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李维业:我是协和人,希望为青年医生做点事儿
时间:2024.10.10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每年金秋时节,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原主任李维业教授都会回国住段日子。今年,李教授给协和眼科带来了多年的心愿。在家人支持下,李教授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捐资100万元,在北京协和医学基金会的眼科学科建设与发展基金下设立眼科青年学术交流促进基金,用于支持协和医院眼科青年医护技人员出国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激发创新热情。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李维业教授是知名眼科专家。1978—1985年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获博士学位,1989—1999年担任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李维业教授担任眼科主任期间,在国内较早创立了协和眼库,开展角膜移植手术;1993年带领协和眼科建立国内首个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中心,开展了国内第一台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手术;李维业教授不但在临床工作中勇于创新,他也非常注重科学研究,上世纪90年代,在协和眼科创立了“绿洲实验室”,专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的基础研究,成果先后荣获198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998年卫生部科学技术一等奖。2003年后,李教授赴美到费城Drexel大学医学院眼科工作。

虽然离开协和20多年,但李教授始终心系协和眼科发展。此间他曾多次回国讲学,向眼科年轻医生传授眼科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和经验,协助指导研究生课题。“科室发展得越来越好,这与医院整体的发展与支持是分不开的”,李教授说,“但我们不能只听赞歌,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同时,更要看到我们与兄弟医院以及世界一流科室的差距,守正创新,才能真正做到领头羊。”他建议科室要“多条腿走路”,比如“要注重引进人才”、“不仅从罕见病入手,回答别人回答不了的问题,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同时要紧抓常见病,从临床角度加快推进疾病防治的进程。”

from clipboard


在五十余年的从医生涯中,李维业先后经历了三次住院医师培训,两次在国内,一次在国外。两种不同培养制度之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对于住院医师期间做白内障手术的数量要求,国内外差距就不小。国外很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更注重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双向奔赴’。”正是出于对两种不同培养制度的深刻体验与思考,促使李维业教授确定了眼科青年学术交流促进基金资助的方向:青年医护人员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科研思维的训练、创新热情的激励。他说,“我的愿望其实很朴素,希望通过设立青年学术交流促进基金,帮助协和眼科青年医生、技术员和护士有更多机会走出去,带着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问题去交流学习,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现在不努力,机会就可能从眼皮子底下溜走。”

from clipboard


李教授和夫人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和事业中。这笔数目不小的捐款,浓缩了杖朝之年的李教授对协和眼科的无限热爱及对协和青年医师的深深期待。对于此次捐赠,李维业教授一再坚持低调,“协和医院培养了我,虽然我身在国外,但我是中国人,更是协和人,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协和眼科、为年轻人再做点事儿。”李教授如是说。

此次回国期间,李教授还参观了转化医学综合楼,对眼科研究生进行了学术指导,希望协和青年充分借助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积极创新,勇攀高峰。协和眼科青年人纷纷表示,唯有以老一辈协和人为榜样,开拓进取,不懈努力,才能不辜负前辈的期许和历史的重托。

from clipboard

文字/王敬霞

审核/于伟泓

图片/叶晓林 眼科提供

编辑/王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