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大新闻
碧瓦丹心 | 协和精神
时间:2024.06.25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from clipboard



199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医院党委举办“协和精神研讨会”,带领全院上下广泛讨论,将老一辈协和人所积淀传承的优良传统总结凝练,形成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八个字的协和精神。

在曾任协和医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的董炳琨同志看来,“所谓协和精神,追求其渊源,是两大主意识流汇合的结晶。一是忠于科学的事业精神,一是忠于人民的奉献精神。”“严谨”指的是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求精”指的是高标准、严要求,追求卓越,“勤奋”指的是对工作的投入和执着追求,“奉献”指的是对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有崇高的献身精神。

from clipboard

▲张孝骞教授(左2)查房


消化内科专家陈寿坡教授回忆内科大查房时,提到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有个病人总是有点不明原因的低烧,就到大查房汇报,大家听完后都觉得确实很难判断。于是张孝骞主任就带着医生们给病人查体,他听出心脏有不明显的杂音,怀疑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的并发症——亚急性心内膜炎。心内膜炎一般不难诊断,但因为这个病人只有低烧症状,心脏杂音不是很明显,所以大家都忽略了。经过讨论以后,病人在张主任的意见下做了血培养、照心脏X线,最后确诊风湿性亚急性心内膜炎。经过静脉点滴青霉素治疗,病人慢慢退烧了。张孝骞教授常说:“病人是个人,人是个整体,你看病不能局限在一点。”他不是只听汇报,还要亲自动手去听、去摸,这便是“严谨”协和精神淋漓尽致的体现,仿佛一条“无形的鞭子”催促协和人前进。

病理学家刘彤华教授回忆胡正详教授时说道:“胡教授跟我说,看片子要仔细,要从头到尾全面地看。整个玻片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扫一遍,看清楚有什么问题再用高倍看,然后再低倍、高倍这样来回、仔细地看。要不然拿一个片子给你,拿显微镜一放,随便抓一点,你只能看见一点东西,别的地方重要的病变没看到。我觉得我跟他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病理医生应该怎么仔细看片子。”

from clipboard

▲林巧稚教授(右1)床旁带教


无独有偶,协和学子常能看到张孝骞教授在查房时亲自带领病房医生去核对每个体征,在显微镜下观察病人的病理切片;林巧稚教授带领病房全体医生去病理科或放射科讨论疑点,对异常发现反复核查;钟惠澜教授反复审核修改学生病历,几乎全篇都是红笔痕迹。正是前辈们严谨求精的治学态度带出了一大批医学界人才,为我国医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科学家张之南教授回忆在协和做实习医师时说道:“协和人从来不是夸夸其谈的空想者,而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高超的医学技艺是一招一式锻炼出来的,不用心不勤奋,真本领是不会从天而降的。晚上走过各办公室各实验室,挑灯夜战者比比皆是。每个周日早晨,在图书馆新期刊室里必然可以找到张孝骞、王叔咸、谢少文、曾宪九等人。老一辈的协和人已经把星期天上午去图书馆作为常年固定生活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为他们在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上,不断吸取国内外最新的知识和发展,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医学技艺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from clipboard

▲曾宪九教授在图书馆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我国风湿病学开拓者张乃峥教授对“奉献”二字充满了敬意:协和前辈几十年如一日地身体力行,为青年医生作表率,将奉献精神体现地淋漓尽致。张孝骞教授年事已高,但一直深入病房,甚至为了解决一个疑难问题亲自查找文献,才交给下级医生继续深入研究。钟惠澜教授一直到谢世前不久,还奔走于大江南北,为祖国的热带病学鞠躬尽瘁。

奉献精神是听党指挥,去党需要的地方。解放后,张孝骞、黄家驷、林巧稚、吴英恺等老协和人积极投身第一批土地改革、第一批抗美援朝,为党的事业冲锋陷阵。奉献精神是传承先辈步伐,护佑人民健康。2003年非典疫情时,协和医院投入的临床一线队伍逾千人,共收治病人308例,最早提出早期小剂量使用激素的治疗策略。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华夏大地,北京协和医院先后派出4批次186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是国家医疗队中抵达最早、坚守到最后、投入人数最多、累计收治危重症患者最多、动员遗体解剖最多、国际交流频次最高、抗疫一线发展党员最多的一支医疗队。这些成绩的取得无疑是协和人勇于探索、科学救治的科学精神和“一切为了患者”的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抒扬,吴沛新主编.碧瓦丹心百年间:百年协和红色传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张抒扬,吴沛新主编.协和记忆——老专家口述历史(第一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柳赞和.大医治病,安神定志——北京协和医院的“协和精神”侧记[J].职业,2013(13):50-52.

[4]吴遐.回忆胡正详教授对创建中华病理学杂志的贡献[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12):828.

[5]段文利.“协和精神”指引医院科学发展[J].医学与哲学(A),2014,35(02):64-65.

文字/党委办公室 宣传处整理

图片/宣传处

编辑/严晓博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