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院动态
“组团式”援藏人物志 | 王琳:是奉献也是学习,援藏让我们互相成就
时间:2023.10.16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from clipboard



      “他使劲儿抓着我的手,用额头触碰我的手。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种藏族传统,是病人表达对医生的感激与尊重。”患者重获健康,是对医生最大的褒奖。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一年,王琳开设帕金森病专科门诊,首次使用肉毒毒素治疗运动障碍病,从亲自带教到徒弟熟练上手,从开展高原地区首个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研究到建立患者队列,王琳一到这里,就成了大家的“靠山”,但王琳却认为“援藏既是奉献也是学习,我们互相成就”。

from clipboard

      ▲经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患者的症状得到极大缓解。患者握起王琳的手紧贴自己的额头,表达感激之情


      随着西藏自治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高原地区人均寿命逐年提高,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因此当地的帕金森病患者逐年增多。但误诊漏诊率高,明确诊断的患者也常常不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医患双方对帕金森病规范诊疗和全程管理存在迫切需求。

2023年2月,王琳在自治区人民医院牵头开设了西藏地区首个帕金森病专科门诊。3月,王琳收治了一位罹患帕金森病多年但始终没有得到确诊的患者,“第一次在门诊见到患者的时候,她非常痛苦,生活质量非常低。我只是按照常规方式进行了诊断治疗,但她觉得我帮助他很多,4月来复诊时,送来了我在西藏收到的第一面锦旗。”王琳对这位患者印象十分深刻。

from clipboard

      ▲王琳与给她送上第一面锦旗的患者合影


      收到锦旗之后,王琳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当地的帕金森病诊疗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要更努力地多做一些工作”。面对当地群众的迫切诊疗需求,王琳用4倍于北京的药量控制着高反带来的高血压,克服视网膜缺氧带来的视力模糊,挂号量翻倍,只为了能再多看一些患者。

“帕金森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希望我离开西藏以后,当地的医生能把长期治疗做得很规范。”为了让医生们更高效地获取诊疗知识,王琳进一步优化讲课流程,从最初的单向输出,到每次讲课前增加复习、提问环节,王琳希望医生们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认识和记忆。

from clipboard

      ▲病床前、门诊诊室,王琳通过言传身教悉心“带徒弟”


师带徒是援藏队员一项传统而重要的职责。讲课的时候,王琳会重点提问“徒弟”,通过“特殊照顾”让徒弟掌握得更扎实一些。不仅是帕金森病的规范诊治,在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这项神经内科治疗领域的技术应用上,王琳的每一次操作都带上徒弟,从配药到注射,徒弟从观摩学习到上手操作,“第二次为患者注射治疗,就是由徒弟完成的”,提及用额头触碰手的患者,王琳感动于患者的感恩,对于徒弟的成长更是欣慰。

from clipboard

▲王琳指导“徒弟”完成注射治疗


      围绕帕金森病,开设专科门诊、申请研究项目、建立患者队列、开展患者教育和科普宣传,诊治患者上百人,解除患者病痛的同时,当地医生诊治运动障碍病的水平显著提高;引进肉毒毒素治疗,用于多个病种,数十患者受益,当地医生全面掌握技术技能;推动多学科合作,积极参与疑难重症患者诊治;优化管理流程,持续推进专科提升计划、卒中中心建设。虽然只有短短一年,但王琳为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引擎与动力。

from clipboard

      ▲王琳到外科病房看望从西藏“带回来”的患者


      “我从西藏带来了一个帕金森病人,前天刚在外科做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恢复得很好!”回到北京的王琳仍然没有“放下”西藏。“高原患者的病因经常和北京不一样,医生们也有一些我们没有的治疗经验,我对疾病的认识更深刻了。”王琳认为,西藏人民教会她的,比她给西藏作出的贡献更多。

文字/陈恔

图片/王琳提供、刘玉拴摄

编辑/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