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院动态
纪念曾宪九教授诞辰110周年 | 杜斌:改变以及被改变
时间:2024.09.04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编者按

2024年9月2日,是我国杰出的外科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基本外科奠基人、危重症医学开创者、肠外肠内营养学先驱曾宪九教授诞辰110周年的日子。从1956年起,曾宪九教授长期担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为医院外科乃至中国现代外科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品格风范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协和人。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在北京协和医院纪念曾宪九教授诞辰110周年大会上,老中青医师代表分别发言,共同缅怀大师风范,思考当代协和人如何弘扬优良传统、勇立创新潮头,书写百年协和新的辉煌。

from clipboard


非常荣幸代表医务人员在曾宪九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言。

我1986年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与曾宪九教授未曾谋面。所有关于曾教授的认知,都来自于各位老师的讲述,尤其是陈德昌教授。

在已经出版的回忆录中,陈德昌教授深情地写道:“我有幸师从曾宪九教授,这是我一生中莫大的机遇。我不是协和医学院毕业生,中途插班,中下天赋。曾宪九教授却能发现我的优势所在,真是他独具慧眼之处。他始终以执着的理想影响着后来之辈,鼓励我逆境中求奋进。曾宪九教授改变了我的后半辈子。”

其实,曾宪九教授影响与改变的,又何止是陈德昌教授一人。《国家相册》短片“三位大医生”中介绍,虽然已处癌症晚期,曾宪九教授仍然关心患者复诊这样的小事,展现了他的大医与大爱。作为学科带头人,他敏锐地洞察到外科营养、重症医学、外科感染以及血管外科等新兴学科及未来方向,精心布局,奠定了协和医院外科学系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整体构架。可以说,曾宪九教授以其自身言行,影响并改变了患者、同行、后辈,甚至整个学科。

陈德昌教授曾写到:“曾宪九教授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可供编篡诲人语录。他留下的照片不多。‘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他一生为人的最好写照。”

To Change or to be changed,改变或被改变,这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在2014年12月7日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开幕式致辞中的话。

作为协和后辈的我们,无时无刻不是受到以曾宪九教授为代表的先辈们的深刻影响,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被他们所改变。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治病救人的知识和本领,更要学习他们对科学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工作严谨求精的态度,对年轻人毫无保留的指导和提携,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护。

当前,协和面临着从医疗中心向医学中心的改变,对我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今天已经挑起大梁的我们,是否需要经常躬身自省:我为上述改变做了些什么?不断提升看病治病的本领乃医者本分,但这远远不够,单纯增加诊疗数量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我们不应只满足于完成门诊、病房和手术等常规工作。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教学医院,我们理应引导年轻医生和医学生,不仅教授他们医学知识,还应让他们体会到医学的温度;作为引领医学进步的国家队,我们理应在学习中练就缜密的思考,敏锐的洞察,积极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在现有诊疗路径之外寻求新的突破,回答新时代给协和、给我们提出的新命题。

过去,协和的第一个百年间,许多像曾宪九教授这样的协和前辈们,用自己的大医情怀,改变了协和,也改变了中国医学的历史。如今,协和迈进了新的百年,我们也应当像前辈们一样,用自己的所学所知所会与所能,影响并改变我们的患者,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科室,我们的医院,乃至我们的学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重回学术巅峰”的协和梦,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图片/宣传处

编辑/肖雄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