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是探亲旅游的高峰期,大家免不了逛吃逛吃、品味美食。有不少朋友咨询消化内科医生,生腌美食到底安全不安全。今天,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就来分享一下关于生腌美食的那些事儿——
Q:什么是生腌,有什么风险?
A:据说,生腌我国唐代就有的烹饪方式,是将食材不经过加热直接放入调味汁中。在美食视频中,一盆盆琥珀色半透明、混杂着酱油、黄酒的调味汁里,浸泡着各色栩栩如生的螃蟹、虾、血蛤、花螺,上面洒着芝麻、香菜、小辣椒和柠檬, 透出一股鲜甜可口的气息,然而,这种食品还有个别称叫“寄生虫全家桶”。
一名老师曾在课堂上描述自己小时候吃本地醉虾的体验:“那只醉虾细嫩鲜美,仿佛随时能蹦出口去,还带着黄酒的甜香醇美,然而再好吃,也不能吃。”她拿出一块满是结节、皱缩发硬的大鼠肝脏标本介绍,“华支睾吸虫的感染途径,就是生食了被感染的鱼虾”。
“华支睾吸虫”又被称为“肝吸虫”,是中国淡水鱼中最常见的一种致病寄生虫。当人食用了被肝吸虫感染的生鱼片后,其虫体便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胆管、胆囊内,引起胆道一系列病变,比如胆管炎、胆结石甚至胆管癌,部分患者还会引发贫血。
Q:吃一次鱼生感染寄生虫的风险有多大?
A:吃一次鱼生感染寄生虫的几率和当地食材的寄生虫感染率相关。根据现有调研结果估算,吃一次淡水鱼生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可能介于8.9~56%之间。
那海鲜鱼生安全吗?海鲜中最常见的寄生虫是异尖线虫,常常引发剧烈腹痛和呕吐。鱼生大国日本的消化内镜检查中常见这种情况,需要通过胃镜下用钳子把虫子从胃壁上拔下来。南昌市曾检测海水产品93尾,发现异尖线虫感染率为56.99%,意味着一半以上的海鲜都有异尖线虫。
此外,生食海鲜很容易引起副溶血性弧菌、沙鱼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这些细菌在含盐量3%的环境中能迅速繁殖,很容易污染其中的鱼虾海鲜,产生耐热溶血性毒素。如果我们食用这些细菌污染的海鲜,就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
Q:怎么吃才放心?
A:食源性寄生虫病包括肉源性、鱼源性、植物源性、水源性等,常见寄生虫如蛔虫、钩虫、阿米巴、人芽囊原虫等。众所周知,生吃菱角、荸荠可以感染淡水中各种寄生虫,哈佛大学的阿图医生回祖籍印度时饮了三小勺恒河水,就得了贾第虫。
1937年,徐锡藩和周钦贤两位寄生虫学专家通过实地考察撰写了《广州中华分支睾吸虫病研究》一文,指出广州的华支睾吸虫感染与当地居民喜食鱼生关系密切,强调了禁售和禁食鱼生的重要性。
所以建议大家不吃鱼生,远离生腌。
参考文献
[1]陈家旭, 蔡玉春, 艾琳, et al. 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防控现状与挑战[J]. 检验医学, 2021, 36 (10): 993-1000.
[2]冯铭彬, 刘超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 广东省恶性肿瘤基因调控与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 广中广广. 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癌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7, 6 (6): 437-440.
[3]王庚, 张峰 .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北中北北. 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寄生虫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 2021, 36 (10): 1012-1014.
[4]耿英芝, 于淼, 张铭琰, et al. 辽宁省淡水鱼吸虫囊蚴感染调查[J]. 热带医学杂志, 2022, 22 (6): 868-871.
[5]蔡武卫, 林陈鑫, 江典伟, et al. 福建省2019年市售淡水产品食源性寄生虫监测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20, 26 (3): 20-22.
[6]徐银, 兰炜明, 陈喆, et al. 南昌市部分农贸市场食源性寄生虫病原学调查[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 38 (3): 569-571.
[7]张贤昌, 裴福全, 张启明, et al. 广东省部分地区淡水养殖环境卫生及华支睾吸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10, 36 (3): 9-13.
[8]史振超, 李翔, 李华江, et al. 顺德地区胆囊结石患者华支睾吸虫病发病率的调查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23, 21 (4): 90-93.
[9]韦毅柳, 蔡日荣, 叶路红, et al. 2020年广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 2022, 28 (4): 374-376.
[10]李小春 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南部沿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检测研究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4, 5 (5): 370-373.
[11]余可谊. 从阿图医生看青年医生如何提高专业素养[J]. 中国医学人文, 2016, 2 (2): 30-31.
[12]魏宇航, 李泽亚, 杨书悦, et al. 旧明信片上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寄生虫学家[J]. 协和医学杂志, 2023, 14 (1): 225-228.
文字/消化内科 赖雅敏
审核/消化内科 杨爱明
图片/自网络
编辑/洪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