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百年丰碑 印记协和 | 协和女儿话初心:光荣在党六十年
时间:2021.07.08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静华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千秋伟业 百年风华

用党的光荣传统和实践经验

坚定信念 凝聚力量

可为国家和人民继续前行

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今年也是北京协和医院建院一百周年

百年丰碑 印记协和

用优秀文艺作品的深刻内涵

启迪智慧 砥砺品格

可为医院高质量发展

凝聚不竭动力

医院微信公号将陆续刊登“百年丰碑 印记协和”大赛征集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第三期分享原医技党总支书记刘静华的文章《协和女儿话初心:光荣在党六十年 》。


我是协和的一名退休老职工,今年85岁。1954年参军进协和,至今已67年,我也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变成了耄耋之年的“小老太”。我在协和入团、入党、从事医疗工作和做基层党务工作,是协和教育培养了我。这里有教育培养我的老师、领导,还有一起奋斗的同学和同志,以及毕生奉献的事业。我这一辈子与协和分不开,协和就是我的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又是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值此双喜临门的日子里,回忆起自己的成长过程,重温入党初心,感到无比荣幸!

from clipboard

▲刘静华一笔一划认真撰写的稿件


   参军进协和

我出身(生)在江南水乡苏州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老中医,家里姐弟五人,除大弟搞工程技术,姐姐、二弟、小弟都在医院工作。父亲很想把他的医道传给我,从小教我背诵医经,而我当时却从未想要学医进医院工作。

1954年,刚满17岁的我初中毕业,正赶上中央军委派人到苏州招兵,当时我是班长,又是少先队大队长,就带头报名,感到很光荣。父母不同意我离家远走,但我决心已定。在苏州驻军部队集合后,我就离苏到了首都北京。想不到,就进了北京协和医院。当时协和专门从苏州、杭州招了50名女兵,作为解放后协和护校第一届学员。

在护校,我们既是战士又是学员,享受供给制待遇,吃、穿和一切学习费用全由国家供给,每月还发7元零花钱。我们集中住在十四楼地窖子(现放疗科)两间大屋里,过着半军事化生活。当时护校校长是有“中国南丁格尔”誉称的丁志辉。除文化课外,临床教员都由院内各科的顶级专家兼任,林巧稚、曾宪九、张孝骞、张庆松、宋鸿钊、方圻等都给我们讲过课。护理专家陈淑坚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林雨、张惠兰、黄伍琼、林宝善等讲授各科护理专业,并兼任辅导老师,既管我们的学习,又管我们的生活。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对我们严格要求,这是我一辈子永远难忘的。

from clipboard

▲1954年,刚刚穿上军装的刘静华


护校还有一名专职指导员,专门负责思想教育工作,教师队伍的庞大恐怕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当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也是我们的校训。我们就生活在这样幸福的大家庭中。

因为水土不服,气候和饮食不习惯,入学不久我就得了结核病。幸亏不是开放性的,没有与同学们隔离。老师规定我除了听课外,免修体育课,不参加晚自习。每天课间操也不参加,老师每天给我两个水煮蛋作为加餐,增加营养。我上课认真听讲,晚上同学们上自习课,我独自躺在床上“过电影”,把白天听的每堂课从头到尾默想一遍,第二天早自习时再复习一遍。服药三个月后复查,朱贵卿教授惊讶地说:“真没想到你的治疗效果这么好。”但好景不长,不久结核发展到腹腔淋巴,我不得不住院治疗。

在护校三年中,除体育免修外,我共学习了28门课,所有课程的成绩都是优秀(24门5分,4门4分),毕业考试成绩也全得5分。在此期间,还加入了共青团。老师考虑到我的身体状况,把我分配到不上夜班的理疗科工作。除完成业务工作外,我还协助党支部、科主任做些青年工作,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军宣队、工宣队调我做清理档案的工作,当时虽不愿意离开业务岗位,但出于强烈的组织观念,我还是服从安排。1975年,我主动要求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想回院后争取回到业务科室。但不幸的是结核病又复发,我不得不回到老家养病。病愈上班,组织上决定我做支部干事。从此,我全心全意投入了党的基层工作。

from clipboard

▲1957年,理疗科合影(第一排右二:邹贤华,第二排左一:刘静华)

做好党基层工作的要诀

怎样做好党的工作?我以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条准则:

第一,办事认真负责,从不敷衍。只要是应办的、能办的,一定要认真办好,办不成也得与对方说清楚,有个交待,这样更能赢得领导和群众的信任。理疗科有段时间缺学科带头人,经院领导商量,要把原来的老主任从唐山煤矿医学院附属医院调回来。当时这件事经医科院、卫生部、煤炭部、唐山地委、河北省委等许多部门反复协商,我不间断地来回跑了两年多,好不容易煤炭部同意了,河北省却不放人。又花了两年时间,整整四年才终于把老主任调回协和,他的家属事宜也一并妥善解决。

from clipboard

▲工作中的刘静华


第二,做“人民公仆”,热忱服务。同志间应当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帮助。要真诚相待,满怀热忱,切忌冷漠。所以我对所属单位上至教授,下至工人一视同仁,热情服务。不管是科室业务发展、人才需求、思想问题,还是生活琐事、恋爱婚姻、家庭和邻里及同志间的矛盾等等,只要来找我,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有人说我“爱管闲事”,但我认为党的基层干部没有什么“闲事”。只要是有人找你来说,都应该当作份内之事认真对待。党组织的温暖应该化为实际行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就增加一份力量,关心一个同志便温暖一片人心。

我所在的党支部,最早是“辅助支部”,由检验、放射、核医学、病理、理疗和血库等科室联合组成。后来,又增加了放射治疗科和超声医学科,建立了“医技党总支”。老书记是李林同志,她是一位“三八”老干部,参加过新四军,解放后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她思想和业务能力较强,为人正直、办事认真、平易近人。是她坚持要我做干事,手把手培养和鼓励我大胆做好党的基层工作,可以说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在协和连续工作了25年,从支部干事、副书记、书记,一直干到党总支副书记、总支书记。

from clipboard

▲1985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举办全科联欢(右一:刘静华,右二:刘彤华)


第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我一向认为,党的基层干部最大的号召力莫过于以身作则。我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必先自己做到。从工作作风到衣着仪表,我都讲究规范。长期以来,虽然我单独一个办公室,但从不迟到早退,也从不搞特殊。

第四,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谋私利。这是党对每个党员和干部的要求,我也从不以自己的职务便利谋取个人私利。对于工作上和同志们的正常利益,如:职称、住房、工资待遇、子女问题入托等等,我都据理力争,争取合理解决。而对于自己的待遇和困难,却从不向组织伸手。其实,这点对党的基层干部特别重要,因为腰杆子硬,说话有人听。我脾气比较急,有时为了工作上的不同意见,会与领导“顶嘴”,有位老院长就曾说我是“小辣椒”,但身边同志们却说我脾气好,态度温和,平易近人,从不训人。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院刊上多次表扬我,“难得的好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青年之友”“职工之友”等等,我真受之有愧,但备感荣幸。

退休后发挥余热

1994年正值我院建成一批职工住房,全院有70套住房可分配,医技党总支所辖各科有98人申请,我除了忙于日常工作外,参加全院分房委员会工作。当时,要对总支所属各科的住房申请人摸底排队,我冒着酷暑去困难户的家中实地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正在分房紧张阶段,我偶然发现右腋下肿块,幸亏放射治疗科周觉初主任果断拉着我去找外科大夫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我立即住院手术,接着又做了化疗、放疗。在院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下,我住院三个月,出院休息了一个月就又上班了。

from clipboard

▲周觉初(左)与刘静华(右)合影


1995年,我办了退休手续。当时因工作需要,返聘我在组织处和党办协助工作一年半。后又在国际医疗部做医疗、咨询服务工作十多年,到72岁离开工作岗,才真正的过上退休生活。

from clipboard

▲1997年胡懋华教授85岁生日。第一排左起殷蔚伯、曾荻闻、胡懋华、胡郁华;第二排左起吴桂兰、刘静华、周觉初;第三排左起何家琳、顿云润、张福泉、邱杰、周丽萍


退休后,我初心不改,牢记使命,继续关心医院的发展,并积极参加一些重要活动。我老伴儿是中国社科院的一名老研究员,入党也已66年,今年88岁,我俩人相识至今60多年,从未吵过架。我俩的老同学、朋友、同事较多,经常到我家做客聚会,我俩常常亲手做菜烧饭,协和病理科刘彤华院士,生前每年春节前必到我家来聚聚。也常有年轻人找我俩交谈学习、工作、恋爱、婚姻等问题,近两年我虽走路不便,但仍坚持自理,从未请人帮忙。朋友们常夸我们,说羡慕我俩是“神仙伴侣”,还表示,到我家作客能够感受到“党的温暖”。

from clipboard

▲很多医院同事经常到刘静华(第一排右二)家聚会


生命有限,党的使命和事业无涯。在百年新征程中,我更不忘初心,要牢记使命,在有生之年,尽我所能,发挥余热,有所奉献!

from clipboard


文字整理/ 王帅雨

图片/刘静华 北京协和医院

编辑/王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