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 搭平台建标准,助新药研发,北京协和内分泌团队建立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治体系
时间:2024.12.06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随着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夏维波主任团队聚焦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疾病早诊早治、新药研发、分级诊疗体系构建,完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近日,“骨质疏松症防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项目获评2023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from clipboard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轻微外力下或日常活动中就发生的骨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全国范围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研究,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尚不清楚,具有国人骨骼特征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尺也未建立,骨质疏松症规范化诊疗面临严峻挑战。

北京协和医院夏维波主任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香港浸会大学、国家疾控中心慢病防治中心、信立泰(苏州)药业有限公司、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社会公益基金专项、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等重要课题的支持下,历经10余年潜心攻关,取得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

from clipboard

▲团队主要成员合影


摸清人群数据

揭示患病率

团队牵头完成了我国首个全国性、多中心、随机分层抽样的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构建了大规模的骨质疏松症临床数据库、影像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首次揭示了我国总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人群和城乡居民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填补了我国骨质疏松症大型流行病学研究的空白。研究数据被《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采用,也为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治相关政策的制定加持国人证据。


提供准确依据

建立诊断标准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基于骨密度测量的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和诊断标准,但诊断需要参考同种族、同性别的峰值骨密度参考范围。

为了使我国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具有更准确的依据,项目团队在20至40岁的随机抽样人群中开展了双能X线骨吸收仪的骨密度调查,成功确定了我国男、女性青年正常人群的峰值骨密度及其达峰年龄段;建立了基于高分辨外周定量CT的骨微结构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国人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国人骨质疏松症的精准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形成了中国骨质疏松症的关键诊断标准。


牵头药物研发

助力新药上市

团队聚焦调节骨代谢的关键信号通路,RANKL/RANK/OPG和WNT通路,研发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显著抑制骨丢失、促进骨形成,提高了骨质疏松症的精准治疗水平。建立了集骨量、骨骼微结构、骨折、骨转换生化指标为一体的综合性新药评价体系。牵头完成了我国主要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系列临床研究,助力多种新型药物获批,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建网络广科普

提升全国防治水平

团队还建立了全国骨质疏松症专病联盟,形成三级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广泛开展人才培训,着力提升基层和欠发达地区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水平。

在科普宣传与教育方面,团队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引领性活动。落实全民健康行动计划“三减三健”之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每年在世界骨质疏松日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主题,召开“健康骨骼”科普大会,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显著提高了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项目组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Nature Communication、JAMA Network Open、Int J Surg, JBMR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发布疾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20余部,发挥了重要的学术引领作用;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及国家发明专利各6项;在国内外会议学术报告500余次;相关成果推广应用至全国,有力提升了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整体防治水平。

文字 / 内分泌科  宣传处

图片 / 宣传处  

编辑 / 李苑菁  陈   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