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纪念曾宪九教授诞辰110周年 | 张抒扬院长:传承大医精神 高扬科学旗帜
时间:2024.09.04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from clipboard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杰出的外科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基本外科奠基人曾宪九教授诞辰110周年。

会前,赵院长和院班子成员、医护人员及家属代表一起,瞻仰了落座在外科楼一层大厅的曾宪九教授铜像,举办了“曾宪九教授诞辰110周年暨外科发展专题展”揭幕仪式,希望通过专题展,让协和青年一代近距离地学习领略曾老的崇高品格和大师风范,弘扬优良传统,勇立创新潮头。

曾宪九教授的一生,是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一生。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立下了科学救国的志向。成为一名协和的外科医生后,他在没有先例可以参照的情况下开展了中国第一例Whipple术,开创了中国的胰腺外科。为了解决术中肠内容物返流的问题,他创立了“曾氏同步半周吻合法”。上世纪80年代出国访问期间报告了带领协和多学科团队百余例胰岛素瘤诊治经验,获得了国际高度评价。

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做中国最高质量的工作,真正做到“国内第一、国际上有位置”,这是曾宪九教授给我们的第一个启迪。

from clipboard


曾宪九教授的一生,是敏锐洞察、科学谋划、布局学科的一生。他始终敏锐关注着国际外科学发展的前沿,并根据中国国情及协和特点,确定了协和外科发展的关键学科。正是由于对“手术很成功,病人为什么没能活下来”这一临床问题的苦苦思考,曾宪九抓住了营养支持和生命支持这样的关键点,开创了中国的外科营养学、危重症医学。这些新学科的擘画发展构成了协和医院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贡献。

从1979年至1983年五年内,曾主任获了三个卫生部级科技成果奖,那时候国家级科技奖还未设立。其中,1980年关于胃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的研究是曾主任带领朱预老院长、蒋朱明教授、杨利学、杨乃发等老师们一起完成的。

围绕临床发现,凝练科学问题,组织高水平研究,注重及时总结,以研究成果推进临床进步与病人获益,进而创建新的学科,这是曾宪九教授给我们的第二个启迪。

from clipboard


曾宪九教授的一生,是知人善任、甘当伯乐、扶掖后学的一生。重视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是曾主任一生工作的主线。他以独到的眼光,发掘出不同人才的能力,扬长避短,量才使用,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他的光和热,为外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许多协和前辈无不深情地谈到曾老对自己的栽培和提携。

“只要能工作,就一定要为国家多培养人才。”曾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自己毕生的崇高使命,他的具体做法是:定方向、选对人、扶上马、送一程。不仅注重技术的培养,而且注重品行的塑造。这是曾宪九教授给我们的第三个启迪。

from clipboard


回顾曾宪九教授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把自己的全部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医学科学事业、医学教育事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中。他的身上集中彰显了卫生职业精神、科学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他为我们树立了“大医生”“大科学家”“大先生”的光辉典范。

当前,全党全国正在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系统部署,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关键词就是创新创造。

我们今天召开的大会,既是缅怀前辈、承继传统的一次纪念大会,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改革、启智未来的一次动员大会。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学科,学科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成长的关键在老师,尤其是在座各位。我们怎么样,协和就怎么样。

我们要学习曾宪九教授永远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做“性命相托的最后一站”。像曾主任那样,修医德、重品行,待病人如亲人,不断精进医疗技术水平,让群众享受到高质量、高效率、有温度的医疗服务,不辜负群众期待。

我们要学习曾宪九教授的战略科学家思维,做顶尖学科的建设者。

过去几年来,医院聚焦“急危重疑难罕”功能定位,深入开展学科督导和高水平学科评估,学科建设卓有成效。本月初医院又部署了新一轮的学科督导工作。学科督导组20多位新老组长将深入各学科,进一步帮助大家厘清思路、找准对策。科主任要抓住契机,对标“十四五”规划和五张清单要求,紧盯学科前沿趋势,努力在学科交叉的新生长点上拿出“大手笔”,在跨学科协作上解决“大问题”,让每个学科的特色优势转化为医院优势学科群的叠加优势和综合价值,让更多的“中国标准”和“协和模式”为国际同行认可。

我们要学习曾宪九教授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做重大科技成果的创造者。“研究课题从临床中来”,是曾宪九教授的一贯遵循。做高水平的临床研究也是医院明确的指导思想。与曾主任所处的时代相比,今天医院无论是硬件设施、软件配置,还是科研投入、专业队伍,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成绩如何?

近两周来,医院陆续召开科研创新专题院周会,通过科技量值STEM榜单、国自然中目标情况分析了我院科研工作现状。中标项目、专利授权、成果转化、高水平文章发表,一组组数据的背后,就是四个大字——全线告急。

周光召院士曾指出,物质条件在重要科学发现过程中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后,能否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完全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使命感和凝聚力,创造促使创新思维产生的学术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和选择学术带头人,将起到更关键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说,面对“倒逼”的客观现实,唯有变压力为动力,深刻认识,尽早觉悟,抓紧行动,才能从“倒逼”走向主动。科技创新,任务在肩,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面对困局挑战,唯有迎难而上,直面差距,奋起直追。

我们要学习曾宪九教授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的品德风范,做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大先生”。作为学科领军人,曾宪九教授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艺术,他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豁达胸怀调动了大家“功成必定有我”的积极性。培养人才同样是今天最重要的使命。去年在科主任换届中扩增了“主任助理”岗位职数,今年有374名新员工和博士后入职入站。医院的人才“蓄水池”不断扩大。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我们的荣幸也是责任。我们要关心关爱,因材施教,充分挖掘人才潜力,把大家的心凝聚到干事创业上,让新百年的协和涌现出更多的大医生、大先生、大国工匠。

做中国最高质量的工作,这是曾宪九教授的行为示范,也是协和人的不懈追求。我坚信,协和人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到最好。医院、科室、部门、员工,我们每一级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尽到各自的责任。医院要从管理政策、文化建设各方面入手,全力打造创新生态,营造尊重创新、崇尚创新、人人创新、善待创新的良好氛围。科主任要像曾主任那样,熟悉科里每一个人,关心每一个人的成长;既要当好指挥员,也要当好战斗员;要处理好竞争与联合、个人与集体、战略与战术、单科深入与多科交叉、学科发展与国家任务、规定项目与自由探索等的关系,使得学科医教研协同高质量发展。职能部门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真正沉下去,助力临床发展。作为医院的未来,青年人的素质、能力、志向决定了协和新百年的成色。要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奋力奔跑,才有可能接得住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跑出属于你们的新成绩。

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全体协和人要以曾宪九教授为榜样,弘扬优良传统,勇于探索创新,持续攻坚克难,注重培养人才,敢于拼搏,敢于胜利,在复兴伟业中奋勇争先,在创新创造中挺立潮头,让协和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from clipboard

图片/孙良  肖雄

编辑/洪成伟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