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管仲故里支援路 国家医疗阜阳行——协和医疗队赴安徽阜阳工作有感
时间:2017.01.16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姚勇 张路

安徽阜阳,古称颍州,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城邑,是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名相管仲的故里,也是历史名人姜子牙、吕蒙、刘福通等人的家乡,著名文学家苏轼、欧阳修也曾在此为官。截至2016年,阜阳市仍有4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4个省级扶贫重点县,516个贫困村,30万贫困户,84万贫困人口。根据国家“健康扶贫”计划以及“精准扶贫”策略,自2014年起,北京协和医院连续3年派遣国家医疗队,前往阜阳市进行医疗服务。
2016年8月31日,伴随着G325号列车缓缓驶出北京南站,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8名医疗技术人员(神经外科姚勇、骨科王炜、泌尿外科黄忠明、妇产科俞梅、中医科杨丹、眼科李略、肿瘤内科应红艳、血液内科张路)组成的医疗队,踏上了南下支援安徽阜阳的征程,深入到中华大地最贫困的县、乡、村,将先进的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带到当地的医院、卫生站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身边。医疗队成员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忘我地投入到支援工作中。短短1个月的时间内,共接诊1879名门诊患者,完成疑难病例会诊165例,开展手术26例,并多次前往乡镇卫生院进行义诊,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此外,医疗队成员还针对当地医务人员开展了教学查房74次,学术讲座81次(含“颍淮大讲堂”等市级学术活动),业务培训6882人次,极大地调动了阜阳地区医护人员参加业务学习的积极性。
时光荏苒,短暂的支援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医疗队成员再次回到了北京协和医院熟悉的工作环境中。然而,阜阳期间深入基层忙碌工作的记忆,不仅深深印刻在大家的脑海中,也激发了医疗队员们对医疗支边工作的更深层次思考。
一是医疗“软件”要比“硬件”重要。这次支援,医疗队员的一个重要感受是: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投入,近年来,当地医院在病房面积、手术室设备、先进医疗设备等“硬件”水平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甚至不输于省级医院。但相对于上述“硬件”,阜阳地区医院在“软件”,例如人员业务水平、医疗理念、科研和教学习惯等方面却与大型医疗中心有着明显差距。如果说短期的资金投入就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硬件”问题,那么“软件”的改善则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加艰苦卓绝的努力。在阜阳期间,医疗队成员深深感受到: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广大群众需要“硬件”提升,改善他们的就医环境,阜阳地区的人均医院床位数在全国排名靠后,急需扩大当地医院规模,增加床位数;另一方面,医务人员水平等“软件”的提升,也将进一步造福当地患者,让他们能够就近解决基本医疗问题,降低看病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二是定期支援和长期支援相结合。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虽然医疗队员们牺牲休息时间,甚至在中秋佳节期间也坚持工作,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立起一套相对稳定的长期培训和帮扶机制更为重要。医疗队返回北京后,仍然尝试通过多种方法,提升当地医务人员医疗水平,从而造福当地群众:一方面,医疗队成员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当地医院进一步派医生来我院进修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医疗队成员利用相对的资源优势,为阜阳地区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技术培训班等学习机会,提高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希望能够以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帮助,建立较稳定的长期帮扶机制,为贯彻国家“健康扶贫”的方针贡献力量。
2016年6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5个中央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指导意见》,勾勒出未来“健康扶贫”的宏伟蓝图。相比于时代的洪流,本次医疗队成员的努力或许只能算作是一朵微小的浪花。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相信通过无数医疗人员的长期共同努力,一定会让更多贫困地区患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淮南火车站合影

            学术讲座                            本文图片由医疗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