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青年榜样 | 何新宇: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时间:2025.05.31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为充分展现青年医疗卫生工作者风采,弘扬卫生健康青春正能量,发挥青年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首都卫生健康系统青年榜样培育宣传活动。经过激烈角逐,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何新宇主治医师从6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首都卫生健康系统青年榜样”称号。

from clipboard

▲颁奖仪式现场。何新宇(前排左三)


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有这样一台新仪器,它的外观酷似一颗牙齿,能够实现牙髓根尖周病的自动化治疗。它最快可以用30分钟完成一颗磨牙的治疗,其中一半时间甚至无需医生“上手”。更让人自豪的是,这是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的医工交叉团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自动化牙髓治疗仪,它改变了中国口腔医疗器械跟随国际脚步的现状。

这台新仪器的诞生,离不开90后“小何大夫”聚焦临床需求、勇于创新创造的一股子闯劲和锐气。

from clipboard

▲自动化牙髓治疗仪


作为一名口腔科青年医生,何新宇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最常见的就是牙疼患者。牙髓根尖周病自然发病率高,全球约一半成年人曾受其折磨。目前首选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通俗来说就是“杀神经”。整个治疗过程一般分为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三个步骤,患者需往返医院至少3次,每次间隔1周左右。治疗时,医生手握0.1毫米的器械,在牙齿内的“迷宫”中完成精细操作。因此,根管治疗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高,通常需要牙髓病专科医生完成。牙髓病专科医生培养周期长,数量有限。中国很大,患者很多,何以破局,唯有创新。

from clipboard

▲何新宇(左)为患者治疗


临床工作之余,何新宇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医学系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激光医学专委会主委赵继志的引导下,他尝试了数十种技术路径,致力于寻找提高牙髓根尖周病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间的新方法。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后,一次在做铒激光工程试验时,何新宇偶然发现了液体的力量。液体具有“无孔不入”的特点,若以液体作为主导,根本无需医生来识别精细结构,有望诞生一种全新的临床治疗模式。

from clipboard

▲北京协和医院赵继志主任医师(左五)、何新宇(左三)等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潘翀教授(左六)等讨论交流


那时,还是二年级住院医的何新宇带着满腔热情,一家一家地给各大高校打电话、寻求合作。虽然遭遇了多次碰壁,但最终幸运地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潘翀教授开启了医工合作之旅。

从“0”到“1”的创造,需要迈过许多道未知的“坎儿”。何新宇始终紧盯目标,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前行。7年的医工结合钻研,何新宇不仅掌握了力学、工程学等理论知识,也收获了画图、拧螺丝等实践经验。经过上千次反复尝试,团队完成了从理论到技术的突破,第一台自动化牙髓治疗仪于2024年诞生。它显著提升了根管治疗效率,降低了治疗难度,改善了患者体验。何新宇受邀Nature特刊专访,在国际医疗创新领域发出了“中国声音”。

from clipboard

凭借这项成果,何新宇先后斩获第七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医生专场)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二届“中研杯”医学成果转化路演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北京协和医院2024年度医疗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协和医院创新转化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目前,该设备已通过极早期医疗器械伦理批准,正式进入临床科研应用,让中国患者最先享受到“科技红利”。

from clipboard

何新宇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协和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协和青年医生既要敬畏生命,更要敢于破冰,以向新为炬,点亮健康中国的璀璨未来!”

文字 / 傅谭娉整理

图片 / 王海军 孙良 傅谭娉

编辑 / 陈恔 史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