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教育动态
普通内科举办首届“协和内科常见疾病诊治思维训练研讨班”体会
时间:2010.10.14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面向基层 以内科基本功培训为己任
普通内科举办首届“协和内科常见疾病诊治思维训练研讨班”体会

                                
 

    “协和内科常见疾病诊治思维训练研讨班”是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在2010年首次推出的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旨在面向基层培训内科基本功,帮助基层医院的医生提高内科临床思维水平。2010年6月、7月,研讨班分别在北京和成都成功举办,共招收学员220余人,学员普遍建议定期开展此项培训,提高我国内科水平。
    此次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凝聚了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全体医生的心血,更得益于内科前辈与兄弟科室的长期大力支持。以下是我们的几点感想:
    1. 精心策划、认真准备是成功的基础
    几年来,我院普通内科不仅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培养年轻医生的教学能力,而且多数医生曾经参加我院内科举办的全国研讨班,主持病例讨论或讲课,也多次在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的全国年会上主持病例讨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建立科学的内科临床思维,应用问病史、查体和基本辅助检查这些基本功来提高疾病诊治水平,是许多基层内科医生迫切需要的训练;而以病例引导临床思路讨论这一培训形式,也深受内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欢迎。2010年,正值协和普通内科六岁生日,我们推出了这一经过积极酝酿的项目。在项目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从选定授课对象到拟定研讨班名称,从集体备课到现场致辞,我们受到了单渊东教授和沈悌教授等内科老一辈专家的大力支持,也荣幸地邀请到数位兄弟科室同事加盟授课。可以说,精心策划和认真准备,为研讨班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内容全面而基础、突出实用性是基层医生的需要
    本次研讨班共安排了12节课程(成都班略作调整),不仅涉及贫血、关节痛、胸痛、水肿、发热和消瘦等内科常见症状以及放射阅片、肥胖、高血压和神经系统症候解析等内容,而且结合病例讲述了循证医学、行为医学等方法学内容,受到了学员的广泛认可。在反馈意见中,有学员指出“建立在高端检查基础上的思维训练对于基层纯属空谈”、“讲授在缺乏某些检查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处置非常有用”,这提醒我们还要不断强调病史查体和基本检查对于最终诊断的重要性;学员希望接受的培训内容涉猎广泛,不仅涵盖了内科各种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常见病(包括神经、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和专科进展,还包括医患沟通、医疗法律法规和循证医学方法等,这反映出基层医生对于全面、基础、实用的培训有巨大需求。这也提示我们,作为普通内科的培训班,应该从思维和行为两方面来教授学员行医之道;也应将医学专业技能培训和交叉学科实用技能培训并重作为普内研讨班的特色。
    3. 以病例讨论引导的互动式教学,深受基层医生欢迎
    学员普遍反映以病例讨论引导的互动式教学形式新颖而且收获大,这对我们的工作是巨大的鼓励,但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讨论中要避免节奏过于缓慢,问题太难时不要冷场太久等等。关于现场把控,我们还应探索更多方式,例如有学员提出,互动讨论更适合小范围进行,可以考虑现场分组讨论;也有人提出希望可以由学员提供病例,教师现场组织指导讨论等。的确,如何调动和把握现场,如何在互动中既尊重学员又准确把握课程的重点和方向是我们在举办以后研讨班是应加以思考的。比如有学员提出,应该多讲常见病的少见表现、少讲少见病,但我们则认为,不能把目标落脚到讲某病,而是要通过讲患有某病的病例来讲清某一种思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我们应视对象不同来调整授课重点,最好能做到基本应用同一套课件,但可以在面向不同人群时选择不同的展开点讨论。这是我们面临的难点,但也正是我们课程的特色所在。
    另外,还有学员建议拓宽培训方法,例如出版《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大查房》、《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诊断学》等书籍或刊物,开发“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大查房网站”等等。
    4. 在北京和外地办班,侧重点要有区别
    无论是通过查看学员登记表还是现场授课,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两个研讨班的学员来源不同、基础不同,对培训的需求也不同。北京班的学员多是各基层医院(包括二级和三级医院)的内科主任和院长,有少数三甲医院的住院医生和社区一线的医生,平时可能有较多外出学习的机会,临床水平相对较高;成都班的学员多来自成都附近的二级医院,接受当地三甲医院培训较多,离省外出学习机会很少或无,基本功更加欠缺,对我们这样的培训需求更加迫切,不少人要求“每年到成都办一次”。以上两地学员的区别提示我们,更多需要基础内科思维训练的医生可能在京外,我们或许应该在北京举办师资培训班,而在外地则安排更多基础课程。
     本次研讨班的成功举办使我们积累了经验,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思考。随着普通内科自身的成长,我们应该在国家医学继续教育工作中拓展思路,更加努力地发挥自己的所长。所有培训班工作人员也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持着我们的前辈、领导和同事们!

普通内科 沙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