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重症专家翁利:9天9夜扎根甘肃救援前线,参与和指导伤员救治
时间:2024.01.11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2023年12月18日23点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次日凌晨3时许,北京协和医院MICU主任翁利被一阵急促的铃声惊醒。“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派遣你支援甘肃地震伤员医疗救治工作,请迅速做好奔赴灾区准备。”翁利瞬间清醒,“好,我随时可以出发!”

from clipboard


12月19日23点,翁利先后乘坐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到达收治地震危重伤员最多的医院之一——临夏州人民医院。彼时,医院正灯火通明。一辆辆救护车飞驰而来,伤员被迅速推进大楼;急诊内,担架车来回穿梭;病房里,医护人员紧张施救……翁利一下车,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救治伤员的工作中。

科学施策、分类收治,跑赢生命“接力赛”。这次甘肃地震中的伤员大多是多发伤、复合伤,病情复杂,当地气温低于零下10摄氏度,伤员在创伤失血的情况下更容易受到低温的侵袭,需要尽快得到妥善处理。翁利迅速抓住“牛鼻子”,当即优化了伤员病情的评估方式,以“需要器官功能支持或者存在器官功能损伤”作为评价标准,从而更快速地区分重症和轻症。轻症伤员就近收治,重症伤员经处置后快速转运至省、州(市)级医院。科学、简明的分层分类标准,让宝贵的医疗资源在救治“黄金期”得到高效利用,保证了灾区伤员“应收尽收”并及时得到医疗救治。

集中管理、早期识别,为危重症保驾护航。专家组与临夏州人民医院工作人员腾挪出近50张储备床位,建立了临时ICU。一方面便于集中管理危重症患者,对复合伤员进行多学科会诊巡查。另一方面,对普通病区伤员,特别是高龄、肋骨骨折、肺挫裂伤的患者加强血氧饱和度监测,一旦发现顽固性低氧患者,可以马上转入ICU病区,最大可能减少因监测不及时发生的病情变化。“重症医学理念的普及提升了我们管理危重症伤员的水平。”据临夏州人民医院医生回忆,在监测中发现一位伤员术后血氧下降明显,马上排查原因,发现是痰液阻塞了气道,对症处理后,患者很快脱离了危险。

from clipboard

▲翁利(右一)进行地震救援指导


指导规范、前后联动,确保治疗连续性。对于创伤处理原则,专家组提出“应做尽做,化大为小,尽量减少手术打击”的建议。对于高龄合并基础病、胸部外伤合并呼吸衰竭等患者,梳理拟定呼吸道护理及围术期呼吸衰竭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对症处理流程。对于伤者可能突发肺栓塞导致病情危重的情况,专家组为当地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等多家地震伤员定点收治机构,专家组巡回指导救治特殊危重症病例。回京后,翁利和急诊科主任朱华栋等专家仍积极参与线上会诊,为伤员的后续救治工作提出专业指导意见和科学诊疗方案。

from clipboard

▲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赵金云慰问国家专家组和甘肃省专家组成员


重症专家翁利和急诊专家朱华栋全力以赴参与和指导灾区应急医学救援和伤员救治的表现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高度评价,称赞他们“不辞辛劳,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交办的各项任务,对本次地震医疗应急工作给予了极大支持,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翁利表示,“在本次救援工作中,我感触最深的是,通过国家对重症医学的持续投入,当大量伤员同时涌入基层医院,医院能有条不紊地继续运转,全力以赴地投入救治,交出了一份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文字/干玎竹

图/杜禹甫 翁利提供

编辑/干玎竹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