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9年第2期《院报》内容
时间:2009.02.16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抓住历史机遇 实现跨越发展 为人民健康事业再立新功

解读2009协和关键词: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信息化建设 干部执行力

1、居安思危谈医院发展  语重心长话学科建设

我院召开老专家代表新春茶话会

 

    本报讯  为了更好地发挥协和老专家在医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拓展医院长远发展的思路, 2009年1月7日,医院召开老专家代表新春茶话会,方圻教授、朱预教授和张乃峥教授等近30位老专家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由鲁重美书记主持,赵玉沛院长向各位老专家通报了医院2008年度工作和2009年度计划。与会各位老专家认真听取报告后,踊跃发言,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为医院发展献计献策。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赵院长所做的2008年工作报告非常令人鼓舞;医院领导班子是团结、有魄力、干事业的班子;医院过去一年中在重大任务、内部管理和院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十分令人满意。之后,各位专家针对医院今后的发展建设提出了许多启发性前瞻性意见,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大家指出:医院2008年成绩是突出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在一片赞誉声中陶醉,而是要冷静地居安思危。医院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是学科建设水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医院最重要的任务。当前我院有些学科水平较低,与协和的地位极不相称。医院要对各个学科情况进行认真梳理,一方面要对各学科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予以集中解决,另一方面对每个学科的特殊问题,要帮助科室去努力解决。对于科室拔尖的苗子,医院要及时予以扶持和培养。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医院负有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承担更直接和更重要的责任,对于一些不称职的科主任,医院要及时换“帅”。

    赵院长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听了各位老前辈的肺腑之言,很受启发,很受感动。学科大厦、人才大厦的建设将是医院领导班子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任务。赵院长代表院领导班子衷心感谢并诚邀各位老专家继续发挥余热、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协和的建设发展。

                                             党办、宣传处

 

2、与国际接轨,建设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我院迎来香港外科医学院、香港骨科医学院对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考察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  2月7日,以中科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教授为首的香港外科医学院、香港骨科医学院代表团一行七人来我院就基本外科、骨科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此次考察是协和迎接3月份将进行的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和5月份将进行的英国皇家骨科医学院对我院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考察的一次实战性预演,将对协和创建国际水准的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建成卫生部所期望的全国住院医师培训指导中心,推动国内该项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此次考察分会议交流,手术室、病房、图书馆的参观,指导老师面谈,住院医师面试及考察结果反馈等几个环节。会议交流在住院楼四层多功能厅举行,陈杰副院长主持会议,赵玉沛院长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香港外科医学院、香港骨科医学院、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和英国皇家骨科医学院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认为此次考察对我院住院医师培训体系改革并与国际接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协和医院名誉教授刘允怡院士代表香港同行表示愿意作为桥梁,努力推动协和在外科医师培训方面与国际接轨。香港外科医学院杨重光院长介绍了港、英外科医师培训的历史沿革与现行体系,香港骨科医学院倪伟杰院长介绍了骨科医师培训的体系与特色,国合处马恩陵处长介绍了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和骨科的基本概况,教育处倪超处长介绍了我院住院医师的培训情况。

  随后,代表团在院领导和相关科室、部门的陪同下参观了我院麻醉科手术室、基本外科一病房、一段八病房和骨科病房、胡应洲图书馆。

  基本外科、骨科分组举行住院医师面试与培训细节的交流探讨后,代表团全体成员返回314会议室,就他们此次协和考察的总体意见进行了集中反馈。通过交流与参观,香港外科医学院、香港骨科医学院对我院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评估与反馈如下:一方面,专家们认为我院设备与硬件条件较好,建议维持目前协和的“3+X”模式,多一年基础培训更好;另一方面,他们建议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改进:基础培训与高级培训要通过考试严格分开,分层培训,导师一对一指导学生;要重视基础培训,要有意识地增加常见病例,多给住院医师练手机会;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列出学术活动表,加强培训的系统性,学员要提前知道未来半年要学什么;要严格轮转记录和评估。

  此次前来考察的香港嘉宾有:香港外科医学院刘允怡院士、杨重光院长、总监查陆洪滔医生、普通外科理事会主席郑永强医生;香港骨科医学院下任院长熊良俭教授、现任院长倪伟杰教授和上任院长梁国穗教授。

此次考察得到了全院的高度重视,赵玉沛院长、鲁重美书记、陈杰副院长、姜玉新副院长、王以朋副院长、朱预老院长、邱贵兴院士,全院大部分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国合处、医务处、教育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科住院医师培训负责人和住院医师代表共计170余人出席了会议。

赵玉沛院长讲话摘要

    我院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香港外科医学院和香港骨科医学院代表团来院考察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这是一次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培训体系改革并向国际水准看齐的全院动员大会,标志着我院将从基本外科、骨科入手,带动全院住院医师培训国际化,并通过协和的住院医师培训国际化,带动全国住院医师培训的国际化。老协和建院之初沿用国际水准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培养出了像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黄家驷这样的医学大师,并使协和至今保持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但协和住院医师培训在历史上几经周折、多次中断,虽然恢复了近三十年,其现状与国际水准还有很大差距。沿用英国模式的香港外科医学院和香港骨科医学院已经得到了国际认可,如果通过考察认证,我院基本外科和骨科将成为香港外科医学院、香港骨科医学院、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和英国皇家骨科医学院的低年住院医师和高年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培训基地。创建我院国际水准的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将推动国内该项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使协和建成卫生部所期望的全国住院医师培训指导中心。此次考察的各位嘉宾将给我们挑问题、提不足,使我们可以加快改进,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今年3月7日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正式的认证考察。今天的活动对协和继续保持学术地位,对全国医学高端人才的培养,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尽快与国际接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倪伟杰:香港骨科医师培训的体系与特色

* 香港骨科医学院历史:

  学院成立于1988年,专科考试始于1986年,是香港地区唯一法定的骨科医师培训机构。

* 骨科专科培训的“4+1”模式:

   4年的课程包括:骨科创伤(18个月)、一般骨科(12个月)、手外科(3个月)、儿外科(3个月)康复骨科(3个月)、其他骨科亚专业(9个月)

   有兴趣者在4年基础上加读1年,取得康复学位(第二专科技术职位)

* 由骨科医学院对每个培训单位予以鉴定审核:

  考核培训单位并不注重其科研的成果,而更看重其是否具有良好的训练系统、责任心、足够的病例、学员有足够的手术操作机会,导师与学员比例不能超过1:2,一般是1:1,要保证每人每周至少半天的学习时间;

  合格后的复审一般每5年一次,有问题的单位要2—3年复审一次;

* 培训项目:

  查房、巡诊;

  手术(术前讨论、出院讨论、并发症及死亡病例讨论、阅读医学文献、与其他相关专科的联合讨论、手术病历审查);

  讲座课(每4年一个循环,九个亚专科);

  导修课(包括八个不同亚专科);

  周六研讨会(分散在不同培训单位的所有培训学员每周六集中在一起召开研讨会,坚持25年之久,包括病例讨论、CPC讨论等);

  考试准备课(聘请英国专家,教授考试技巧等)

  必修课(基础外科、基础骨科、危重外科、创伤等)

* 考试:

  1、考试资格:包括学分、每半年记录等各个环节均合格,第一作者文章一篇;

  2、考试形式:笔试、临床、口试三部分,基础科学、普外、创伤及手术四个方面都合格;

* 骨科培训的总结:

  1、培训的过程更加重要;

  2、培训的目标清楚,不是亚专科的优秀医生,而是有能力解决80%以上骨科全部问题的全面人才;

  3、基础环节考核与最后考试相结合。

* 使用与香港骨科医学院一致的培训标准审核协和医院资格

  协和医院骨科是卫生部指定的香港骨科医学院与内地合作培训的四个试点单位之一。香港骨科医学院将使用与该院一致的培训标准,审核协和的培训资格、培训制度,及一致的学员培训要求。

* 香港骨科医学院历史:

  学院成立于1988年,专科考试始于1986年,是香港地区唯一法定的骨科医师培训机构。

* 骨科专科培训的“4+1”模式:

   4年的课程包括:骨科创伤(18个月)、一般骨科(12个月)、手外科(3个月)、儿外科(3个月)康复骨科(3个月)、其他骨科亚专业(9个月)

   有兴趣者在4年基础上加读1年,取得康复学位(第二专科技术职位)

* 由骨科医学院对每个培训单位予以鉴定审核:

  考核培训单位并不注重其科研的成果,而更看重其是否具有良好的训练系统、责任心、足够的病例、学员有足够的手术操作机会,导师与学员比例不能超过1:2,一般是1:1,要保证每人每周至少半天的学习时间;

  合格后的复审一般每5年一次,有问题的单位要2—3年复审一次;

* 培训项目:

  查房、巡诊;

  手术(术前讨论、出院讨论、并发症及死亡病例讨论、阅读医学文献、与其他相关专科的联合讨论、手术病历审查);

  讲座课(每4年一个循环,九个亚专科);

  导修课(包括八个不同亚专科);

  周六研讨会(分散在不同培训单位的所有培训学员每周六集中在一起召开研讨会,坚持25年之久,包括病例讨论、CPC讨论等);

  考试准备课(聘请英国专家,教授考试技巧等)

  必修课(基础外科、基础骨科、危重外科、创伤等)

* 考试:

  1、考试资格:包括学分、每半年记录等各个环节均合格,第一作者文章一篇;

  2、考试形式:笔试、临床、口试三部分,基础科学、普外、创伤及手术四个方面都合格;

* 骨科培训的总结:

  1、培训的过程更加重要;

  2、培训的目标清楚,不是亚专科的优秀医生,而是有能力解决80%以上骨科全部问题的全面人才;

  3、基础环节考核与最后考试相结合。

* 使用与香港骨科医学院一致的培训标准审核协和医院资格

  协和医院骨科是卫生部指定的香港骨科医学院与内地合作培训的四个试点单位之一。香港骨科医学院将使用与该院一致的培训标准,审核协和的培训资格、培训制度,及一致的学员培训要求。

刘允怡院士讲话摘要

(刘允怡教授:中科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协和医院荣誉教授)

* 外科医师培训非常重要,是我们未来具备国际学术领导地位的最重要的一步;

* 香港1993年建立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得到了国际认可。香港外科医学院、骨科医学院培训的学生不仅得到香港学位,还得到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学院的学位;

* 此次与协和的合作,旨在将香港与协和的住院医师培训相结合,在中国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培训基地;

* 培训工作要做三件事:

 1、“培训者”的培训;

 2、培训与国际接轨的高端人才,担当中国外科的学术领导人;

 3、培训“基层培训医师”,带动中国偏远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

* 培训工作的“三好”标准:

 1、好的老师:从好老师那里学习好的思路,从“不好”的老师那里学习“并发症的处理”;

 2、好的制度:确保系统性的培训。

 3、好的培训方法:在不同地方的轮转、定期评估;

* “好人才”的标准:能做、能写、能讲,并且有培养下一代的强烈愿望。

* 协和医院的未来任务:

 1、与国际接轨;

 2、培训基地和培训员的基地;

 3、带动中国其他地区的外科水平整体提高。

杨重光:香港外科医师培训的体系与特色

* 香港外科医师培训的历史:香港医学专科学院是香港法定认可的培训机构。1993年建立了独立的培训制度,发展到系统性培训,得到英国、澳大利亚认可,南非、中东、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沿用该系统培训体系。

* “2+4”的培训模式:

1、大学毕业后先实习1年,然后接受基础培训;

2、基础培训(2年):包括普通外科(1年),骨科(6月),其他专科(6个月);

3、专科培训(4年):基础培训考试合格后,进入专科培训阶段,轮转到不同医院接受培训,每6个月要进行一次评估,通过后进入下一阶段;完成高级专科培训后可申请香港、英、澳的“院士”联合考试。

* 香港外科医师培训的特色:

  1、培训的系统性、规范计划性;

  2、全香港制度一致、水平统一;

  3、非常注重轮转;

  4、注重医疗、教学、科研各方面能力的培训;

  5、受到国际认可;

  6、注重医学继续教育。

* 全球外科医师培训的趋势:

1、从普通培训开始,加强教学根基;

2、重视沟通技巧、医学道德、医患关系、团队精神等几个方面能力的培训;

3、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减低评估考试的重要性;

4、培训目标:看结果——外科医师的胜任能力。

* 香港外科医师培训的未来愿景:

1、国际化视野,紧跟国际趋势;

2、更加严格培训及考核制度;

3、达到国际水准;

4、衷心期望香港与内地、与协和同道一起合作,探讨外科培训。

 

3、多方专题论证  外出参观取经

协和举全院之力向“高水平信息化建设”发起冲锋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 日前,医院两次院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决定在2009年举全院之力向“高水平信息化建设”发起冲锋。

  1月22日下午,全体院领导、信息中心全体同志、医务处、财务处、国合处、保健处、器材处、工程办公室等多部门的负责人和特邀临床科室主任一起,就医院2009年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论证。大家在听取了信息中心刘海一主任就医院信息化建设2009年目标及未来三年规划的汇报后,结合各自体会纷纷发表意见,如创新管理理念,引领信息化建设;组建有使用者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研发团队;做好临床和各部门需求的调研和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建设大型集成平台的同时修补连接各个信息孤岛等等。

  赵玉沛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表示赞赏和肯定,并强调指出,协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要着眼于未来,定位在全国领先,要引进高端技术,同时将自身技术队伍和外援相结合,将开发者和用户相结合,要集中全院的力量,动员全院职工参与其中,2009年要举全院之力向“高水平信息化建设”发起冲锋。

  心动不如行动。2月6日,在主管信息工作的陈杰副院长带领下,信息中心、医务处院感办、病案室、护理部、药剂科和工程建设办公室等部门的同志前往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进行了参观调研,并在2月9日下午的院周会上向全院做了专题汇报。泰达医院在医院建筑、管理理念、服务流程和信息平台上所体现出的以病人为本、简捷有序、务实高效、持续改进的特点给各位参观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4、营造全新处室文化

财务处倡议书

 

    新年伊始医院财务处搬进了二段六办公,这次搬家包括财务处、经管办、国资办和基建财务等部门,搬家后的财务处实行公司化集中办公,将各种业务的办理都集中在同一个区域,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新的办公区开放敞亮,更方便于服务临床。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财务处向炎珍处长带领部分员工就如何营造一个全新的处室文化发起倡议,全体财务人员积极响应,决心将按倡议书中的要求改善服务、努力工作、讲求创新,共同营造崭新处室文化。倡议书内容如下:

    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营造我们的工作环境。从乔迁新居之时我们就已组成35人的大家庭,每个成员就已经开始肩负起共建一个美好家庭的责任。我们要从大局出发,为工作着想,从细节做起,改变不良工作习惯,坦诚相待,团结合作,用我们的劳动、真诚、微笑和快乐,营造出友好、融洽、和谐、整洁的工作环境。

    善待工作,拒绝借口。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医院为我们提供的工作岗位和发展空间,用病人和临床的眼光来评判每件事,来关注每件事。严格要求自己,不为工作的失误寻找任何借口,把临床和病人的批评、投诉和建议变成改进我们工作的切入点和动力,提高服务水平。

    增强责任心,提升执行力。新的一年里医院将面临从未有过的变革、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进取,努力学习,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完成本职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坚信天道酬勤。2009年,我们将在院领导的带领下,认真践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以临床为重心”的服务理念,一定会收获累累硕果。

    倡议人:向炎珍、张福泉、徐丽波、刘雁斌、肖立萱、孙秀英、牛洁、石红兵、周伟、李钢、陈富强

 

5、医疗与教学

急诊科  马遂

 

医、教、研活动就是医生们的实践,里面有什么科学发展观问题吗?医院管理者期待出高质量,做医生的希望当好医生,怎样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契机理清思路、找到方向、少走弯路、尽快提高?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对临床医学的属性和发展问题进行了一些学习和思考,在此提出,愿与大家交流和讨论。

 

    对临床医学属性的认识及由此引起的临床人才养成的思考

临床医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具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性。科学和艺术这两类学问似乎至少有两个不同非常重要。

一是结论是否唯一。一门纯粹的科学,问题的答案如果正确那应该是唯一的,考试数理化都有标准答案,不可能答案不同但都正确;艺术则不然,对同一景物作画摄影、文学戏剧,有高下之分但没有对错之别。

二是学习过程对于实践的依赖性。科学门类的学习主要在学院和实验室,而艺术类学习虽也在课堂上课,学一些基本原则和规范性知识,成才靠实践。课堂里学了透视法、空间论还成不了画家,做画家要靠反复实践。

从科学和艺术这两个重要特征看临床医学,似乎医学更大程度上是一门艺术。以结论唯一性看,医师们对同一疾病状态可以开出不同处方,病人的处理有高下之分,但难说有对错之别。从学习对实践依赖性看,医学生学习解剖、疾病各论还不能说就是医生,成为好医生要靠反复实践。吴英凯老师说“医学生从学校毕业后的头十年是能不能成为好医生的关键”,这句话揭示的大约就是临床医学属性的道理。

医学更大程度上是艺术,看病在很大程度上靠经验。经验是什么?经验是人们接触实践后积累的初级的感性认识,它们是可贵的,但有时是不可靠的。医生们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于是养成习惯,倾向于感性地看问题。这是可行的,但有时会出差错。经验需要升华,感性需要上升为理性才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能否自觉和经常地将经验上升到理性,这是对医生的高要求,却也是医生最终能否成才的基点。

医生实现从一般经验到规律性认识、从感性看问题到经常能理性归纳这样的转变是需要条件的,一是个人素质,个人要有悟性和善于学习,二是要有环境,即所谓气氛和文化,人容易随大流,大家都这样,他也就容易上这条道。

如果比较一下一般医院和教学医院,可以发现一些差别。一般医院里的医生没有将经验上升为理性的动力,也较少促成这种上升的环境和条件,他们将主要靠经验和零星、自发的理性看病。当然也会有少数悟性高的人脱颖而出,但这种人不会成批产生。在那里,经验更属于个人,主要由各人靠毕生实践去积累,人离开,经验也就离开。那里的业务以医疗为主,查房多为工作查房,病房质量负责人(通常是主治医师或以上的高年医生)是核心,他带头领着一班人逐个查看,病人发烧吗,排气吗,引流通畅吗,吐不吐,痛不痛……他们也组织业务学习,多是围绕疾病共性的文献综述。

教学医院的医生则不同,他们有学生的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他们审视每个临床现象不仅与既往经验相对照,而且更试图用理性的目光,他们有动力、有环境、有条件、有氛围将看病的经验上升为对疾病和临床现象的理解。他们看病人的过程不仅是诊疗的过程,而且是自觉地学和问的过程。他们和他们的学生都倾向提出问题、对照思考、讨论总结。他们的查房是研讨会,住院医师是主角,主治医师的作用是监督、保障、启发和帮助。他们随时讨论病人为什么发烧,为什么引流不畅,为什么昨天不吐今天又吐了,我们的干预有效吗,为什么有效或无效,病情趋势是什么,主要矛盾有变化吗,有什么危险因素在起作用等。他们的集体业务学习多是围绕病例个性特点的病例讨论(临床病理或病例讨论会CPC)。点滴实践经验于是随时升华为一种理解,每一个病人于是都成为一本教科书。理解也许还不能称之为理论,但已比经验高了一层,它不再停留在对看得见的表象的规律性认识,而在探索和思考表象以下的看不见的、underlined的深层规律的认识,这已是理性的范畴了。毛主席说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实践论)。理解比经验带有较大的可表述性、可传递性和群体性,理解较易在人群中传播,较能够被其它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所接受,一经实例点化就能较快掌握。它属于群体,不随人员的离开而中断。它们延续在病床边,延续在CPC讨论会上,渗透在病案中,弥漫在每个人的心头和手边,有心人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它。这大约就是所谓积淀,教学医院的积淀要比一般医院深厚。由于多了理解,教学医院里的的医生就比一般医生有更多的知识和更强的能力,人才在这里不再是随机个别地发生,而可能成批产生,教学医院也就比一般医院有更高的质量,这种质量而且不因人员的更迭而发生很大的波动。

如果科研是密切联系临床的,那么科研也能加深我们对疾病的理解,有好的科研的医院(不一定是论文数量多的医院)同样会有较高的质量。前几年医院的一个会议上曾将医疗质量比喻成一只鸟,教学和科研是它的两只翅膀,鸟要飞得高,就要有强劲的双翅,这个比喻我觉得不错,它形象地说明了医疗、教学、科研医院这三种主要业务活动间的相互关系。如果一定要把科研和教学这两者再作比较,那么似乎教学对医疗质量的带动更加强劲,教学是每时每刻、方方面面、持续不断和容易形成氛围的;科研更深入,但多局部,常集中在某一个疾病,甚至某一个疾病的某个阶段的某些方面的规律性认识,参加的人数相对也少。

老协和给我们的启发

回过头看看老协和,我们发现很早以前老协和就已经对临床医学属性,对医、教、研关系有了相当理性的规律性认识。洛氏基金会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自己的宗旨(教育、培养临床医学高水平人才),对校、院结构作了设计,并规划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安排,这些都为协和的发展铺了一条正确的路。既然临床医学更大程度上是艺术,教学要依附于临床实践,所以它才同时办了协和医院。当年办协和医院并不主要为中国人看病,而是为给自己的培养目标(协和自己的毕业生或来自其它医学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或年轻医生)提供临床培训的场所,医疗是副产品。这在今天听起来有点别扭,但那时的确如此。因为是这样的关系,所以老协和的学校和医院是一体的,学校是主体,医院附属于学校,教学是一切工作的起点和终点,医院院长由学校校长指定,医院的主要医师是教学编制,在学校领薪水,学校有专门经费支持收治专为教学需要的病人,所有在职医生护士,不论年资高低都分配有教学任务,这写进了著名的协和绿皮书。有人奇怪为什么协和医学院每年只收那么几个学生,这是由协和医院的床位数决定的,一个学生实习需要多少张床,按床数决定招多少学生。医院的工作全面配合学校,围绕着帮助年轻医生快速全面高质量地将书本知识转变成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处理能力而展开。这样的全方位教学安排经过年复一年的坚持,医院里就形成了浓重的教学氛围。

张孝骞说,每一个病人都是一部教科书,他们把对每一个病人的诊病和治疗实践都当成教学的过程。这样的氛围再加系列的规定和制度,协和就培养出了一批堪称大师的医学巨匠。由于医疗和教学的关系,经验不断地、全方位地上升为理解,协和多数人更多地用理性看病(在图书馆、病案室、老教授的帮助下),于是无意中造就了老协和无与伦比的医疗质量。

前些年曾有过讨论,协和对中国医学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雷洁琼认为:为什么协和能够享有盛名呢?因为它严格的教学制度,培育了大批专门人才,成为我国医务界的骨干。协和按照它的成立宗旨,通过培养的大批人才,向全国输出了整套的现代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的规范,这是协和对中国医学的最大贡献。协和的教育贡献了国家,自己的医疗又在教学中得到了极大提高。经常听前辈们说,协和重教学,说这是协和所以成为协和的主要原因之一。

协和医院的新定位

今天的新协和,协和医学院当然仍是教学第一,但医院的定位变了。医院现在的宗旨是“疑难危重病的诊治中心”,医疗是第一要务。以前协和医院是教、医、研或教、研、医,现在医是第一位,从结构关系上协和医院已不再从属于学校,而已是平起平坐的独立法人。这样的变化是社会的要求,协和医院必须服从。但有一点没有变,这就是医疗与教学的相互促进关系没有变。那么我们怎样学习协和的前人,将宗旨和规律结合起来,从而重新设计我们的结构、政策和规范呢?应该说这是完全做得到的,需要的只是理性。管理学也在更大程度上是一门艺术,和看病一样,管理的经验也需要上升为理性。医院需要重新研究怎样适应现在的社会定位,研究新定位会给协和医院的内部结构、外部联系(如与学校和医科院)、规则制度、财务支付、人员职责等等带来怎样的变化。定位,也就是管理学上的mission,是决定一切的,医教研顺序的排列不是“拍脑袋”的决定,它们带来的变化会是决定性的。协和走到今天需要理性的思考。

当前,党和国家给了协和史无前例的大力支持,医院面临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但好机遇也是大挑战,怎样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方方面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作为医院,医、教、研的工作是放不得的,要有大批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要有人仰望星空,这样协和才有希望,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6、如何改进流程和系统,让病人更安全

协和举办首次以病人安全为主题的案例讨论会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 郭小建)  1月20日下午,当节日的气氛已经非常浓烈、外面世界一片喧嚣的时候,一场别开生面的案例讨论会在协和医院举行。在我院医务处医患关系办公室的精心组织下,来自临床多个科室的年轻医生和护士们,与医院邀请来的法律专家一道,针对一起术后肺栓塞死亡的病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病例讨论会最大特点是不关心该病例的责任问题,也不对该病例的诊治问题做深入探讨,主要目的是从病人安全管理及专业技术两个层面,寻找工作中的不足,剖析产生的原因,以帮助医院建立一套更加合理的病人安全管理流程。与会者站在病人安全和医疗风险防范的角度,对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非常好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大家建议:针对术后发生肺栓塞的高危病人医院应制定统一的“术后肺栓塞高危病人的临床预防指南”;建立“院内120应急系统”,以应对平时鲜遇急救情况的病房或非诊疗场所的突发抢救;对抢救物资的分布与配置进行区域规划,做到资源共享;进一步改进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增强对住院医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病人安全”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点和医疗质量的核心。据医务处孙阳处长介绍,此次会议非常重要,是协和医院病人安全管理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医务处将加大医疗风险管理力度,对每一起重大医疗纠纷努力做到件件有分析、有反馈;加强病人安全管理,建立非惩罚性的学习型的、不良事件与病人安全隐患报告、分析与反馈系统。希望今后发生在患者身上的不良事件都能够尽快从系统流程上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有更多的医务人员关心,参与到病人安全管理工作中来,不断提升我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7、全院中层干部述职报告会完美谢幕

 

 

 

    本报讯  2009年1月13、14日,在组织处、人事处的精心安排下,全院中层干部述职报告会完美谢幕。赵玉沛院长在中层干部述职报告会上的总结讲话中,对大家一年来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谢,对每个科室、每位干部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他点评指出,此次报告会上最大的亮点就是每位中层干部都在报告中强调了管理,突出体现了大家已经将管理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这一天半的会议,也进一步增进了临床科室与职能部门的理解和共识,对今后工作的相互配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月21日下午,院领导述职报告会圆满成功。卫生部人事司张闽元司长在总结讲话中对协和医院领导班子的述职报告表示高度赞赏。会议还进行了每两年一次的医院后备干部推荐工作。

                    /陈明雁  图/陈媛

 

8、我为医院献计献策

 

    本报讯  当前,眼科党支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理论指导实践,如火如荼的开展了“我为医院献计献策”活动。各位党员积极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其中包括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对医院发展有导向作用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大家共提出48条建议,涵盖了医院学科建设、多层次人才培养、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问题,患者看病难、挂号难,交费、取药、化验排长队,医院标示牌不明确,病房管理困难等问题,以及与职工密切相关的工作生活环境等问题。

    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医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眼科党支部的各位党员一致表示,希望结合医院和本科室实际,借学习实践活动东风,把协和医院和眼科的各项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眼科党支部   张潇

 

9、老人门诊突发晕厥检验协和应急能力

 

    本报讯  1月14日,一位老人在门诊治疗室门口突发晕厥。短短十分钟之内,经门诊治疗室、门诊部、心内科、急诊多方协作,病人安全转运到急诊抢救室,这反映出我院很强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及“病人生命高于一切”的高度责任心。

    1月14日早晨8:10,一名等待抽血的老年患者突发晕厥,陪同的老伴儿和周围的病人一下子慌了手脚……治疗室护士宋素品马上放下手头工作,冲到病人身边进行抢救。护士朱蔚平、孙红、何姗华等也立即赶来,安置病人、帮助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为病人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向门诊办公室报告情况。

    很快,在门诊部办公室的协调下,心内科沈建中大夫跑上二楼查看病情,急诊二线须晋医生仅穿单衣提着急救箱从急诊跑到门诊二层。此时病人脉搏极为细弱,医生们决定马上转到急诊抢救室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不多时,平车从一楼推上来了,平日拥挤不堪的电梯腾空了等候在二楼,病人在医护人员的护送下被很快推到急诊抢救室,接受进一步的全面监护和治疗,整个过程仅仅用了10分钟。

    这10分钟里,听到最多的声音是病人老伴不住的“感谢”声,看到最多的是周围众多病人及家属理解和信任的目光。协和一线医护人员“病人生命高于一切”的救死扶伤精神,他们沉着冷静、处惊不乱的态度以及娴熟的诊疗抢救技术,在这次突发事件中再次得到印证。我们年轻的医护人员无愧协和人的称号。

                            门诊部办公室

 

10、内分泌科举办老专家新春茶话会

 

 

    本报讯  2009年1月6日,我院内分泌科举行老专家迎新春茶话会。邢小平主任和夏维波副主任向各位专家介绍了2008年科里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新年的工作计划,宣读了2008年学科建设评估与发展规划同行评议的意见汇总,指出这些院外专家都是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既充分肯定我科在内分泌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优势,同时也一针见血的指出我科所存在的问题。希望藉此次评议良机,大家群策群力,为我科重塑辉煌献计献策。

    孟迅吾、陆召麟、白耀、王、金自孟、周学、孙梅励、吴从愿、邓洁英九位老专家踊跃发言,指出我科目前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但需我们全科精诚团结,携手努力,坚持我科优秀的学术传统,坚持临床科研与基础的密切结合,加强科里的学风建设,克服现今学术界的浮躁情绪;同时给年轻人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深入挖掘科里现有的临床和科研人员的潜力,鼓励他们加强国际交流,注意学科间的整合,优势互补,实现新的突破;科里要实行以课题为主导的人员调配和管理机制,结合目前院里的绩效考核办法,探索和建立新的医教研激励机制,多出人才,多出科研成果,重塑以往的辉煌。另外,明年是我国内分泌学科的先驱刘士豪教授诞辰110周年,我科将集老中青三代的力量,群策群力,积极筹办刘士豪教授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

                       /渡渡 图/潘慧

 

11、医护同堂  总结心得

 

    本报讯 节前,在科主任王任直的号召下,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聚集一堂,进行年终总结。每个人都精心准备幻灯并发言,总结2008年的收获以及对2009年的展望。今年的年终总结打破了以前医护分开进行的传统,医生护士坐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评分,增强了大家的集体意识,增加了大家的相互了解,体现了神经外科一贯民主、开放的领导作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神经外科 谢文雅

 

12、神经科党支部参观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回顾展

 

 

 

    本报讯  2008年12月29、30日神经科党支部全体党员参观了《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回顾展》。

    在北京国贸中心举行的这次展览由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主办,分五大展厅,共展出图片2000多张,实物1000多件,模型500多平方米,以详实的资料、生动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我国对外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解说员介绍下,我们深深为30年来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为祖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骄傲。3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是科学发展观的真实写照。

    神经科支部的这次活动得到五官科和院党委支持,神经科全体党员踊跃报名,先后分两批利用午休时间参观了展览。丰富精彩的展出内容令大家流连忘返。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更大热情投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真抓实干,做出成绩,为祖国健康事业再立新功。

                      /文  戴毅  王含

 

13、我院举办外地单身职工新春联谊会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 1月23日晚,农历腊月二十八,一年一度的外地单身职工新春联谊会在北配楼教授餐厅举行,全体院领导出席联谊会并与大家共进晚餐。晚餐会上笑声此起彼伏,一派欢快祥和的节日气氛。

 

14、护理部举办护士长新春联谊会

 

 

 

    本报讯  金鼠辞岁,福牛拱门,一年一度的护士长新春联谊会于2008年12月23日晚在王府井金钱豹国际美食百汇二层大厅举行。全院护士长及教学老师150余人与赵玉沛院长、鲁重美书记、方文钧副书记、于晓初副院长、陈杰副院长、王以朋副院长、向炎珍院长助理等院领导及部分职能处室领导欢聚一堂,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夜晚。

                         /文 护理部

 

15、癌症中的“超级杀手”—— 胰腺癌

推广胰腺癌综合诊治方案 撬动21世纪医学顽固堡垒

本报记者 陈明雁

 

  多少年来,癌症被人类称之为绝症,闻者色变。然而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癌症对人类的威胁已逐渐减轻,五年生存率大大提高,彻底治愈的癌症病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晚期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却在5%以下!因为胰腺癌是一种临床表现隐匿、发展迅速和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85%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仅20%左右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5%,国际上将其称为“二十一世纪医学的顽固堡垒”。

  其实,早期胰腺癌并非如此可怕。早期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为90%~100%,5年生存率可达70%~100%。但由于胰腺癌早期无明显和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缺乏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使50%以上的患者被误诊为胃病、肝炎甚至骨质增生等,严重影响了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我院胰腺癌课题组由赵玉沛教授牵头,经过30余年的持续努力,在提高胰腺癌诊治水平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殊荣。赵玉沛教授一再表示,得奖不是目的,当前最迫切的工作是集结全国力量,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把协和的成功经验进行多中心的评价和推广,为更多患者造福。

胰腺癌细胞起源新观点

  胰腺癌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实时、动态演示胰腺癌发生和演进过程的动物模型,首次发现了胰腺癌细胞的起源主要是通过腺泡细胞转分化形成,同时,导管细胞和胰岛细胞在某种程度上也参与了细胞的起源。另外,CDC25B、YAP65及MKP-1与胰腺癌早期发生密切相关,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了分子靶点。

  课题组还采用免疫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多株胰腺癌细胞的膜蛋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SLP-2、VDAC-1、VDAC-2、CHCHD3和TOM40是新发现的、与人胰腺癌相关且具有免疫原性的膜抗原,利用这些膜抗原的免疫原性检测胰腺癌高危人群外周血中的特异性抗体,将有助于实现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在国内率先建立3株胰腺癌耐药细胞株和2株耐放射胰腺癌细胞株,研究发现ERK通路可能通过与Caspase家族和Bcl-2家族的相互作用影响胰腺癌化疗耐药。

锁定胰腺癌高危人群

  我院结合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于1998年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概念,现已写入由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胰腺癌诊治指南》和专著《胰腺病学》,并向全国普及和推广。从目前来看,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 年龄超过40岁,排除肝、胆、胃肠等疾病,伴有非特异性腹痛、腹胀及不明原因消瘦、食欲下降者;

* 有癌症家族史,有酗酒史和急、慢性胰腺炎者;

* 无肥胖并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者。

    赵玉沛教授指出,对于胰腺癌高危人群的警惕,从事胰腺专科的医师相对容易做到,而多数普通内科、外科医师及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误诊率依然相当高。目前最常见的胰腺癌误诊是将其诊断为慢性胃炎,因为在行胃镜检查时,相当一部分胰腺癌病人也具有浅表性胃炎。因此,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上腹部有非特异性症状的病人,也应进行仔细筛查。

“协和绿色通道”保证患者一周内完成全部检查

    因胰腺癌发展迅速,且85%的患者确诊时均属于中晚期,基本外科在二十世纪70年代就成立了胰腺疾病诊治协作组,通过临床和辅助科室大力合作,于1998年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胰腺癌诊治绿色通道”的概念。

  “胰腺癌诊治绿色通道”保证患者在一周内完成所需检查,明显缩短了胰腺癌高危患者从初诊到确诊所需的时间。经过2年的运行,统计显示我院胰腺癌手术切除率由原来的29%提高到35.5%,而当时国际同期平均水平约20%。

课题组不仅仅把目光聚焦在本院医学技术的提高,更关注广大地区胰腺癌患者的疾苦。为进一步推广协和先进经验,课题组结合我国卫生经济状况,优化现有诊断方案,并对每种检查方法的权重进行排序,率先在国内制订了胰腺癌诊治流程。此流程对广大基层单位诊治胰腺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多科协作 综合实力显优势

    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是决定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系统,通过对胰腺癌常用评估方法的分析和整合,建立了以螺旋CT和血管三维重建为基础,结合内镜超声、PET显像及腹腔镜探查等先进手段的评估体系。利用国内最先进的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术前胰腺癌患者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已完成3100例),其准确性高达90%以上,现已替代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成为术前评估中首选的筛查方法。北京协和医院内镜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内镜超声的单位之一,目前完成胰腺癌术前评估300例,利用超声探头评估肿瘤与周围血管关系、胰周受侵袭状况以及胰周淋巴结转移状况均具有较大优势,同时进行穿刺活检和细胞学检查,评估准确性达90%。

手术仍是治疗胰腺癌的有力武器

    课题组负责人赵玉沛教授在数十年临床实践基础上,突破传统胃造瘘方法的不足,创立了改良式胃造瘘方法,即经空肠胃造瘘术。该术式最大特点为:①操作简单,较传统胃造瘘更安全。在施行空肠造瘘的近端3-5cm空肠处置入橡胶管,逆行经空肠到达胃内。与空肠造瘘一样,可在术后2周拔除;②在术后第1天确认胃造瘘有效时拔除胃管,这样可避免因长期放置胃管所带来的危害,如肺部感染等,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经过以上努力,我院胰腺癌诊治水平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手术死亡率降至2%以下、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9.50%。目前,由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牵头,联合全国16家胰腺外科中心,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胰腺癌综合治疗体系的研究,正在对一系列胰腺癌治疗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

 

16、救死扶伤  尽显协和优良传统    危机时刻  彰显科室精湛医术

 

2009年1月24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在传统佳节“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医院各处都洋溢着新春氛围。放射科介入室做完了本年的工作总结后,正准备着年终的物品器械清点和机器设备保养,为年度的工作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而此时已经是24日下午四点多了。这时,值班一线医生石海峰突然接到电话:在急诊抢救室有一位被持刀歹徒刺伤的患者,该患者颈内动脉与静脉之间出现严重的动静脉瘘,必须尽快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并要求马上通知张晓波大夫和技术员及护士,护士准备相关手术器械,技师马上调整血管设备,麻醉科已经由医务处联系,立刻准备手术。

五点左右,病人被送到介入室。放射科主任亲自挂帅,带领张晓波、石海峰、周慷三位医师开始手术。经造影检查发现病人病情十分复杂:外伤位于在颈内与颈外动脉分岔处,且动静脉瘘分流量很大,造影无法看到患侧的颈内与颈外动脉。主任与张晓波立刻讨论手术方案,在最短时间内决定了最佳方案——首以先用导丝选入患侧颈外动脉主干,并用弹簧栓完全闭塞,以防止此处血倒灌回瘘口;再用导丝选入患侧颈内动脉,从头侧向足侧分断造影,以明确瘘口准确位置,再以腹膜支架盖住瘘口。因为颈外动脉侧枝循环丰富,即使主干栓塞,侧枝也会马上开放以保证血供,不会影响病人预后。

明确方案后医生们马上开始实际操作。由于有麻醉科的协助,病人生命体征始终非常稳定,张晓波医师从事了多年神经介入工作,可谓理论与实践兼备;加上石海峰,周糠全力配合,整个手术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左右。最后造影,病人患侧动静脉瘘已经减少95%,两侧颈部听诊声音一致,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六点左右,病人在医生护送下转入ICU继续术后治疗。此例患者抢救成功,既体现了放射科介入组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团体协作精神,又充分发挥了协和多科室互相配合,医护人员紧密协作,协和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放射科党支部 团支部 

 

17、纪念林巧稚大夫诞辰107周年

妇产科举办青年医师论坛暨妇产科学术交流大会

 

  2008年12月26日,由妇产科主办的“纪念林巧稚大夫诞辰107周年暨青年医师论坛,北京协和-上海复旦妇产科学术交流大会”在住院楼四层多功能厅举行。

  大会由沈铿主任主持,赵玉沛院长、鲁重美书记、王以朋副院长出席,北京、山东、浙江等十余家兄弟医院、科室的同道也参加了此次活动。赵玉沛院长、郎景和教授和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院长丰有吉教授分别在开幕式里讲话,他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对年青医师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上午的会议内容为北京协和——上海复旦妇产科学术交流峰会。两院专家教授分别就产前诊断的现状及未来、超声介入胎儿宫内输血治疗、妇科肿瘤手术的改进及发展、妇科微创手术的今天和明天、北京协和医院生殖医学的发展以及妇产科病理的进展六个专题进行了发言。会议气氛热烈,京沪两地的医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讨论。

     下午,北京和上海共有十六名青年医师参加了林巧稚青年医师论坛,演讲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普通妇科、妇科肿瘤、妇科泌尿、先天性畸形、滋养细胞肿瘤、产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还有妇产科教学、护理、国外工作体会以及近20年妇科手术的变迁等。每位医师发言后还有精彩的答辩时间,以检验青年医师的应变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经过现场专家的评分,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共六人。

     最后,郎景和主任做了精彩的会议总结,他鼓励大家继续弘扬林巧稚大夫的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严谨的科学思想、科学作风,重视学科发展和团队建设。以后的纪念活动将更加突出“青年医师沙龙”的特点,报告选题也要强调多样性,比如基础与临床,跟踪与创新,学科与亚学科,读书、写作与工作,继承、发扬与变革,医学模式与医患关系等。

     虽然会议在短短的一天中结束了,但所有与会人员都对会议精彩纷呈的内容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青年医师也开拓了思路,受到鞭策和鼓励。妇产科全体同仁将以更加饱满的风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在牛年更创辉煌!

 

18、外科学系举办儒家思想与医生道德人文讲座

骨科 彭慧明 余可谊

 

 

2009年1月7日,由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组织的“儒家思想与医生道德”人文讲座在我院北配楼329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外科学系主任邱贵兴院士主持,并特别邀请著名的哲学史专家周桂钿教授主讲。周教授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中国传统哲学、秦汉哲学、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医学,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在儒学研究方面建树颇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其中儒家的“仁义”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提出的“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标也有很多的指导意义。儒家重视人伦关系,儒家思想不仅可以指导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还有助于医生正确地处理义利关系,树立团结谦让、敬重长者的良好风气。在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同时,如何继承我们优良的文化传统,提高医生的人文修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感于此,外科学系主任邱贵兴院士特邀周桂钿教授进行了本次人文讲座。

    周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了儒医的概念,并指出传统儒家思想中的有以下几条道德原则需要医生恪守:

    一曰仁心仁术:仁者爱人,强调的是不光爱自己,更要爱他人。医生对病人要有仁爱之心,看到病人的痛苦,看到病人家属的忧虑,就会动恻隐之心,正如孟子所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不了讨好谁,发自内心的“不忍人之心”,就产生要尽力救治的冲动。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论大医精诚》)有此仁爱之心,其医术方能称之为仁术。

    二曰敬畏生命:医生必须有敬畏生命之意识,才会尽力救死扶伤。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告诫人们:“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於人”《黄帝内经-素问》。

    三曰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工作目标。爱护患者的生命,关心患者的幸福,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患者的权利,实行医学人道主义,是医生的行为准则。医生要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按照患者的健康需要为他们服务,不论其身份高低或金钱报酬多寡,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对那些贫困的人,更应当给予特别的关照。

    周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引经据典而又有许多生动的例子,把儒家思想与医生道德的关系阐述得淋漓尽致,让在场的医护人员和医学生深化了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认识,会后大家踊跃向周教授提问交流。邱贵兴院士总结说儒家思想“重仁”,仁者爱人也,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不能损毁”之说,我们不能光理解为要爱惜自己,更要看到爱他人的一面,孟子更有舍生取义之说,两者并不是矛盾的。我们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又要爱我们的医院、爱我们的集体,每一个人都共同的努力,协和的明天才能更美好。

 

19、空调维修日记

 

2009年1月23日  偏北风五六级转三四级 最低气温-14度

    这两天,气温下降的很多。

    按照医院提出的“为患者利益着想”要求,我和组里的张华强师傅一起清洗了门诊挂号大厅的过滤网.因为清洗滤网能很好的保证空调供热的热量充分吹出。  

    行动之前,我们考虑到临床工作的特点,选择了挂号人数少的时候去清理。张华强师傅负责拆卸,我负责拿回组里清洗,每一个滤网和外面板都进行刷洗,洗掉尘土。工作中,我们还得到了挂号大厅工作人员的热情帮助,使我们的工作很顺利。看到清洗干净的空调,吹出热风,我们感到很高兴,挂号的患者也很满意。

    能切身的为患者考虑,为病人的康复而工作,我感到很自豪很骄傲。在7楼2工作时,我曾经收到来自河南大学病人的感谢信,在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光荣。2008年年底,我再一次当选优秀员工,心里充满着对各位同事、师傅和各级领导,组织的感谢之情。思考着自己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每一次进步,无不凝结着汗水和心血,还有大家的关心和帮助。  

    回想2008年,雪灾,地震,没有动摇每个中国人意志和精神,而是更加有力量,有凝聚力。

 200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我愿与大家一起努力,为祖国,为人民忘我工作。

 

20、走过2008  辉煌与梦想

血管外科 吴巍巍

 

公元2008

寒冷的冰雪还未消融

大地的震颤又悄然来临

然而,已经不再羸弱的华夏子孙

克服悲恸

迎接挑战

奥运的圣火在中华大地熊熊燃烧

华夏子孙都为之自豪

历史的篇章写下重重的一笔

公元2008

你的名字叫中国

 

还是公元2008

勤奋严谨的协和人

又筑辉煌

刚从断柱残垣中归来

又奔波在奥运赛场

东院区的工地正忙

西院区也在书写新的篇章

2008的协和人

团结,奋进,自强

 

2008年

血管外科翻过新的一页

整齐明亮的新病房

像家一样温暖

医患关系和和睦睦

科研工作崭露锋芒

服务流程科学

管理制度完善

工作的每个瞬间

都凝聚着管理者的智慧

 

科室的每个角落

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2008年的血管人

众志成城,斗志昂扬

 

时间不会停滞

生活不曾倦怠

谁甘心碌碌无为

谁不想追求精彩

当历史翻过精彩的2008

新的春天又向我们走来----

 

心甘平庸就意味着淘汰

不思进取就注定了失败

辉煌之路

总是布满了荆棘

梦想的巅峰

或许白雪皑皑

渴望春天的我们

更渴望事业蒸蒸日上

节节花开

 

圣洁的白衣是我们眼里

最华贵的色彩

既然选择了这里

我们就要让这里

充满温馨和关爱

既然选择了奉献

我们就要让生命之花

自由绽放,顽强盛开

 

谁说平凡之中不能造就奇迹

谁说普通岗位不能书写精彩

如今,我们血管外科

正茁壮成长

草绿花红的家园

阳光也有了芳香的味道

歌声飞扬着和谐的节拍

来到这里

象家一样的温暖

来到这里

有亲人一样的关怀

 

回首往昔

说不尽的荣辱兴衰

展望明天

我们有擎天的气慨

我们张开双臂

春天向我们走来

我们驶向大海

大海就是我们

辽阔的天地,辽阔的胸怀

 

21、忆冯应琨教授

ICU 陈德昌教授

 

    

在我的想象中,天使全身洁白无瑕,高居天堂之上。那里没有魔鬼,没有罪恶。相反,地狱里尽是魔鬼,折磨人,诱惑人们堕落,犯罪。

      北京协和医院有一位冯应琨教授。在他的生活里,一边是天堂。他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克尽己能,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他是统战的忠诚战士,从不张扬,不为人知。另一边是地狱,他是“右派教授”,受到人间魔鬼的打击、折磨和摧残。即便是了解他的行为和任务的善良的人们,也只能三缄其口,爱莫能助。

      文革时期,冯老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我曾多次在走廊里,见到冯老,奔走于大小厕所之间,肩上扛着拖把。有时竟敢轻轻吹着口哨。尽管不那么入调,却显示着他的心态。我钦佩他的容忍和豁达。

      虽然同在一家医院,我和冯应琨教授在业务上没有交往。我知道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发展壮大,各专业组的设置和建设,出于冯老的构思和部署。他是协和医院的一代大师。我佩服他的学问和胆识。

      元旦,我读了陈明雁写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文章感人。我敬仰冯应琨教授的品格和思想境界。做学问的专家和学者中,未必人人都能具备。冯老的生活,一边天堂,一边地狱,一边是统战战士,一边是“右派”,以赤诚之心,忍辱负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复出,还他清白。他一辈子默默奉献,鞠躬尽瘁。

 

2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in the evening, and a year's plan starts with spring。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感受着早春二月的暖暖春意,不禁使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那篇久负盛名的《春》。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珍惜宝贵青春,每一天每一分秒付出勤奋努力的人,就能创造出奇迹,创造出财富。人的青春也是人一生中的春天,青春的创造力也是无穷的。

    2009年的春天,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协和整形人生机勃勃,青年骨干彰显活力,中坚力量兢兢业业,珍惜每一天、每一分,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向整形美容技术前沿进军蔚然成风,利用各种方式提升全员素质,如每天早交班前五分钟,组织大家学唱协和院歌《雨燕》,使每一个人都能逐渐领会、真正融入协和文化;交班后再抽出五至十分钟,医护共同学习专科英文单词,为业务发展铺石添瓦。值得一提的是,2月1日,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科里就为7位在2008年分别获得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医师科研论文三等奖、患者最满意护士、优秀员工、特殊贡献奖的同志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颁奖仪式,新年伊始就以一个特别的方式激励了全员,鼓足了士气。

  美丽的春天是短暂的,晨间的光荫更是稍纵即逝,青春也因此更加宝贵。为了金秋的硕果累累,我们需要牢牢抓住春天,把握当前,用青春播撒热情、勤奋和智慧的种子,勤于耕作,朱自清先生笔下那幅春光秀丽的画卷就将四季常驻,随时可睹。

                                          整形外科 李子榕

 

23、协和欢迎你——迎新春为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再填词

 

迎接另一个晨曦,带来新春之喜。

全科同仁汇聚一堂,共庆牛年春节。

我家门诊常打开,白衣天使等你。

肌肉神经脊髓大脑,都归神经科里。

不管远近都是病人请不用客气。

全国各地到协和 我们欢迎你。

协和欢迎你 急病人之所急。

百年来的沉淀充满着底气。

协和欢迎你,专家教授为你云集。

让妙手仁心伴随你。

 

首先详尽问病史,初步判断病情。

肌力反射感觉共济,详细给你查体。

肌电脑电TCD,精心安排查。

大病小病没关系,全心为你医。

协和欢迎你,像亲人关怀你。

帮你解除病痛去战胜自己。

协和欢迎你,疑难杂症为你清理。

在这里就会有奇迹!

注:由神经科戴毅填词,在2008年神经科和五官科新春联欢会上演唱

 

24、情系“消化”

 

淡黄色的墙壁散发着清香

洁净的地面令人神清气爽

蓝色的窗帘遮住夏日的阳光

温馨撒满每一间病房

 

这里的带教老师充满活力与时尚

忙碌的身影轻如春燕一样

初识她为人师表无私奉献

记住她的品质与名字一样响亮

 

这里的大夫人人精英个个栋梁

齐心弹奏着妙手回春的动人乐章

高明的医术点亮生命的灯盏

高尚的医德尽显彩虹的辉煌

 

这里的护士们有着美丽的脸庞

白衣飘飘仿佛天使的翅膀

娴熟的技能热情的微笑

青春的她们激情飞扬

 

白云依恋天空的晴朗

葵花相伴火红的太阳

前进吧,年轻的消化内科

我愿和您一道奔向前方。

消化内科 焦秀英

 

25、感谢信

 

奥组委

北京协和医院:

    在贵院的大力支持下,马遂同志于2007年借调至我部工作到今。该同志在奥运会、残奥会的筹备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特别是在好运北京系列体育赛事以及奥运会、残奥会综合诊所医疗服务运行方面,承担了大量工作任务,为奥运会(残奥会)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圆满完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此,谨向贵院及马遂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运动会服务部

              二OO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北京协和医院: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及第13届残奥运动会已经顺利闭幕。贵院选派的总部饭店医疗经理孙阳同志、医疗副经理马小军同志,奥林匹克公园北区网球医疗经理王仲同志、医疗副经理徐作军同志,在奥运会、残奥会的筹备、举办期间,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积极参与、率先垂范,勇于创新、不辱使命,带领奥林匹克公园北区网球场医疗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奥运场馆医疗服务保障任务。为实现“举办一届让运动员满意,让国际社会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奥运会”的庄严承诺做出了贡献。在此特对两名同志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热情奉献的奥运精神予以表扬并对贵院及王仲同志、徐作军同志以及奥林匹克公园北区网球场医疗团队全体成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运动会服务部  

                          二OO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红十字协会

尊敬的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源管理科科长冯岩同志之母马秀玲,因在阜外心血管医院行开胸搭桥手术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于10月24日转入贵院加强医疗科(ICU)。以ICU刘大为主任、柴文昭医师、陈秀凯医生、朱力护士长为代表的贵院医护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秉承“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兢兢业业,不辞劳苦,针对马秀玲同志的病情,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进行一丝不苟的护理,医政处的孙阳处长和王治、刘宇副处长多次组织专家会诊、询问治疗进展。在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马秀玲同志的病情目前已趋于平稳,这极大减轻了冯岩同志的后顾之忧,促进其更好的投入首都采供血工作中,为无偿献血事业作贡献。

    在此,祝贵院全体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希望贵院继续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让更多患者可以早日康复,安享天伦

之乐!

 

                       北京市献血办公室主任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   刘江

                           二OO九年元月十五日

26、患者感谢信选登

 

尊敬的协和医院领导:

我叫刘乱生,是病人王俊英的丈夫,我爱人是2月5日凌晨6:22从河北廊坊转到贵院。病人是位42岁且怀孕8个多月的孕妇,情况非常紧急,血压居高不下,最高时达140-248,病发后我们乘坐救护车从县转到市里,又从市里转到北京,一路焦急、期盼、无奈……

车到协和后,急诊科的医务人员边询问病情,边开具检验项目,并立即组织相关科室对病人进行各种检查。询问病史时,因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家庭收入观念淡薄等因素,许多信息不完整,给诊治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当诊断结果出来后,整个专家队伍下班后都不走,精心研究治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多处联系血浆和血小板。在协和医院,我们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心。

当我们希望放弃孩子,确保大人安全的决定作出后,整个团队对我们又产生了怜悯之心。他们非常理解人过四十想要孩子的迫切心情。当手术进行30分钟后,从手术室里传来了健康小宝宝出生的消息,对我们全家来说真是莫大的惊喜,为了节约开支,我们连夜将孩子送回老家,打了预防针,刚生过孩子的乡亲们登门喂奶,孩子现在很健康。

由于我们临时从农村来,没有带足够的钱,医院给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为我们办理了临时欠费手续,现在病人已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到了普通病房。

在协和医院我们深受感动,真正体会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崇高品质,看到了医护人员的爱心、热心、诚心。由于参加治疗的医护人员太多,我们只记住了几个人的名字,他(她)们是妇产科的杨剑秋、马良坤、于昕、付晨薇,血液科韩冰,急诊科的朱华栋,MICU的杜斌,麻醉科的于春华,内科的吴炜,血库的同志、医务处为我们办理欠费手续的同志,以及太多太多没有记住名字的医护人员。

最后,我们只能留下几句话,感谢医院,感谢领导,感谢医护人员,请把我们这几句话转告每一位参加抢救病人的医护人员。我代表全家对协和表示感谢!

 

                                          病人家属:刘乱生

                                             2009年2月9日

尊敬的协和医院各位领导和全体医护人员:

在这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衷心感谢钱家鸣教授,是她诊断出我近三年病痛的真正原因。

我是辽宁省工艺美术学院学生,2006年5月20日那天下午回家大便后,突然排气不止,腹部胀痛难忍,要连续排气 一小时之久,每天如此,起初认为受凉。一个月后病情加重,每天最多要排气两个多小时,排完气已经是筋疲力尽,要在床上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我去中国医大一院就诊,我认为这点小病一治就好,谁知从此走上了近三年的求医之路,经过很多专家教授也没有治愈。

我先后就诊于中国医大一院、辽宁中医等各大医院,从中医科、消化内科到心理科看过多位专家教授。确诊为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肠胃激综合症、肠道菌群失调、心理障碍、强迫症。从汤药到针刀;从舒丽启能、肠道益生菌、赛乐特到西甲硅油等,许多中西药都用过了,不能治愈。我被病痛折磨得精神都崩溃了,曾经产生过不想活下去的念头,是母亲一直鼓励我,支持我活下去。就这样我和疾病斗争了三年。

2008年11月7日,母亲和我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到消化内科钱家鸣教授诊室就诊,钱家鸣教授认真询问了我的病情,并鼓励我。经过几次复诊,终于诊断出病痛的原因。于11月29日住院治疗,12月9日下午在消化内镜中心切除直肠息肉,第二天大便后便不再排气。我不敢相信这一切,母亲高兴的热泪盈眶,三年的病痛就此结束。

再次由衷感谢钱家鸣教授,并由衷感谢西院区消化内科二病房全体医护人员,东院区消化内镜中心全体医护人员。

患者:金山

2008年12月19日

 

北京协和医院党委:

我儿子是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2008年9月中旬,因右下肢小腿肌肉疼痛,走路困难,从日本东京回到天津家中。回国第二天就到当地一家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并告知不能手术回家吃药保守治疗。随后我们又到天津另一家著名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仍然被告知是脉管炎,保守治疗。

在没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下,我们来到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找到刘昌伟主任、刘暴医生。经过检查,刘昌伟主任果断的做出诊断,告诉我们不是闭塞性脉管炎,而是奈动脉血栓。听到此结果,我们全家被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刘主任、刘暴医生还说:“你们要树立信心,我们共同努力,争取保住孩子这条腿。”听完这番话,我们更是心情难以平静,并重新树立起我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我们从心里信任和尊敬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的主任、医生们。

通过刘主任和医生们的安排,我们于2008年11月11日,怀着盼望治愈的心情住进了血管外科病房。刘昌伟主任系统的了解各项检查结果,亲自制定了一系列手术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科学、严谨。刘暴、邵江、陈跃鑫等医生的通力合作,通过二次动脉溶栓治疗,终于使长达十几公分的血栓溶解成功。当刘暴医生告诉我们这一喜讯的时候,我们家属激动得几乎跳了起来,赶紧握住刘暴医生的双手,一遍遍重复谢谢两字。我们为协和医院培养出这样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而激动,为有对患者高度负责,对医术精益求精的好医生、好主任而赞叹。

手术的成功既是我们全家的幸运,也是血管外科全体医务人员对工作投入的必然。他(她)们工作中经常加班加点,半夜在家中也要打电话询问患者病情。休息日也要到医院察看病人情况,使我们看不出他们有休息日。

在此,我们代表患者向北京协和医院领导表示深深的敬意,向刘昌伟主任、刘暴等医生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祝愿北京协和医院越办越好,蒸蒸日上,创出更大佳绩,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幸福,祝全体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天津患者:耿志伟

                      2008年11月26日

 

27、寒冬腊月 最“动”人心

乳腺外科开展社区调研工作

 

 

本报讯  在今年冬天最冷的日子里,乳腺外科的同事们满怀热情奔波在各个社区医疗卫生站点,进行着“十一五”课题的社区调研工作。

课题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筛检出人群中患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在医院医务科、西院综合办的热情帮助下,乳腺外科的全体人员倾巢而出,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到远远近近的各个社区医疗站进行调研。

这些最基层的医疗站点硬件条件很差,有的连最基本的取暖设备都没有。一进门接待人员就提醒大家不要脱棉衣,直接把白大衣套在棉衣外面。但是,乳腺外科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就是临床触诊,为了不影响工作,大家还是坚持以平素的着装投入工作。一天下来,很多人都被冻感冒了。其中要数周易冬大夫的事迹最“冻人”,他主动申请了条件最差的一处社区站点,中午向家里汇报的内容是“给我熬点姜汁水吧,多放姜。”

当然,除了寒冬腊月的冷气寒气,还有好多热乎气。社区医疗站的同志们早早就开始通知、宣传,有的甚至逐个给居民们打电话;得知消息的居民们早早就到站点排队等候,检查完后主动肩负起宣传员的工作……在大家的信任和帮助下,冰雪似乎也被融化。

社区调研工作的开展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感触良多,在工作和课题进展之外,我们感触到了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疾苦。在一次次接触居民们信任的目光时,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责任二字。

 

28、医患共演拾金不昧

 

 

本报讯  2008年12月10日上午11点,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发生一起丢包事件,在我院职工和患者的共同帮助下,终于找到失主并完璧归赵。

老崔名叫崔志生,是我院皮肤科原住院病人,长期随诊,对皮肤科医生充满信任。12月10日上午,他在候诊时看到旁边有一个手提包,没人看守就送到闫岩大夫这里。闫岩大夫打开包发现里面有一手机,立即给患者远在老家的父亲打电话,终于联系上患者家属。患者家属迅速赶来,拿过救命钱的同时,七尺男儿不禁热泪盈眶。

 

29、一切为了患者

北京协和医院管理创新纪略

特约撰稿  赵安平  段文利

    影  陈  媛  苏  鹰

 

引言

    他们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情。  可是,小事情里蕴涵着大学问。

 

第九耻

 

  “医护人员不洗手在协和被称作第九耻。八荣八耻之外的第九耻。”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处长孙阳如是说。

 

  说来难以相信,以北京协和医院之威名,医务处在2008年抓的一项主要工作竟然是医护人员勤洗手。难道,这里的医护人员都不讲卫生吗?

  孙阳说,医护人员勤洗手是防止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要知道,有85%以上的院内感染是通过医护人员的手来传播的。本来患者是来医院治病的,结果病没治好,却感染上新的疾病,那是医院最大的失职。

  远的说,有非典的教训。近的讲,发生在某大医院的新生儿感染死亡和手足口病致死的惨痛事故,已经足以让我们警醒了。控制院内感染无小事,控制院内感染就是要从小事做起。细节决定成败。

  孙阳介绍,2008年医院将感染科、普通内科、MICU和胰腺外科作为首批试点病区推行便携式免洗手消毒液,要求装在白大褂兜里,在病房、在手推车上,都备着这类消毒液。

  此前,医务处组织在6个重点科室中进行了洗手率调查,涉及123名医护人员,其中医生40名,护士82名,护理员1名。医生的洗手率平均为44.42%,护士的洗手率平均为42.79%。上述结果都以每人一单的形式通知到本人,以促进整改。为促进洗手率的提高,他们还不定期到重点科室进行体表细菌的采样,并将结果反馈给本人。今年12月份,医务处在全院聘任了80名感控兼职护士,成为流动哨,监督检查洗手消毒情况。

  医院党委鲁重美书记说,老协和连擦地都是有规矩的:先用水洗,再用布擦,再用水洗,再擦,最后打蜡,不但木地板,水泥地也是这样的。这才有了木地板80多年至今还如新的奇迹。

 

自揭丑

 

 

  协和医疗管理方面一个很大胆的举措是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也就是让医护人员主动到医务处报告自己的差错失误。这是很难的,因为自己有了失误和差错,要受到批评、扣奖金等处罚。自己主动认错,不等于自领处罚吗?

  孙阳说,我们发现差错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医护人员,而是为了及时找到差错后面的原因,及时整改补救。因为90%的差错是由系统和流程的问题和缺陷造成的。我们从2007年就开始鼓励大家报告隐患和差错,责成专人进行分析研究,找系统的缺陷。对明明发生了差错和问题还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出,要严肃处理。对主动报告缺陷的,特别是对系统问题及时报告的,给予奖励。

  在这方面,协和是有前例的。在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协和规定给患者用氨茶碱必须是点滴,因为过去实行静脉推注死过人。从那时到现在,协和再没有发生推注氨茶碱死人的事件。

  孙阳说,协和各系统在2008年报告缺陷10多起。如肾脏的检查标本,有送去做电镜检查的,还有是送去做光镜检查的。两种检查用的固定液不一样,但瓶子和液体的颜色是一样的,经常搞错。报告上来后,研究讨论,决定给其中的一个检查项目的液体里加一滴酚红,颜色变红了,两项检查的标本一目了然,再不会放错了。

  针对护士报告上来的药名相似引起的给药错误,如卡铂和顺铂,一字之差剂量差十倍,医务处顺藤摸瓜建立了一个医生工作站的警示系统,几百种药的剂量到了规定剂量上限,电脑就弹出一个提示:你确实要用这么大剂量的药吗?这样,就避免了问题的再次发生。

  说起协和的医疗管理,院长赵玉沛说,最大的变化是立场的变化。过去很多工作是站在降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风险的角度去抓的。现在我们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抓病人安全,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落到实处。包括患者投诉,有的医生很冤枉,说自己的工作没问题,是患者误会了。赵院长说,人家投诉你,说明你还有问题,至少沟通上有很大问题。

  “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方子就是关爱”,这是协和的郎景和教授的名言。

 

导诊单

  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太太因腿疼到某大医院看病,专家怀疑是风湿病,让先验血。她拿着化验单到化验室门口,护士说:“化验截止到今天下午2点。”她到咨询台打听,护士告诉我只要下午2点以前来抽血就行。

    第二天,老太太在下午2点前到医院抽血,另一位护士告诉她:“你这种化验抽血是每周二、四。”那天正好是周三,她只好自认倒霉,掉头回家。周四她再到医院,分诊台的护士又说:“你这种检查抽血是每周二、四早8∶00至9∶00,现在时间已过。”就这样,一项简单的抽血检查,竟让她跑了好几趟。

   “这样的事情在协和是不会发生的。”协和医院门诊部主任姚央说。

  姚央告诉记者,协和为了避免患者就诊时“迷路”,创立了“导诊单制度”。要求医生在开具化验单时,在一个就诊的“明白单”上就患者需要的检查项目和地点划勾。患者交费后,同时还能拿到一个打印的《导诊单》上面告诉患者他的检查项目在几楼,何时检查,何时出结果。

  姚央说,协和医院最蔚为壮观的看病的队伍:挂号队、交费队、取药队、化验检查队、取检验结果队。这五支队伍,最长的时候能从医院排到马路上。对这种现象,院长赵玉沛常跟大家讲:这不能说明协和医院有多牛,这是协和的耻辱,让这么多患者风餐露宿排长队就医,说明我们在管理上有问题,必须改进。

  2008年,医院加大数字化医院建设步伐。门诊、急诊、检验信息系统上马,仅仅7个月的时间,患者就医实现“一卡通”;医生告别了手写处方和化验单,检验实行条码认证,结果回传。门诊减少7个工作环节,简化了就诊流程。病人排队交费时间由原来的20分钟以上下降至10分钟以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了运营成本,医院在信息化管理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姚央说,改进一点,患者就诊就能方便一点。就诊卡是患者看病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的基础。起先,主索引系统内容有十几条,建一个卡要将近十分钟,等于在挂号前增加了建卡的环节,更不方便了。怎么办?经过研究,把就诊卡的内容缩减到三、四个主要信息点,在挂号时带建卡。挂号建卡为主,专门建卡为辅。 

    姚央清楚地记得,是从2008年端午节那天开始,早晨5点多开启23个窗口挂号建卡,忙了一个多月后,现在的挂号早高峰期,冬天6点45分开始挂号,半小时就能把号挂完,消了挂号长队的肿。

  在收费取药与门诊系统对接时,他们把西药房和中成药房合在一起,并且改变了收方窗口和发药窗口工作人员比例,由两个人收方,两个人摆药,变成一个人收方,三个人摆药,就这么一个小变化,解决了大问题,现在十一点取药最高峰的队伍也就六、七个人。

姚央说,全国人民上协和,有深层次的问题,

    仅靠协和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但协和一直在努力,争取在现有条件下做得更好一些,方便患者就医,免除他们的焦躁情绪。我们在医院北门打了棚子,建了冬暖夏凉的挂号大厅。

  协和的化验结果实行终末打印,不再由各实验室打印,化验结果医生可以在电脑上网络上看到。

  通过这些措施,协和的5支长队消肿效果明显。  

大搬家

  “国家第一次给风湿界三个课题,总计3000万元,属于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协和风湿免疫科拿到了两个。国家自身免疫病药物验证的平台将建在协和风湿科,投资2200万。”坐在协和医院西院风湿免疫科500平米的大工作平台,科主任张奉春就科室建设侃侃而谈。

  风湿免疫科是协和最强的科室之一,过去在东院,也就是老协和那边,只有不到200平米的地方,科室发展受到了空间的限制。

  协和在六年前就与邮电总医院合并重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西边的协和医院,被大家称为协和西院。但是西院是“老邮电”和“假协和”的话一直是老百姓的口头禅。一方面,东院区摩肩接踵,拥挤不堪,另一方面,西院这边有那么点门庭冷落车马稀的感觉。日均门诊800多,不及东院的零头。

  东西两院合并六年之久,用协和标准服务百姓,是来自全社会的强烈呼声。2008年春节一过,医院吹响了“做强西院”的号角,经过全院职工对西院定位大讨论、职代会民主投票、院长办公会反复论证,医院下决心以东院手术室改造完成之契机,启动东西两院区科室布局重新调整。

  从全院27个科室、36个病房搬家和安全转运356名病人,到6个强势特色专科(风湿免疫科、普通内科、肿瘤内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的整建科室连根拔起、扎寨西院,从东西两院人员全盘打乱、重新调配,到院领导亲自到西院坐镇指挥,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数十次反复的谈话和动员,都有几十个工作环节和上百个操作细节。经过半年的努力,做强西院已取得明显成效,门诊量翻倍、床位使用率大幅提高,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司张宗久司长说,协和这一针“对症下药”,是在协和最薄弱的环节上补了一把,解决了制约医院整体发展的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

  西院综合办主任赵丽珍说,做强西院的战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最大的变化是西院的人气旺了。门诊量达到1700人次,最高峰值2400人次。病人人群发生了变化。原来来西院看病的以周边居多,现在病人则来自全国各地。原来头疼脑热居多,现在疑难重症增加了。

  医院对西院出诊医生资格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西院出诊的医生必须具备东院出诊的资格。这就给原来老邮电的医生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动力。对不能在东院老协和出诊的,医院给予培训,或将其转岗到简易门诊。

 

  做强西院的战略,为协和主力科室的发展为带动西院的整体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协和“做强西院,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初步实现。

  张奉春告诉记者,自身免疫病最重要的是抗体的检查,目前这里每天做200多人份的自身免疫疾病的抗体检查,而我们现在每天的能力是500人份。地方小医院凑一个试剂盒,达到50到90份的量需要很长时间,不然就要提高价格,因为一个试剂盒价值5000元,打开了就要全用完。

   为此,协和风湿免疫科首先建立了协和医院自身抗体检测中心。这类疾病的所有检查,全放到风湿免疫科,节省了病人的时间。同时,对来不了北京的或者当地有治疗条件、只需抗体检查的患者,将采取远程检测的方式,通过快递寄送标本的方法,远程监测,网络告知,就地治疗,从而节约病人的费用,节省病人的时间。协和风湿免疫科规模化的路子不仅使科室得到了发展,而且给病人带来了集约的效益。 

《柳叶刀》

  6年了,寻医无数,花钱无数。张秀芝(化名)眼看着自己的双下肢从瘙痒到起脓疱,再眼看着左脚第四趾、第五趾出现骨髓炎被迫截肢。但这痛不欲生的日子似乎还没有走到尽头。

  她生活的主要内容是:经常高烧40摄氏度,反复的血常规、血沉、内分泌激素水平和免疫学检查(结果全是正常的);多种局部消炎药、全身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的使用(基本没效果);脓液细菌培养(结果为无菌脓液,无法解释骨髓炎原因)。

  在张秀芝再次绝望的时候,一家医院的医生建议她做一个盆、腹腔和下肢磁共振检查。以便查清骨髓炎的原因。为此,医院为患者取出了1997年放入体内的宫内节育环(IUD)。

  后因其他原因,张秀芝没有马上去做磁共振检查。一个月后,她怀着满腹的疑惑和惊喜来到了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

  张秀芝告诉接诊大夫文利平:这一个月里,自己没打针没吃药,脓疱没了,皮肤瘙痒止住了。这次慕名到协和医院,就是想搞明白自己的病是怎么好的?会不会与节育环有关?

  铜和镍是节育环的主要成分,莫非张秀芝是金属植入物过敏引起的问题?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文利平又查阅了国外的文献资料,发现《柳叶刀》曾先后报道牙科填充物引起掌跖脓疱病,《ALLERGY》等杂志曾先后报道过IUD中的铜引起全身荨麻疹、眼睑和阴唇水肿,但铜导致掌跖脓疱病的报道尚未见到。

    在科室讨论的时候,文利平有关张秀芝患的是金属过敏引起的一种系统性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掌跖脓疱病的看法引起争论。

  那怎么办呢?

  经患者同意,文利平等为患者进行了硫酸铜(2.5%pet)和硫酸镍(5%)斑贴试验。 30小时后,患者铜斑贴试验局部皮肤剧烈瘙痒并变红,镍斑贴试验阴性,同时伴有发热(39℃)和全身皮肤瘙痒,患者脚部再次出现脓疱。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血清铜浓度,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铜浓度轻度升高。经给予口服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治疗后,一月后皮肤恢复正常,两年后随诊病情未再反复。

文利平由此确定了脓疱与体内植入物金属成分的相关性。

  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尹佳教授帮助小文一起查阅国外文献,坚定“金属学说”是这个病例的最好解释。尹佳说,由金属过敏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既可表现为典型的皮肤湿疹,也可表现为系统性接触性皮炎如汗疱疹、脓疱疹或荨麻疹等。掌跖脓疱病是系统性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可由金属植入物引起。

  今年35岁的文利平在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只能算是一名青年大夫。她发现的这个病例极为罕见,尹佳主任鼓励她把这个病例整理成论文投到国际医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提起主任的支持和帮助,小文的眼眶湿润了。她说,没有主任的支持,她不知道那段艰难的时期该怎样度过。

  2008年8月9日,这篇论文在《柳叶刀》刊发出来。

小发明

  28岁的协和医科大研究生冯国栋找到自己的导师高志强,说自己在改进鼻内镜手术方面有些想法,想做鼻颅底外科。高志强是研究面神经的知名专家,听说自己的学生要钻研另外一个领域,便让冯国栋仔细谈谈自己的想法。

  冯国栋说,内镜都是从国外引进的。90年代初国内才有所发展,但许多方面并不完善。1992年,山东才做了第一例鼻内镜手术。虽然原先看不到、做不到、切口大的手术,现在用镜子都能做了,但鼻内镜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如:平面视野,电视屏幕是二维的,深浅看不出来;一个手拿着镜子,一个手做,等于是单手手术,牺牲了一只手;还有鼻内深度缝合技术能不能通过改进器械改变操作。手术时血污镜头,要不停的拿出来擦拭,占去了15%的手术时间。

  冯国栋想通过研发一些小器械,来解决这些问题,并谈了自己具体的设想。

    对自己学生“离经叛道”异想天开的想法,高志强说,这个想法很好,我支持。

    冯国栋把自己这些想法拿到首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上,获得了二等奖。科研处副处长关健找他谈话,鼓励他继续钻研下去,争取早日出成果。冯国栋像模像样的写了一个标书,递了上去。

  院长办公会上,达成共识:让这个孩子去试试。批了3万元经费,放到他的老师名下负责监管。

  从小喜欢捣鼓钟表的冯国栋,从2006年年初开始他的发明制造历程。他顶着烈日跑北航、北科大和大兴的一个机械加工厂,跟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工们泡在一起,反复琢磨,不断改进。经过2年多的努力,他的气动控制机械臂,解放了医生做鼻腔镜手术时拿镜头的那只手,让手术的速度和质量更加有保证;他在手术器械上设置的冲洗即时吸收装置,解决了血污镜头的难题;他给电凝头的下方装了一个活动卡子,解决了手术时深度部位出血的麻烦;他给手术器械设计的活动针头,让特殊深度部位无法缝合的老大难得以解决。

  截止2008年年底,冯国栋获得了13个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还有5个发明专利正在接受审查。

  说起这些事情,冯国栋说,对自己触动最大的是在研发这些器械时,与医院后勤的师傅交流时,一位姓杨的师傅很热情,提出很多好的建议。后来他才知道,这位杨师傅也正在研制磨人工耳蜗的一个装置。

  关健副处长告诉记者,医院每年要投入1000万到1500万左右,作为青年启动基金,鼓励中青年医务工作者科研创新。对业余时间搞科研的进行劳务奖励,最高额达到12万元。

  医院举办的青年医师论文报告会,不但吸引了带青年医师,很多老专家也前来旁听,想看看这些年轻人在做什么、想什么?冯国栋的《支撑鼻内镜外科技术》就获得了今年青年论文的第三名。

  关健告诉记者,病人是中心,治病是医院的核心工作,但科研和教育是两只翅膀,缺一不可。协和从创院之初就是研究型医院。医生们主要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搞科研,已经成为协和的一大传统,自己的业余时间搞科研,已经成为协和的一大传这也保证了协和在临床上的领先优势。

    绒癌系生殖细胞肿瘤,在过去由于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且病程进展快而被称为“癌中之王”。从20世纪60年代起,北京协和医院由已故著名妇产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宋鸿钊教授等牵头研究,总结出一整套规范化治疗方案,实现了绒癌根治。目前绒癌治愈率达90%以上,全国乃至世界至今沿用这一治疗办法。

锻毛坯

  协和医院教育处处长倪超讲了一件这样的事情:某部科教司司长来协和调研教育工作。倪超给他介绍了协和特色的培养机制和近乎苛刻的淘汰机制后,这位司长说:我当年就是因为在协和没有通过最后的考评测试,只好离开的,这是终生的遗憾。

  在协和当一名医生,一名能够出门诊开方子的医生,有多难呢?

  协和医大的一名博士说,简直比登天还难。

    倪超告诉记者,协和强调的是本科教育,重在精雕细刻,因材施教。在创办之初只招二三十个学生,淘汰率极高,第一届毕业只有3名学生。解放前是在名牌大学招医学预科生。从二十世纪94年开始增加招生,也不过60个,到了2000年以后,为了开发大西部培养学生,才增加到90个。有不少想上协和医大的学生采取迂回战术,先上北大清华再做协和的预科生。

  协和教育最出名的是导师制,学生先上4年理论,后面四年的实践全在协和医院进行。进入见习阶段后,医院为每个学生指定一个教授或高年资的医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从记病例,问病人到查体,乃至思维方式和处世为人,都由导师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所以有人说,协和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熏”出来的。

  协和医大的8年上完了,平均分数要达到85分,并且不能有不及格的科目,才能获得博士学位。

    倪超介绍,协和现在又增加了新的科目,要求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参与社会实践,每人都要到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两个月,了解基层的需求。这项制度已经实施5年了。

  倪超说,苦读8年,锻造的只是个“毛坯”。

  好不容易毕业了,进了医院,还要再当三到五年的住院医,在各科室进行轮转。每个科室还要给指定一名老师。

  倪超说住院医师的培养制度,美国最初也没有,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德国学来的,并在1921年协和建院的时候带到了中国协和。这个制度在全球都是领先的。住院医当上三五年后,自己可以申请做大科室的总住院医师,由全科投票。选上了,才能做,否则还要继续轮转下去。总住院医师做完了,还要通过国际上通行的方法,经过职业素养、临床知识、技能等的系统评估才能做专科医师。

  从院外引进的优秀人才,包括已经是主治医的,来到协和照样要写大病历,要进行3年的科室轮转,在各科室走一圈。

  这还不算完。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三次参加职称评比没有评上,只好卷铺盖走人,另谋生路。这是协和自己的土政策,即便你通过了卫生部、教育部的有关考评,过不了医院的关卡,照样不行。

  倪超说,国家将在协和建立全国住院医师指导中心和执业医师考试的省级考官培训基地。

  倪超说,从协和培养医生的方式可以看出:在协和医院,只要是能坐在门诊开方子的,已经是被精雕细刻了10年以上,对他们的医术,大家尽管可以放心。不必非要专门找专家。(完)

记者手记:协和精神探秘   

     在协和采访的几天里,我的心中始终充满着一种感动。

     在听着协和的医务人员侃侃而谈的时候,偶而扭头看看窗外人声鼎沸的商业大街王府井,竟然产生了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大概很少有人能把这两者放在一起,但他们却就是这样奇妙的组合在一起。

  繁华喧嚣的王府井大街上,有这么一座古典、安静的王府院落。四千多人在这里默默的耕耘着。

  老协和自不必说了。那是一个盛极难继的巅峰。当人们说起协和时,总是对老协和津津乐道。这里面,既有对过去协和优良传统的肯定和赞赏,自然也有对现在协和医院的一种期待。

  新协和还行吗?协和的魂儿还在吗?

  我也是带着这样的困惑来采访的。

  首先让我惊愕的是,协和的这些精英们,不承认自己完全是协和人。

  先说金征宇吧。放射科主任、生在协和,林巧稚、姜梅大夫接生的,父母都是协和的老大夫,他的家里还保存着父母当年用英文书写的病历手稿。

  他到美国进修,感到与在协和没什么两样,包括房间的布局设计都差不多。当年体会最深的是父母很忙,把自己放在爷爷奶奶家。现在自己体会最深的是自己很忙,也没时间管孩子。

  他说,放射科是个器械依赖性科室,器械的功能占到60%以上,但是准确、快速地为患者提供服务,主要还是靠人。

  放射科读片子不是关起门自己读,而是要与呼吸、神经等科室的医生一起探讨。要组织最好的人一起做事,还要做好。

  金征宇不紧不慢地说:高度自律和高度自省是协和的特点。加班搞科研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我的老师、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我在这里工作,自然就融进去了。

  金征宇认为自己离一个协和人的要求还很远。不敢自称协和人。

  今年82岁的罗来葵,是协和医院著名的麻醉师,麻醉科的老主任。老人退休多年,但几乎坚持天天上班。他的学生、麻醉科主任黄宇光说,老人家就住在天坛附近,可他就是要坐着公交车来医院。他对协和的这种工作方式已经成瘾了。

  黄宇光本人出差回来,包括出国,只要在白天,肯定是先到医院。他的解释是:工作是倒时差最好的办法。

  黄宇光说,看看二三十年代那些协和大家们的照片,西装革履、气宇轩昂、眉宇间洋溢着自信和善的光泽。要达到他们的境界,还远着呢,我哪里敢自称协和人?

  文利平说起协和,最大的感触是后悔。后悔当初没能让自己母亲早日到协和就诊。老人患的是风湿病。只是那时候安徽老家找不到像样的风湿医生,最后耽搁了病情,去世了。这也是文利平这个偏远山区的农家女子发奋学医的原动力。

  到了协和医大后,她才知道协和的风湿免疫科最强。

  文利平说,只有在协和这个平台上,她才能够接触到那么多的病例,能够以病人为老师。病人用他的临床表现,来教我行医,帮我进步。

  她说,教科书告诉了我们很多疾病的症状,但病人不会完全按照书本上的症状来生病。一次,一个病人脖子老是发硬,看颈椎没效果,找到变态反应科,文利平给他量了血压,发现是血压高造成的。降压后,病人脖子发硬的问题也解决了。

  文利平自己建了一个病人的资料库。记录病人的病情,有些什么诱发因素,随诊联系电话,过一段时间还要随访。

  文利平说,在协和工作,我有很强的荣誉感。这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协和是大海,我很自豪自己是协和的一滴水。

  协和医院年轻的主治医师吴东,从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出深层次思考,撰写了《从美国金融危机看协和的发展》系列文章。

  这名学医的年轻人,思路之开阔,之活跃,令人惊叹:

  “被他人信任,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也是一份沉重的责任。信任的积累很困难,需要长期的努力。信任的失去却很容易,有时就在一夕之间。谁谓不然,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是其中一例。”

  “原因究竟出在何处?孔子说:“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美国的问题,老祖宗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比起初登国际舞台时生气勃勃的美国,现在的山姆大叔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费主义天堂,已没有了当年“三省吾身”的道德责任感和拯救众生的普世情怀。这样的国家,很难获得人们长久的信任。信任没有了,一切就都没有了。”

  “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的人都很熟悉门诊楼前的长队。每天清晨,挂号大厅人潮涌动,很多患者从前一天傍晚就开始排队,苦熬一宿,只是为了挂上第二天的某个门诊号。许多外地患者为了见协和专家一面,拖家带口,甚至卖房卖地千里迢迢地赶到北京。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信任协和,他们相信协和能帮助解除病痛。对相当一部分患者来说,协和甚至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医患关系是一种必须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关系,而实实在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永远是患者的需求和希冀。但遗憾的是,在市场经济、技术至上等因素的冲击下,医患关系原有的信任基础渐渐缺失,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仍然是高度稀缺的资源。患者千里迢迢赶赴大医院求医诊病,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份对专家、对医学的信任和期待。”

  “珍惜这份信任,就是珍惜自身发展的机会。三鹿奶粉事件和西安交大新生儿死亡事件再一次提醒我们,一旦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后果将多么可怕。面对患者的信任,我们只有做到戒骄戒躁,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努力提升人文素养,牢固维系医患关系的基石。一句话,对于信任我们的患者,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失望。”

  2008年12月,是协和医院新领导班子上任整整一年,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在来院调研指导工作时讲话指出,“一年来,协和的进步是明显的,协和的变化是全面的,协和展示了光明的前途,协和为我们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协和的工作既体现了协和过去的传统和风范,又体现了现代管理者的时代特点,一家老医院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他希望协和把自身在现代管理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变化,努力上升到文化层面,使协和在新时期插上新的翅膀。面对上级的肯定、同行的赞誉,当家人赵玉沛院长却说,“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居安思危,我们要在加快推进医院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我们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地培养出更多的像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那样的医学大师,把协和做精做强”。

    协和的院训是:严谨 求精 勤奋 奉献。四千多协和人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

  协和的魂儿还在并依然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