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流金岁月 | 缅怀我国临床放射学的奠基人之一胡懋华教授
时间:2020.09.21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何家琳

       岁月悠悠,转瞬间我来协和医院工作已50多年了,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1963年8月15日,我到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报到,首先见到的是我从未谋面但仰慕已久的国内知名放射学家胡懋华教授。上学期间,我们读的教科书《X线诊断学》就是她与荣独山、汪绍训教授编写的。初次见面,我有些紧张、拘谨。胡教授见到我笑着说“呵,看起来身体挺棒”。接着询问了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所学的专业,在哪个医院实习的,并告诉我将分配到放射治疗组工作,我一一作答。她说话时轻声慢语,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既端庄睿智,又温文尔雅,一派学者风度。

▲胡懋华教授

 

       胡懋华教授(1912-1997)是我国著名的放射学家,是我国临床放射学的奠基人之一。她1912年出生于天津,1931年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科,1934年秋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4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之后留在协和医院放射科工作。


▲1935年考取协和的燕京医预同学的合影。左七为胡懋华教授。


       1942年日本占领时期,协和医院被迫停办,1942~1947年任北平中央医院放射科医师,1947~1948年任北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讲师,1948年协和医学院复院后回院工作。1953年晋升教授并担任放射科主任,至1983年卸任,时间长达30年。

       她热爱祖国,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协和新中国较早入党的专家之一。她曾作为特约代表出席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曾任国家科技委员会医学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副总编辑等职。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她以独到的科学眼光,规划放射学科的建设和科室发展方向,首次提出并实施按解剖部位划分专业组,将放射科诊断组分为中枢神经、骨关节、胸部、胃肠、妇儿等专业组,各组间有分有合,团结协作,按系统承担医教研工作。她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注重医生基本功的训练,认为放射科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学科,要求医生熟悉各种X线表现所反映的基本病理变化,紧密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做出诊断,这些模式对国内放射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当时协和放射科的医教研水平在北京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胡懋华教授倡导的“临床放射讨论会”,在国内放射学界是首创。这一模式起源于协和早年“内科大查房”(Medical Grand Round),与国外先进国家的“Board Meeting”如出一辙。即每周定期组织一次相关科室专家讨论疑难病例,除了各科专家教授以外,各级医师、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都可以参加,与会者集思广益、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在为病人解决疑难杂症的同时,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协和多学科协作(MDT)不但没有削弱,反愈加发扬光大。目前,仅我们放疗科参加的多学科协作组就有“胰腺肝胆肿瘤”、“直肠癌”、“妇科肿瘤”、“呼吸疾病”、“头颈肿瘤”、“垂体腺瘤”、“颅内肿瘤”等规模大小不等的MDT。


▲1953年放射科香山樱桃沟春游照片。后排左五是胡懋华教授。


       胡懋华教授擅长消化系统的X线诊断,但她对于学科内其它专业组的医师同样予以重视和培养,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前瞻视野和博大胸怀。曾先后选送邵式玢大夫到天坛医院学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X-线诊断;派樊长姝大夫到阜外医院进修心血管病变的X-线诊断;先后安排放疗组的苏学增、樊兆昇、何家琳、刘兰等人去肿瘤医院进修学习;改革开放后派解毓章、张铁梁、邵式玢等人出国深造。这些人员学习回来以后医、教、研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她本人一生虽著述不是很多,但她的成果都融入到其弟子的作品中。


▲1964年冬,接待谢志光教授(右四)。前排右二为胡懋华教授,前排右三为汪绍训教授,后排左一为本文作者。


       胡懋华重视放射学界的人才培养。解放后,由协和放射科牵头,多次主办全国性的X线诊断训练班、专业师资训练班,她亲自授课,带教进修生、研究生。为促进我国放射-影像事业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历年来从协和放射科陆续输送的专业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如解放初期的高育璈、曹丹庆、徐海超、曾荻闻等人组建301医院放射科;刘玉清教授组建阜外医院放射科;王正颜教授组建肿瘤医院放射科;谷铣之教授组建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80年代中日友好医院建院,选送卢延、张雪哲等医师组建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调到汕头大学医学院的周修国大夫,秉承老协和传统,在医教研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直以来是广东汕头地区放射学界的学科带头人;胡懋华教授晚年亲传弟子章士正大夫头脑聪慧加上勤奋努力,成为杭州乃至江浙地区放射学界的领军人物。


▲ 胡懋华与放射科同事在读片。前排左起:赵玉祥、严洪珍、胡懋华;后排左起:余卫、张涛、金征宇。


       1958年,胡懋华与有关专家赴江西大吉山钨矿实地考察矽肺的发病情况。当时矽肺是严重影响工人健康的职业病,专家们与矿工一起下到矿井进行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撰写出《矽肺X线诊断与分期标准的研究》论文,为矽肺的诊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8年,胡懋华在江西大吉山钨矿井下考察归来。右一胡懋华,右二刘玉清,右三张锡鈞,左一胡正详。


       1958年肿瘤医院建院,放射治疗组由谷铣之教授率领全组绝大多数人员和机器设备支援肿瘤医院,当时院内对于是否有必要保留放疗专业存有争议。胡懋华主任高屋建瓴、力排众议,认为协和医院是大型综合医院,不能没有放射治疗专业,她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从人员到设备均给予大力扶持,使得放射治疗专业的火种得以保留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


▲60年代放疗组主要成员合影。前排周觉初、吴桂兰;后排何家琳、苏学曾。


       对于放疗科的学科发展,胡懋华教授一直十分关注。改革开放以后,放射治疗专业从设备更新到放疗技术水平都有飞速发展,放疗组再留在放射科已经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国内大型综合医院放疗组也都先后从放射科分离出来。在胡懋华主任的关怀和具体指导下,1985年放疗组正式脱离放射科成立放射治疗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放疗组一度人手不足,除了应对日常诊疗工作外,一些院内重要的会诊胡主任也委派我去参加。我自知“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起初心里特别没底。记得1974年5月院内一次重要会诊,参加的都是知名的教授如李洪迥、宋儒耀、曾宪九等顶级的大专家。胡主任指派我去参加,接到任务后我忐忑不安,一再推辞。胡主任看出我的畏难情绪,鼓励我:“我看你能行,现在就得拿你当专家教授用,参加会诊的还有谷铣之教授顶着呢,别害怕,这是个学习和锻炼的好机会。”在胡主任的鼓励下我硬着头皮上阵。会上聆听各科大师的发言,从中获取宝贵的知识,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不是胡主任的亲传弟子,所从事的专业也不同,但她对我的鼓励和信任,时刻给我信心和力量,对我的谆谆教诲,是我放下包袱努力奋进的动力。平时,胡主任经常嘱咐我要从实践中认真学习,积累经验,多看书,多跑图书馆、病案室。1978年,她选派我到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进修一年,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使我开阔了眼界,医疗水平、科研能力都有了大幅提高。胡主任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培养年轻人,我深有体会。

       胡主任长期住在外交部街协和大院,与妇产科林巧稚、眼科劳远琇教授居住的小楼毗邻而居,被人们誉为“协和大院三大女神”,她们是近邻,是同事,林巧稚和胡大夫还是校友,彼此亲密无间。


▲1956年院内联欢晚会上,胡懋华与林巧稚自编自演快板书。


       胡主任出身名门,父亲曾出任江苏省教育厅长,哥哥胡懋廉是中国耳鼻喉学界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一级教授。她自幼家境富裕,衣食无忧,学业也是一路青云直上。她年轻时喜欢运动,早年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就是女子排球队队长,还获得过协和医学生“健康皇后”的金钥匙。

       “人生哪能多如意 ”,正当她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婚姻生活发生了变故。当时她已有三个孩子,最小的女儿还不满周岁。面对困境,她没有自哀自怨,而是把痛苦埋在内心深处,依然满腔热忱的投入她热爱的医疗事业,同时默默担负起抚养儿女的重任,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此后漫长的50年中,她为医疗事业奉献一生。三个孩子没有辜负妈妈的苦心,个个品学兼优,两个念了清华,一个首师大外语系毕业。透过她不平凡的一生,彰显了一位女科学家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的高贵品德。

       1976年,厄运再次向她袭来,不幸患上乳腺癌,经手术治疗闯过一关,所幸观察多年病情稳定。

       我刚到放射科工作时属于科里的小字辈,对胡主任的敬畏多于亲近,日常也仅限于工作上接触。到了晚年她退休以后,我也人到中年,来往多了,渐渐成了“忘年交”。我也出生在天津,和她算是同乡吧。

       她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老年病,由于行动不便,到医院取药就成了问题。她的子女工作忙,也不住在一起,她请求我每月帮她定期取一次药,我欣然应允。我们约定每月初第一个周末下班后去送药,每到这天下午,她早早站在客厅西窗下,盼着我到来。我能在她的晚年有机会聆听她的教诲,也是三生有幸。她虽退休多年,依然十分关心医院和科里的医教研工作情况,时常询问老朋友、老同事的近况,也聊些时政要闻、逸闻趣事、人生感悟。每次见面总是话题不断,告别时她都是依依不舍送我到大门口,频频招手目送我离去。


▲胡懋华教授晚年与本文作者合影。


       每年胡主任生日,院领导、党总支都、科领导以及她的学生都要去看望她,为她庆生。


▲1997年胡懋华教授85岁生日。第一排左起殷蔚伯、曾荻闻、胡懋华、胡郁华;第二排左起何家琳、吴桂兰、顿云润、刘静华、张福泉、周觉初、邱杰、周丽萍。


       1997年8月过完生日后的两个月,我去给她送药时,发现她面容憔悴,咳嗽、胸痛、纳差,卧床不起,我立即将情况汇报给支部和放射科领导,随后她被安排住院治疗,经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复发,经院内各相关科室尽力诊治,一个多月后由于病情恶化、多脏器衰竭,溘然离世。

       胡懋华教授是我国第一代放射学家,从事放射诊断学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50余年。她离开我们已23年了,她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年轻的一代对她不熟悉,甚至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心愿,要为这个正直、善良、为放射学界奉献一生的老一辈科学家写点什么,之所以迟迟没有动笔,是考虑自己写作水平有限,唯恐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她的高尚品德和思想境界。

       今天,协和医院即将迎来建院100周年,在协和放射学科百年历史上,胡懋华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整整30年,影响深远,她是一座丰碑,在我国放射学史上应当留下浓重的一笔。我们缅怀胡懋华教授,就是要学习她一生孜孜不倦、严谨治学、为科学事业奋斗一生的高贵品格。

       仅以此拙文敬献给为我国临床放射医学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胡懋华教授。


       注:本文经放射治疗科、放射科多位老教授审核。

图片/放射治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