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承办的第17届国际滋养细胞疾病学会(ISSTD)双年会于201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向阳教授在此次大会上获提名任第17届国际滋养细胞疾病学会候任主席。这是自著名妇产科学家宋鸿钊院士于1988年任第四届ISSTD主席后,时隔25年中国专家再次获得该项殊荣,表明中国在滋养细胞疾病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向阳教授自2005年以来长期担任ISSTD中国大陆区执行委员。
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传统强项,历届大会均有医生出席大会并发言和壁报交流。在今年的ISSTD双年会上,协和医院妇产科向阳教授等5人出席大会,赵峻副教授做了8分钟的大会发言,冯凤芝教授和杨隽钧副教授的2篇论文参与了壁报交流。他们的发言受到国外同行的高度关注,有国外中心提出下一步的合作意向,希与协和共同推进相关研究。
宋鸿钊院士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所完成的滋养细胞肿瘤(GTN)方面的研究,使绒癌从死亡率90%转变为根治率90%,于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宋鸿钊等前辈工作的基础上,向阳教授带领协和绒癌团队不断深入该项研究,在滋养细胞肿瘤规范化诊治及耐药发生机制与治疗等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就。
在临床方面,该团队小组在总结大量临床病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绒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流程与临床注意事项,主持制订了中国滋养细胞肿瘤治疗指南,提出了对传统GTN治愈标准修正的观点,为国际妇科权威学术机构制定指南提供了有力证据。目前对于发生耐药的患者却难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国外文献报道其完全缓解率仅为50%,该团队通过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探讨设计新的联合化疗方案、包括手术联合化疗等,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使耐药及危重绒癌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耐药患者综合治疗后完全缓解率达70%以上,治疗效果为国际领先水平。
在基础研究方面,该团队从2000年起进行了绒癌耐药细胞系的构建及耐药发生机制的研究,细胞因子转导对绒癌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使用MDR1-mRNA提高人造血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性的体外研究。进一步采用蛋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调节蛋白合成促进折叠的蛋白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转录水平上调,并首先提出“内质网应激、内质网降解途径(ERAD)相关的自噬及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可能参与绒癌耐药发病机制。
妇产科向阳荣任国际滋养细胞疾病学会候任主席
时间:2013.10.24
字体:小大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