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瘢痕的秘密:从形成到修复
时间:2025.05.19
字体:
所属分类:科学变美
来源:本站原创

什么是瘢痕?

瘢痕是人体创伤修复的最终结果,是人体自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瘢痕一般可以分为生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病理性瘢痕(瘢痕疙瘩)两大类。也可按其他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瘢痕的特点,分为凹陷性瘢痕、浅表性瘢痕、挛缩性瘢痕等。

from clipboard


正常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个解剖层构成,当损伤累及皮下组织的时候,我们的皮肤就会启动“瘢痕”进行修复。也就意味着,此时的皮肤愈合,势必会留下印记。


瘢痕形成的四大要素

一、肤色:深肤色比浅肤色更易形成明显瘢痕。深肤色皮肤中黑色素较多,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沉积与排列方式不同更易形成瘢痕。此类因素无法干预。

二、激素水平: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瘢痕的形成。青春期、更年期、孕产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急剧变化,更易形成瘢痕增生。此类因素无法干预。

三、愈合质量:伤口的愈合过程越接近自然愈合,瘢痕越小。愈合过程中感染、坏死,伤口缝合时皮肤未对齐等因素,更易形成瘢痕。此类因素可以干预。

四、创伤处皮肤张力:表面张力较大的地方,如前胸、肩膀、膝盖等处更易形成明显的瘢痕,甚至瘢痕疙瘩。较大的皮肤张力可导致胶原蛋白纤维排列紊乱、刺激胶原蛋白大量增生以对抗张力,增加瘢痕形成的风险。此类因素可以干预。


瘢痕的分期

from clipboard


瘢痕的预防方法

  from clipboard

瘢痕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一旦瘢痕进入稳定期(一般指瘢痕形成时间超过一年),我们使用各种预防方法的效果就微乎其微了。


瘢痕的分类及治疗

瘢痕形成的初期是干预效果最佳的时期。瘢痕的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需根据瘢痕类型和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凹陷型瘢痕:瘢痕致织缺损或瘢痕自身萎缩形成,瘢痕表面明显低于周围正常皮肤。常发于痤疮、水痘、外伤、手术后。

治疗方法:点阵激光、磨削、填充、切除缝合等。

from clipboard

挛缩性瘢痕:瘢痕组织挛缩,致外形和功能改变,严重的会造成活动障碍。呈现挛缩状,会不断收紧,牵拉正常皮肤。常发于深度烧烫伤、手术后。

治疗方法:激光、功能锻炼、手术。

from clipboard

增生性瘢痕:瘢痕修复过程中,胶原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引起,形成凸起,一般呈红色或粉色,质地硬、凸起,偶有痒痛。常发于外伤、手术后。

治疗方法:硅酮类瘢痕膏、瘢痕贴、压力治疗、脉冲燃料激光、点阵激光、整形缝合。

from clipboard

瘢痕疙瘩:分为继发性及原发性。除增生性瘢痕的特点外,会超边界生长,向周围组织浸润。蟹足状或蜈蚣状,可呈粉色、深紫色、暗红色,具有进展性。常发于痤疮、手术、外伤、烧烫伤、瘢痕体质。

治疗方法:较小时可选择注射、同位素治疗。进展后一般选择手术+放疗联合治疗。

from clipboard

所有的瘢痕预防及治疗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处理加重瘢痕。

文字/整形美容外科 王金娜 张伟 肖一丁

审核/俞楠泽 龙笑

图片/网络

编辑/陆灵煜 洪成伟

科普作者
相关科普文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