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2021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全国共评选出10名医疗卫生工作者和1个医疗卫生团队。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邱玲入选“最美医生”。
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闪亮的名字——2021最美医生发布仪式”上,生动展示了以10位获奖个人和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团队为代表的新时代医疗卫生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坚守工作岗位、精炼医技医德、用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右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左五)出席发布仪式并为获奖者颁奖
把国际标准实验室建到雪域高原上
成为首批“组团式”援藏专家
2015年7月底,中组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号角吹响了。“这个事儿我得去!”邱玲主动报名,“我是科室副主任,有责任在这项工作的起始阶段做好调研、做好整体规划。”
此时她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医院里,她分管医疗和质控工作,带教5名研究生,科研任务繁重。家庭中,她6岁的女儿马上要上一年级,76岁的母亲正接受肺癌治疗。但她没有犹豫,“我带着对同事、学生和家人的愧疚离开北京,也满怀着满腔的热血和责任奔赴拉萨。在这个岗位上,高原需要我,我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
▲2015年,首批“组团式”援藏队员到达西藏,前排左一为邱玲
进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后,邱玲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广泛调研了西藏病种、患者情况及检验科的服务能力,带领团队填补三个空白:通过西藏自治区第一家“基因扩增检测实验室”的验收;推动建立西藏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构建质量体系,经过3年多的努力,检验科通过ISO15189认可,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实验室。
邱玲迅速与当地同仁达成共识、团结合作,帮助自治区医院检验科首家通过西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临检中心基因扩增检测实验室技术验收,这是邱玲创下的第一块“金字招牌”。48岁的患者达琼因感染肺结核9个月不见好转,在住进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后,通过基因扩增检测法,发现她对传统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具有抗药性,换药后达琼的病情很快改善。而在此之前,当地医务人员只能通过结核菌培养等方式进行检测,耗时至少一个月,现在只需要两个小时。
援藏期间,邱玲也获得了国家卫生健康委临检中心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的支持,推动成立了自治区临检中心,为管理和控制全区检验质量奠定了基础。室间质评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上报的结果,以此评价实验室操作的过程。在她和受援科室主任的统筹下,装满室间质评样本的“小蓝箱”,一次次被送到全区74个县的100多家实验室,样品检测结果通过临检中心网络平台传回拉萨。2016年,时任自治区政府主席的洛桑江村曾指着一只“小蓝箱”深情地说:“这只是我的家乡察雅县的,你们的标本也能送到那里啦!”
▲一只“小蓝箱”折射出的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作为区域医学中心,辐射能力的不断提升
随着国家加大对西藏自治区的支持力度,更多先进的检测设备进入实验室。但实验室整体质量管理及控制水平仍然相对落后,检测结果准确性不理想。ISO15189是国际通行、医学实验室质量和技术管理的有效手段。然而,在西藏自治区现有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要通过评审,难度非常大。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批“不走”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专家,倾注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有希望申请成功。援藏队员经常相互鼓励,“尽全力,但不急功近利,离开时不一定开花结果,但坚信我们埋下的种子已经扎根发芽”。
邱玲3次牵头组织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全区600余名检验人员,其中147人获得国家认可的ISO15189内审员证,这是自治区临床检验学科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国家级培训。援藏期满后,她又5次返藏,组织参加各类培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入藏授课,为提升西藏临床检验水平不断努力。通过系列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知识开始普及,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理念悄悄萌芽,科室积极上进的风气越来越浓厚,检验员们发自内心地渴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实验室。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援藏团队和检验科领导、员工的精心筹备下,构建了453份受控文件和248种受控记录表格的完整质量体系,并且运行良好,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通过了ISO15189的评审。
2018年11月7日,检验科里一片欢腾,许多人在鼓掌、欢呼。每当回忆起这个瞬间,邱玲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终于做到了!这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医学实验室!”
“我都叫他们‘跟拉’”
“跟拉”,藏语里是“老师”的意思。邱玲说,“当我和藏族同胞交流的时候,无论医生还是工人,我都叫他们‘跟拉’。我从内心敬重他们。”
▲邱玲在西藏现场教学
邱玲留着干练的短发,是知性权威的专家形象。但她也有深情的嗓音,是北京协和医院女教授合唱团的台柱之一。她的眼窝更浅,在高原上,曾几度红过眼睛:有时是为项目的推进速度而着急;有时候是为高原的医疗水平而揪心;更经常的,是被高原上淳朴的人情感动着。自治区医院的电工邀请她参加自己的婚礼,宣传处处长邀请她去家里做客,并热情地把她介绍给自己的母亲。直到第三批协和援藏医疗队到达拉萨开展工作后,还有人经常提起,“邱玲主任特别好”。
邱玲用她的热情和奉献赢得了藏、汉同事的尊敬和爱戴。无论是电工、管工和司机师傅还是医生、护士,她总是倾心相待,透过温暖笑容传达的尊重与理解。她也尽力帮助身边同事解决看病等问题。
援藏期间,邱玲也曾面临失眠、高血压等“小问题”的困扰,但她总能乐观对待,吃完安眠药,仍然辗转深夜不能入睡时,她就干脆把头埋在被子里面K歌,一边唱着那些藏族同事们喜欢的歌《卓玛》《爱情海》《爱在思金拉措》,一边思念着年幼的女儿和年迈的母亲。但每天早上一起来,她又重新成为那个热情洋溢、干劲十足、深受大家信任的主心骨。
离藏前一个月,带着对西藏人民深深的情谊,邱玲主动为西藏的患者献血,并在微信朋友圈中深情地呼唤,“在我们即将离开时,也许还可以为我们的亲人献上我们的热血”。
时至今日,离开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已近6年,邱玲仍没有丝毫忘记高原上的情谊。她通过微信、电话为西藏本地同行答疑解惑;联系各个学会、协会,为西藏学员创造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推荐自治区医院同仁参与到多中心课题合作中……在她的心中,援藏之路没有终点。
“这个事情我得去!”
邱玲任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十余年,深耕临床医疗和质量管理一线,所在科室获得ISO15189和美国CAP双认可,被国际评审员誉为“A”级团队。她承担了多项省部级课题,获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获7项发明专利(含一项国际专利)授权,牵头体外诊断产品注册临床试验50余项,发表大量高水平论文。着力搭建质谱技术平台,短期内带领团队开发了40余项质谱临床检测项目,为疑难罕见病诊断提供了新的利器,形成了一定的亚学科影响力,并带动团队形成求实创新的良好氛围。
成绩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和咬紧牙关的奋斗。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时,邱玲刚做完肺癌手术半年。“这个事情我得去!”她迅速递交了驰援武汉的申请,但被领导好心地驳回了。
在后方,她也一刻也没闲着。疫情最重的几个月,她每天到岗,经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回家后继续协调处理六七个工作群里面的信息直至凌晨一两点。她负责科室人员应急协调,协助筹建核酸检查门诊;梳理应急核酸采样送检流程并全院培训;评估并改进急诊工作流程,梳理并现场协调核酸外采流程;设计改造新冠核酸检测中心,实现了医院核酸检测能力大提升。
“这个事情我得去!”是邱玲挂在嘴边的话,是她的初心所在,也是她的使命担当。邱玲就是这样一位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新时代医务工作者。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图片/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央视新闻、北京协和医院
编辑/干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