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文关怀
内科历史人文访谈活动对话武永吉教授
时间:2020.01.08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血液内科 庄俊玲 内科党总支 贾青 作者:血液内科 庄俊玲 内科党总支 贾青

2019年10月23日,由内科党总支、内科学系主办的“口述协和——内科历史人文访谈系列(八)”活动在内科楼四层多功能厅举行,此次访谈对象是血液内科武永吉教授。

武永吉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协和血液内科的发展历程。首任主任邓家栋教授和曾宪九教授是同学,在内科完成住院医师和总住院医师培训后到哈佛医学院访问学习,师从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George Minot,回国后开展血液疾病的实验室检查,1956年奉命到天津创立了血液学研究所,即今天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因此,邓家栋不仅是协和血液内科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现代血液学的奠基人。他的学生张安接任协和血液内科主任,为传承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张安大夫曾提出白血病的“525”治疗方法,诱导缓解率高达60%~70%,这一方案得到其他医院的广泛借鉴。武永吉教授还谈到,在张安教授的指导下,他的第一篇论文《白血病的化疗》于1974年发表。此后张之南教授、李蓉生教授、骨髓形态室的李德高老师等,一代代传承着血液内科的发展。

武永吉教授特别指出,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与追求高精尖的学术水平之间并不矛盾。协和坚持考核“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提高临床水平的根本途径。当年他们在临床实习阶段就要考核实际病人,包括问病史、查体、操作三大常规以及有针对性的检验,考核2次不合格就要被学校劝退。协和著名热带病专家钟惠澜教授曾带教过张安大夫,强调黑热病诊断的金标准是找到利什曼原虫,张安遇到疑似病人,多次在骨髓片和血片中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了胞内的原虫-利杜氏小体。武永吉和葛昌文有一次到外地急会诊,一名9岁男孩高热、贫血、血小板减少,怀疑白血病,他们仔细追问出浓茶色尿的病史,查体有黄疸、脾大质软,初步判断有溶血和近期感染。经骨髓穿刺发现了血细胞内疟原虫的滋养体,应用氯喹治疗后病情很快好转。武永吉教授说:“我们当年要经常下医疗队,什么样的病人都会遇到,如果没有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解决不了病人的问题的。”近二十年来,医学发展迅猛,知识爆炸,给年轻人带来了学习方面的压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打好基本功,学习高精尖才能提高医疗水平。目前中青年医师面对多重压力,不仅是工作强度、医疗风险、晋升发展等,还有住房贷款、抚养子女等生活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当摆正心态,尽自己所能努力做好临床工作和学习知识,同时寻找一些生活乐趣和爱好,减轻压力、愉悦身心。最后,武老师谈到血液内科乃至协和所传承的精神。一是尊师爱徒、敬老携幼。团结和谐的气氛更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学科发展。另外,做好临床工作,必须打好基本功,只有保持这份矢志不渝的初心,才能担起人民性命相托的使命。

武永吉教授生动诙谐的讲述,引来阵阵掌声和欢笑。骨科林进教授表达了他对严谨勤奋的武永吉教授的敬佩之情,当年在内科实习时武教授曾是他的上级大夫,对他影响深远:当大夫要“干得好,内外兼修,秀外而惠中”。

“从医若只如初见”,众多前辈始终都在用自己的无私、自律为年轻人树立榜样。活动最后,周道斌主任做总结发言,指出唯有发奋努力,传承协和优良传统,才能激励后辈,做大做强血液内科。

武永吉教授受访现场

武永吉教授与参会人员合影

图/陈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