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9年第6期《院报》内容
时间:2009.04.27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1、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同志来院视察指导工作

指示协和要在贯彻落实医改政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4月15日上午,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同志一行来我院视察指导工作,在听取了赵玉沛院长代表领导班子所作的医院近期工作汇报之后,亲自登上教学楼顶视察了医院整个院区情况和北区、保健基地两个工程的进展。张茅书记指示,协和要在贯彻落实医改精神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张茅书记在讲话中对协和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他说,作为服务北京、服务全国、服务百姓和干部保健的重要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在全国医务界的排头兵地位体现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吸引了更多的病患前来就诊。他还表扬了协和在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思路。张茅书记指出,当前新医改方案刚刚出台,我们又将迎来祖国建国60周年。他希望协和要继续发挥医疗航母的作用,在贯彻落实医改精神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随同前来的卫生部司局领导有人事司司长秦小明、规财司司长赵自林、办公厅副主任薜

晓林、科教司副司长何维等。 

 

2、刘谦副部长来院考察工程建设进展

  本报讯  2009年4月9日下午,卫生部刘谦副部长一行五人来我院听取门急诊楼及手术科室楼改扩建工程、干部医疗保健基地工程及配套学术报告厅工程进展情况汇报。

    刘谦副部长就工程建设提出许多建议,还就协和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医院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会后,部领导登上北配楼顶,俯瞰工地现场。陪同刘谦副部长视察的司局领导有规财司赵自林司长等。

                                                   工程办公室  吴志敏

 

3、鲁书记在青年工作部正副部长竞聘报告会上的讲话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医院的发展、科室的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将青春、汗水和聪明才智奉献给这个时代,奉献给我们的人民,生命才会更加有意义。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下午的医院首届青年工作部竞聘报告大会,总体感觉是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觉得协和的后生可畏,协和的未来大有希望。青年工作部的成立,我们已经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40岁以下的协和青年占到了全院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是协和的未来。成立这样一个组织有助于青年的成长,更是协和医院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协和的一件大事,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协和88年的发展历史证明:协和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富丽堂皇的建筑,也不是琳琅满目的硬件设备,而是众多精英人才,是长盛不衰的学科。青年在协和是一个比例很高的群体,协和的希望寄托在中青年们身上。就像高强部长在离开卫生部之前来院校时所讲的那样,协和的楼盖起来了,不知道今后在这个楼里工作的人是什么样的?部领导对协和非常关心,更关心协和的人才培养。所以,医院的各项工作都始终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个中心。

  来到协和的年轻人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优秀人才,最近这几年还有淘汰制。青年工作的重心就是关心爱护中青年,重视他们的心声和诉求,要努力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成长和成才环境。本届党委和团委都意识到这件事情非同小可。

  上周五的院长办公会上,我们看到了报名参加竞聘的19位青年同志的名单,相当一部分同志还很熟悉,我觉得非常高兴。成立这个部门,就是要给有理想、有志向的年轻人搭建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和锻炼能力的平台。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医院的发展和科室的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将青春、汗水和聪明才智奉献给这个时代,奉献给我们的人民,生命才会更加有意义。

  我因有事没有参加昨天下午(4月14日)的预讲会,但从各个渠道来的消息都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协和的青年一代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预祝今天的竞聘演讲会取得圆满成功,预祝各位年轻人讲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把自己的决心、信心和聪明才智,通过今天报告会的平台展示给在座的每一位以及全院职工。

 

4、赵院长在青年工作部正副部长竞聘报告会上的讲话

 

寄语协和当代青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跑好老一辈传下来的接力棒,在不久的将来从生力军转变为担当建设、发展协和的主力军,迎接协和新的辉煌。

    今天10位年轻人的竞聘报告,以及昨天9位年轻人的预讲都非常精彩。听了之后,我和大家一样有着强烈的感受:协和的年轻人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有责任感,敢想、敢说。他们对青年工作有大胆的设想和开阔的思路,对我们有很多启示。特别是今天的报告会在全院视频直播,这些年轻人敢于站在全院职工的面前,大胆坦诚自己的想法,本身就体现了协和青年人的自信和勇气,而且他们自愿主动报名做这份兼职工作,说明协和青年人有奉献精神,愿意为医院和广大青年服务和奉献,这是非常宝贵、也是值得大张旗鼓地表扬的。相信在座的各位也从他们的竞聘演讲中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当前,医院面临着非常艰巨的发展重任,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本月刚刚出台,全国都在进行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实施意见及方案的学习。今天上午,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同志来到我院听取了医院近期工作的汇报,并亲自登上教学楼顶视察了医院整个院区,特别是北区和保健基地两个工程的进展。张茅书记希望协和在贯彻落实医改精神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当前的形势为青年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医改”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就是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院未来的发展重任将落在青年人的肩上。医院在精简机构、合并重组的大背景下成立青年工作部,与团委合署办公,正体现了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本周一下午的院周会上几位院领导都讲到,我院设立的1000万元中青年培养基金将重点用于45岁以下青年,这仅仅是医院关注和帮助青年的开始,今后我们将给予青年人更多、更全面的关心和实质性的帮助,为他们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我们今天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协和青年人有更好的发展,让协和有更加美好的将来。

  今天,协和青年充满豪情壮志的演讲非常成功,场面非常感人。希望通过青年工作部、团委的平台建设,增进院领导与青年之间,增进医患之间,增进各方面的联系和沟通,使青年这支有生力量在医院各项工作中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过去我们常说“青年是党的助手、后备军,是医院建设的生力军”,我衷心希望当代协和青年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跑好老一辈传下来的接力棒,在不久的将来从生力军转变为担当建设、发展协和的主力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迎来协和新的辉煌。

 

5、19位竞聘人员的演讲撷英

吴 东

奉献精神是一种协和文化。

青年工作部的主要工作是打造专业、文化建设、磨炼意志。

青年工作部是思想教育的课堂,学习锻炼的平台,下情上达、建言献策的桥梁,协和校友联系的纽带。

 

韩 蔚

在实干中成长

把青年工作部打造为协和的 “ 青年之家 ”

组建协和医院青年志愿者队伍

提供展示的舞台和竞技的擂台

做好优秀青年的举荐工作

关心青年生活,了解和反映青年的意愿,努力为青年人排忧解难

 

陈富强

赢得青年,赢得未来

在党委的领导下,青年工作部与团委互为臂膀。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开展青年思想道德教育。

文化建设与实践相结合,践行和发展协和文化理念。

理解关心青年与严格要求、积极培养青年相结合。

加强团青组织自身建设和团青干部队伍素质建设!

 

余可谊

我有一个协和梦

同舟共济,建设团队,以众人之能为己能。

建立网络青年论坛——青年人参政议政平台。

使协和文化在青年中更好地传承,增强认同感。

让老协和人讲述自己的青春故事。

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增加快乐指数。

深入了解思想动态,关注心理健康

坚持以服务为本,为青年搭建平台,为协和寻找千里马。

 

韩显林

让青年成为协和的又一宝

开展青年人需要的活动:

  怎样写好文章?

  租房、买房攻略

  如何爱情事业双丰收?

通过座谈、网络论坛发贴等多种形式增进青年交流

建立心理热线,开展减压课程

青年就像含苞待放的青涩花蕾,在领导和前辈的悉心呵护下,一定会绽放出艳彩。

 

 

须晋

Teamwork : trust cooperation vigor

专业上:

建立网站----共享有针对性并且实用的专业资料

定期经验交流会----开导思想,解决困难

举办专业知识竞赛活动

生活上:

倾听 关怀帮助 汇报

建立团体活动服务站,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团结凝聚青年

 

张靓  

给我一次机会,还您十分精彩

服务基层服务一线青年

服务急难险重岗位

服务关心大龄青年

四个作用:桥梁纽带参谋助手 模范带头 组织协调

六个工程:

青年学习工程

送温暖工程

“在协和、知协和、爱协和、为协和”主题工程

互动工程

阳光青年拓展工程

人才培养推荐工程

 

 

赵彬

青年之文明 奋斗之文明

宣扬协和文化、为青年员工多做实事

帮助规划职业生涯

建立交流平台(互联网)

举办讨论会、经验交流会

共享售房、租房信息、婚介信息

 

邱月  

能力  +  经验  +  热情

How I think about the new job?

认识我们的服务对象

服务为本

注重实践

What can I do?

形式多样的活动

提高政治修养

停止空谈

 

贾宁

一切为了青年,为了一切青年,为了青年一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视组织架构建设

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引导青年走德才兼备和德艺双馨之路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丰富文化建设,开展健康多样的活动

实现青年工作信息化管理

开展青年志愿服务

激活基层机构活力

激发青年参与活动热情

激励干部策划组织活动

 

赵  峻

青年强,院恒强

打造协和的“青年街道居委会”

搭建青年人畅所欲言的平台

开展各项青年活动

宣扬协和精神、树立优秀青年典型

建立并不断完善青年工作部制度

 

 

王 楠

吸引青年 服务青年

结合医院发展和实际开展工作

丰富青年生活,满足青年需求,提供各种机会

与外单位联合开展学习活动,拓宽工作领域

开展主题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注重文化建设,发扬、传承协和传统文化

 

邢宝坤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最终目标:青年所眷恋的家园

工作本质:青年的实际作用

工作侧重:与各科室的联动

服务意识:开拓服务新领域

更新观念:新的阵地、新的需求

工作特色:以青年为本

使青年工作部成为团结活泼、充满朝气的团体。

 

 

张 麟

让爱英语的人走在一起

开展英语角活动,提高年轻医师的专业英语水平,给各科室青年提供交流平台

参与协调组织科室小型报告会,鼓励英语汇报文献和病例

通过英语案例汇报或检查项目说明的方式,加强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青年医师之间的互动

 

邢海群

成功就是别人做五分,我做十分,我相信我能行!

定期召开院青年工作者会议,传达并落实有关会议精神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动员广大青年投入到医院的改革发展中

创办论坛、举办交流会等形式,提高青年医师的业务水平及科研能力

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青年职工的业余生活

 

 

邱爽

真心 热心 贴心 耐心 诚心

把握细节,从小事做起

积极创新、凝聚人心,带领青年热情工作

丰富青年朋友的业余生活,组织特色活动,劳逸结合

开展青年知识竞赛、志愿服务活动

提供心理支持,缓解青年压力

 

张光宇 

协和的未来 青年的使命

    增强协和青年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

传承协和文化。

 

张 硕

用信息技术服务青年成才

调动青年积极性,规划青年培训工作

组织文娱活动,建立沟通平台

以活动为载体,将青年工作与学习型医院活动结合起来

发挥集体优势、团队优势

建立协和青年信息人事系统,更好地管理青年人信息

OA管理系统—实现互动交流

博客沟通—建立青年特色模块

 

关鸿志

为住院医师培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谢协和培养,以自己在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训练中获得的经验反哺青年。

 

6、协和青年工作部正副部长竞聘报告会圆满成功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工作部正副部长正式竞聘报告会4月15日下午在住院楼四层多功能厅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全体院领导出席了报告会并亲自担任评委。鲁重美书记在讲话中鼓励所有选手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赵玉沛院长在全部报告结束后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代表院领导班子表态:今后将给予青年人更多、更全面的关心和实质性的帮助,为青年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

 

  青年工作部竞聘工作受到了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全院的大力支持和青年人的热烈响应,来自全院八大总支、17个科室的19名年轻人报名参加了竞聘。在4月14日下午举行的预讲中,评委们从综合素质、岗位认识和工作设想等三方面为选手打分,并从得分、同意率排名两方面综合考虑,最终有10位青年人进入了4月15日的正式竞聘。19位竞聘者从岗位认识、竞聘优势、工作设想等几个方面做了非常精彩的报告,尤其对如何开展青年工作提出的大胆设想体现出了青年人特有的敏锐、活跃的思维。评委和场上观众的提问尖锐而富于挑战,选手们回答机智幽默,展示了协和青年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会场不时爆发出会心的笑语和热烈的掌声。

  担任竞聘报告会评委的还有:中国青年报新闻事业部主任乔建宾和心理医学科魏镜主任,党办、院办、人事处、医务处、教育处、科研处、护理部、纪委、工会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各党总支书记,以及由各党总支推选的九名青年代表。

  报告会是由团委书记段文利主持的,并进行了全院同步视频直播。

  

7、我院成功举办首届青年医师教学基本功暨英语教学基本功比赛

4月2日及3日下午,我院教育处和工会联合组办的北京协和医院首届青年医师教学基本功暨英语教学基本功比赛在北配楼329阶梯教室成功举行。比赛分为中文组和英文组两组进行。

院领导高度关注本次比赛,赵玉沛院长、鲁重美书记、陈杰副院长、王以朋副院长均出席了本次比赛。赵院长指出,此次比赛场面令人感动,不仅参赛的选手多,科主任、老专家们也来了不少,说明大家对教学工作还是非常重视和支持的。目前医院正在进行硬件设施建设,但是人才这一“软件”建设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而中青年骨干更是关乎医院未来的关键力量。院领导班子决定今年投入1千万元的中青年人才基金用于我院中青年骨干的培训和交流。赵院长最后感谢教育处和工会的工作人员对此次比赛的精心组织以及所有本次比赛的参与者,并预祝本次比赛圆满成功。陈院长认为本次比赛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我院的教学工作非常重要。平时各位年轻老师都在课堂里默默无闻的传授知识,今天也给大家一个机会能够从台后走到台前,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今后还要不断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并把这样的教学比赛常规化,在增强大家教学意识的同时,也为临床教学人员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王院长在英文组比赛现场即兴用英语演讲,并预祝各位参赛选手取得好成绩。

本次比赛受到了各临床医技科室的高度重视,纷纷推荐年轻骨干医师参赛,并号召科内住院医师前来听赛学习。此次中文组和英文组分别有30名和23名选手参赛;而且评委阵容强大,既有蔡力行、杨秀玉、严鸿珍等老一辈热心教学的专家教授,也基本涵盖了我院各学科的领军人物。

在本次比赛中,各位选手准备非常充分,教案内容精彩,授课形式多样,受到了评委和听众的一致好评。经过两个下午的激烈角逐,共评选出中文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英文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鼓励奖六名。为了感谢各科室的大力配合,还评选出了最佳组织奖三名(内科、外科、眼科)。并各选派中英文组的前四名获奖选手参加协和医学院组织的教学基本功比赛。

此次活动在院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以后这样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活动将每年定期开展,一方面展示我们协和青年教师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推动我院教学工作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教育处 赵峻

 

8、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医大本科教学质量

眼科青年教师全面备战教学基本功比赛

 

本报讯(眼科 张扬)  为迎接北京协和医院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暨英语教学基本功比赛,促进青年教师深入钻研业务,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眼科各青年教师于此次大赛前夕精心准备,积极备战,并于2009年4月1日下午进行了眼科青年教师教学汇报会议,作为大赛前的练兵。

眼科领导对此次教学基本功比赛高度重视,分管医大本科教学的叶俊杰副主任亲自主持,还特别邀请了陈杰副院长参加。董方田主任、钟勇副主任、陈有信副主任、张承芬教授及眼科全体医护人员均参加了此次会议。

六位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的医生和护士在会上进行了生动地教学汇报。随后,陈杰副院长、各位教授及医护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参赛的眼科青年教师授课总体的评价是,备课充分、认真,授课投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课件中的动画生动、图片清晰。刘小伟、龙琴及罗岩几位青年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全方位开展教学,对所授内容的解释非常透彻。值得一提的周崎、程钢炜两位青年教师还进行了全英语授课,英语发音标准、叙述流利,充分体现了眼科青年教师较高的基本素质。吴艳芳护士根据自身授课的对象,准确把握知识要点,配合形象生动的动画课件,深入浅出地传授了课程内容。

与会的同志们也提出了一些不足和建议,张承芬教授鼓励大家,参加比赛要充满自信,充分展示眼科青年教师的风采。

陈杰院长对眼科“预赛”的组织形式和青年教师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参加比赛的同志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相信他们会在大赛中取得佳绩。

 

9、北京协和医院中青年骨干实用英语培训班结业

 

本报讯  协和老校友、安贞医院吴兆苏教授为我院中青年骨干举办的实用英语培训班于2009年3月11日结业。陈杰副院长、潘慧副处长参加了结业仪式,为吴兆苏先生颁发感谢状并赠送文化纪念品。

本次培训由教育处继续教育项目具体承办,每周三晚上7点到9点授课,主要围绕提高学员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培训。通过12次课近5个月的培训学习,学员们不但在实用英语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还在吴兆苏老师身上感受到了老一辈协和人的敬业勤奋精神。 

 

10、我院再获“高教社杯”桥牌比赛奖励

本报讯  在2009年新年之际,在医院工会的组织下,我院桥牌爱好者外科卢欣和内科陈原稼等人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四届“高教社杯”桥牌比赛。两位桥牌高手过五关,闯六将,在五轮比赛中获得全胜,并获得比赛第五名的奖杯。

“高教社杯”从2006年开始举办,为一年一度的北京高校桥牌比赛,每届均有30多队参加,比赛奖励前六名。卢欣和陈原稼等人参加了从2006年至今的全部四届高校桥牌比赛,并在2006年的第一届比赛中获得第六名。

消化内科  陈原稼

 

11、我院妇科肿瘤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

 

本报讯  2009年3月30日至4月3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我院药理基地承担的妇科肿瘤国际临床多中心研究 ET743-OVA-301进行了现场检查。此项研究由我院妇产科沈铿教授为主要研究者,杨佳欣教授和曹冬焱副教授为助理研究者,妇科肿瘤专业组所有教授共同参加的抗肿瘤药物国际临床多中心研究。

2009年3月30日上午9点FDA 巡视员Nancy Bellamy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我院陈杰副院长、临床药理基地江骥副主任、ET743-OVA-301主要研究者妇产科沈铿教授、杨佳欣教授和曹冬焱副教授、及妇产科临床药物研究专业组负责人向阳教授等出席了欢迎仪式。会上陈杰副院长对Nancy巡视员代表FDA来北京协和医院视察表示热烈欢迎并简单介绍了我院的历史和现状,江骥教授介绍我院药理基地的情况,Nancy巡视员也表达了她此行的目的和任务。此后,在为期5天的检查中Nancy巡视员在药理中心质控组的全程陪同下,对该项研究的研究者的资质和培训,医院伦理委员会对该研究的监督和管理,研究患者的利益和知晓情况,研究方案的执行情况,药物副反应的汇报情况,研究药物的接受,配制,发放和销毁情况及研究相关的辅助科室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检查与核对,并参观了I期临床研究实验室和病房。在4月3号视察总结会上,Nancy巡视员对我院妇科肿瘤承担的ET743-OVA-301研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临床药物研究有较好的质量控制,临床症状与体征观察仔细,相关的原始资料保留完好,每个数字都有据可循,达到FDA临床研究要求,评为A+级临床研究,同时她也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FDA视察是目前世界上级别最高、最为严格、最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临床药物试验的检查,通过FDA视察被认为是高水平临床药物研究的标准。临床药理研究中心及妇产科对此次FDA的视察非常重视,进行了较充分的准备工作,陈杰副院长亲自抓此项工作,多次讲话提出具体要求。临床药理中心指定江骥副主任总负责该视察工作。

沈铿教授作为主要研究者,表现出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率领一支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有严格药物试验标准操作技能的研究小组,杨佳欣教授、曹冬焱副教授等具体细致的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医院争得荣誉。

陈院长在视察后的总结会上指出:此次检查是我院妇产科乃至医院有史以来第一次接受美国FDA的视察,这不仅是对我院妇科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工作的严格考核,也是对全院临床药物研究工作的有力推动。通过FDA的视察,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临床药物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清楚我们目前的研究水平和存在的问题。高质量的临床药物研究应该是建设顶尖医、教、研究型医院的一项重要内容。

                    妇产科  临床药理

 

12、创建“全国无烟医院”工作正式启动

 

本报讯(记者  战春丽)为了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由中国控烟协会与美国辉瑞基金合作开展的全球健康项目“创建全国无烟医院” 活动现已全面铺开,我院有幸成为该项目第二批中的全国二十家、北京七家医院之一,该项目于3月上旬在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启动。

  无烟医院的创建是为患者和医院职工营造良好的就诊和工作环境;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戒烟意识,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医务人的吸烟率,保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树立控烟榜样;完善医院控烟制度,建立科学的医院控烟模式,推动医院控烟工作的持续发展;为履行《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做准备;总结医院控烟经验,为国家推广控烟政策及在全社会推广控烟工作提供依据。

  医院领导对“创建全国无烟医院”工作非常重视 ,院长、书记亲自挂帅,科主任、处长、护士长成为控烟督导骨干,从院领导到每一位医生、护士以至保安、护理员、清洁员都成为该活动的宣传员和巡视员。

  创建活动目前已完成了对400名医生的基线调查问卷,发放了医院和医生控烟宣传手册,健康视频播放控烟宣传片,张贴宣传条幅和宣传画,增加了院区内禁烟标记,还将制作宣传展板,在院报及局域网站中增加控烟宣传内容,开设戒烟门诊等。

  创建全国无烟医院工作将持续一年,于2010年1月结束。成为全国无烟医院并不是目的,而是将控烟工作纳入医院日常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使医务人员率先垂范,杜绝香烟。此前,我院已荣获两届北京市无烟医院荣誉称号。                

 

13、北京协和医学基金会第一次理事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 陈明雁)  2009年4月3日下午2点,在教学楼314会议室召开了北京协和医学基金会第一次理事会,此次会议由基金会郎景和理事长主持召开,市民政局、卫生局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我院姜玉新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

此次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议《北京协和医学基金会章程(草案)》和《关于社会捐赠款物管理工作流程及操作办法》,通报《基金管理及使用的暂行规定》,讨论专项捐赠基金使用原则及流程,通报财务收支情况,拟定2009年工作计划等。

郎景和理事长指出,北京协和医学基金会的成立是为了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加强北京协和医院与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基金会的成立并开展工作一方面能更大范围争取社会和民间资金资助我院贫困患者,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我院医疗、教学和科研事业的发展,是“播种仁爱、播种关怀”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该基金会由我院社会工作部牵头,于2008年8月29日正式成立。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为新华联集团捐赠的500万元人民币,09年3月10日又收到来自“北京金冠方舟纸业物流有限公司”每年50万元人民币的捐赠。目前,基金会已开展对NICU贫困患儿的救助活动。

 

14、放射科举行新书发布会

 

本报讯  2月22日,在北京五洲皇冠大酒店,举行了由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编的《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肿瘤学临床应用图谱》新书发布会暨MR类PET技术高峰论坛。

本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采用多中心的合作方式,由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金征宇教授及薛华丹博士主编,全国多所医院多名同仁协助研究与编写。

本书以图谱的形式,采用中英文双语的方式介绍了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以肿瘤影像学为主的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依据临床对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需求特点铺开,主要包括肿块良、恶性鉴别,原发恶性病灶的筛查,肿瘤NM分期,以及放、化疗随访等内容,提供了数百例有病理结果的典型病例供读者学习参考。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不仅有全身弥散加权图像的病灶显示,更有包括磁共振常规图像、CT图像、核医学图像及PET图像等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辅助及对照,有利于读者对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深入了解和掌握。

本书不仅适合影像科医师及技术人员参考,对于肿瘤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师也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帮助临床影像学医师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这项崭新而有着极强生命力及发展前景的检查项目,共同促进该技术的进步,以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图/文  放射科  苏佰燕

 

15、行政处成立院容院貌督导小组

 

本报讯  今年是建国60周年,我院又成为北京市7家无烟医院之一,医院环境卫生、院容院貌和控烟工作是今年总务科的三大重点工作。为此,总务科转变职能,从单一的卫生清扫转化为院容院貌督导,于近日成立院容院貌督导小组,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加以解决。通过巡视,我们发现挂号处周围没有厕所,特别是夜间排队挂号的病人无法上厕所,有些病人就在周边方便,气味难闻,对我院院容院貌和环境卫生造成很大影响。为此,我们与东城区环卫局联系租用了两个简易厕所,即方便了病人及家属,解决了入厕难问题,又保证了我院院容院貌及环境卫生好转和整洁,收到了良好效果。          总务科  高波

 

16、图片新闻

 

2009年3月18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在熊利泽副院长的率领下一行9人来我院参观访问。他们此行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我院医院文化、学科建设、绩效考核、人材培养、信息建设和后勤管理等多方面情况。与会人员分组从上述方面进行了专题交流,双方均感觉收获颇丰。

医务处 张继民

 

17、模拟人、实验狗变身重病人  大会场升级抢救室

    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峰会巧设模拟训练实践课

 

这是国际会议中心奢华的会议大厅,近百号人齐聚一堂,纷纷将目光锁定五个台子。他们团团围住的并不是奇珍异宝,而是一个个模拟训练台。偶一瞥目,便见训练台上四仰八叉绑着一条麻醉后的实验狗,周身插满了各种仪器和管路。气管插管、颈部深静脉置管、大腿动脉置管、尿管一应俱全,等待着一个个急诊高手上前操作,对其进行“重症监护”。

像这样的训练台共有五张,除“重症监护台”外,还有四张训练台都放置着人体模型,分别进行心肺复苏、急诊超声、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应用的培训。短则2、3分钟,长则十余分钟,一拨又一拨的急诊医师走上试验台,亲手操作急救步骤,旁边还有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急诊专家悉心指导,手把手传授规范的操作细节。上场的人全神贯注,旁观的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时不时仪器的报警声此起彼伏,如此热闹的现场,在全国的医学峰会绝不多见。

这不过是4月10日-13日在北京召开的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现场一角,却也是最受急诊医师们欢迎的大会内容。急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熟练操作和快速反应,为了训练急诊医师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特别设立模拟训练课程,为广大急诊医学工作者和相关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的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已举办三届,越来越受到全国急诊医师的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急诊医学专家会聚一堂,与上千名参会代表共同商讨急诊医学发展大计。此外,在大力发展社区医疗的时候,本届大会第二次与全科医师联手,为提高全科医师的业务能力和急救观念搭建了平台。大会还特别邀请了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专家介绍美国的急诊医疗体系建设及他们在急诊医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现今,急诊医学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医院水平及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次大会讨论的热点主要围绕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新进展、开发新技术,内容跨越CPR、血流动力学监测、创伤等多个领域。大会还紧跟实际,比如针对SARS风波的重症感染,汶川地震的挤压综合征、禽流感与新发传染病介绍等,贴近民生,关注社会,由此展现出急诊医学无穷的魅力。作为一个涉及面广、技术全面的亚学科,急诊医学正以“振救生命,救死扶伤”为己任,通过一代代急诊医师的不懈努力,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益发重要的角色。

 

18、第四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召开

呼吸内科 蔡柏蔷

 

第四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于2009年4月11~12日在北京远望楼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USC)、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朝阳医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联合主办,并首次与国外学术机构联合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约8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当日宏大的会议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开幕式由德高望重的罗慰慈教授主持,北京协和医院王以朋副院长和北京朝阳医院王辰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短短的2天会议,日程紧凑,学术氛围浓厚。会议邀请了13名国外著名呼吸内科学专家和6位国内专家做了专题学术报告,举办了5场卫星会议。本次会议还特别安排了四次“疑难病例讨论”,4个病例分别由协和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和解放军301医院提供。本次病例讨论采用互动形式,即主讲者结合临床病例提出多选问题,与会者应用答题器回答问题,即刻显示答案并进行讨论。这种创造性的临床病例讨论形式获得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应和积极参与。

会议期间,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国际结节病学会主席、《临床肺科》杂志主编Om Sharma教授作了“结节病-扩张的地平线”的精彩演讲。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罗慰慈教授和Om Sharma教授在20多年前相识,两位老教授都是研究结节病的学术同道,有着多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美国南加州大学呼吸和重症监护医学科主任Zea Borok教授的专题报告是“呼吸和重症监护医学中的医师培训”。这一专题报告吸引了许多呼吸内科医师的注意,普遍认为国内医院的学科设置和临床医师培训应该借鉴国外医院的成熟经验,可以少走弯路。芝加哥大学呼吸和重症监护医学科主任Jessie Hall 教授为ICU中研究镇静和镇痛的先驱,作了“呼吸衰竭后加速康复”的专题报告,报告内容新颖,创新性强,首先在ICU临床上提出加速患者康复的概念和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经验,他的精彩演讲吸引了与会者的热烈关注。呼吸内科高金明教授特别邀请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心肺研究所Kian Fan Chung 教授参加会议,并就“重症哮喘的治疗”的专题作了精辟讲演,会后又与呼吸内科的青年医师进行了学术交流。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乔人立教授1991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出国后从事呼吸和重症监护临床医学,现于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工作,做为北京协和医院的客座教授,在组织这次学术会议中起了桥梁作用,并就睡眠医学的临床和生理作了讲演。此外,Mahmoudi医师在会上介绍了“美国胸科学院第八届临床指南会议的新观点: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

本次会议特别安排了两个专题学术讲演会: “呼吸困难”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其中“呼吸困难”专题会议由韩江娜教授主持,邀请比利时专家Omer Van Den Bergh教授和美国专家Nicholas Giardino教授共同参加讲演,演讲题目为“呼吸困难:何时指身,何时指心”;“COPD的呼吸困难”以及“呼吸困难的问诊:从呼吸困难的语言到临床诊断”。讲演内容涉及呼吸内科临床、呼吸生理和心理学。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本次会议上的另外一个专题学术演讲。这是去年的协和呼吸峰会上“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专题演讲的延伸。在“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专题演讲会上,王辰、肖毅、许文兵、曾小锋和蔡柏蔷教授分别就“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睡眠呼吸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等专题发表了精辟演讲。

总之,这次会议反映了21世纪初国内外呼吸内科学的最新进展,内容丰富、新颖,侧重临床,学术气氛十分浓厚。广大参加呼吸峰会的医师普遍反映“协和呼吸峰会与国际学术会议接轨,学术性强,紧跟世界现代呼吸内科学的新进展,在实际医疗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会议人气旺,学术风气正。” 协和呼吸病学峰会为广大呼吸界医务工作者搭建了一个新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交流,推动了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

19、“吃面条后跑跑步”就能致人死命?

协和医生报告中国首例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 吃面条后运动也能致人死命?这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但绝不是天方夜谭。就在上个月刚刚结束的美国过敏、哮喘和临床免疫学会年会上,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尹佳教授和文利平医生报告了15例“吃面食以后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病例。这种病在医学上被称之为“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这是继尹佳教授和李宏教授2004年报告中国首例“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之后,中国医生首次向世界同行报告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也有因食入面食后运动而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病人。

尹佳教授介绍,“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就是患者在食入面食后6小时内如果运动就可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症状,但不运动就没有过敏反应症状。中国过去没有人报告过此病,但几年前对一位不明原因反复休克的患者历经2年的诊断和分析过程使她最终确诊该患者为“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此后几年,她和文利平等医生已陆续诊断出数十例此类病人。

北京协和医院是在7年前诊断中国第一例“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的,它是食物过敏的特殊类型。此类患者在食入虾、芹菜、小麦等食物后6小时内运动就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轻者会突发全身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因起病突然,如果远离医院,一旦抢救不及时会导致生命危险。2002年一位反复出现过敏性休克的中学生经过详细的检查和分析后,最终被诊断为“菜花诱发的运动依赖的过敏性休克”,这位学生在接受“食入菜花类食物之后避免运动”医嘱后多年未再发生过敏性休克。

尹佳教授介绍说,近十年来,全球食物过敏患病率明显升高,因食物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不明原因过敏性休克患者。这些患者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本人和家庭成员的精神负担巨大,生活质量亦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尹佳教授长期关注该类疾病,希望能帮助病人找出过敏性休克的诱因。

文利平医生说,过敏性休克是疑难病症,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国内目前诊断食物依赖运动诱发过敏性休克主要依靠医生对病史的详细询问、综合分析和过敏原检查。由于医学伦理和医疗风险等因素,国外部分医生常选择的食物和运动激发试验目前在国内很少开展。因此,她提醒过敏性休克病人就诊时应尽可能详细地向医生提供发病前的进食情况、当时所处环境及身体状态。

 

20、滋养细胞瘤患者可带“瘤”生存

    

本报讯 (记者 陈明雁)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23年千余例滋养细胞瘤患者对照研究发现,在经过规范化的抗癌治疗后,滋养细胞瘤患者的转移灶即使没有消失,也不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危害。此项研究已获得国际认可,为避免过度治疗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滋养细胞瘤(GTN)是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的恶性肿瘤,包括绒癌、侵蚀性葡萄胎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等,其中以绒癌的恶性程度最高,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曾高达90%。GTN极易发生转移,其中肺部转移达70%。GTN虽然可怕,但自从有效化疗药问世以来,其治愈率越来越高,只要经过规范化的抗癌治疗,治愈率已高达80—90%。根据既往治愈标准,患者的血生化指标(hCG)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转移灶消失,三个标准均符合的情况下诊断为治愈。鉴于转移灶完全消失才能诊断治愈,很多患者经过数次、甚至十几次化疗后转移灶仍未消失,严重损伤患者的身心。

经过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胸外科、病理科协作攻关,对1985年-2004年20年间的1054例GTN患者进行随诊,其中152例为经过化疗后血b -HCG降至正常但肺内转移灶未完全吸收就带瘤出院者。结果发现,152例带瘤出院的患者复发率为3.9%,901例不带瘤出院患者的复发率为3.4%,无统计学差异。在此基础上,专家们在近3年的临床工作中,不再考虑转移灶存在与否(耐药与复发患者除外),而只考虑血生化指标的正常和临床症状消失这两项标准。三年研究显示,带瘤出院的98例患者中,仅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

3.1%,与不带瘤出院患者的复发率无差异。

为何有部分转移灶总是不消失,它的成分到底是什么?经过病理检查,这些转移灶多为出血、坏死性组织,不可能完全消失,也不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如果因此而反复多次化疗,甚至进行肺叶切除,将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必要的损失。

GTN肺转移
 
化疗后GTN肺转移残留

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医院,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医学泰斗宋鸿钊教授就在绒癌研究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此项研究正是在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该研究为国际上最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结果一经发表,便引起广泛影响。2006年,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妇科肿瘤权威杂志上,为国际妇科权威学术机构提供了制定规范的有力证据。这不仅巩固了我国在滋养细胞瘤研究上的国际领先地位,更为GTN患者带来福音,她们从此不必为肺上的转移灶担惊受怕,免受了过度医疗之苦。

 

21、消化科论文国际获奖

消化内科 陈原稼

 

 
本报讯  2009年3月5-7日,在西班牙召开的第6届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年会上,消化内科博士研究生梅玫投稿的论文“Dual expression of ɑ-internexin in 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 and its implications”被选为大会发言。大会发言分为临床研究和基础-转换研究两类,分别授予四个奖项和两个奖项。 会上梅玫博士用英文介绍了她原创性的工作, 最终获得基础-转换研究的一等奖,同时获得1500欧元的奖励。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主席,著名的病理学家Guido Rindi亲自授予梅玫获奖证书和奖金。

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ENETS)是国际上唯一的专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团体,来自五大洲的1000多位临床医师和研究学者参加了本届年会。在以往召开的五届年会中,均是欧美的研究人员和医师获奖,此次是亚洲学者第一次在该欧洲年会上获奖。

 

梅玫博士的研究在导师鲁重美、陈原稼、张业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邓大君教授的指导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50002)和973项目(2005CB522403)的资助下完成。 该研究在蛋白组学的研究基础上, 通过前瞻性的研究首次发现ɑ-internexin在200多例的胰腺内分泌肿瘤中差异表达,该蛋白的表达和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 是很有希望的胰腺内分泌肿瘤预后分子标志物。 该课题不仅是院内多科室多年的合作(消化内科、病理科、内分泌科和外科等)和院际合作(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同时还是我院和美国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国际合作。 由此可见,除了科学的原创性之外,团队的多年努力, 跨学科的合作乃至国际间高水平的合作是完成高质量科研项目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2、比烧伤更可怕的毁容凶手——神经纤维瘤

本报记者 陈明雁

 

《西游记》是央视历史上重播次数最多、转播次数最多、影响力最广泛的电视剧,相信所有人都对里面奇形怪状的各色妖怪记忆犹新。可是,你能够想象这些面容奇特的人出现在你日常出入的晨辉暮色中吗?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这样一些“象面人”、“狮面人”,甚至因为长期失治脸部皮肤垂到了腰侧……他们得的是一种并不十分罕见的疾病,那就是神经纤维瘤。

千奇百怪的巨大肿瘤

小玉(化名)是一名8岁的女童,在她刚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就发现她左眼眶外侧有一个小瘤子,而且全身多处出现褐色斑点,如同咖啡打翻后落在地毯上的痕迹。2岁左右开始,小玉左侧眼眶肿物增大,质地柔软,无肤色改变。经多家医院诊断,最终确定为“神经纤维瘤I型”。长到8岁时,小玉的左眼被挤压的向下歪斜,无法睁眼,左眼附近明显肿块,同时肩膀上也出现肿块,全身咖啡样斑明显增大。

芸芸(化名)是一名成年的神经纤维瘤患者,她于27岁时无意中发现左腋下有一肿物,约蚕豆大小,无特殊不适,行肿物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神经纤维瘤。术后半年肿物复发,但没有进行有效治疗,直到2003年底再次就诊时,肿物已向前胸壁蔓延。行保上肢治疗失败后不得不截除左上肢,之后又因创面太大无法愈合,肋骨和锁骨逐渐暴露于体外,不得不去除三根肋骨、左侧锁骨。直至2008年年底,芸芸的创面仍未愈合,呼吸时能从创面上感觉到一阵阵气流。

大成(化名)是一名老年男性患者,54岁。他5岁时发现左侧面部有一个核桃大小的鼓包,50年来肿物不断增大,逐渐松垂,牵拉右侧口角及右侧眼睑向外下方歪斜,右侧面部骨骼也开始增生,甚至出现面神经瘫痪的部分症状。30年前他曾经接受手术切除,但因术中出现大出血,只能紧急停止手术。直至今年年初,该患者的左侧面部皮肤已经垂到腰部,严重影响了外观及生活质量。

从以上三个例子可见,神经纤维瘤常幼年起病,随年龄增多而增大,手术时易发生大出血,术后又因为创面大而不易愈合,处理困难。那么神经纤维瘤究竟是一种什么病,会引起人体哪些变化,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整形美容科主任乔群教授。

神经纤维瘤探秘

据乔群教授介绍,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畸变显性基因引起的神经外胚叶异常,发病率大约三千五百分之一。1982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把神经纤维瘤分为I型和II型,其中I型即传统型患者占85%以上,表现为许多直径为数毫米至数厘米的神经纤维瘤和许多牛奶咖啡斑,其极端的情况就是上述的疑难重症。除此以外,神经纤维瘤还可以发生在人体许多部位。

整形外科医生王友彬用一段很生动的话描述神经纤维瘤:“这‘魔法’施在眼上,使他们的眼睛失明,陷入暗无天日的世界;施在骨骼上,使他们的骨骼发育不良;施在大脑上,在那里长出可以摧毁大脑中枢的肿瘤。”

正因为神经纤维瘤发病早、病程长、发病缓慢,早期往往被忽视和误诊,使之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那么神经纤维瘤的诊断指标到底有哪些,乔群教授告诉我们——

I型神经纤维瘤的诊断标准

1987年7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表公报:对同一患者存在下列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者可以诊断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①对于青春期以前的患者,周身可见6个以上的、直径大于5mm的咖啡牛奶斑,对于青春期以后的患者,上述直径应大于15mm;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或一个丛状神经纤维瘤;③腋区或腹股沟区雀斑样色素斑;④视神经胶质瘤;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Lisch结节,及虹膜色素错构瘤;⑥特征性的骨骼病变,如蝶骨发育不良、胫骨假关节形成、长骨皮质菲薄等;⑦一代血亲中存在正规诊断标准确诊的神经纤维瘤病患者。

肿物到底应不应该手术切除?

记者在网上查到,神经纤维瘤最好不要手术治疗,除非发展迅速或者肿物巨大者。对此,乔群教授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神经纤维瘤应越早治疗越好,由于神经纤维瘤血运非常丰富,手术时容易发生大出血,应该在瘤体还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及早治疗。神经纤维瘤容易复发,采用多次小手术方式可降低一次大手术带来的风险。”

由于I型神经纤维瘤往往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如果不及时干预,常常发展至无法收拾的地步,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严重毁容、术中大出血,以及术后创面无法愈合。乔群教授告之皮下神经纤维瘤手术切除的三个原则:

一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能够斩草除根或肿瘤刚刚引起畸形的时候,将肿瘤全部或部分切除。

二是多次手术。神经纤维瘤瘤体的手术治疗,就像园丁修整花木,需每隔一段时间,剪除蔓条逸枝,始终保持花木应有的形态。神经纤维瘤不能一次切净,可能会继续生长。维持正常形态的方法就是在出现畸形苗头时,将长出的瘤体切除。

三是恢复形态。对那些已形成“象面人”的畸形患者,治疗原则是根据瘤体形态进行肿瘤的部分切除,使病人基本恢复常人面容。

 

  乔群主任补充道,这三条原则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上文提到的三个案例,小玉术中未发生大出血,术后恢复良好,现已出院。芸芸由于忽视病情,失去了左上肢、左侧锁骨和三根肋骨,在整形外科行厚皮瓣移植术,终于封住了创面。而大成则在栓塞术后发生大出血,不治身亡。对于神经纤维瘤,还需引起大家的警惕,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到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整形外科和神经外科就诊,一旦诊断尽早治疗,以防止这双丑恶的手,毁掉患者幸福美满的生活。

 

23、超声指导下的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正术

整形外科 王春虎

 

古人曾用“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来描写自然界中具有显著特色的两种动物。而用这句话来阐述超声与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正术的联合应用也恰如其分。

“鹰眼疾”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超声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超声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来辨别人体内的不同组织,再结合解剖学知识、正常与病理的改变,便可判断出器官的病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越来越像一对鹰眼,警惕的监视着人体内的变化,守卫着人类的健康。

“马蹄轻”外科手术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既解除了病因,又不给患者造成更多的损伤,一矢中的,手到病除。就像骏马疾驰而过,却只留下浅浅的蹄印。

那么能否将超声的灵敏与手术的轻巧结合在一起呢?其实这种例子早已数不胜数。现在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患者修复也可以享受这一完美结合带来的益处。

在整形外科中,经典的I期唇裂修复术(1岁之前)注重唇畸形的修复,鼻畸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修复。而随着年龄增长,各个患者唇裂畸形程度、鼻部微结构发育情况、Ⅰ期手术效果等已各不相同 ,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严重程度也迥然各异,因此手术设计无法一致,进而手术后的效果更是千差万别。

那么整形外科医师能否借助于先进而精确的超声技术事先了解鼻部组织的畸形状态,进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以更好地矫正鼻部的畸形呢?对此,我院整形美容外科和超声科的医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率先开展在鼻部超声指导下进行的唇裂继发鼻畸形修复术。

鼻部内部组织较为精细,通常以毫米来计量。因此,现代化的CT、核磁等检查价格昂贵,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此时,超声便显示出了它在鼻部探查中的巨大优势,它具有放大效应,可清楚的辨别鼻部的组织结构,了解唇裂继发鼻畸形的原因,并且具有无创、简便、无辐射等优势。

而整形科医师更是将精确的诊断技术与精湛的手术技巧相结合,采用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直接解决引起鼻部畸形的原因。此外,借助于超声的探查,整形外科医师认为,软组织也可对鼻部畸形有一定影响,亦可能需要手术处理。而这种理念在国内唇裂鼻畸形的修复中堪称先进。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超声诊断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手术治疗的目标在于解决问题,二者珠联璧合,相映成辉。超声技术与手术技巧的完美结合必将给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带来福音。

(注:超声技术还可应用于鼻尖肥大及其它鼻整形术。)

 

24、沉痛悼念我国中西医结合专家史济招教授

中医科

 
 

庄严肃穆,哀乐低回,中西医结合专家史济招教授遗体告别仪式于4月7日在协和医院告别厅举行。史济招教授安睡在鲜花翠柏丛中,灵堂上方悬挂着“沉痛悼念史济招教授”的横幅,两侧的挽帐“品高悬壶恩泽四海入青史;德重济世贤招五湖传国学”浓缩了史济招教授一生的丰功伟绩。

前来送行的有协和医院的各级领导、北京医院的多位领导、史老的家亲挚友、医学同仁、学生晚辈,还有海外学者及其病友等,他们都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与敬爱的史济招教授作最后的诀别。尽管史老生前反复嘱咐,“后事一切从简”,讣告也仅在医院内发布,但是前来吊唁的人们还是把告别厅挤得水泄不通。其中一位经史老治愈的老人手捧鲜花泪眼婆娑,不停地说:“是史大夫给了我今天的生命,我才能来与史大夫再见上一面……” 

史济招教授是协和医院中医科创始人,为学科的建设,人才培养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在临终前还为中医科的发展出谋划策。她勤于临床,重视实践,从医六十八年从未脱离过临床一线。她善于将中医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诊断相结合,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平易近人,不鉴贫富,一视同仁,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史济招老主任一生不求奢华,不慕虚荣,不图回报,她追求卓越,严谨求精,德艺双馨,用她平凡的足迹走完辉煌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史济招老主任的逝世,给我们带来了极大悲痛。我们决心化悲痛为力量,用她的精神勉励后学,用她的医德教育晚辈,用她的医术造福病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告慰老师的英灵,让我们的老主任永远含笑九泉。

 

25、史济招教授生平

 

史济招教授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中国共产党员,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北京协和医中医科创始人。

史济招教授,江苏溧阳人,1941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曾就职于上海医学院教学医院、上海沪东医院、全国政协保健室、山东医学院。1953年调入协和医院内科胃肠组工作,1955年受我院委派,随我院中医顾问、北京名医施今墨学习中医;1957年参加全国第二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系统学习理论。并向名老中医任应秋、李重人、陈慎吾学习经验,从此走向中西医结合道路,成为北京协和医中医科创始人。

史济招教授曾任中国科协中医组委员,卫生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内科学杂志》及《中医杂志》英文版、《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报》等职。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全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史济招教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热爱中西医结合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医疗工作六十余年,视病人如亲人。把能够为病人解除痛苦作为她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她对病人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不收财物,不计报酬。她坚持对疑难疾病追踪观察,从而找出治疗规律,有些特殊病例的随访居然长达30年。她对病人的极端负责和她崇高的职业道德,在同行和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深受病人的尊敬和爱戴。

史济招教授毕生致力于肝病的研究,勤于临床,重视实践,善于将中医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诊断相结合,继承名中医的临床经验而又有所创新。经过长期细致的临床观察,首次提出慢性肝炎患者的瘤及瘤样增生发病率远较无肝炎患者为高的学术观点,还发现某些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病症与慢性肝病密切相关,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她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并根据中医辨证的理论分析、总结大量临床病历,发表近百篇医学论文,有很高学术价值。曾主编的《消化道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与《中医辨论治100例》,对指导临床医学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推动中医走向世界,提高中医医师的对外交流能力和水平,曾针对中医术语如何用英文表达自编教材,举办了多次中医学习英语学习班。1981年2月曾应邀赴美国参加中美文化协作,为美国国家图书馆编目800部中医古书,供世界学者参考;1983年为罗希文的英译《伤寒论》一书进行校对;2005年又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出版《中医辨证论治100例》。对中国中医药学走向世界起到世人瞩目作用。

史济招教授关心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中医科的发展和建设呕心沥血,做出不懈的努力。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大批的中西医结合优秀人才。直至耄耋之年,还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的指导工作,将一生的临床经验毫不保留地传给后人,为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竭尽全力,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她时刻关心中医科的发展与建设,即使在病榻上仍然为科室发展出谋划策。今天中医科能够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全国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药示范单位”,是史济招教授毕生努力和奋斗的结果,是史济招一生心血的凝聚。

史济招教授为中西医结合事业不懈努力、勇于拼搏的一生,是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一生。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讣    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离休干部、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创始人,原中医科主任史济招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4月1日16点58分去世,享年91岁。

 

26、缅怀史济招大夫

原中医科主任  张育轩

 

我与史济招大夫相识并在同一家医院共事,是从1954年开始的。那时,我刚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在张孝骞主任和史大夫等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工作了4年。1958年秋,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西医学习中医,发掘、提高中国医药学”的号召,医科院所属各院所共派出主治医师以上人员18人,参加“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我跟史大夫在一起度过了一年多同窗共学的日子。1960年回来后,医院领导委派史大夫和我筹建中医科,从此,两人开始了共事几十年的崭新历程,并在为中西医结合事业而奋斗的共同实践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61年,以史大夫为主任的中医科正式宣告成立。开始全科一共7人(包括针灸、煎药各1人),主要医疗任务是西医病房的中医会诊和每周两次借用内科诊室的中医门诊。经过史大夫的积极争取,一年后开设了独立的中医门诊,借用内科的2位住院医师和几张病床,作为临床科研观察之用,但“实验室”也只有一台显微镜和一个外行的“技术员”。条件之差,困难之多,可想而知。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史大夫还是满怀信心带领我们对慢性肝炎的研究做出了成绩。缅怀往事,深感中医科之所以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规模,除院领导的支持外,无不凝聚着史大夫几十年的心血。在与史主任多年的共事中,看到从事西医多年的老大夫,能暂时放下西医专长来学习中医,为中医科的建设,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花费了那么多的精力,令我十分钦佩,深受感动,时刻激励着我要以史大夫为榜样,努力完成好作为助手的工作。在祝老和史大夫退居二线之后,努力做好科主任的接班工作。

史大夫十分重视培养科里中西医结合接班人的工作,时刻不忘“要掌握好中、西医两套本领”的言传身教,除在职时认真带好研究生,经常在肝炎组内介绍国外某些新知识外,在退休多年已是80岁高龄时,还担负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事部的师承工作,选带了两名徒弟,每周出两天门诊,向他们传授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临床经验。在2005年87岁时,她还以极大的毅力,不辞辛劳地将从医60年的临床经验撰写成中英文对照的《中医辨证论治100例》专著,推动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和向国外传播中医药学。

史大夫在“西中班”学习时,对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及中药、方剂等的学习非常努力用功,学习成绩很好,她对继承中医老大夫的临床经验,也十分重视。史大夫之所以对补中益气汤情有独钟,就是在跟随北京中医学院原教务长李重人老师学习期间,看到李重人老师灵活应用该方所取得的突出疗效,从而实践于临床。随证加减化裁用于临床多种病证,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在医疗工作中,史大夫一贯非常重视中医的问诊和西医的体检,通过仔细的查体,经常能发现某些对诊断和用药极有帮助的阳性体征。她对慢性肝炎患者较常伴发瘤及瘤样增生的研究,就是从发现阳性体征所启发而开始的。这一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极大关注。

由于史大夫对病人态度和蔼,看病认真细致,深受病人的信任和爱戴,找她看病的极多。所以每次门诊都不能按时下班,她却毫无怨言。她对医术精益求精,坚持以中西医两套本领为广大病人服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敬爱的史主任已离我们而去,但她为中西医结合事业无私奉献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我们全科同志,一定会继承好她的遗愿,把协和医院的中医科发扬光大,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以告慰她在天之灵。史大夫,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