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自然免不了去医院看病。作为家属,您是不是时常有这样的困扰:好不容易挂到了心仪医生的号,见到医生却不知从何说起;当您代替行动不便的老人问诊时,病历资料总是没带齐全;老人不愿意抽血做检查,抗拒住院,您劝不动“倔脾气”的老人......
那么,老人就诊前需要做哪些准备,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与医生进行充分而有效的沟通?老人生病就要住院吗,生病了该听谁的……今天,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专家就来为您答疑解惑。
陪老人看病,如何省时省力?
同一个老人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健康问题,我们称之为“老年共病”。共病可以是脏器疾病、精神心理问题、老年综合征,也可以是其他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问题。所以,每次见医生前理清看病思路尤为重要。
首先,请提供详细的病史、查体、用药史、检查结果和当前的问题。对于希望医生解决的问题,可以做好日常记录,包括症状、发病时间、发病规律、已做的检查、正在服用的药物等,最好拍照记录或随身携带药盒,也可以列一张用药清单。如果就诊的目的是慢性病管理,除了提供最近3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数据等,还要记录最近两周的血压、血糖、心率等慢性病监测指标。
代替老人问诊,怎样才能更有效?
有些高龄、衰弱、腿脚不变的老人不方便去医院,家属在代替老人问诊前应该做好“功课”,以帮助医生尽最大可能了解老人的个人情况及疾病问题。
举个例子,下图是协和老年医学科康琳主任门诊的一位孙女替90岁高龄爷爷看病时携带的资料,可以看到,除了文字总结的老人完整病史及就诊目的,家属还细心附上了在老年医学科微信公众号“和年苑”上学到的老年综合评估内容。
老年综合评估(CGA)
以一系列评估量表为工具,从疾病、认知、情感、生活能力、生活环境、社会支持系统和信仰等多维度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此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维持和恢复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根据家属提供的资料信息,我们可以对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老人的临床病史可诊断出:三尖瓣重度反流,右心衰竭;心房扑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置入术后;低血压。从老年综合评估发现的老年问题及老年综合征有:头晕、视力损伤、听力下降、便秘、衰弱、肌少症、营养风险、口腔衰弱、跌倒风险、多重用药。
老年医学科主任康琳在门诊进行了病情分析,并制定了治疗及照护计划:
(1)患者头晕与低血压有关,低血压考虑为体位性低血压,目前治疗心衰药物中的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均会加重低血压,可适当减少利尿剂的用量,最好将血压控制在100-150/60-90mmHg,每日监测血压、出入量、体重,密切观察胸闷、气喘、水肿等症状及体征。
(2)患者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警惕出血风险,定期复查大便隐血。
(3)患者长期使用开塞露治疗便秘会造成肛门黏膜的损伤并形成依赖性,可安装智能马桶或利用长嘴喷壶冲洗肛门帮助排便。
(4)患者目前每日口服营养制剂作为营养补充,可在保证热量的情况下添加乳清蛋白。
(5)建议在康复医学科医生的指导下适度运动,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
以上这位家属的做法值得赞扬,通过她所做的老年综合评估,即使老人没到场,医生也能大致“描绘”老人的画像,并提供有效的医疗指导。
不过,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位家属还是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用药清单的记录不规范。一张规范的药物清单应包括以下内容:药物名称(包括通用名和商品名)、药物剂型(如片、胶囊、缓释片、肠溶片等)、药物规格(如5mg/片)、每次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服药方法、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原因。详细的用药清单可以为医生的诊疗提供线索,避免出现医生处方过量或剂量不足的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用药问题,大大提高药物重整的效率和质量。
除非万不得以,就医时还是应该本人到场,尤其是初诊病人,否则医生很多情况下只能提供咨询建议,仅供参考。
老人不是所有病都需要住院
对于一些家属来说,每当家里的老人稍有不适,他们便习惯将老人送往医院住院治疗或疗养,这份孝心无可非议。然而,我们不禁要思考,医院是否真的是老人健康的“保险箱”?
答案并非如此。因为老人的许多“病症”其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疾病,而是自然衰老的表现,如同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绝大部分老年慢性疾病都是无法根治的,它们往往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相对稳定期。慢病管理的关键在于尽量维护疾病稳定不加重,维护器官功能,而非过度干预。这包括日常监测血压、血糖、心率、体重、血脂、肝肾功能等,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接受生活方式指导,定期随诊。
然而,当老年人面临急性疾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时,及时的短期住院治疗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在医院为老人制定专业的治疗与护理方案,并为出院后的疾病控制和日常照护提供指导。但是,一旦老人的病情稳定,就应尽快安排出院。因为长时间的住院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因检查而错过进餐时间、睡眠受到干扰、空间限制导致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增加等,进而可能引起衰弱、肌肉萎缩、跌倒、血栓栓塞性疾病、院内感染的发生,最终影响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尊重老人的想法和意愿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的尊重是让老人有选择权和掌控感,而不是想当然替老人做主、事事包办代替。保持老人对自己生活负责和控制的能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很重要,孝顺、孝顺,很多时候“顺”比“孝”更难做到。
协和老年医学科在对待老年患者时,会特别注重尊重他们的想法,也会建议患者家属更多地关注病人本身的意愿。医生会客观详细地告知病情、诊疗方案、可能带来的益处与风险,以及经济负担等。特别是在面对共病处理或者不同治疗方案可能带来不同结果的情况下,医生会优先考虑符合患者心愿的治疗方案。这样的医疗方式不仅真正为患者着想,也更容易得到患者及其家人的认可。毕竟,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死,无痛苦、有尊严地离去。因此,建议老年人在健康或意识清醒的时候,就提前对自己未来可能失去意识或表达能力时的医疗问题做出安排,例如明确在何种情况下需要或不需要特定的医疗服务,是否使用生命支持治疗等,以确保自己的意愿得到尊重和执行。
在老人看病的问题上,作为家属要具备细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尊重老人的想法和选择。
文字/老年医学科 张淑娟
审核/老年医学科 康琳
编辑/王丹蕾 洪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