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5月22-26日,北京协和医院派出4人,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等组成美国医学教育考察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赴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纽约大学医学院、威彻斯特医学中心和洛克菲勒档案馆等5家机构考察,旨在学习院校课程改革、毕业后医学教育与院校教育衔接的经验做法,推进国际合作。让我们通过考察团成员李玥、潘慧、龙笑和贺晶的所见所闻,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下文简称:哥大医学院)和纽约大学医学院(下文简称:纽大医学院)的教学创新,了解美国医学教育的最新进展。
赴美考察医学教育的思考和感悟
李玥 潘慧 龙笑 贺晶
在ChatGPT、AI、VR等技术带来惊人创新和变革的今天,如何面向未来培养医学生,制定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让医学教育模式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工作组踏上了赴美医学教育考察之旅。临行前,医院领导殷切嘱托:“要带着明确的目标,对标国际一流,重点考察医学教育课程体系、院校与毕业后教育的紧密衔接、美国医学教育的创新性进展等,总结美国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借鉴意义,进一步促进中美两国医学教育领域的相互交流。”
▲工作组在哥大医学院。医学院副院长Monica L. Lypson(左四)、CMB高级顾问Barbara J. Stoll(左六)、CMB驻华首席代表李文凯(左七)
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CMB)等的支持和帮助下,5天的考察行程充实有序。在拥有256年历史的哥大医学院,我们看到了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教学楼。在纽大医学院,我们看到该校已更名为纽约大学罗斯曼医学院(以下简称:纽大医学院),以表彰校长罗斯曼(Robert I. Grossman)在搭建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带领纽大医学院和附属Langone医疗中心在医疗、教学领域取得重要进步的贡献。这充分展现了哥大和纽大对医学教育的高度重视。
▲矗立在纽约市北红砖建筑群中的哥大医学院教学楼。来源:哥大医学院官网
通过考察和深入座谈,我们发现,在当今美国引领医学教育创新的机构已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成人高效学习的医学教育理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打造个性化精准医学教育模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面向未来不断优化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哥大医学院启动“Reimage”项目,整合现有课程,着力打造可满足2050年医学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纽大医学院在过去10年中大胆改革,将医学院学习时间由4年缩短为3年,并计划全面实施3年学制的“C21”课程体系。通过基础与临床整合、跨学科整合等的课程整合,现今美国医学院校的理论学习时间已缩短至12-16个月不等。为更高效地利用时间,“翻转课堂”得到广泛应用,大量的案例小组学习、情景模拟教学助力基础与临床学习的整合,学生被赋予更多主动性,知识技能掌握更高效。
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纽大医学院最后一年的课程T2R(Transition to Residency),该课通过模拟教学的方式,情景模拟夜间值班场景,训练医学院高年级学生的临床能力。此外,生物医学信息学、医疗决策SLIM(systems, leadership, integration, and management)等特色课程的设计都令我们充分感受到医学教育的前瞻性。
▲ 纽大医学院的三年培养体系。来源:纽大医学院官网
二是重视医学教育理念创新。纽大医学院提出了精准医学教育的新理念,积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医学教育。2013年,纽大医学院就成立了医学教育创新研究院(Institute of Innovation in Medical Education, IIME)。该机构现有医生9人、IT工程师26人。
现在的纽大医学院已实现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定制化医学生教学,精准的学生评估和多路径个性化培养;开发了针对医学生和住院医师的基于自然语言识别的病历分析和反馈系统(Notesense);将3D VR技术整合入传统的解剖学课程,促进解剖学课程的自主学习。
▲考察团访谈Robert I. Grossman教授(左五)后合影
三是着力培养具有胜任力的师资。哥大医学院和纽大医学院均提出,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管理者和课程负责人。纽大医学院特别提出,要聘任勇于尝试改变、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担任课程负责人。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和科研工作负荷,哥大和纽大医学院的附属医院通过建立Coach体系,让临床医生兼顾教学工作,对学生提供长程指导。对于有意愿从事教学工作的医生,两所医院均提供明确的教学晋升路径,同时在教学培训、岗位或职务任命上给予更多关注、提供更多机会、投入更多资源,为致力于教学的医生创造适宜的职业成长环境。
▲纽大医学院的一堂虚拟现实课。来源:纽大医学院官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促进协和医学教育发展,考察团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医院与医学院协同发展,实体化医学教育研究中心。从临床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出发,以目标为导向,以临床学院为主体,指导医学教育改革方向及实施方法,构建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加大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应用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因材施教。三是以创新思维重新审视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信息科学;创新评估方法,完善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估体系;创新师资培训,转变教师角色,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力。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我们要继续发扬协和医学教育优良传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拥抱变化,为我国医学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图片/考察团提供
编辑/傅谭娉 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