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心愿,我们做了史无先例的医疗决策——在妊娠期为患者行减瘤手术,目标是母胎安全……”“一位高龄患者在肾盂肿瘤切除术中突发稀释型低钠血症……”2025年2月16日,协和麻醉住院医师病例报告会在北京协和医院举行。这是一场高手云集的“华山论剑”,也是一次沉浸式的“大查房”,来自7家医院的27位选手经过长达8小时的激烈PK,最终住院医师余佳文、杨语嫣分获“急危重、疑难罕”和“三基三严”赛区的第一名。报告会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13万人次。
协和麻醉住院医师病例报告会已连续举办五届。今年的报告会吸引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及沧州市中心医院、福建省漳州市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的广泛参与。7家医院共提交136份病例,经过遴选,12份闯入“急危重、疑难罕”赛区决赛,15份闯入“三基三严”赛区决赛。报告内容涵盖困难气道管理、高龄患者麻醉、小儿麻醉、产科麻醉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麻醉临床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和麻醉医师的临床决策能力。
▲麻醉科主任申乐教授主持报告会(左);教育处处长李航教授致辞(右)
一位子宫浆膜下肌瘤合并下腔静脉内肌瘤的患者发生了非计划妊娠。她盆腔里的巨大肌瘤影响着胎儿的正常发育,静脉内的瘤栓已经“爬”上了右心房,威胁着孕妈妈的生命安全。手术势在必行,但患者和家属强烈要求保住胎儿。“这个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风险高,胎儿丢失风险大。我们多学科团队经过多次讨论, 制定出一套缜密的妊娠期减瘤手术计划”,团队采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连续监测瘤栓脱落、右心梗阻等紧急情况,根据血流动力学结果动态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稳定维持子宫的胎盘灌注;除关注常用麻醉药物的妊娠期风险分级之外,还全面评估了不同药物对母体和胎儿的生理影响,进而选择最合适的麻醉药品。“胎心对温度非常敏感,我们采取了更加积极的保温措施,以避免胎儿低体温的发生……”选手们从病情出发,还原麻醉管理全过程,用英文进行病例总结,重点分享了难点、解决方案,及获得的经验教训。
评委们从创新性、临床价值、汇报表现等多个维度给予了严格评审和专业指导。“你们全面、动态地评估患者术中的血容量变化,手术结果令人满意。但还要继续思考,比如,只选择合适且必须的监测,而不是所有方法都用上。”“对于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血氧饱和度长年维持在80—90%左右,机体已经耐受。在手术中,我们也无需给纯氧,无需刻意提高血氧饱和度。”“出生92天的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Williams综合征患儿居然能接受这么大、这么久的‘主动脉缩窄切除端端吻合+主动脉弓成形+肺动脉成形+冠状动脉成形’手术,我为你们的勇气和能力点赞!”
点评专家的精彩瞬间
▲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黄宇光教授(右1)、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申乐教授(左1)为第一名获得者余佳文(左2)、杨语嫣(右2)颁奖
▲麻醉科副主任兼西院麻醉科主任谭刚教授(左1)、麻醉科副主任许力教授(右1)为第二名获得者汤博(左2)、侯琪(左3)、马也(左4)、高瑞辰(右3)、申婧佳(右2)颁奖
▲麻醉科于春华教授(右2)、麻醉科主任助理陈唯韫副教授(左1)、麻醉科主任助理李旭副教授(左2)、麻醉科主任助理兰岭主治医师(右1)为第三名获得者高洁(左3)、高宇晨(左4)、崔雀玄(左5)、肖诚(右5)、李田春(右4)、刘思玉(右3)颁奖
“麻醉是高风险专业,临床工作中的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黄宇光教授总结道,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是一支非常有凝聚力的优秀团队,年轻住院医师在协和氛围的熏陶下快乐成长,越来越有信心、有能力、有担当。这主要得益于老师们对教学的热爱和奉献。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医院的年轻人加入到协和麻醉住院医师病例报告会中来。以人为本,一起强大,共同为麻醉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创新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文字/干玎竹 崔雀玄
图片/麻醉科 提供
编辑/干玎竹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