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而造成的传播,例如病毒在打喷嚏、咳嗽时排出体外,并附着在身体、公共物品表面,手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后,继而揉眼睛或接触口鼻而造成传播。密切接触者是指14天内曾与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学习或工作,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例如办公室的同事、同班同学、乘坐统一交通工具的乘客等。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进行合理的个人防护、做好皮肤清洁与消毒对于切断接触传播至关重要。究竟应该怎么做?
个人防护
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大家外出频率增加,做好个人防护是阻断病毒传播的第一步,普通人群应该如何选择防护用品呢?
首先应根据实际情况佩戴合适的口罩,不过度防护。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推荐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对于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推荐使用防护效果更好的医用外科口罩。
如果接触公共物品频率较高,可以佩戴手套防护。但并不建议普通人群在出行时常规戴手套,首先要做的是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电梯按钮、楼梯扶手等公共物品,并在接触后尽快洗手。
一般情况下,普通人群不会直接接触患者,因此不必穿戴防护服或防护面罩。
皮肤清洁
1、手部清洁:
手接触是接触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手部清洁对于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十分重要,是最为简单、经济、高效的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饭前、便后、接触污染物之后、咳嗽或打喷嚏之后、触摸眼口鼻之前均需洗手;若从外回家,在取下口罩前后都要洗手。
①手部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清洗(采用七步洗手法),然后用干净的毛巾、纸张擦干或用烘干机烘干;
②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物时,可以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使用时应注意使用期限。
七步洗手法
2 、面部清洁
面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接触到病毒的可能性较大。对于化妆或擦防晒霜的人群,洁面前应首先卸妆。根据个人肤质选择合适的洗面奶,面部皮肤较薄嫩,应避免使用肥皂洁面。将洗面奶在脸部轻柔地揉搓后用流动水洗净。
3、头发、躯体清洁
头发若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且未使用防护头套,容易附着病毒,医务人员建议每日清洁至少1次,普通人清洁频率建议增加,每日不超过1次。
躯体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的风险较低,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可每日洗澡1次,水温不要超过40℃。
注意:过度清洁不可取。
皮肤最外面一层是角质层,连同它表面的皮脂膜和细胞间脂质共同组成了皮肤屏障,对皮肤有保护作用。过于频繁的清洁和消毒会对皮肤屏障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造成皮肤干燥和皮肤损害。
皮肤消毒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如有接触病人体液、分泌物的可能,在皮肤清洁后还应进行皮肤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加热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目前主张推荐使用浓度75%左右的乙醇溶液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例如免洗手消毒凝胶,其中含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等成分,能够迅速杀灭病毒。在使用时,取适量消毒凝胶于手心,双手互搓至干燥,使其均匀涂布,作用1分钟。
但应注意乙醇的刺激性较大,不可用于黏膜部位的消毒。
碘伏和安尔碘可常规用于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中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预防。若皮肤破损,可以在清洗创面后用碘伏或安尔碘进行消毒,然后覆盖清洁干燥的敷料。
皮肤护理
皮肤清洁与消毒削弱了皮肤屏障的保护作用,因此皮肤护理同样不容忽视。
① 避免过度清洁:每天清洁面部2~3次为宜,洗手次数不要>10次;
② 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尽量选择pH值为弱酸性或中性且含有保湿成分的清洁产品;
③ 注意皮肤保湿:在清洁后涂抹含有凡士林、尿素、维生素E、神经酰胺等成分的护手霜、润肤乳。若经常使用乙醇进行手消毒,可加入甘油等皮肤调理剂。
若已经出现皮肤屏障受损的症状,应注意避免加重及诱发因素,做好皮肤保湿,严重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参考资料: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2020-02-19.
[2]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疾病预防控制局.2020-01-30.
[3]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 疾病预防控制局.2020-01-30.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疾病预防控制局.2020-01-30.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阶段皮肤科相关防护及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20-02-06.
[6]郑志忠,李利,刘玮, 等.正确的皮肤清洁与皮肤屏障保护[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46(11):824-826. doi:10.16761/j.cnki.1000-4963.2017.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