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诊疗 > 诊疗新技术
上新了协和丨罕见病联合门诊今开诊,推动“MDT”模式更高效
时间:2023.04.11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2023年4月10日,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联合门诊正式开诊,首日就接诊了29名罕见病患者。来自心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儿科、神经科的6位专家齐聚门诊楼5层3个相邻的诊室,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组团式”诊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学科群诊疗新模式再拓展。

from clipboard

▲参加首个罕见病联合门诊的医护人员合影,从左至右:内分泌科门诊何芳、内分泌科门诊护理主管董亚秀、心内科主任助理郭潇潇、血液内科副主任庄俊玲、消化内科副主任李景南、儿科主任助理马明圣、肾内科主任陈丽萌、神经科主治医师张遥、肾内科助理周文、罕见病办公室姜秀春


“以病人为中心”,是张抒扬院长带领的罕见病团队迈出每一步坚实步伐的动力所在。罕见病联合门诊的主要服务对象为诊断不明确、治疗有困难、涉及多学科的罕见病患者。与罕见病多学科会诊(MDT)不同的是,每周四举行的罕见病MDT是多学科专家为1位患者服务,而联合门诊是多位专家为多位患者服务,患者就医流程进一步优化,专家资源也得到了更充分利用。如肾内科罕见病联合门诊,在一个门诊单元中,就有2个患者转诊神经科、2个到心内科、1个到骨科、1个到内分泌科。而转诊到神经科和心内科的患者,当日就可完成“一站式”诊治。

from clipboard

▲在罕见病联合门诊的一间诊室内,一名6岁患儿先后得到了儿科主任助理马明圣(左)、心内科主任助理郭潇潇(右)的问诊


“会越来越好的!”儿科主任助理马明圣对怀抱婴儿的年轻父亲说。这个刚来到世界仅80多天的小朋友被诊断为Prader-Willi综合征(PWS),俗称小胖威利综合征,这是一种发病率约三万分之一的罕见病。小胖威利综合征的生后喂养困难突出,“根据宝宝目前的体重,能看出你们非常尽力了。”仔细浏览着一沓厚厚的检查单据和病历资料,马明圣给了这对年轻父母信心,“宝宝的诊断非常及时,虽然暂时没有治愈的方法,但对症治疗后,孩子跟他自己比,会越来越好的。”医生安慰的话语,如同窗外的春日一样,带来照亮人生的光。

from clipboard

▲罕见病联合门诊的诊室内,肾内科主任陈丽萌正在问诊


研究临床尚未解决的问题,是医生们的另一个心愿。一个17岁的Gitelman综合征患者的遭遇让陈丽萌十分心疼,“因为低钾低镁,患者从5岁开始每天口服36片钾和镁剂,需要常年口服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否则会因为低钾低镁出现心律失常,一大把药对于成年人都是个挑战”。而随着患儿病情的加重,需要补充的剂量也将随之增加。“我们正在张抒扬院长的带领下,在临研专项重大项目的支持下,联合创新企业研发剂量更大、口感更好的微粒控释片。该药物已被推荐进入国家药审中心优先支持项目,希望能尽早减轻患儿的痛苦。”

from clipboard

▲罕见病联合门诊的诊室外,血液内科副主任庄俊玲与患者家属合影


“今天的1号是我的患者。”血液内科副主任庄俊玲挽着“老病号”,把她送出诊室。而这个“1号”凝结了多部门协同作战的心血。从批复学科建立到联合门诊开诊,仅仅历时一周。上线门诊单元、安排门诊区域、安排专家出诊……罕见病团队、门诊部、人事处、信息中心、内分泌科等多部门高效协同,跑出了协和加速度。

由于罕见病诊断困难,一个罕见病患者的平均确诊时间约为4年。而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罕见病诊治平台上,这个时间被压缩到了4周。而罕见病联合门诊进一步压缩了诊治时间,节约了就医成本,提高了单元门诊效率。从多学科会诊到联合门诊,北京协和医院对罕见病诊疗模式的探索创新从未停止。

文字/陈恔 陈明雁

图片/孙良 庄俊玲提供

编辑/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