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很多人都约了亲朋好友约会聚餐,小酌庆新春。想必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头孢就酒,说走就走”,说的是如果吃了头孢类抗菌素再喝酒,就会有生命危险。实际真的这么可怕吗?今天,北京协和医院消生觅剂科普团队将告诉您“头孢就酒”到底危害在哪里?
Q:“头孢就酒”为什么会导致“说走就走”呢?
A:这首先要从酒精(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说起:正常情况下,酒精进入人体后,约有10%左右会随着呼吸、尿液及汗液等以原形排出;其余则需要在各种酶的不断催化下“变身”,最终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如果乙醇在“变身”过程中遇到阻碍,即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不能由乙醛代谢成乙酸,就会导致乙醛在体内蓄积。当血液中乙醛浓度升高5~10倍,就会出现乙醛蓄积综合征,即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的双硫仑样反应会致人死亡,虽然到不了“说走就走”的程度,但还是有“走”的可能。
Q:什么是双硫仑?
A: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又名戒酒硫。它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所以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Q:头孢类药物与双硫仑有什么关系?
A:某些头孢类药物的分子结构上含有的甲硫四氮唑基团,与双硫仑的结构类似,对乙醛脱氢酶活性也有抑制作用。故当头孢类药物遇上乙醇就会出现与双硫仑样反应类似的表现,最终博得了“说走就走”的威名。
Q:所有的头孢类药物遇到酒精都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吗?
A:答案是否定的。
含有甲硫四氮唑基团的头孢类药物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尼西、头孢替安、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啶、头孢替坦、头孢克洛、拉氧头孢等,其中以头孢哌酮的发生率最高。
部分非头孢类药物也对乙醇代谢有抑制作用,从而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如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期间也应注意避免接触乙醇。
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他啶、头孢磺啶、头孢克肟因其分子结构中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理论上不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除了注意含有类似双硫仑结构的药物,我们亦要关注含有乙醇的药物。如部分产品说明书中描述的含有乙醇成分的药物,常见的如氢化可的松、地西泮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依托泊苷注射液等;在药物制备工艺上要求加入乙醇以增加药物溶解性和稳定性的药物,如感冒止咳糖浆、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亦需与上列含有甲硫四氮唑基团的药物分开使用。
Q:一旦发生双硫样反应该如何处置?
A:轻度反应:一般休息后2小时左右会自行缓解。
中度反应:吸氧、卧床休息,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可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增加液体入量,加快药物和乙醇排泄。
重度反应:给予药物对症处理,如纳洛酮催醒。休克者可使用血管活性药改善循环,亦可使用地塞米松用于抢救。
特别提示:无论双硫仑反应程度如何,均需即刻停止饮酒/用药,必要时催吐。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Q:如何避免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A:1、如果您首先接触的是含甲硫四氮唑基团或抑制乙醇代谢的药物,需要等待药物5个半衰期的时间,不同药物半衰期不相同,保险起见,建议接触药物3~5天后再接触乙醇。
2、如果您首先接触的是乙醇,根据5个半衰期的原则,需等待6h*5=30小时;但酒精在肥胖的人体内代谢速度相对慢,所以我们建议在接触乙醇至少2天后再使用含甲硫四氮唑基团或抑制乙醇代谢的药物。
文字/感染内科 张岑 侯秀凤 张超凡
审核/感染内科 范洪伟
图片/自网络
编辑/洪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