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是需要全球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为唤起民众对肾脏病的认识,制定肾病防治策略,经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联合发起,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2023年3月9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肾脏健康——关爱高风险人群,预防意外肾损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发布的《2019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肾脏疾病已上升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目前我国肾脏病发病率为10.8%,慢性肾脏病的人群超过一亿,严重患者需要透析来维持生命。面对病痛,患者和家庭还需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预防肾脏病,关爱肾脏病患者,亟需社会各界的重视。
“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部分患者肾功能丧失90%才出现明显症状,世界范围内每10个人就有1人患慢性肾脏病”,中华医学会北京肾脏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主任李雪梅说。遗憾的是,我国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只有12.5%。
我国正在逐步推进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在多项省部委重大课题的支持下,10余年来,李雪梅教授带领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团队对北京市平谷区35岁以上的农村居民进行大规模调研,对万余个家庭进行慢性肾脏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基层慢病防治骨干200余名,编写了适合当地的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
▲2014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团队在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镇开展农村慢性病调查现场
关注高危人群是预防肾脏病的首要任务。“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的代谢病患者、急性慢性感染患者、接受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特别是罹患上述疾病的老年人群,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肾脏病风险人群”,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会长、协和医院肾内科主任陈丽萌说,“对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的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是及时识别肾脏损伤简便可行的方法。”而对于已经罹患慢性肾脏病的人群,贯穿疾病全过程和全生命期的一体化管理是最重要的医疗实践:早期以治愈为目标的原发病治疗,中期延缓肾脏病进展,晚期患者通过血液净化和肾移植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并长期生存。
陈丽萌教授介绍,慢性肾脏病的管理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对患者实施个性化诊治的同时,也要逐步把传统临床优势扩展到大规模临床研究和人群管理。北京协和医院近年来通过多学科合作制定临床实践规范,利用智能手机App,与全国近百家医院合作、开展万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症(CKD-MBD)规范化管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肾脏病辅助诊断,开展基于罕见肾脏病机制的新药研发……新技术必将为我国肾脏病的临床、研究和转化带来新的思路。
▲2022年世界肾脏日,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在门诊楼举行义诊和宣教活动
专家提示,我们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谱正在向发达国家靠拢,未来数十年,我国代谢病和肿瘤相关的肾损害会有较大的增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诸多代谢疾病的防治,是慢性肾脏病防治的前哨。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理想体重,以及规律体检,是保护肾脏和及时发现疾病的重要法宝。
文字/陈罡 陈丽萌
图片/李雪梅 宋丹
编辑/严晓博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