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恶性肿瘤,人们难免不寒而栗,此时影像检查就成为发现恶性肿瘤的利器。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金征宇教授团队利用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创新性地采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WB-DWI),与临床多学科积极协作,对临床多种恶性肿瘤进行全身评价及疗效随访,使肿瘤“现出原形”,提高恶性肿瘤诊疗精准性。
协和医院曾收治一名23岁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年轻女性,淋巴结活检病理为腺癌,但CT等常规影像检查未能找到原发病灶。最后放射科借助WB-DWI技术发现其原发病变为宫颈占位,并显示其全身受累情况——多发肝转移、颈部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该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原发病灶、全面评价全身受累情况、监测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放射科薛华丹教授介绍,虽然DWI技术由来已久,但其早期应用多局限于神经系统,还不能满足临床对全身成像的迫切需求。该团队国内率先在1.5T磁共振平台上研发国际领先水平的WB-DWI序列,通过一次检查获得全身各部位信息,精准核对扫描参数并制定检查方案,近年已将该技术由1.5T平台向3T平台升级,推动了该项技术的不断精进与突破。
WB-DWI主要技术瓶颈之一是在解剖复杂区域形变严重,本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单层动态匀场(iShim)技术突破了这一关键技术瓶颈。基于iShim的WB-DWI技术显著提高了颈部等复杂解剖区域的信号噪声比(SNR)、图像质量评分、图像拼接准确性、ADC值测量准确性以及病灶的检出率。这一成果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推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是国内开展WB-DWI技术最早、规模最大的单位之一,迄今已有10年的积淀,完成2200余例患者扫描与诊断,病种涵盖宫颈癌、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全身转移瘤等多个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近来,WB-DWI已被应用于协和临床多学科疑难肿瘤患者的诊治,实现了新技术的快速临床转化,充分体现了多科协作的团队精神。团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获得高频次引用(至今50余次),其中包括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SUR)权威等指南。团队总结多年临床与科研经验,编著出版国内首部系统论述全身弥散加权技术的专业著作《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肿瘤学临床应用图谱》,为该技术临床应用的规范化添砖加瓦。团队中成员荣获北美放射学年会的分子影像学青年学者奖金2次,并与福建省肿瘤医院等11家医院联合完成多中心研究项目,为WB-DWI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价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和资料。2016年该项目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经过团队十年的砥志研思,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日臻精湛,已成一种无创、无辐射、高性价比、高精准性的全身肿瘤“一站式”成像手段,必将成为临床医生诊治肿瘤的“利器”,并惠及越来越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