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院动态
高擎精神火炬 弘扬协和品格|2022年“读讲一本书”协和优秀作品展示
时间:2022.08.11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读书以明理,可辨美善真。读书以求智,可利家国民。党的十九大以来,“读讲一本书”活动已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荐书读书讲书、研讨交流思考、展示学习成效的特色品牌,搭建了党员干部互学互助、锻炼展示的重要平台,营造了全员读书、交流共享的良好风气和浓厚氛围。在2022年“读讲一本书”活动中,北京协和医院的参赛队员们共斩获3项特等奖和2项最佳人气奖,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协和青年的责任担当与优秀素质。本期阅读,将带领大家了解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麻醉科青年医生车璐的读讲作品《高擎精神的火炬》,以及医疗保险管理处刘晓坤的读讲作品《红色气质  协和品格》——

from clipboard

1981年11月16日,国人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听到了中国女排夺冠的消息,在北京,人民涌向天安门广场,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时隔40年后,第24届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残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from clipboard


我,作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亲历了这一历史时刻,对《女排精神》这本书有了更深的领悟。“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16个字囊括了中国女排的精神内核,一次次燃起国人的热血与热泪。

from clipboard


祖国至上

郎平教练曾说:“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国门初开的中国,急需用体育振奋民族精神,女排肩负起三大球翻身的使命。

在四面透风,地板满是毛刺的简陋竹棚里,女排姑娘们通过高强度高密度的“魔鬼训练”,练就了远超常人的体能、技能,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时代最强音。

我所参与保障的高山滑雪项目,也是三最项目——组织难度最高、复杂程度最大、危险系数最高。运动员的滑行时速逼近140千米/小时,受伤比例高达30%,这都对医疗救援提出巨大挑战。然而此前,我国的高山滑雪医疗保障,却是一张白纸。

为了填补空白, 2018年会滑雪、懂救援的热血医生们响应国家号召,集结组成了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队伍,目的只有一个:中国的Beijing2022要中国人自己完成保障。4个冬天高强度训练,队员中发生的严重伤情15人次,其中5人接受了手术治疗。但没有人退出!

from clipboard

▲中国的第一代滑雪医生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报名这么艰苦和危险的事,因为,我们是少数能做这件事的人。因为祖国需要!


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女排制胜的关键因素。队员们在场上虽各有分工,却也需要及时、有效地相互补位。每次得分后击掌、每次开局时手掌重叠,无不彰显团结的价值。

在2020东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国际奥委会通过表决,将“更团结”写入奥林匹克宣言。在Beijing2022的号召下,滑雪医生们拧成一股绳,没有救援流程,大家共同商讨;没有救援背包,队员一起设计;没有直升机经验,一遍一遍演练。团结让滑雪医生实现了若干从零到一的突破。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讨论救援流程→设计救援背包→直升机救援演练


2月8日,女子大回转比赛日,美国女选手尼娜奥布莱恩在高速滑行的时候失去平衡重重摔倒。救援团队第一时间响应,4分钟内到场,15分钟完成处置转运。出色地完成了国际雪联“不可能”的要求,而这“不可能”在比赛中一次次上演。中国滑雪医生的表现被国际雪联医疗专家委员会评价为“堪称顶级”。顶级二字背后的力量,正是团结。

from clipboard


顽强拼搏

女排队员说“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付出100%的努力。”顽强拼搏,是赛场上一分一分的“死磕”,一场一场的“硬拼”,是鲜血染红的护膝,是缠满胶布的手指。

我们的工作,面临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8至9级的大风。连常年工作在雪场的外籍巡逻队员们都纷纷感慨“你们这里实在是太冷了”。负重25公斤,稍微动一下就会呼吸困难,水蒸气凝结成冰,冻伤在所难免。赛时保障更是精神高度紧张,我就像在起跑线上时刻听着发令枪响的运动员,时刻准备,开展争分夺秒的救治。除了无法上厕所,女滑雪医生还要面临生理期的难题。但我主动要求连续30多天在一线不间断工作,因为拼搏才是最美的人生状态。

from clipboard


永不言败

在这支“硬核”队伍坚强的外表下,其实也有诸多病痛与坎坷。但女排精神,从来不只是站上巅峰的荣耀,更在于逆境中奋起直追的勇气。2019年9月,中国女排第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永不言败让中国女排从“五连冠”成长为“十冠王”。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形势下,中国的办奥人们时刻谨记 “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迎难而上!在延庆赛区,我见证了防疫人员的用心守护,见证了志愿者们的暖心服务,见证了冬奥建设者的巧夺天工,也见证了运动员们的奋勇拼搏。

from clipboard

4月8日,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表彰大会的讲话,回忆起4年的筹备历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是如此骄傲,目睹了中华儿女们高举着冬奥精神的火炬,用自己的言行生动地诠释了何谓胸怀大局、何谓自信开放、何谓迎难而上、何谓追求卓越、何谓共创未来。这也正是女排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传承!


from clipboard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组织亦是如此。如果气质有颜色,那么,中国共产党人的气质一定是红色。

读完这本《红色气质》,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光影之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历史中定格。穿越时空隧道,让我们与不朽的英雄们相遇——

from clipboard


照片中的这位青年叫王孝和。很难想象,这样的笑容出现在宣判他死刑的法庭上。1948年,这位年仅24岁的中共地下党员组织上海电力公司的工人声援反内战大罢工,后来因为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5个月的严刑拷打未果,敌人气急败坏地宣判他死刑。听到宣判后,他淡然一笑:“我不承认你们的判决。”法庭上的角色似乎颠倒过来——审判者猥琐而惶恐,被审判者却淡定从容。

临刑前,他遗书一封给怀孕待产的妻子,言辞深情,望其切切保重。他遗书一封给狱中的难友们,号召大家为正义而继续奋斗下去!“那光明正在向我们招手呢!”从遥远的枪炮声中,他听到了光明的足音。面对这样的浩然正气,连刽子手都吓得瑟瑟发抖,连打三枪都没中要害……英勇斗争,对党忠诚——王孝和用鲜血定格了共产党人的红色气质!


from clipboard


这位病床上的老人是邓稼先。今天家喻户晓的两弹元勋,却经历过相当久的“隐姓埋名”。1958年,邓稼先接到研制核武器的任务,他告诉妻子:“我要调动工作了。”当妻子问及具体去向,邓稼先除了“不知道”,便是“不能说”。第二天,邓稼先带着妻儿拍了一张全家福,从此扎根荒漠,杳无音信。

from clipboard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东方巨响,让世界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而1985年,邓稼先回北京时,已是一位直肠癌晚期的老人,而致癌原因正是一次要命的核辐射:那是1979年的一次核弹空投试验,天空没有出现蘑菇云,核弹从高空重重地摔到地上。核弹去哪了?为什么没有爆炸?邓稼先不顾阻拦,义无反顾地冲进试验区,终于找到了核弹碎片,查明原因。

妻子在回忆录里写到,“仔细算来,与你结婚33年,朝夕相处的日子只有6年。近28年的等待,我还有好多话没来得及对你说,还有好多事想听你告诉我!”回京一年后,病重的邓稼先在妻子怀中去世。临终前,他说:“假如生命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义无反顾,以身许国——邓稼先用奉献高扬了共产党人的红色气质!

走进《红色气质》主人公的灵魂深处,不难发现,他们也有最柔软的情、最温暖的家,和难以割舍的万般眷恋。他们原本有更优渥的选择,却为了信仰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这使我联想到广大健康工作者,以及我所在的北京协和医院——

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响应国家召唤,服务人民需求,离开自己的小家,服务更广阔的大家,百年积淀形成了“立院为国、立医为民、立学为真”的协和品格。

from clipboard


抗日烽火中的白衣战士,组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奔赴火线开设战地医院救治伤员。抗美援朝“立国之战”中,他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义无反顾赴前线、舍生忘死救伤员。新中国成立后,组建数百支巡回医疗队,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为老乡们看病,培训“赤脚医生”。牵头“组团式”援藏,连续派出8批援藏精锐,为自治区“大病不出藏”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新冠疫情发生后,医院派出四批次186人驰援武汉,救治最危重患者,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条宝贵的生命。

from clipboard


从红色气质到协和品格,我看到的是为家国事业而澎湃的满腔热血,是为坚定信仰而燃烧的熊熊烈焰,是照亮祖国和人民前途命运的炽热光芒。也让我更加懂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协和人,我该走怎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

图片/宣传处 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肖雄 傅谭娉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