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患者安全专项行动作出全面部署。近日又联合印发《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自今年6月起到2026年5月底,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北京协和医院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委里的各项任务要求,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将医疗质量与安全作为医院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多措并举筑牢医疗质量安全体系,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2025年6月25日,北京协和医院2025年度医疗质量安全大会暨主治医师大会举行。会议以问题为导向,以责任落实强化使命担当,以案例复盘夯实质量根基,推进医院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体在院院领导出席大会。各学系主任、科室主任、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全院主治医师及护理同仁等700余人参会。
医务处处长马小军通过详实数据和典型案例,全面回顾了医院上半年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系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他指出,责任担当不仅体现在对每一位患者的精心诊治中,也体现在对医疗制度的严格执行、对医疗流程的持续优化、对医疗风险的主动防控上。医疗质量安全常抓不懈,主治医师队伍建设重任在肩,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患者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将责任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会邀请三位医师带来精彩分享。
深耕临床40余年的骨科林进主任医师强调,协和人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他现场展示了一组珍贵的历史资料:张孝骞等老前辈对下级医师的谆谆教诲,曾宪九主任书写的病历手稿和精美手术绘图。这些不仅体现了协和“三基三严”的传承,更勾勒出老一辈医者对医疗质量的极致追求。林进也以自己逐字逐句把控病历质量的数十年坚守和严格培养下级医师的经验方法为例,深入解析了“传帮带”的内涵,他认为,“传帮带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思想境界的提升,既要有医术,又要有医魂。从强迫规范到形成习惯,再从习惯沉淀到成为本能,最终才能抵达卓越。”
基本外科副主任李秉璐主任医师邀请与会者一起做“选择题”。一位脾动脉瘤破裂的患者急行手术,在麻醉诱导后突发血压持续下降,在积极CPR抢救的同时,下一步该怎么办?“马上开腹探查!”与会医师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坚定选择。“对,抢救成功的唯一希望就是尽快找到脾动脉瘤近端脾动脉,并压迫或阻断止血。”李秉璐表示,主治医师是治疗方案的规划师,也是质量安全的守门员,在病情突变的关键节点,更要以患者为中心,全力以赴提供最优诊疗方案。她系统阐释了团队在不同病例中的诊疗思路与决策过程,生动诠释了 “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 的医者内涵。
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北京协和医院团委书记、消化内科阮戈冲副主任医师与大家分享了主治医师职业发展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传承协和精神的深刻理解。他表示,“协和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次诊疗、每一个决策、每一次与患者的交流中。作为主治医师,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航集团(国航股份)品牌与质量管理部总经理李晓艳应邀作“航空公司安全和质量的管理分享”专题报告,全面解析了高风险行业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质量控制体系。李晓艳指出,航空业和医疗行业都是高风险、高技术、高责任的行业,航空业的“零容忍”安全理念、标准化操作流程、持续改进机制等,与医疗行业相融相通,值得相互学习借鉴。她特别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必须建立完善的团队协作机制。”
“白大褂承载着医者的职业操守和患者的信任期待。责任心是医疗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杜斌副院长深入解读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印发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他指出,医院要建设人人重视医疗质量的安全文化,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从“制度约束”向“文化自觉”,从“个人责任”向“团队责任”的三个转变。医院也将在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基础上,持续完善医疗安全相关规章制度、不良事件无惩罚报告、运行病历及出院病历质量控制、医法融合等风险防范机制。
▲医务处处长马小军(左上);骨科林进主任医师(中上);基本外科副主任李秉璐(右上);团委书记、消化内科阮戈冲副主任医师(左下);中航集团品牌与质量管理部总经理李晓艳(中下);副院长杜斌(右下)
文字/医务处 宣传处
图片/孙良
编辑/干玎竹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