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沛院长在百年协和倒计时1000天讲话中指出:“协和要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做‘新技术、新理念、新观点的发源地’。”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医院多项科研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增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和医科院重点实验室
2018年,我院获批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2个医科院重点实验室,为打造我院新型科研创新平台、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再添新力量。
在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申报过程中,科研处做好顶层设计,从规划宣讲到领域申报,全程参与、积极动员,协调整合我院优势资源,共申报7个中心,其中3个中心进入科技部答辩环节,最终风湿免疫科和变态反应科联合申报的免疫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批。
我院还组织申报2018年医科院重点实验室16个,经过多轮评审,“中国医学科学院肠道微生态临床疾病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眼底病重点实验室”入选2018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名单。
科研处坚持优化服务管理机制,积极配合临床的科研需求,目前搭建了涉及20余个学科的23个科研平台,其中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心、9个院校级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中标科研项目再创新高
2018年神经外科包新杰中标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专项。神经外科王任直教授、病理科梁智勇教授牵头申报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项目中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成功立项。
此外,2018年我院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58项,其中包括妇产科朱兰教授牵头的重点项目1项。骨科吴南中标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实现优青项目零的突破。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同样取得优异成绩。超声医学科杨萌荣获2018年首届北自然杰青项目,成为38名入选者中仅有的2名医师之一。此外,我院共中标北自然项目38项,其中医院科研平台中标4项,超声医学科、血液内科分别中标3项。在医生和科研管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中标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创历史新高。
科技成果奖励再创佳绩
2018年,我院共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进步奖)二等奖1项、科普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结果尚未公布)。
其中风湿免疫科张烜教授及其团队获得的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系我院时隔11年再度斩获一等奖,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推荐申报的要求,该项目被推荐申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在医科院校第四届科技奖评审中,我院耳鼻喉科高志强教授获得杰出贡献奖,血液内科李剑教授获得青年创新奖。
6名医师获得首届医科院青年医学人才奖励项目
整形外科龙笑、基本外科徐徕、神经外科包新杰、放射科王怡宁、风湿免疫科杨华夏和妇产科王姝获得首届医科院青年医学人才奖励项目。
2018年,医科院首次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设立青年医学人才奖励项目,旨在加强对青年医学人才的培养,支持对象为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较大的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经院内外专家材料初审、复审答辩、院校长办公会审批、公示等程序,最终立项49项,我院6名医师脱颖而出,获得佳绩。
高水平学术成果持续涌现
截至发稿前统计,2018年我院共发表SCI文章740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共18篇,包括8篇论著。2篇病例报告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3篇病例报告发表于《柳叶刀》;影响因子最高的论著由内科ICU的杜斌、翁利团队与院外团队合作完成,影响因子15.008,发表于Intensive Care Medicine杂志上。
护理团队首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我院心内科导管室朱雪清护士长及其团队完成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在2018年成功转让,这是我院护理团队首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此工具根据人体解剖学特征,以适应患者的上肢和腕部的前伸、外展、内收、背曲。设计理念主要包括:充分暴露桡动脉穿刺点,通过有效制动,提高第一次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从而降低桡动脉痉挛发生率。
据统计,2014年以来,我院护理团队共获得授权专利84项,占全院授权专利的47%。
2019年,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科研处将配合各位研究者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顶层设计、全面布局,助力医院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献礼百年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