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院动态
双奥医生+援鄂队员,协和青年在历史使命中书写青春
时间:2022.02.15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恔

虽然微信上自称“老范”,其实范俊平只是个85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作为一名医学生志愿者,在国际广播中心(IBC)担任医疗助理,为来自世界各国的电视转播人员提供医疗服务;14年后服务冬奥,他已经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几天前还果断识别出了一例心衰患者,避免其猝死的风险。从2008年奥运保障到2020年援鄂抗疫,再到2022年冬奥保障,在一次次重大历史考验中老范越来越从容自信,书写了大我的无悔青春。

from clipboard

▲2008年,还是一名学生志愿者的小范大夫

from clipboard

▲14年后,再披奥运志愿者战袍的范大夫,褪去青涩


谈及14年间的变化,范俊平总结了三个不同:闭环管理、角色转变、国家强大。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北京冬奥会采取闭环管理,“闭环”意味着长时间无法回家,他却情绪稳定,“不止我们医疗保障人员,闭环内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在为社会的安全稳定而舍小家为大家。”冬奥恰逢春节,无法与家人团聚,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难免有些失落,但工作以来经常因为值班不能放假过春节的他早已习惯,“这也是医疗职业的一部分,选择这份职业之初,就做好了准备。”

同为医疗保障,和学生时代的助手角色相比,一线医生“不再只是助手,而要自己拿主意,责任更重了”,但是配置齐全的医疗保障团队让范大夫觉得“虽然责任变重了,但是也没有那么难。”从搭班的护士、医疗官、医疗经理,到120转运团队,再到大后方的协和冬奥病房,历次重大活动医疗保障的协同作战已经是家常便饭。“我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依托一个训练有素的体系在作战”。

回忆起观看开幕式,范俊平用“震撼”代替了“淡定”。通过融入科技创新、低碳环保和运动健康理念,一场浪漫、唯美、温暖的盛会亮相全世界。“张艺谋导演的采访完美地说出了我的心声,从08年到22年就是从‘北京欢迎你’到‘一起向未来’的跨越,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人民的心态更加平和,自信心空前增加。中国承诺的事情一定都会办到。”这也是闭环内所有志愿者克服困难,努力工作的动力之一吧。

进入闭环已经20多天了,医疗站保障的人群既有国外客人,也包括其他志愿者、酒店工作人员等。给范大夫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酒店厨师,接诊时患者只是说过去一周内有3次夜间胸闷,以为是高强度的工作累的,但又不太放心。经过详细的问诊,患者有长期的糖尿病和吸烟史,查体已经出现双下肢水肿,心电图提示可疑的陈旧心梗。范大夫向医疗官陈罡大夫汇报后,他们迅速拟诊心衰,并第一时间由史迪经理协调120车组转运至定点医院,入院后心脏超声发现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已不足30%(正常值应在50%以上),随时有猝死风险!经过后续救治,患者已经转危为安。

两位非心血管专科医生在患者胸闷背后第一时间发现了疾病端倪,并迅速做出转运的正确处置。“酒店里的同事们知道我们在,感到很安全,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from clipboard

▲范俊平大夫在医疗站值守


其实“双奥医生”也只是范大夫斜杠人生的其中一个标签。2020年2月初,他还曾作为协和第二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的队员驰援武汉,一路奋战到了4月15日。“家人都理解,也非常支持,医院为我们解决了所有的后顾之忧,院领导和同事们给了很多关心,非常温暖。”

from clipboard

▲2020年4月6日,张抒扬院长(右二)带领吴东(右三)、谢静(左三)、丁欣(左二)、范俊平(右四)、谭骁(左四)和肖盟(左一),与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伦巴第大区的多家医院进行视频会议

from clipboard

▲2022年1月22日,北京协和医院为冬奥医疗站保障团队送行


这一次临出发前,医务处处长拍了拍老范的肩膀,“要做定海神针!”是信任,更是一份责任,是考验面前堪担大任的能力、担当与自觉。“时刻保持冷静与专注,坚守自己的岗位,把每天的班上好”不光是范大夫,也是每一个冬奥保障岗位上的协和人的共同信念。

from clipboard

▲医疗站队员在住地酒店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陈伟杰、白炜、闫丽、宋丹萍、陈罡、王思浓、陆星瑶、范俊平、刘安雷


图片/范俊平提供 孙良

编辑/肖雄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