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协和ICU,收治着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3月5日早晨,这里依然有2名患者正在进行ECMO治疗,16人接受有创机械通气,3人进行无创通气及高流量氧疗,3人接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2人接受床旁电子气管镜检查和镜下吸痰。还有7名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现了不同程度休克。
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这是一个由感染引起的多器官损害,任何单一药物以及单一疗法在猖獗的病毒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必须采用综合救治方案。在赵玉沛院长的指示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遴选心脏专业、肾脏专业和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20人增援武汉。两周过去,这支“特种军团”在武汉做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应用更多治疗策略,延长患者生命
2月19日晚抵达武汉,第三批医疗队员第二天一早就正式上岗了。随着专家团队的补强,协和医疗队三级查房制度更加完善,组成了李太生、杜斌、严晓伟担任专家组成员,刘正印、王京岚、周翔、秦岩担任三线查房教授,ICU和内科有经验的副教授、高年主治医担任二线(医疗组长),其他医师为一线的“协和军团”。
▲从左到右:李太生、马杰、高鹏、严晓伟、吴炜、田然
在全体医疗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在赵玉沛院长亲自领衔的前后方远程大查房下,协和ICU病房的治疗策略越来越明晰,方法越来越多样。针对新冠肺炎的严重免疫反应,采用个性化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较早将靶向药物托珠单抗应用于临床,较早开展炎症因子的吸附治疗等,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病人的存活时间。
守正御外,医疗队在提高患者免疫力方面也作出更多尝试。更强调营养和白蛋白的稳定,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根据国家新冠肺炎诊治指南增加了胸腺肽以及中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抵抗力。
补强重症护理实力,照护更系统规范
第三批医疗队队长孙红,是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重症护理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带领着第三批13名重症护士很快融入团队,使协和ICU的重症护士总数达到44名,占护士团队的33%。
▲护理团队正在讨论临床工作
重症护士团队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方面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发挥了主导作用。他们还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尤其对于CRRT、俯卧位通气、人工气道吸痰、有创机械通气等专项护理技能娴熟,使护理工作更有序、更规范、更安全。
通过协和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各项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已在武汉同济中法院区协和ICU落地生根。由协和护理团队起草的《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护理规范》已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审核通过,并于2月29日通过文件印发给了地方。为了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密切观察,重视医护配合,于2月22日起开展医护联合交班制,取得良好效果。在满足临床患者救治需求的同时实行弹性排班制,安排护士轮休,关注护士的身心健康。
尝试新技术新项目,给患者生的希望
肾内科团队较早开展血滤吸附和cytosorb吸附治疗炎症风暴。最忙的时候,6台CRRT治疗同时24小时进行。截至目前,血滤吸附共参与治疗7例患者,所有经治患者升高的IL-6等细胞因子均下降。在联合其他治疗措施下,其中1例患者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另外6例患者平均病程超过3周,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他们没有停下探索脚步。据文献报道细胞因子吸附器对炎症因子吸附效果更好,肾内科李雪梅主任立即联系海外采购和捐赠,完成伦理申请,来自美国的吸附柱和德国的配套管路突破重重困难来到了协和ICU病房。3月3日起,“新型武器”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期待为重症中的早期患者带来更多受益。
危重症患者最主要的生命支持包括呼吸和循环。心内科团队更广泛地开展床旁超声心动检查,关注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掌握循环血容量状态,有的放矢地进行循环支持。较早将托珠单抗应用于临床,这一治疗方案后来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认可并推广。针对危重症患者因心律失常发生猝死的情况,心内科团队的加强使得抢救更为高效有序。
▲为患者做床旁超声心动检查
在张抒扬书记、韩丁副院长的指导下,第三批医疗队员秉持着“为救治做加法”飞快融入协和大军,向着重症新冠肺炎救治发起“总攻”。随着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认识的不断深入,对治疗方案的持续探索,一个越来越成熟的、面向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综合诊治方案正在形成。当硝烟弥散时,协和人将以坚毅的声音作出响亮的回答:“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