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有一沓沓图文并茂的病历、一摞摞内容翔实的实验记录,还有一篇篇高质量的SCI论文;在这里,走出了刘士豪、朱宪彝、史轶蘩等卓越的医学大家,也培养了众多的学科带头人……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内分泌专科,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一直引领学科发展。作为我国内分泌学界首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项项创新性科研成果从这里诞生,得以转化应用,服务于临床。在内分泌和代谢病疑难重症诊治方面,内分泌科不断提升临床技能,牵头制定发表多部诊疗指南,成为患者性命相托的最后一站。
▲2022年8月4日,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发布,在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专科榜单中,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连续两年蝉联榜首
专科门诊与多学科群 疑难及罕见内分泌疾病救治的最后一站
内分泌科是典型的大门诊、小病房科室,尽管目前只有80名医护人员,但近5年的年均门诊量近20万人次。内分泌科最早成立了糖尿病、骨代谢、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疾病等专业组,并设置了相应的专科门诊,便于多种内分泌疾病的长期随访观察,使得医生们能够更好地总结临床经验,了解疾病的治疗效果、发展转归,打造了内分泌学科建设的“协和样板”。
对于一些疑难重症和需要长期有效管理的病人,科室开放了专业组长期随诊机制,这已成为协和内分泌科的特色。40多年来,每年经过长期随访进行全生命周期照护的患者约5万例次。基于专科门诊随访患者形成的电子数据库、临床观察表和临床生物资源库,则成为全院内分泌相关临床科研的“宝库”。
“收治了一位80岁的病人,查阅既往病历时看到了厚厚的5本,首诊时间可以追溯到1960年前后……”一位曾在内分泌科进修的医生看到这样的病历记录如获至宝,“比翻看再多的参考书都强”。写好病历是协和对临床医生培养的第一步,内分泌科更是“高标准、严要求”,总值班每周都会抽查病历,不仅要查格式,还要查内涵,这也使内分泌科成为全院“优秀病历”产出最多的科室之一。
▲内分泌科首届青年医师临床基本功演讲比赛现场
“肢端肥大症、低血磷性佝偻病、库欣综合征等书本上的罕见病、疑难病,在这里成了‘常见病’!”这也是一位曾在内分泌科进修的医生发出的感叹。内分泌科与基本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眼科、心内科、肾内科、临床营养科、儿科、妇产科、超声医学科、核医学科和放射科等形成了多学科群,每年收治逾万例内分泌代谢疾病患者,其中疑难、危重和罕见内分泌代谢疾病患者超过1500例,成为中国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的“最后一站”。
内分泌科近年来狠抓医疗质量,开展多病种的“提高医疗质量、增加诊疗效率和保障患者安全”临床路径探索,以病人为中心,医患、医护、护患联动,极大地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提升了诊疗效率,保障了医疗安全,使平均住院日由14天缩短到10天。“老牌劲旅”正在不断整合优化临床资源,提质增效添加新活力。
▲经过改造升级的内分泌科病房焕然一新
深耕厚植硕果累累 争做不断攀登高峰的创新基地
在医学探索征途中,内分泌科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或突破:报告了中国确诊的首例胰岛素瘤病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由中国人命名的肾性骨营养不良;打造糖尿病社区防治“中国模式”;通过临床结合基础研究,对垂体瘤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牵头制定首部“肿瘤性骨软化症临床管理国际共识”,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研究领跑国际;打造遗传性内分泌疾病精准诊疗体系,研究成果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多年来,一代代内分泌人潜移默化地践行着转化医学的理念——从临床到实验室,再从实验室回归临床。
1988年,内分泌实验室经评审成为“卫生部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内分泌学界首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并在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科研基地“十二五”评估中获评“优秀实验室”。说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秋协和代谢实验室的成立,当时主要进行基础代谢测定和代谢功能相关检测和研究。内分泌实验室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及中国人的垂体激素正常值之后,又陆续创建了多种内分泌激素检测方法,获得国内同行的认可,并在其他实验室得到推广。
内分泌科在实验室中不断深入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转化医学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1991年“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我国内分泌学界获得的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内皮素与心肌缺血及高血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胰岛素瘤诊治体系的建立及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经过近百年的积淀与发展,内分泌实验室已扩展成为具备新型抗体制备、内分泌新型因子检测、代谢疾病多组学评估、内分泌罕见疾病基因检测与功能分析、模式动物表型与内分泌遗传疾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转化医学平台。
▲左:正在做实验的医学生;右:翔实的实验记录
浓厚的学术氛围,也让内分泌人深耕不辍。发表SCI文章近二十年内增长了30余倍,包括在BMJ,JAMA Intern Med,Diabetes Care,JAMA Network Open,JBMR,JCEM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近五年来国际学者总结TIO领域最重要的10篇论文中,协和占了3篇。大数据分析表明,2020年及2021年协和内分泌SCI论文在国际内分泌领域位居第二,在国际舞台不断发出“协和强音”。同时,科室也出版了多部专著,包括《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协和代谢性骨病学》《协和内分泌疾病诊疗常规》《协和内分泌科大查房》《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学》《甲状腺病学——基础与临床》《糖尿病现代治疗学》等,其中《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更是被誉为“红宝书”。
▲内分泌科出版的部分书籍
注重人才培养 打造内分泌学科的“黄埔军校”
多学科协作(MDT)不仅仅是多个学科的横向联合,还涉及病人全身多系统的密切关联,多年来,内分泌科牵头与多个兄弟科室、平台科室构筑了强大的学科群,在医教研领域密切合作、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协和内分泌在苦练“内功”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地为全国培养输送人才,被称为内分泌学科的“黄埔军校”。1962年开办全国首批内分泌高级研修班,开启了我国内分泌专科队伍的培训工作。1999年起,内分泌科每年举办一次国家级临床内分泌学习班,接收、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其中很多人学成返院后成为当地内分泌科的创始人、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把协和经验带到全国各地。
“北京协和医院,一座蕴藏内分泌瑰宝的宫殿。”新的百年,内分泌科将从医疗模式向医学模式转化,全力构筑国家内分泌代谢疾病协作网,强化重大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心、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及遗传罕见内分泌疾病中心,建立大型研究队列,探索多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精准诊疗模式,努力为提高我国内分泌代谢疾病的防治水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字/王敬霞
审核/夏维波 李梅
图片/孙良 许震
编辑/王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