当时希望史轶蘩选择血液科,但她仍然选择了内分泌专业。1956年内分泌专业组从胃肠病专业组独立出来以后,史轶蘩就开始在刘士豪教授指导下从一名内科内分泌组住院医师开始成长。刘士豪教授特别器重史轶蘩,而史轶蘩也不辜负老师厚望,虽然年纪轻轻却在当时备受好评。以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63级的李光伟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对史轶蘩和张之南无比敬仰,并将他们作为当时医学生的楷模。


注:本文内容节选自《经年铸剑垂体瘤 : 史轶蘩传》中的第三章《进入内分泌学领域》章节

from clip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