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教育动态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访问随感
时间:2010.11.30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2009年7月-2010年7月,我有幸接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主要是在其内分泌和生殖研究室进行实验研究,主要是研究肽类激素的受体结构、功能,以及其信号传导通路,实验室导师KEVIN CATT教授在血管紧张素II受体及GNRH受体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研究最前沿,在其悉心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既定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信号通路的基础研究。在工作之余,我不仅参加了一些学术活动,还主动与NIH的各级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希望在学习先进科研技术的同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个著名研究机构的运作模式,试图从一个侧面探究其始终走在全球基础医学科研最前沿的原因。
   通过一年的学习和体会,我发现作为一所美国最为优秀的研究机构及基础医学研究的培训中心,NIH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尤其是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坚实系统的基础理论、广泛的科研合作与交流以及不懈追求科学的精神。

   NIH 简介

   NIH始建于1887年,总部位于马里兰州的BETHESDA,占地超过300英亩,拥有75座建筑,经过120多年的发展,由最初的一个实验室发展成包括27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的国际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之一,也是美国医学研究基金的审评和管理机构,支持各大学、医学院校和医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协助进行研究人员培训并促进医学信息交流。
   NIH每年的研究经费由美国国会直接拨款,2010年的拨款为312亿美元,其中约80%用于NIH的院外研究项目,分别通过基金或协议的方式资助美国境内外3000余所研究机构,共约50000个研究项目;另有10%用于院内研究项目,资助内部实验室。
   因学术地位高、研究经费充足,NIH被称之为研究者的天堂。其实验室科研人员基本由教授、编制内科研人员(STAFF SCIENTIST)、1-2名技术员及其他研究人员(RESEARCH FELLOW、博士后、PREDOCTORAL FELLOW、暑期学生等)组成。除暑期学生外的FELLOW大多会在NIH做5年左右的基础研究。NIH的教授为终身教授,且每年有几十万至几百万美元不等的课题经费固定拨款,因此相对于大学教授而言没有申请课题经费的压力。NIH每4年对实验室进行一次评估,以决定今后4年的拨款数额。由于经费充足且没有过大生存压力,很多实验室都在做一些有意义、颇具探索性但可能短期内无法出成果的研究,几年或十几年扎扎实实的科学研究很有可能产生一个划时代的研究成果。
   NIH不仅基础研究成果卓著,其位于院总部内的临床医学中心也世界闻名。其主要进行临床试验及临床基础研究,拥有234张住院病床,1600个基础和临床研究实验室,每年约接收住院患者6000人,门诊患者95000人。临床医学中心目前是NIH最重要的部分,受到NIH的大力扶持及资助,拥有大量研究经费,有许多临床新药、诊断治疗的新技术在这里进行临床试验,中心则可针对疾病进行临床基础研究,形成较好的转化医学平台。
   临床中心的病人均是由其他医院的医生转诊而来,且在NIH的检查、治疗以及今后的随诊全部免费,因此每种疾病的检查、治疗及随访均按照既定的诊治流程进行,在既定诊治流程下诊治疾病的临床资料十分全面且便于总结,标本收集后也被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基础研究。通常每一个临床教授带领一个由数人至数十人组成的科研队伍。

     浓厚的学术氛围

   NIH的学术氛围很浓,工作日每天均安排各样的学术讲座及报告,这些均由NIH总部或各级研究部门组织,相关信息可以从NIH的院内网站上查询,同时,NIH的学术管理机关还会将部分信息发送到研究者的个人邮箱中。
   每周二上午及周三下午为固定的、由总部安排的讲座时间,演讲者都是来自NIH内部或其他知名院校的著名科学家。各个部门与实验室也有学术活动。每个实验室会进行例行小组会,每周1-2次,组内研究人员须在会议上汇报本周的研究结果,教授及其他人员会对这些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的交流不仅可以集大家的智慧和经验来解决部分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而且还可以开拓研究者的思路,提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各个部门还有一些学习活动及授课,如图书馆每年有20余次讲课,讲解各种资料检索及管理软件(如PUBMED,WEB OF SCIENCE,ENDNOTE等)的使用,以及各种互联网研究工具的应用(如GENOME BROWSER,BLAST,蛋白结构分析,信号通道分析,疾病基因型和表型分析等),并且,图书馆还提供协助研究者进行资料检索和实验结果分析的服务。
   NIH还为新到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收费课程,包括部分基础医学课程(如: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课程(如:流式细胞仪的应用)、以及语言培训(如:英语口语、西班牙甚至中文培训)等等。通常,实验室的教授会针对新到研究人员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适合的课程进行学习,费用多由实验室承担。
   值得一提的是NIH学术活动兴趣小组,研究者可以申请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小组。兴趣小组为大家提供了又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比较活跃的小组,如免疫学及神经生物学兴趣小组,每周均组织学术活动。
   NIH浓厚的学术氛围,较多的学习交流机会,不仅使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也为研究人员创造了潜在的合作机会。

     广泛的合作交流

   NIH为研究者提供大量的合作机会。初到NIH之际,我就被其他研究者告知,做研究最重要的是研究立题和思路,其他实验技术问题即使再难也可以在NIH找到合作者来共同完成。在NIH总部,不同所之间以及不同实验室之间存在广泛的合作,例如,如果需要用转基因动物进行实验,通常情况下,研究者会先构建好转移基因,然后与专业人员合作,请他们帮助完成转基因动物的制备。同样,在实验室内部,研究者也是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在大部分实验室中,课题各个部分可能是由不同的研究者来完成,以使研究者均可发挥其最擅长的技术,最后的结果通常比较完美。比较经典的例子是,在一个分子影像实验室,该实验室分为分子生物学、核素标记、影像处理三个组,每组侧重点各不相同,对各组人员的专业背景及要求也各异,例如做影像处理的研究人员多是来自国外的放射科医生,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人员分子生物学研究背景相对较强,核素标记的人员均有核医学研究的经历。每个研究人员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但所有的课题基本都需要三组专业人员合作完成,这样既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产出的高效性,也使得研究更全面,成果更具说服力。
   另外,NIH院校间的合作交流也较频繁,只要是已经发表的技术及成果,多数研究者都愿意无偿提供研究方法及技术。

   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在NIH工作的很多人具有很纯粹的科学精神。虽然他们都拥有终身职位、优厚报酬(终身教授的年薪多在15万美元以上)、福利保障、充足的科研经费、没有申报课题的压力等,但是大多依然认真工作,平时基本都在办公室或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做实验,早至晚归,有时甚至周末也工作。这种不懈追求科学的精神也体现在对科研结果的证实上,他们会对每一个结果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加以证实,对每一个结论都通过不同层次的实验来明确。NIH研究人员的上述特点和精神与我们协和医院很多教授及大夫的严谨、求实、勤奋、奉献的精神极其相似。与之交谈可感受到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我想,正是因为有大批具有不懈追求精神的科研人员和很宽松的科研环境,NIH才会产出大量卓越的研究成果。

     严格的信息化管理

   NIH的管理很严格。初到NIH的两周,我上了约10次网络课程,内容是岗前培训,告诉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结课后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开始工作。“9•11”事件之后,美国的安保水平全面升级,进入NIH大门、实验楼及特殊的实验室均需使用个人的门卡开门;在NIH工作的每个人均有一个网站登陆名和密码,只有使用这个登陆名和密码,才可以打开自己的NIH邮箱,并依据其使用权限使用NIH内部的实验仪器和电脑,且所有的操作都会在信息管理中心留底并可被追溯。研究者结束研究、离开NIH的24小时内,他的登陆名和密码就会失效,网站上的相关信息也会被同步删除。信息中心负责信息管理并且拦截各种入侵者,以保证整个NIH网络的安全性。每年出入NIH学习、工作的人很多,因此这种严格的信息化管理非常重要,同时这种有序的、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小 结

   一年时间虽短,但我收获很多。在基础研究过程中,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实际实验操作、对各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不断与导师及课题组成员交流及探讨,我在科研思路、研究方法、具体技术和技巧以及英语交流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我在与NIH的研究者交流时向他们介绍了我院综合实力及科室优势,部分研究者表示愿意加强与我院的交流。最后,衷心感谢医院及内分泌科给我这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内分泌科 童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