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共向医联体医院下转患者19536人,平均每月下转1302人;下派专家6689人次,平均每月下派专家446人次;接收102名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医生到医院进修;接收医联体成员单位上转患者598人,平均每月接收上转患者50人次。
历经8年的建设,北京协和医院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医联体管理模式,与医联体内各单位实现双向转诊、紧密协作,不仅带动了医联体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也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为救治疑难危急重症患者腾挪出了一定的服务空间。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处长马小军接受《健康报》记者专访,分享了医院医联体建设的经验和体会。他说:“医联体的建设是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尤其是对牵头单位调整病种结构、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错位发展 做到三个“并重”
2016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签署医疗卫生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医联体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根据这一框架协议,北京协和医院同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市普仁医院、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市隆福医院、东城区妇幼保健院、东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共建以北京协和医院为核心的“1+5+1”医联体。截至目前,北京协和医院已经与医联体成员单位的82个科室建立了合作,在东城区织起了紧密型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进行医联体建设,医院采取的是‘定制式’建设思路,综合考虑了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学科特色。一方面,可以避免成员单位之间的不良竞争;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统筹资源,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医联体内的合作多赢。”马小军说,“比如,北京市第六医院的手外伤治疗非常有特色;和平里医院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不错,无论是人才、设施、技术都有较好的基础;隆福医院的老年医学有优势;普仁医院的神经内科、重症医学发展得很好……在对这些医院进行帮扶的时候,北京协和医院会优先考虑重点帮扶与他们诊疗特色相匹配的专科,帮助他们做强特色,分赛道发展。”
在马小军看来,医联体建设应当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并重。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北京协和医院既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也要考虑到医联体各成员单位运行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大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优势,逐步推动医联体内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发展。同质化的管理与同质化医疗也要并重。如果没有管理手段作为牵引,各单位可能会落入各自为战的窠臼。
此外,还要做到医疗与临床教学并重。北京协和医院是教学医院,把达到考核标准的医联体成员单位作为北京协和医院年轻医生的培养基地,可以提高他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能力。
实时联络 患者利益至上
医联体要真正发挥好分级诊疗的作用,就必须做好双向转诊。北京协和医院采取了哪些举措,保障医联体上转患者能够看得上病、住得进院?
据马小军介绍,为保障双向转诊的顺畅衔接,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各成员单位间的实时联络机制,定期召开医联体成员单位院级领导间的联席办公会议,梳理实际运转中遇到的问题,现场讨论形成解决方案。
马小军说,北京协和医院会提前一个月投放一定数量的号源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将剩余的号源回笼到医院挂号池中进行再次分配。北京协和医院的门诊系统可以开具医联体专科住院单,符合转诊标准的患者可以直接去医联体单位办理住院;急诊建立了患者分流的联络员制度,实时联络医联体各单位,完成患者分流工作。此外,医联体内部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特别是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未来,医联体内还将推动信息系统接口的对接,实现信息的深度融合。这将持续推动双向转诊更加顺畅地运行。
“患者至上是我们工作的准则。有了这样一个前提,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满足医联体单位上转患者的需求。因为这意味着,患者已经无法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完成救治。”马小军说。
管理联动 形成“临床自觉”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推动医联体建设已经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医生的“临床自觉”。
马小军说:“医院要求相应专科每月安排专职医生前往医联体工作,或者委派专家到医联体医院任联合病房主任,参与每日查房。如果医联体医院急需专家进行现场手术指导,我院医生也会第一时间响应,必要时可紧急开展线上会诊或疑难病例讨论,保障医联体就诊患者的安全。”
此外,北京协和医院会把医务人员每月在医联体单位开展的查房、手术、线上线下会诊、学术讲座等工作等同于在院内的工作量进行计算,纳入个人年终考核,并作为个人晋升和绩效分配依据。
马小军表示,帮助医联体各单位提升医疗水平,促进服务同质化,是检验医联体建设成效的核心标准。为此,北京协和医院除派驻专家赴现场开展工作、指导教学外,还开放了医院的继续教育自主学习平台,借助平台推广医院制定的各种诊疗规范;优先接收医联体单位人员来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包括管理人员的进修;开放临床病例讨论会,邀请医联体成员单位人员参加;在达到考核标准的医联体单位试点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从根本上促进医联体单位诊疗同质化水平的提升。
“未来,北京协和医院将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通过医联体建设,探索建立大型社区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为更多居民送去‘协和服务’。”马小军说。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