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靠谱的好答案,在等待一个有意思的健康问题?
而这些问题,也应该是许多人关心的。比如在手机里搜索过多次的“胸痛自救指南”,比如老生常谈的对“糖皮质激素”的恐惧,再比如被当作熬夜“赎罪券”的大把大把的维生素……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大众对健康既渴望又迷茫的复杂心理。
2025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陈罡医生和主持人子琳编著的《那些你关心又不知道答案的健康问题》由中信出版集团正式出版发行。
本书受“协和星原计划”健康科普培育项目资助,创新性地以对话体和书信体的形式呈现认真的医学科普。
“书籍将医学知识融入生活,让每一个问答都像诊室里未尽的絮语,每一段科普都似处方笺上未写完的叮咛”,陈罡介绍,你可以将这本书当故事集,甚至可以当成情景剧。
在这本书里,陈罡用温暖的文字,让读者们带着健康问题环游世界。在咖啡馆的对话中,拿铁的香气氤氲着对心脏的关怀;在清新的空气里探索呼吸的奥秘;墨尔本窗外的飘雪,化作贫血的注脚;奈良的小鹿,灵动着自然的美容密码……这些文字,让医学不再是象牙塔尖的密码,而是流淌在生活肌理中的智慧之泉。
医学的真正意义,不是让人产生望而生畏的距离,而是让人感受到温暖与希望。正如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吴东在推荐序中写到,特别欣赏陈医生在这本书中所采用的对话体形式,这种写作手法不仅拉近了读者与医学知识的距离,更在无形中增强了读者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这本书里,每一处问答都让我们重新认识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身体——它不仅是器官的城池,更是生命的圣殿。
翻开这本书,你将触摸到医学最柔软的质地。你会懂得如何倾听心脏的密语,会与免疫系统达成微妙和解,会在纷繁的养生信息中淬炼出自己的智慧。
更重要的是,你会重新认识有关健康的疑惑,它们——不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是握在普罗米修斯手中的,温暖的火种。
你,值得被健康的火光照亮。
精彩文章分享
消化的旅程:
“为什么有些人吃再多也不胖?”
夏日炎炎,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迷离光影,微风带着热浪轻拂城市每个角落。在这充满活力的季节,人们纷纷换上轻薄衣装,享受户外清新空气和明媚阳光。子琳也不例外,她翻出去年夏天那条轻盈的连衣裙,那是她最喜欢的衣服,穿上总让她既自信又舒适。
当她满怀期待穿上时,却发现拉链拉到一半卡住了。子琳站在镜子前,尝试调整呼吸,轻轻吸气,希望能将拉链拉上。然而,显然今年的她和去年相比有了些许变化。这件曾经轻松驾驭的连衣裙,如今不那么友好了。
这不禁让子琳陷入沉思:为何有些人似乎能无视季节变化,始终保持令人羡慕的苗条身材,而另一些人却得面对体重起伏和衣服尺寸的挑战?是不是有些人真有“吃不胖”的神奇体质,而其他人注定要在美食与体重间不断挣扎?
苦恼之余,子琳给陈医生发了微信。
子琳:陈医生,夏天的脚步悄然而至,但我却似乎被它遗忘了。去年还能轻松驾驭的连衣裙,今年却变得格外挑剔。为什么我,无法抵抗季节的体重游戏?
陈罡:子琳,别担心,夏天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现代的都市生活给体重管理带来了不少挑战。事实上,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控制体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子琳:你的意思是说,现代生活使得很多脑力劳动者更加难以管理体重是吗?这是为什么呢?
陈罡:没错,子琳。你听说过一个词叫“压力肥”吗?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不规律的饮食和缺乏运动已成常态,这些都是导致体重增加的潜在因素。此外,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心理状态,像焦虑和抑郁,也可能影响食欲和代谢,从而影响体重。
子琳:“压力肥”,这个词真是形象。我前一段时间确实在赶一个项目的进度,工作压力一大,就很容易贪吃,尤其是对那些高热量的零食毫无抵抗力。而且,工作忙起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时间也没精力去运动。
陈罡:压力大的时候,“贪吃”并非你的错,而是体内激素在捣鬼。当人们处于压力状态,体内的皮质醇水平会上升。这种应激荷尔蒙会增强食欲,尤其会让你更渴望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不仅如此,皮质醇还会促使脂肪在腹部存储。
当然,我们不能有失偏颇。压力只是导致肥胖的一个因素,实际上,人体的体重调节是一个高度复杂且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基础代谢率(BMR)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它指的是在完全休息状态下,身体维持基本生理功能所需的能量。一些人的基础代谢率较高,即便在静息状态也能消耗更多热量。另外,遗传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对饮食和运动的反应。有些人天生就具备较高的脂肪燃烧效率,即便摄入较多食物也不会明显增重。
子琳:你说了这么多,其实是不是想说,我注定就比别人容易胖呢?那我该怎么办?
陈罡:我们常说“遗传因素把子弹上膛,环境因素扣动扳机”。实际上,有很多方法能助您更好地管理体重。关键在于,再忙也别忘保持运动,这不但能帮您消耗更多热量,还可增加肌肉量,进而提高基础代谢率。建议每周开展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游泳或者骑自行车,同时搭配一些力量训练来增加肌肉质量。
子琳:陈医生,运动这一点,我争取努力做到吧。其实,我并非不知道运动的重要性,只是有时会想,现代医学已然这么发达,为何就没有特别简便的方法,能让人想吃就吃,还能轻轻松松保持苗条。
陈罡:子琳,我理解你的困惑。的确,现代医学在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体重管理仍需我们对生活方式进行长期且持续的调整。不过,医学研究一直在不断探寻新的可能性。比如,近年来针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角。
子琳:哦?肠道菌群和体重管理也有关系吗?
陈罡:是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我们的体重和代谢健康关系密切。人体内的肠道菌群不仅参与消化,还能影响能量的吸收与储存。一些特定的菌群可能会增加能量吸收,使人更易发胖。医学正在探索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来帮助控制体重的方法,比如在有些研究中,在肥胖者移植了身材苗条者的肠道菌群后,他们也变瘦了。当然,这些目前都还只是初步阶段,但未来充满希望。
子琳:我明白了。肠道菌群有潜力,但看上去一时半会还用不上,现代医学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比如,我听说有一种叫司美格鲁肽的药物,可以帮助控制体重?
陈罡:确实,市面上有一些药物能够帮助控制体重,比如您提到的司美格鲁肽。这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增加饱腹感,进而减少食物摄入。不过,子琳,我要强调的是,这些药物并非万能的,它们通常被用于那些因肥胖而具有高健康风险的患者。是药三分毒,它们也存在潜在的副作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子琳:我明白了,陈医生。我不想依赖药物,我会从改变我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开始,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压力远离我。
陈罡:这是个非常明智的决定。每个人的身体都独具特色,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最为重要。祝你在这个夏天,不光能穿上心爱的连衣裙,还能尽情享受健康与活力。
子琳:要是不能瘦到能穿上那件连衣裙,这个夏天我就不见你了。
注:本文内容节选自《那些你关心又不知道答案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