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7年第8期《院报》内容
时间:2007.05.24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第8期总第79期 2007年5月25日

第1版  2007年5月25日  协和要闻

 

1、  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慰问我院护理人员

 

 

    本报讯(记者 李莉)国际护士节前夕,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一行来我院亲切慰问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为护士们献上鲜花,并与护士们座谈。

 

    座谈会上,刘谦院长简要介绍了我院的护理工作,同时感谢卫生部领导对我院护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马晓伟副部长在讲话中对我院护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护士与病人接触最直接、最广泛、关系最密切,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马晓伟副部长对我院护理工作寄予厚望,希望我院的护理工作能够成为全国的榜样,真正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和国际接轨,“立地”就是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2、  卫生部召开直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北京协和医院作大会交流发言

 

    4月29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直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由监察部驻部监察局申红中副局长主持。中纪委驻部纪检组副组长王大方传达了全国纠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卫生部机关服务中心、医科院肿瘤医院、广安门医院等五家医院分别作了大会交流发言。我院党委书记鲁重美同志、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方文钧同志参加了会议。

    鲁重美书记代表医院做了题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建立防——控长效机制”的大会交流发言,发言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一、弘扬协和文化,增强廉洁意识

    协和医院党委、纪委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来抓,以“严谨、求精、勤奋、奉献” 的协和精神,激励“协和人”,保证了医院各项工作惯性良好的运行。组织开展纪念老一辈医学家张孝骞、林巧稚、罗宗贤、许英魁等诞辰活动,同时对身边的榜样方圻、朱预、李太生、崔丽英、李汉忠、李冬晶、杜斌、史冬雷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岗位能手”等进行宣传报道。通过教育,“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理念深入人心,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廉洁行医的自觉性大大提高。通过协和文化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管理制度

    医院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干部的任免一律由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避免少数人说了算;医院新任命干部原则上采取竞聘的办法,严格履行竞聘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任前公示、党委常委会决定等程序;干部实行聘期制和试用期制;医院制定《关于实行中层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制度的暂行办法》,对新任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每年年终党委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组织对副处以上中层干部和科主任进行述职述廉考核,采取科室群众评议、医院评议、职代会和党风行风监督员评议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洁,达到总结工作、改进不足的目的。

    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及收入报告制度。实行重要岗位干部轮岗制度,按照人岗相宜的原则,对干部进行调整。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监督的同时,对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实行岗位轮换。医院还对年轻管理干部有计划地进行轮岗培养。

    三、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

    实行民主决策,执行院务公开。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规范院长办公会决策议事程序。建立了25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各委员会专家的咨询作用。健全职代会制度。

    注重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建设,规范接受社会捐赠资助行为,医院干部、职工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包括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交流,要填报有关审批表,使大家自觉抵制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净化医院的党风、行风和院风。

    中纪委驻部纪检组长李熙在听取了五家单位的发言交流后,发表重要讲话。他谈到,五个直属单位从不同侧面介绍了本单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情况和做法,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很好,值得各单位学习和借鉴。

    李熙组长强调指出:各直属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今年的工作任务:一、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工作,二、建立健全“三重一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制度,三、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四、认真落实今年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任务,五、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六、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纪检监察工作。

    会议号召各直属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取得党风廉政建设新的更大的成效。纪 委

 

3、  院党委要求各党总支、支部积极配合做好拆迁工作

 

   本报讯(记者郝新华) 4月30日,院党委就党组织积极配合做好拆迁工作召开了党总支、支部书记会议。各总支、支部正、副书记、党群部门负责人共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鲁重美书记主持。高文华副院长在会上介绍了北区拆迁工作情况及相关的政策。方文钧副书记对各总支、支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方书记希望各总支、支部在医院拆迁工作中发挥作用,把工作做细、做深入;认真分析本部门涉及拆迁职工的具体情况,逐一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及时反映他们的困难和问题,配合医院拆迁协调小组和科主任做好工作。

    鲁重美书记强调指出:北区建设从立项到现在已三年。现在是建设开工前的关键时刻。目前,拆迁工作是医院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米市宿舍拆迁关系着医院发展的大局,同时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作难度大,任务艰巨。今天召开总支、支部书记会议,向大家介绍拆迁工作基本情况和相关政策,同时,将米市宿舍职工名单发给各总支、支部,请各总支、支部协助做好工作。

    鲁书记介绍说,4月25日米市宿舍拆迁动员会后,院党委积极开展工作,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据了解,米市宿舍部分职工已陆续买房,为搬迁作好了准备工作。不少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服从医院大局,努力克服困难,在规定期内完成搬迁,为医院发展做出贡献。但每个职工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离退休老职工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因此,希望各总支、支部要深入了解情况,主动关心拆迁职工,特别关注离退休的老职工,向他们宣传、解释拆迁对北区建设的重要性,配合医院拆迁协调小组把拆迁工作做好,做细。希望米市宿舍的职工特别是党员、科主任在拆迁中能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推动北区拆迁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工程年内按期开工。

 

4、赵玉沛教授荣获“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本报讯 具有200年历史的“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是与“美国外科学院”齐名的国际最具威望的外科学院。2007年5月14日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授予仪式在中华医学会隆重举行。由120位英国外科资深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此次活动。英国驻华大使称此为英国访华的最大医学专家团队。中华医学会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吴明江副会长亲自陪同并三次演讲。

 

    著名的儿童外科专家,北京儿童医院87岁高龄的张金哲院士与我院赵玉沛教授同获此殊荣。在授予仪式上,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资深专家介绍了赵玉沛教授在外科领域的杰出贡献后,外科学院院长亲自为赵玉沛教授穿上了院士服、颁发了荣誉院士证书。随后,赵玉沛教授代表荣誉院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据悉,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在全球仅可授予150位荣誉院士称号,此前已经授予了145人,仅余5个名额,在国际上精心挑选后才决定授予2位杰出的中国外科专家。

 

    授予仪式后,中英外科就“外科教育与培训”进行了学术交流。我院基本外科马恩陵教授代表外科学分会、骨科翁习生教授代表骨科学分会分别作了报告。次日,以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长为首的所有核心成员来我院进行了半天的参观访谈,对我院的学术地位表示了赞赏,并向赵玉沛副院长表达了与我院在外科教育、培训、管理的标准化方面进行合作的意愿。  图文/国际合作处 周玲

 

第2版  2007年5月25日  护理专版

 

5、  士节前夕院领导向全院护士代表献花

6、光荣榜

 

    我院荣获首都护士迎奥运“双千日”文明优质服务系列活动“服务质量年”先进单位称号

 

    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授予MICU护士长孟彦苓“首都十大白衣天使”称号

 

                     护理部主任吴欣娟(中)在北京市卫生局召开的颁奖会上上台领奖

 

 

 

7、MICU孟彦苓护士长被评为“首都十大白衣天使”

 

                                      孟彦苓护士长(左一)

    本报讯(记者李莉)2007年度“首都十大白衣天使”评选活动日前揭晓。经过激烈角逐,我院内科MICU护士长孟彦苓同志当选。

 

   此次评选活动由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护理学会共同发起。今年3月,在各院申报的基础上,评委会从62人中遴选出20名“首都十大白衣天使”候选人。从4月23日至5月10日,20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照片和电视纪录片采取网上公示等方式,接受社会公众评选,票数排名前10名者获得“2007年度首都十大白衣天使”的称号。在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护理学会联合举办的“‘5.12 ’国际护士节暨‘优质服务年’启动仪式大会”上卫生部马副部长、北京市丁副市长等领导为10位获奖同志颁奖。

 

8、护理部成功举办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护理论文报告会

    本报讯 5月10日,护理部在业务楼多功能大厅隆重举办了“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护理论文报告会”,以学术交流的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卫生部医政司王羽司长、护理处郭燕红处长、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陈静副处长、老前辈董炳琨院长、护理学会黄人健理事长、护理中心巩玉秀主任、幺莉副主任、北京护理学会应岚秘书长等嘉宾以及在京各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应邀出席,刘谦院长、鲁重美书记、方文钧副书记、于晓初副院长、杨玉雯副书记、赵玉沛副院长、陈杰副院长及职能处室的领导也应邀到会。

 

    为了保证本次护理论文评选的公平、公正,护理部特别邀请了《中华护理杂志》刘苏君总编辑、《护理管理杂志》周霞主任、中国协和医大护理学院刘华平院长、陈京立副院长、李峥教授,我院科研处王博成处长和关健副处长担任评委。护理部吴欣娟主任主持会议。整个多功能大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报告会伊始,刘谦院长代表院领导向全院护理人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对近年来我院护理工作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同时感谢全院护理工作者为医院发展建设所作的贡献。王羽司长在会上,以幽默生动地切身感受强调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称赞护士们在平凡岗位上的无私奉献。

 

    本次护理论文报告会共有10篇论文参加交流,涉及调查研究、个案护理、专科护理等多种类型。经过专家评比,外科刘玮的《术前功能锻炼计划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行走功能恢复的影响》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外科王晓杰的《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及相关问题研究》、妇儿科孙静的《国际首例先天性绒癌患儿的成功护理》获得二等奖;急诊科孙红的《护生独立交接班对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五官科郭欣颖的《 ICU新护士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和门诊陶鑫的《鼓励家庭对极低体重儿的发展性照顾》获得三等奖,内科胡燕、关燕青,五官科王青,特需王欣的4篇论文获得优秀奖。

    赵玉沛副院长做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我院护理人员近年来在护理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同时,他表示要对全院护士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支持,多一份帮助,切实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为护士们创造更多的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护理部甘  泠  段丽丽)

 

9、外科召开护理论文报告会

    本报讯 5·12国际护士节前夕,2006年度外科护理论文报告会在我院四层多功能厅召开。护理部吴欣娟主任、郑建萍副主任以及张晓静总护士长应邀出席大会。吴欣娟主任对外科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及科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协和“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精神,在临床护理和科研等方面更上一层楼。赵玉沛副院长和王以朋院长助理在百忙之中致电,对外科护理论文报告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外科党总支书记王任直书记参加了大会并讲话,对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会还邀请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李峥副院长、梁晓坤教授和郭爱敏教授为所报告的论文进行点评。此次报告的9篇论文内容涉及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及专科护理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专家们提出的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让在座的护理同仁受益匪浅。

  最后,马玉芬总护士长以“2003-2006年外科护理科研的回顾与展望”为题,对近年来外科护理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她说,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外科各级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外科全体护理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外科护理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6年外科发表护理文章48篇,再次位居护理部排名第一。护理文章发表的数量及质量也有显著提高。2006年外科还有18项护理科研课题通过评审,获得医院科研经费的支持。2006年是收获的一年,2007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外科全体护理同仁将与其他科室团结协作、不断创新,为护理科研贴近临床、服务临床,并在科学化、规范化上有新的提升而共同努力。(文/图 外科  刘玮楠  王晓杰)

 

第3版  2007年5月25日医院要闻

 

10、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示范病房成立

    本报讯 (记者 郝新华) 5月11日,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示范病房挂牌仪式在西院阳光厅举行,医院党委书记鲁重美同志主持仪式,刘谦院长致贺词。

    刘谦院长在致词中代表医院全体职工对老年病房的成立表示祝贺。刘院长指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老年医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疾病管理模式发生转变,研究范畴随之扩展和深入,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涌现,相关的伦理问题、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2006年我院与美国Johns Hopkins医院合作申请到了CMB06-836资助项目——老年示范病房的建立和老年医学人才培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协和医院老年示范病房应运而生,它将为我院老年科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刘院长认为协和人应当有一种追求。他说: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协和的发展。协和对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影响深刻。我们要传承协和精神,并注入新的生机与内涵,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乃至人类的医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这是协和人的光荣,也是协和人的责任和使命!

    刘院长对医院老年病学的未来充满希望,希望老年病房依托医院整体优势这一平台,积极探索中国老年医疗模式,尝试与社区医院、关爱病房、家庭病房结合的途径,为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期待高层次老年医学专业人才脱颖而出,老年生命科学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并跻身于世界老年医学的最前沿。

    该项目负责人沈悌主任发表讲话中指出:廿一世纪的中国社会将逐步进入老龄化。对老年人群的社会关怀和医疗服务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之一。 院领导经过认真、全面的思考,决定发展老年医学,建设老年病房,为中国老年人的健康和现代老年医学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示范病房”的成立,希望这是建设我院老年医学学科的开端。老年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协和”医院的综合实力将是老年医学和老年病房的强大后盾。

    沈悌主任表示,我们将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发挥协和优势,使我们的老年病房有高的起点,与众不同,能在国内起到示范作用,使中国的老年人从中受益。

    老年示范病房负责人田新平副主任医师在讲话中感谢医院领导的信任,表示一定努力学习,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把老年示范病房的各项工作做好。

 

11、访美国Johns Hopkins老年医学中心有感

老年示范病房  田新平

    2006年圣诞节前夕,鲁重美书记率我院老年医学项目工作小组一行8人赴美国Johns Hopkins(JH)老年医学中心进行访问和考察。我们的老朋友Gerald Lazarus(老拉)和冷晓医生事先做了大量的工作,将访谈日程安排的紧张有序。访问期间,工作小组与JH的最高端领导人及老年医学相关的人员等30余人进行了座谈、交流。为了及时地总结、归纳大家在访谈中所获得的信息,在短短的5天内鲁书记主持召开了三次小组会议。就协和医院老年医学将来的发展及与JH老年医学中心的合作等展开讨论。

    JH分为二部分,一部分位于Baltimore市中心,另一部分位于Baltimore美丽的港湾附近,即Bayview Medical Center,JH的老年医学中心在Bayview Medical Center。JH的老年医学经历了50多年的曲折发展过程,在近20年才得到快速的发展。JH老年医学的发展反映了美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史,目前JH的老年医学代表着美国政府的老年医学卫生政策,在JH完成的许多项目为美国政府制定相应的老年卫生保健政策提供了依据,而美国政府也拨巨款给JH支持它的临床和基础科研项目。在JH的Bayview医学中心,老年医学中心的人员活跃在各个临床科室,各科室与老年相关的医学问题,都要请老年医学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会诊。据称Bayview有三分之一的医生都是老年医学中心的,其他科室也有很多人从事与老年医学相关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这次访问给我们大家印象最深的是JH的老年医学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在去JH访问之前,我们认为老年医学主要关心的是老年人所患的疾病,而JH的老年医学已经远远超出了老年疾病的范畴,涵盖了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是按照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将所有的临床科室组合在一起的综合服务,其中对老年人的健康关爱和服务占有重要地位。在经过50多年的发展后,JH已经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老年医疗模式,有完善的医疗转诊网络,不同病情的患者都有其相应的“出口”:治疗老年重症疾病的Acute病房、重症疾病稳定、不再需要心电监护但还需要高强度治疗的chronic病房(其中包括呼吸机中心,所有患者都是需要呼吸机维持生命或进行脱机前准备的患者)、以恢复为主的Long-term病房以及为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治疗、康复和日常生活培训的Nursing Home。除日常的老年门诊外,一些需要治疗但又不愿住在医院的患者,JH每天都有专车去患者的家里将他们接到医院门诊进行输液和康复治疗;如果患者在夜间出现急诊情况,JH老年科的医生和社区医生一起去患者家共同处理患者,商讨患者的去向。在这些病房中,主要是老年科医生进行日常的治疗工作,但还有许多临床及相关科室人员的参与,如进行创口处理的外科医生、与老年人跌倒预防和治疗有关的骨科医生、康复理疗师、老年营养师、经过特殊培训的护理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对患者的医疗和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健康指导。此外,JH还与社区医院建立了很好的转诊关系,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互相转病人,同时也吸收社区医生参与一些临床研究,对社区医生进行老年医学的培训。除了日常常用的仪器和康复设备外,JH的老年病房还有专为老年人设计的防跌倒的落地床、可以活动的躺椅和协助患者翻身、起床和穿衣的特殊装备,病房的洗手间和门的尺寸也是根据老年患者的特殊需求而设计的,可以说JH的老年病房充分体现了对老年患者的“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但美国老年医学的发展也存在经费短缺和国家投入不足的问题。

    我国正在大踏步地进入老年社会,据估计,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5亿,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问题将会很突出,而老年人都会因为老龄这一生理过程而出现与成年人不同的多种相关的健康问题,多数老年人会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群将是对医疗资源需求最多的人群。北京协和医院应该站在中国医学界的前沿,这次与JH的合作是我院发展老年医学的好机会。但我国的国情与美国不同,我们还不太富裕,面临着更严重经费短缺和国家投入不足问题,因此我们不能照搬JH的模式,应该参考JH老年医学模式,从美国老年医学的发展中吸取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发展自己的老年医学模式,为中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2、关于征集张孝骞教授图片资料和实物的通知

    今年12月28日,是我院已故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内科老主任张孝骞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届时,医院、内科学系、消化内科将与有关单位联合开展纪念活动,以缅怀张老的高尚情操和卓越贡献。

    为了反映张孝骞教授矢志不渝奉献医学事业的一生,总结他在治学、从医、为师、做人方面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以激励和鼓舞协和的后来人,并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医院拟在今年编辑出版《张孝骞画传》。为此,特向各有关单位、科室和个人征集张老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征集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 张孝骞教授工作、生活的照片,可以是照片原件,也可以是电子文件(扫描图片需要较高的分辨率,以保证质量),交照片时请附准确、简要说明(如 :照片摄于何时、何地,参加何种活动,照片中人物依次排序名单等)。照片原件经编辑室拍照后退还。

    2、 实物可与编辑组联系,由工作人员拍照。

    3、 联系方式 :

    (1)联系人 :林夕夕  杨敦干  郝新华

电话:65295985  65296810  65296804

传真:65127382

    (2)地  址 :北京协和医院教学楼925室   邮编 :100730

    (3)E-mail :xixi9830@163.com 或yangdungan@tom.com

    3、征集截止时间 :2007年6月10日

 

                                     北京协和医院党办、宣传处

                                           2007年5月17日

 

   

   13、 4月27日上午,我院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在北京东城昌蒲河公园、由北京市多家机构联合组织的“健康奥运、健康北京——迎奥运全民健康活动” 启动仪式,为闻讯前来的老百姓进行了义诊咨询服务。卫生部高强部长和北京市王岐山市长也参加了这一活动。图为耳鼻喉科青年医师查洋在义诊咨询现场。文图/团委

 

第4版  2007年5月25日        综合消息

 

14、我院医学中心将重新评审准入

  本报讯 5月11日,医务处在院朝会上宣布我院医学中心将全部进行重新评审准入。

    医务处刘宇副处长介绍说,根据卫生部和北京市卫生局指示精神,经过医院学术委员会和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医院将对我院的医学中心重新进行评审准入。重新准入申报的截止日期为5月31日,希望符合条件、有申报意向的科室向医务处提交申报材料,医院将在6月中上旬组织评审。此次评审将按照严格的准入标准进行,只有通过此次重新评审准入的医学中心才可以挂牌。

    刘谦院长在会上强调,医院非常重视学科发展,目前我院有38个医学中心,重新梳理医学中心是经过学委会和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的。这次没有申报的单位将被视为自动放弃,不再挂牌。希望各个中心发挥整合、横向的作用,如果仅为科室自身的纵向工作,不必要建立中心,中心的人员组成也不一定为本科室的人员,可以聘请其他科室人员,如果发展需要,还可考虑聘请外院人员兼职,组合成新的团队,以整合全院力量,加强合力。对于无人申报但医院发展需要的中心,医院会出面组建。中心申报评审不只这一次,今后医院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再次组织评审准入。同时还将采取措施,发挥中心实验室作用。宣传处

 

15、日前,行政处结合“全员学习培训”活动,举行了专题报告会,后勤员工约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苏宝田、李玉生、王济舟等14位同志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他们如何对待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做尽职尽责的后勤人。给大家留下了深深地感动和人生思考。现摘取部分事迹、感言供大家阅读。

 

平凡岗位诠释协和精神——后勤职工的发言摘录

 

   洗衣班苏宝田:

 

    我在协和工作12年,每天坚持清晨5点半到车间,最后一个离开车间,春夏秋冬风雨无阻!每天下班回到家腰酸腿疼,连饭都不想吃倒头就睡。但第二天,我会精神饱满地在洗衣车间忙个不停。儿子已经上中学了,但我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也没有送儿子上过一次辅导班。夏季车间的温度在四、五十度以上,全身衣服湿了又干,不知要有几个轮回。洗衣设备更新,面对新的进口设备,新的操作技术,我和科里领导一起,结合我院各科室洗涤布料的具体情况,反复实验,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合不同织物、不同颜色、不同温度及不同洗涤时间的程序。

 

    冷电班张华强:

 

    老楼空调已经使用了8年,长时间的使用把表冷气糊死,透不过风。在维护过程中,我们发现游韧锈成一体,分不清哪边是丝扣,哪边是平口。需要在敲打声中分辨方向,才好使用工具进行拆卸。我们凭着熟练的技术,在不足两米的狭小空间里,两个人密切配合,保证了空调整体拆卸维护,同时又没有影响病人休息。在责任的内在力量驱使下,我们油然而生的是一种使命感和归属感。

 

    保洁班周昱辉:

 

    17年来每天坚持6点半到医院,对门急诊等重要场所进行巡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由于工作性质所致,经常会遇到问路的患者。我们特意记下各科室的位置和大致的工作内容、检查的项目,为问路的每个病人做出正确的引导。工作意味着责任,只有认真、勇敢地担负起责任,我们所做的就有价值,才能就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就会获得人们的尊重和敬佩,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快乐。

 

    保洁班张海玲:

 

    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养成了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只要预报第二天是雨雪天气,就睡不安稳觉。冬天的一个周末,傍晚飘起了雪花,晚上11点多雪停了,考虑到天气寒冷早晨很容易结冰,我特意从家里赶到医院,带领保洁人员清扫积雪。

 

    锅炉班班长李玉生:

 

    我们班的师傅们象爱护自己的家一样地爱护锅炉房的每一套设备、每一件物品。将锅炉房管理得井井有条,收拾得一尘不染。住院楼采暖列管超过使用年限,需要更新。因各种原因,资金没到位,不能马上进行设备更新。李玉生带领全班人员群策群力,主动对列管进行特殊关照,修补漏点十余处,保证了冬季供暖正常进行。

 

    医用气体班傅建华:

 

    在维修中发现病房有废弃的表头,我们主动带回来修理,并用报废氧气表头的可用零件重新组装新的表头。对锅炉除氧罐进行改造,利用热力除氧改为药物除氧,即解决了氧对锅炉的腐蚀又降低了能源消耗。

 

    维修班王济舟:

 

    我主要负责西院区各种卫生设施及管道的维修。一次外科楼负一层顶棚内热水管漏水。顶棚内工作空间狭小,有闷又热,同时还有许多其他管道设施,操作十分困难。我拿起工具,钻到顶棚内一干就是2小时。

 

    杨宝华处长:

 

    多年的后勤工作,耳濡目染,老师傅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奉献的精神时时鞭策和激励着我。杨荫桐师傅对工作精益求精——一道墙砌得不完全合格,坚持拆了砌到合格为止;配电室的刘德荣师傅在新老配电室交替过程中,每天吃在现场,睡在现场,每一步骤每一项安排,哪怕是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考虑得很周全,使倒电工作一次成功;电话室老袁师傅被誉为协和“四大和气”之一;电梯司机肇师傅练就了一手开关电梯的绝活——“撒手平”......他们对工作一板一眼,毫不含糊,“竹板弓”——一个劲!他们身体力行践行着协和精神。赵惠文、王济舟、苏宝田、李玉生等优秀职工,为协和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内涵。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后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协和精神,学习身边的榜样,注重“敬业”,强调“责任”,不断提高思想素质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把后勤保障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

    来协和已43年。是协和培养了我。作为“协和人”深感自豪。我将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后勤工作贡献出我的全部力量。

 

于晓初副院长:

    平凡岗位也能造就成功人生

    听了老中青师傅的发言我很感动。他们是一群岗位平凡但事迹不平凡的普通工人。他们的工作似乎简单平淡,但他们努力奋进,积极向上,充满自信与骄傲;他们热爱医院,热爱本职岗位,把身边的小事做透,把自信、激情溶入到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辛勤的双手,营造了整洁、安静、舒适、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保证了医、教、研、管工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他们的人格魅力令人钦佩不已。我们从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示,这就是:平凡岗位同样可以取得骄人业绩;平凡岗位同样可以造就成功人生。他们是我们“后勤人”的真正榜样!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从普通到优秀的距离。我希望后勤全体职工向他们学习,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做好医院后勤工作多提合理化建议,出“金点子”,并广泛开展技术练兵活动,用智慧和巧手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医院。

宣传处

 

16、图片新闻:

 

 

    近日洛克菲勒第五代孙子来我院访问,了解了医院近况,参观了老楼楼区,观看了院史陈列馆的图片展览并签名留念。

    洛克菲勒第五代孙子(中)在国际合作交流处马恩陵处长(左)和特需医疗部李学文老师(右)的陪同下参观院史陈列馆。文图/寇杰

 

第5版  2007年5月25日        资讯·技术·新知

 

17、面向健康    面向公众    面向核医学

“2007中国核医学周”成功举办

    本报讯 5月19日~25日,由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等单位协办的“2007中国核医学周”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各大医院核医学科的近40位专家学者以朴实生动的语言、热情诚恳的态度、耐心细致的讲解、周到有序的服务为广大社会公众和各界医务人员进行了以“核医学与健康紧密相关”为主要内容的精彩科普讲座和免费义诊咨询大型活动。

    此次活动,各地各界到访者每天达数千人次。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sohu网以及各大报纸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充分显示了广大社会公众和各界医务人员对“核医学”的重视与渴望。

    此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该项活动提炼核医学精华,打造拳头项目,精品检查,精品治疗;让广大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尤其是非核医学专业的临床医生更透彻地了解核医学及其优势项目,更快捷、有效地为患者服务。本着这一宗旨,北京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李方教授在启动仪式上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 :50多年历史的核医学在医学领域里虽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它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学科!核医学知识固然深奥,但归根结底,它是为老百姓服务的。通过此次活动,希望大家认识核医学、了解核医学、熟悉核医学,使核医学真正地贴近老百姓,更好的为大家服务。随着核医学新技术的不断诞生,我们相信,核医学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中华核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核医学会主任委员、301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田嘉禾教授,中华核医学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铁教授,中华核医学会秘书长、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宣武医院PET中心主任马云川教授,北京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荣福教授,北京核医学分会秘书、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李春林教授,北京核医学分会秘书、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  教授等专家学者到会并分别做了精彩的专题讲座。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充分认识核医学的平台,为非核医学的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提高核医学知识水平的平台,为核医学界各医疗机构之间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学术交流的平台。           (核医学科  李从心)

 

18、第二届北京协和国际呼吸病学术峰会召开

    本报讯 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朝阳医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于4月27~29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反映出21世纪初国内外呼吸内科学的最新进展,内容丰富、新颖,侧重临床,学术气氛十分浓厚,对实际医疗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约7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院呼吸科朱元珏教授、院党委副书记杨玉雯同志和朝阳医院院长王辰同志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会议邀请了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其中CHEST杂志主编 Richard Irwin 教授作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的精彩演讲,Mahmoudi医师的专题报告是“肺栓塞的治疗”。国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林耀广、王辰、李龙芸、刘又宁、俞森洋、何权瀛、康健、陆慰萱、姚婉贞等到会并作了讲演。讲演内容涵盖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肺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肺真菌感染及机械通气等诸方面。

    本次会议特安排了“疑难病例讨论”,获得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应。会议为广大呼吸界医务工作者建立了一个新的学术平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交流、推动了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本次会议前还召开了“CHEST中文版第三届国际核心期刊投稿专题培训班”。      (蔡柏蔷)

 

19、让生命更美好———协和早产儿联谊会

    本报讯(记者 李正红)让协和医院儿科的医护人员期盼已久的早产儿联谊会于5月12日在对外友协举行。联谊会请回了曾经在NICU住院的早产宝贝们,虽然他们已经出院回到父母身边,但医护人员一直惦记和关心着他们的成长。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前,协和儿科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为早产宝宝们庆祝节日。

    参加联谊会的小朋友都是早产宝宝,出生体重都小于1500g、出生时的胎龄都小于32周,在住院期间都要住暖箱,靠呼吸机和肠外营养来维持生命,而现在都健康成长、活泼可爱。参会的宝宝最大的已经7岁,最小的只有几个月,小宝宝们参加了爬行比赛,不在乎是否取得第一名,只在乎这生命中的第一次比赛 ;大一点的孩子们进行了游戏和表演,争先恐后地上台唱歌、背诗,不在乎节目是否精彩,只在乎勇于表现自我;“神秘嘉宾”小丑的出现更是让孩子们欢呼雀跃,精彩的魔术表演让孩子们兴奋不已。胎龄最小的宝宝只有25周,现在已经5岁,刚刚得了幼儿园的识字冠军,现场为大家背起了三字经;出生体重只有800g的宝宝也已经4岁,身体健康还喜欢游泳;曾经患败血症的宝宝已经长的像个“大小伙子”,积极配合现场的小丑表演…。看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到场的医护人员感到无比的欣慰。联谊会准备的节日蛋糕让小朋友们非常高兴,又恰逢当日是张协和小朋友的周岁生日,大家一起为他庆祝了生日。因为联谊会的次日就是母亲节,每个宝宝的成长都离不开妈妈的奉献,联谊会还为每个宝宝准备了一支康乃馨,让他们亲手献给妈妈,这个环节将联谊会推向了高潮,而妈妈们和宝宝们的合影更是给这个联谊会留下了精彩的瞬间。

    联谊会现场,王丹华教授、丁国芳教授、董梅教授等为年轻的父母答疑解惑,提供咨询服务,八十高龄的籍孝诚教授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此次活动,看到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籍教授开心不已。

    相关链接 :早产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各种营养物质的储备不足,因此出生后面临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围产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与治疗技术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早产儿不但能够存活下来,而且生存质量不断改善。我院儿科自1997年开始建立高危儿(包括早产儿)的系统随访制度,专人负责NICU出院早产儿的定期随访,并有一整套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的方法和训练指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不断完善。本版摄影/  陈媛

 

20、耳鼻咽喉科主办北京市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学术会议

    本报讯 由我院耳鼻喉科主办的北京市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07年第二季度学术会议于4月3日在我院北配楼3楼阶梯教室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频率特异性听性脑干反应(fsABR)在儿童听力诊断中的应用。参加会议的有80余人,包括北京市6家儿童听力诊断中心以及南京、内蒙、山西、山东等共18个单位的医疗技术人员。

    会上,我院耳鼻喉科倪道凤教授和商莹莹住院医师报告了国际fsABR研究的概况和我们临床研究的结果。徐春晓副教授报告了我们新发现的婴儿良性阵发性斜颈合并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病例。北京同仁医院黄丽辉教授、北京儿童医院刘世琳教授也介绍了他们在儿童听力诊断工作中的体会。报告结束后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北京市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学术会议目的是促进北京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儿童听力诊断工作的发展,会议每季度举行一次,已有3年历史。随着其学术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参会人员逐年增多,会议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重视。(耳鼻喉科  商莹莹)

 

第6版  2007年5月25日  资讯·技术·新知

 

21、ICU需要何种临床思维

特约记者  王雪飞    本报记者  郝新华

    日前,北京协和人十分看重的本院2006年度医疗成果奖评选揭晓,由加强医疗科(ICU)主任刘大为率领的医疗团队夺得一等奖。在作为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的北京协和医院,强手如林,竞争之激烈自不待言,但从资历来看恐怕只能算“小字辈”的加强医疗科何以能够胜出?

    经过一番采访,记者发现,ICU团队的胜出,不在于他们的设备比别人优良,操作技术比别人精湛,他们胜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即善于抓主要矛盾,立足过程看问题,综合各方意见及时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决策。

抓主要矛盾

    2006年9月,在延吉重大车祸中受重伤的60岁台湾女患者,因在当地医院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通过国际救援组织连夜乘飞机转至北京协和医院。患者入院时高热、进行性呼吸衰竭,血压下降。影像学检查提示多发骨折,包括右第3.4.7肋骨骨折合并双肺挫伤、血气胸、连枷胸;右耻骨上下肢骨折、右髋骨骨折、右肩胛骨骨折。

    面对随时有可能逝去的生命,刘大为等冷静处置: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肺不张,果断以支气管镜探查术,解决了肺挫伤血性分泌物所致的堵塞性肺不张;通过有效固定和引流解决棘手的血气胸、连枷胸;同时严密观察可疑的腰椎及神经受累;警惕创伤、卧床可能继发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以及致命的肺栓塞;警惕多发创伤后延迟的内脏损伤……

    最难的,是救治这类严重复合创伤患者常常遭遇的多重矛盾:抗凝与出血、镇痛与痰液引流所需患者意识清醒、骨折所需的制动与血栓栓塞等等,他们多方权衡,突出解决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矛盾,精细调整用药,慎对每一步操作细节,终于达到一个又一个平衡。患者病情逐渐稳定,1周后转出ICU。2周后出院返台。

    前不久,一位肺癌术后患者在出院途中,突然倒地,呼吸、心跳全无。好在离协和医院不远。家人急忙将患者送入协和ICU抢救。医生检查发现是极其凶险的肺栓塞!患者急需溶栓,但是溶栓抗凝治疗却是肺癌术后的一大禁忌,一旦出血不止同样会致命。刘大为等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承担风险,哪怕患者只有0.1%的生还希望,也要搏一搏。最终,患者得救了。

22、只要疾病还在进程中就有希望

    刘大为说,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都有或长或短的逐步进展过程,只要疾病还在进程中,医生就有机会制止或扭转它。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的刘大为,是国内最早提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过程论”学说的专家。ARDS是危重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它一直被国内外看作病人生死临界的一个指征,认为病人一旦出现ARDS,基本没有挽回的可能。但是刘大为在研究中发现,ARDS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那些只具有部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指标的准ARDS病人并没有到达无可挽回的地步,他们正在通向ARDS的路上,医生随时有可能伸手把他们拽回来。

    某大企业的老总因过敏发生严重的感染性休克,被送入协和ICU病房。这种疾病很罕见很棘手,全世界到目前为止共发生7例,其中5人不治身亡。当时,病人家属对协和信心不足,要求把病人转到美国,或从美国请专家来诊治。刘大为却心里有底,自己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对感染性休克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氧输送与右心功能支持等系列研究。这个罕见病人的到来,恰恰是一次难得的检验研究成果的机会。他密切应对疾病进程,步步为营,冷静决策,经过全科人员一致努力,终于成功挽回患者生命。当得知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刘大为和同伴们开心极了。

    正是在“立足过程看问题”的科学理念指导下,2006年协和加强医疗科全年患者死亡率已经下降到7%以下,在全国名列前茅。

大主意还得自己拿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ICU的病床数要占到医院总床的20%左右。在我国,重症医学也是发展势头较猛的“朝阳学科”。但刘大为表示,ICU只负责“经营”危重疾病这一块,与别的学科之间的关系只能是相互补充,而不能是替代。因此他们常常请各科专家来ICU会诊,听取他们的专业意见。当然,ICU医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最终的大主意还得自己拿。

    据报道,几年前,某医院ICU曾给一位患者同时用5种抗菌素。原来,该病房请了5位专家会诊,每位专家都提出使用一种抗菌素的治疗意见,而且从各学科角度来说都有道理,于是,ICU医生全盘接纳了。刘大为认为,一个合格的ICU医生,不应当全盘照搬,“应该将各种意见统一协调起来,做出最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决策”

    因此可以说,遵循危重医学学科自身的规律,保持必要的独立思考判断空间,是ICU医生做到抓主要矛盾和立足过程看问题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该成果获2006年度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

 

23、泌尿外科成功举办全国首届慢性前列腺炎诊治与研究进展学习班

    本报讯  4月19日至25日,由我院泌尿外科举办的全国首届慢性前列腺炎诊治与研究进展学习班如期举行。以基层一线医生为主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共122人参加了学习班。包括院士及众多权威专家在内讲授的22个精彩的专题报告,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慢性前列腺炎是目前临床中的疑难杂症,由于发生率高、发生机理复杂、临床难以处理等业已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许多一线医生在面对前列腺炎患者时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迫切需要更新知识。而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点不断出现,为医生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和提高创造了条件。

    北京协和医院举办的首届“慢性前列腺炎诊治与研究进展”学习班,授课内容由泌尿外科主任李汉忠教授、朱积川教授、李宏军教授等精心确定并不断调整, 5天半的授课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本次学习班得到了在京的众多相关专家的热情鼓励和大力帮助,所邀请的诸多讲者均是本专业领域的知名权威,包括郭应禄院士、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朱积川教授、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贾金铭教授、著名的老前辈鲍镇美教授、夏同礼教授、杨文质教授、曹兴午教授、张志文教授等。各位讲者的精彩学术报告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习班的授课内容主要从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诊疗规范等多层面展开,包括新技术、新进展、热点与有争议的难点问题,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特点。学习班采取了授课与讨论相结合的策略,遇到疑难问题,学员可以直接提问,使得课堂十分活跃。即使是在课间休息时,许多学员也抓住讲者激烈讨论。

    针对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问题严重、医生对相关知识严重缺乏的情况,学习班邀请了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的魏镜主任进行讲解。魏镜教授精彩的报告让学员们体会到一种艺术的享受。

    会议期间,在郭应禄院士、朱积川教授的主持下,分别开展了多位专家联合咨询解答学员疑问的大型讨论会,学员们纷纷将多年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咨询、讨论,并最终基本达成共识,得到满意答案。

    参会的多数学员对此次课程安排和会议组织非常满意,感觉到通过这个学习班让大家系统全面地了解了前列腺炎的相关知识。(文图/泌尿外科 李宏军)

24、让我们为“创建无烟环境,构建和谐社会”行动起来吧!

    本报讯(记者 战春丽)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二十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创建无烟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创建健康清洁的工作和公共环境,做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工作,卫生部、全国爱委会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开展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

    本次世界无烟日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吸烟和环境烟草烟雾危害的认识,两部委要求各级卫生、爱卫部门因地制宜地开展控烟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被动吸烟和烟草烟雾危害的认识。同时,加大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烟立法以及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无烟草广告城市活动;各奥运举办城市要尽快出台“无烟奥运”行动计划。

    据有关报道,烟草是唯一一种能使人致命的时尚消费品,带给消费者的危害是人人皆知的,但人们总是抱有侥幸心理不愿放弃,认为疾病和癌症距他们甚远。然而,烟草的危害可以让半数以上吸烟者患病死亡。每年全世界就有100万以上人因肺癌死亡,而因心血管疾病、其他疾病并发症死亡的人数并不在其中,其主要元凶是吸烟。仅中国就有3.2亿多吸烟者,吸烟人群更趋向于年轻、女性、学生。如此发展,控烟宣传将是一个轮回接着又一个轮回的持久战。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仅北京市每3-4个癌症死亡患者中就有1个死于肺癌。肺癌死亡居中国癌症死亡首位。控烟势在必行!

    烟草使人成瘾、危害健康甚至致人死亡。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吸烟会对身体各脏器带来损害,心脏病、卒中、肺气肿及加快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等,更可怕的是可使身体致癌,口、舌、鼻咽癌、以及肺癌等。

    被动吸烟,又称“二手烟”,其危害不亚于直接吸烟,烟草的烟雾可被动吸入到人们的体内,而被动接受“二手烟”的人群大多是妇女和儿童。怀孕妇女吸入“二手烟”,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轻易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的发育造成直接影响,造成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从而引起呼吸暂停,婴儿猝死综合症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儿童是不能主动避开“二手烟”的,但大多数家长吸烟不会在意孩子是否在场,长期以久为孩子的健康埋下隐患,无形的杀手正慢慢的伸向孩子们,也许您的孩子在十几二十年后将死于烟害,为了孩子们和自己及家庭的健康赶快来戒烟吧!

    2005年世界无烟日的宣传口号是:“卫生工作者——控烟的表率”、“劝阻吸烟——卫生工作者的职责”。据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的调查表明,我国医务人员吸烟状况令人堪忧,某些地区医生吸烟率高达55%。医生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尤其是外科医生,手术时间长,精神高度紧张,吸烟常常是外科医生缓解压力的法宝,在医生办公室、楼道内时常会看到身着白大衣的医生在吸烟。医生的行为举止可直接影响到宣传控烟的有效性。医务工作者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形象大使,更应该在控制烟草危害的宣传中发挥带头作用,带头并倡导人们摒弃不良卫生行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医务人员放弃吸烟的嗜好并成为戒烟咨询专家,做真正意义上的控烟表率。

    2008北京奥运会已进入倒计时,“绿色奥运”是举办主题,创建“无烟奥运”的行动计划已经开始,让我们共同参与到“创建无烟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来吧!

第7版  2007年5月25日医师论坛

25、急诊医学的实践与理论

急诊科 马 遂教授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社会现实,改革开放20多年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也是现实,这两者的结合对医疗的影响之一是急诊病人增多,而且重病人多。2003年的SARS事件中,急诊和CDC一起首当其冲,经历了重大考验,蒙受了重大牺牲,也暴露了我国急诊欠发达的窘境。

 

    SARS后国家、社会、医院领导普遍认识了急诊对服务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可或缺的社会作用。几年中,急诊事业包括院前急救系统和院内急诊科室普遍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我国急诊医学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院前急救网络普遍建立和加强,院内急诊室在多数地方升级成了急诊科,一直混乱如火车站的就诊环境有了根本改变,医院建筑专业开始有了急诊设计的专题。但国际横向比较下,我国急诊仍然处在欠发达和发展中之间的位置。急诊急救在我国各地还在发展和尴尬之间徘徊。突出问题是:院前急救怎样可持续发展?院内急诊与其它传统专业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急诊专业独立晋升问题虽在多数省市已解决,但仍不能吸引年青医师热情投入?。各种问题似都与急诊急救在现有体系中的定位相关。和所有新事物一样,发生发展的初期必然有在原有体系和秩序中定位的问题,处理不好与原体系方方面面的界面,新事物很难得到顺利的发展。

    院前急救的定位是什么?现在多数地方只将它当作医疗机构,和其它医院一样。其实是错误的。院前急救从它的属性看,应是政府职能的延续。

    院前急救所承担的业务确属医疗,但从属性上看,它与多数医院不同,而和公安、消防类似。院前急救的职责承担者是政府,院前急救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应是政府官员。医生是政府雇员,替政府承担向群众提供急救医疗服务。它应与消防、警察联动,实行平、战、灾结合。与公安、消防稍有不同的可能是在经费来源上,它要向服务受益者或他们的保险公司收取一定费用,但主要接受政府预算支持。政府要提供基建、设备、人员费的基本成本,人员得到合理收入,设备得到应有补充,使他们不必依靠办医院就能生存、并能进行必要的科研教学、得到良性的发展。政府要协调各种资源,包括公安、消防、医院、企业矿山的急救资源,使成有机体系,体系内各部分资源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支援,使有限投入发挥最大效用。对体系外的急救资源,应通过政策调控,使各司其职,不成冲突而成补充。关于急救人员,医师是指导,主体是急救员,医学教育应设立相应的急救医助专业,政府设准入和流动制度。所有这些,必须是政府,而不是一个普通医疗机构所可能完成。

    院内急诊的定位是什么?如果只将它当作个分诊机构,各专科病房的入口,那就错了。从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实践内容和对医院质量的作用,它已是一个新的医学专业。

    急诊医学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它的整体性。现代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分科细是知识积累的结果,是医学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能提高对许多病人的医疗质量。但人毕竟是一个整体,医学规律之一是它的综合性。分科过细对另外许多病人、或者即使从专科治疗中得益病人的另些方面,会导致医疗质量下降。传统分科以解剖学脏器为基础,它们就像树木的研究者中以某树种为研究对象,而急诊研究的是森林。当众多树种和树木聚集在一起时,就发生了超越单种树木自身规律特点以外的新规律和新特点。在认识事物的方法论中,传统专科倾向于用还原论观点去寻找答案,例如从脏器深入到器官、组织,再从组织到细胞、基因和分子,这无疑是对的,丰富了我们对人体和疾病的知识。但这又是不够的,当众多脏器和功能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生动的有机体时,就发生了超越单个脏器自身规律特点以外或以上的新规律、新特点。急诊医学研究的重点不是向下探究分子和基因,而是向上,探讨当多种脏器功能聚集在一起时所发生的新现象和规律。

    急诊医学的突出特点之二是它的侧重功能。传统分科通常以解剖学的脏器为基础,侧重病理解剖学,常以能够辨认的解剖异常作为对疾病的诊断,如肿瘤、炎症、溃疡、狭窄、栓塞等,治疗因而也相应是切除、引流、抗生素、血管再通等。这些无疑是对的,但也是不够的。单纯的解剖异常并不直接致命,只有功能衰竭才死人。功能衰竭常常伴随病理解剖异常,但也可能仅仅只是功能储备的下降。急诊医学将人的整体活力分解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这些功能部分可能与解剖学脏器相关,但也可能超越解剖学。如循环系统被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七部分:血容量、心脏的搏血和舒张能力、小动脉张力状态、微循环中毛细血管开发程度和通透性、小动静脉之间短路开放程度、大静脉张力、系统通畅性。胃肠功能被分解为屏障、消化、吸收、运动和张力等部分,等等。急诊医学并将各种功能按其生理储备的多少进行区分,这成为急危重症临床许多评分系统的基础。在对功能研究的基础上,急诊医学并发展了一系列新理论,如大血管内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理论、大血管内循环与微循环关联的理论、半数细胞死亡时间的理论、氧输送与组织氧消耗的理论,介质病理论等等。传统专科以解剖、病理解剖为线索,急诊医学以生理和病理生理为线索和专业内容,这两者互相补充,构成了对疾病的较完整认识。

    急诊医学的突出特点之三是它的临床思维。传统专科临床遇到病人时通常首先想,这病人有病吗?可能的疾病部位在哪里?是什么性质的疾病?病情严重吗?危及生命了吗?遵循的是先诊断后治疗的程序逻辑,被称为先瞄准后开枪。这样的思维无疑是对的,但又是不够的。生活中有大量的事件无法做到先明确原因再采取对策,尤其是紧急事件时,人们常常必须先采取措施实现稳定再争取机会搞清原因,这被戏称为“先开枪后瞄准”。在临床医学中,急诊医学倾向于采用这样的反向思维,面对急症病人,他们考虑的顺序通常是:这病人现在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吗?可能的来源是什么?原发病可能是什么性质和什么部位?对比慢性疾病时机体已建立的一定程度生理代偿,疾病的急危重阶段有其不同的规律和特点,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突出表现常常并非直接来源于原发病,表现出十分的复杂性,在现代临床医学分科趋于更加细化的时代,需要有人“先瞄准后开枪”,也需要有人“先开枪后瞄准”,两者互相补充。

    急诊医学的突出特点之四是在治疗中的紧迫性和均衡观念。由于急性病、尤其是急性危重病,变化进展快,又缺少代偿,其后果更严重,早期控制病情的发展较滞后的积极处理代价较低、结果较好,因此在实践中,急诊医学引入了“时间窗”、以及在时间窗内实行目标治疗的概念。治疗的均衡性是从急诊医学整体性和功能关联认识中引申出来的。急诊医学从“回光返照”的临床现象中认识到 :人体的各种功能是相互关联的,当各部分功能的强度彼此相当时,人的感觉最好,而当彼此不协调时就成为疾病、感觉不好。因此,对急症危重病的功能支持并非要对所有衰竭都支持,而只是找出所有生命功能中最差的部分予以支持,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各功能组成部分间的强度平衡,而不允许任何部分在衰竭的“竞赛”中跑得比其它部分更快更远。为了实现这一治疗目标,甚至不惜让某些相对较好的功能部分做出一些牺牲,因为这是治疗的代价。

    对比我国传统的中医学,现代医学的每一个专业和人员更依赖于整个体系的支持。医院的质量既取决于各专科各自的能力和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专业专科间的相互衔接、支持和渗透。急诊医学在现代医学分科高度细化条件下应运而生,研究疾病的急性发生和加重阶段的规律和特点,以急性危重症的救治为核心内容,以快速判断和干预能力为自己的灵魂,它以其区别于传统专科的知识、思维和实践构成了对现代医学的重要且不可缺少的补充,因而当之无愧地成为一门新的医学专业。这样来定位急诊将能较好处理急诊与其它专科的关系。认真研究和发挥急诊医学的专业特点,并将其有机楔合到现代医院的结构中,也将对提高医院综合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26、如何预防鼻咽癌

肿瘤内科 邵亚娟

    鼻咽癌是鼻咽部发病率最高的肿瘤,起病往往比较隐匿,主要的早期表现为鼻堵、鼻衄、流涕,常被当作鼻炎或鼻窦炎处理,抗炎治疗后症状可部分改善。部分病人伴有听力下降、面部麻木、颈部肿物等,我院近10年的鼻咽癌患者资料统计,接近一半的病人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鼻咽癌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环境污染、进食腌制食物、EB病毒感染等有关,也有报道与遗传因素有关,约有10%的鼻咽癌患者有家族史。

    对于鼻咽癌的预防,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尽量避免长期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

    二、少吃咸鱼、腌肉等食品,因为其中含有致癌物质亚硝胺;

    三、积极治疗鼻腔及鼻咽部炎症、溃疡等疾病;

    四、对于反复出现治疗效果不佳的鼻堵、鼻衄、流涕等症状不要轻视,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五、鼻咽癌高发地区和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应进行鼻咽癌普查,EB病毒检测可以作为普查的一项指标,约80%的鼻咽癌患者EB病毒检测阳性。

第8版  2007年5月25日  健康传播

27、肠内营养制剂分类及应用

肠外肠内营养科  王秀荣 陈伟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中国临床应用已有40多年的历史。1974年EN制剂在北京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长期以来EN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国内的发展非常缓慢。许多患者甚至医生对EN的定义、分类都不清楚,一些药品说明中也常出现使用EN通用名不规范的现象。这些情况均已影响到EN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应用。现就EN制剂的分类及应用进行简单说明。

2005年出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将EN制剂按氮源分为三大类:氨基酸型、短肽型(前两类也称为要素型Elemental type)、整蛋白型(也称为非要素型Non-Elemental type)。上述三类又可各分为平衡型(Balanced)和疾病适用型。

    此外,尚有组件型(Module)制剂,如单纯氨基酸/短肽/整蛋白组件、糖类制剂组件、长链(LCT)/中长链脂肪(MCT)制剂组件、维生素制剂组件等(Disease orientated)。

    一、EN制剂类型与适应证

    1、氨基酸型 分为: ①平衡型:一般营养型,商品名制剂有肠内营养粉AA(维沃);②疾病适用型:例如苯丙氨酸代谢障碍适用等。每袋80g,内含100%的游离氨基酸浓度约15%、脂肪为2.5%(脂肪0.8g,亚油酸0.6g),碳水化合物为82.2%(61.7g为麦芽糖糊精,食物淀粉),同时含有人体必需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属于无渣,粪便排出量少,因此不需消化液或极少消化液便可吸收。能源来自糊精及食物淀粉,热量与氮的比值为128:1;脂肪来自大豆油,其含量控制在需要量的最低限,以减少对胰腺外分泌系统和肠管分泌的刺激。

    适用于消化道通畅的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足;消化道术前准备;消化道手术后吻合口瘘如:咽部瘘、食管瘘、胃瘘、结肠瘘等;胰腺炎的恢复期;短肠综合征的患者(小肠的长度短于60cm);炎性肠道疾患如:克罗恩病等。

    2.短肽型肠内营养(包括:乳剂、混悬液、粉剂)此类制剂商品名有肠内营养混悬液(SP)(百普力)、以及粉剂类型(百普素)等所含蛋白质为蛋白水解物,在小肠中也有运输低聚肽的体系,低聚肽经小肠粘膜刷状缘的肽酶水解后进入血液,容易被机体利用。同时不含乳糖,避免了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和脂代谢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几乎完全吸收,低渣,需少量消化液吸收,排粪便量少。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的患者。如:胰腺炎;肠道炎性疾病;放射性肠炎和化疗;肠瘘;短肠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感染等。也可作为营养不足病人的手术前后喂养及肠道准备。能补充人体日常生理功能所需的能量及营养成分。

    3.整蛋白型(剂型有:乳剂、混悬液、粉剂),此类制剂最多也容易混淆,但是只要按照标准分类,仍然是容易理解的。

    (1)平衡型普通整蛋白肠内营养:常见的商品名有肠内营养制剂TP(安素)、肠内营养乳剂TP(瑞素)等。该型制剂进入胃肠道后可刺激消化腺体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吸收,在体内消化吸收过程同正常食物,可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其中有些制剂含有中链三酰甘油(如瑞素),更有利于脂肪的代谢吸收;有些制剂为了节约入液量而制成高能量密度,每1ml提供1.3-1.5Kcal的能量(如肠内营养乳剂(TP-HE)(瑞高),肠内营养混悬液(TPF)(能全力1.5))。还有些制剂添加了膳食纤维以改善胃肠道功能(如肠内营养乳剂(TPF-D)(瑞代),能全力、瑞先等)。不同的制剂因产品特色不一而同时属于不同类型,但只要了解其特殊之处就不会分错了。这一大类制剂适于面或颈部创伤,或颅颈部手术后;咀嚼和吞咽功能性或神经性损害,或咽下困难;意识丧失的病人和/或接受机械通气的病人;以及高分解代谢状态,如癌症、烧伤和颅脑创伤病人;神经性畏食等。

    (2)疾病适用型整蛋白肠内营养:有糖尿病型肠内营养制剂(如肠内营养乳剂(TPF-D)瑞代)、肿瘤适用型肠内营养乳剂(如肠内营养乳剂(TPF-T)(瑞能))、高蛋白、高能量肠内营养乳剂(如瑞高、瑞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如茚沛)、肺病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如易菲佳)、肾病用复方a-酮酸类似物(如开同)等。

   二、EN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EN不是万能的,在临床治疗中有些情况是不适合用的。EN不能应用于完全肠梗阻,严重的短肠综合征或高排泄量的瘘。在半乳糖血症患者,严重腹腔内感染者也禁用。并且严格禁忌静脉内输入EN。

    使用EN应注意定期监测生化指标,使用前摇匀,在有效期内使用。药品应在25℃以下密闭保存。开启后冰箱内(2 - 10℃)保存并于24h内用完。

   三、早期应用EN是医学发展的趋势

    当患者食欲、饮食下降时,应早期考虑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预防营养不足,并对疾病康复有一定帮助。

    1、给药途径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分次口服、鼻饲、胃造瘘、空肠造口等。

    2、给药方法均可通过患者胃肠道的耐受情况由少量逐渐增至患者的需要量。

    3、喂养管的材料选择,目前首选聚氨酯的导管较多,此管柔软,患者耐受性好,导管对pH不敏感。聚氯乙烯的导管含增塑剂,较硬、对pH敏感,易出现咽炎,病人耐受性不好,使用时间短。硅胶材质的导管柔软,操作时不易置入,另外管壁内粗糙,故易发生堵塞。

    总之,对使用EN治疗的患者及家属,应该定时宣教,使他们了解EN的重要性,掌握一般的护理知识,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8、如何预防肿瘤?——科学防癌

内科  林  毅    肿瘤内科   陈书长

(接上期院报)

   (3)肝癌  在亚洲,包括我国海峡两岸发病率都高,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发病率最高。对于很多人来说,肝癌也是吃出来的:粮、油、食品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由于饮食习惯和饮食卫生不好,共用不干净的餐具,我国每10个人就有一个曾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癌发病率明显增加。而污染的水中含有的致癌物质,例如蓝绿藻毒素、腐植酸,也促进肝癌高发。酗酒伤肝、酒精本身就可以导致酒精性肝硬变,如果慢性肝炎患者再饮酒,肝癌发病的危险会进一步增加。

   (4)结肠、直肠癌  吃高蛋白,高脂肪的欧、美人要比食谱中脂肪少纤维多的亚非人大肠癌的发生明显增高。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容易诱发便秘,在肠道里这些蛋白脂肪不完全分解会产生很多毒素,在体内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而多吃含丰富维生素A及纤维素的食物,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生,多喝啤酒或既喝啤酒又喝其他酒的人群,其大肠癌发病率也会增高。

   (5)其他癌  高脂肪与高热量与乳腺癌发生正相关,还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胆囊癌相关。肺癌病人常缺维生素A和硒。

    2、科学膳食结构可预防肿瘤  人吃五谷杂粮,内含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五大类,此外还有纤维素。日常生活里,碳水化合物主要从粮食来,从豆类、蛋类、瘦肉、禽类、鱼类、奶类获取蛋白质,从动物油和植物油,干果获取脂肪。从粗粮、蔬菜和水果中获取纤维素。而不同的维生素与矿物质来自五花八门的食物。

    一般成年人按劳动轻重不同,每天需要的热量是20~35千卡/千克体重。较合理的比例是:碳水化合物占60%至65%,脂肪占20%至30%,蛋白质占10%至15%。

    (1)蛋白质的摄入  例如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70克优质蛋白。每天吃面或大米500克即可提供50克蛋白质,吃1个鸡蛋可提供6克蛋白质,再加上蔬菜提供少量蛋白质,则基本上已可满足蛋白质的需要。妊娠和哺乳者、婴儿需要量多些,老年者及轻劳动的,适当减少蛋白质的摄入。谷类食物中含蛋白质约10%,豆类含20%-40%,牛奶、蛋类、鱼类蛋白的质量最好。美国癌症研究会专家研究,吃过多红肉(指猪、牛、羊肉)者患直肠癌风险较吃家禽和鱼肉多的人高40%。为了防癌,我们要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不宜过多,以每天摄入70-80克为宜。

    (2)脂肪的摄入  脂肪也是人类的必需营养素,但高脂肪饮食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多会导致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发病率大大增高。有人会说,我只吃植物油,不吃大油(动物油)就没事。其实吃了过多的脂肪,无论植物油和动物脂肪,都会促进乳腺癌和大肠癌等癌症的发生。

    在传统上日本人吃脂肪极少,她们原来的直肠癌,乳腺癌发病率很低;当迁移到美国以后这些癌的发病率便逐渐升高,出生在美国的美籍日本人他们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便和当地美国人一样高了,这说明了环境饮食因素的重大作用。我国在解放初期,居民膳食结构中脂肪很少,当时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发病很少。近年来,我国肉类、禽类等消费增长很快。大城市居民中的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发病率上升亦相应增加。

    吃了过多的脂肪何以会促进某些癌的发生?以乳腺癌为例,乳腺癌的病因之一是与女性内分泌不平衡有关。乳腺的生长发育受雌激素、孕激素等影响,尤其以雌激素中雌二醇对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人吃了过多脂肪能促进体内形成较多的雌激素,加强雌激素对乳腺的刺激,刺激乳腺增生或癌变,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再以大肠癌为例,人体为了消化过多的脂肪,不得不产生和分泌更多的胆汁酸以助消化,这影响着肠道内细菌群落的组成,肠腔内厌氧细菌的数量增加。胆汁酸在其作用下的代谢产物能促进大肠癌的发生。但是,每周一次食用海鱼如大马哈鱼、三文鱼,其体内含有Ψ-3不饱和脂肪酸可预防肾癌发生。而淡水鱼含不饱和酸仅为海鱼的1/3,不具此作用。

 (3)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我们的能量来源主要依赖碳水化合物。主要由淀粉食物提供,如谷类、薯类、豆类等。中国营养学会制作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提倡食物多样化,以淀粉为主的谷物类食物作为宝塔的最底层,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的消费底线是300克。健康报曾介绍,美国马利兰大学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六磷酸肌醇(IP6)具有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IP6存在于天然的全谷食物中,如大米、燕麦、玉米、小麦、青豆等。它的化学结构与葡萄糖相似,有的学者将其归于糖类。IP6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缩小肿瘤体积,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它还能降低血脂,保护心肌细胞,防治动脉硬化,减少心脏病猝死。防癌功效很显著,许多研究说明,对抑制肝癌、皮肤癌、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等有一定效果。

第9版  2007年5月25日        教育专版

29、对北京协和医学院本科教育的思考

 

张之南 教授

    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办至今已近90年,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优良的的教学传统,成绩斐然。但是,社会在进步,医学在发展,医学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协和的教学也不例外,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改革前进,在一些方面应该再思考。现提出几个问题讨论:

    一.八年制医学院如何选择医学生

    一个人决定学医,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人是真正出于个人的兴趣和志向,有人则可能是缘于家庭的意愿,也有可能是因为羡慕医生的社会地位等。有的学生抱着很大的热情进入医学领域,但是,经过几年学习以后,发现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心愿,或是逐渐了解从事医疗工作需要较大的奉献精神,甚至会打乱一部分个人生活或家庭生活,要勤奋努力、刻苦敬业,而自己还没有这种心理准备;有的学生在学医四、五年后看到同年进入大学的其他专业的同学中,不少已经毕业工作,有了收入,而自己还要继续学习;有人即使从八年制医学院毕业了,回想四年制大学毕业的同学已经工作了四年,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比自己高,也有些悔不当初。何况以协和为例,对医学生还要高进(高条件进入)、严出(以严格标准毕业),出入的门槛都较高。医学生在校期间会反复思考以上这些实际问题。因此,要研究:一次高考决定八年学习方向和终身职业的作法是否合适?可否考虑采取八年中学校与学生之间进行两次双向选择。在老协和,高中生考入综合大学医预系是第一次双向选择,第三年读完之后,大部分同学考入协和,少部分同学因成绩或健康问题不能进入协和,就在原校继续读一年(多为生物系),然后毕业,获理学士学位;也有一些在协和读完一年之后,同样因健康或成绩不良留级或退学,另谋出路。所以,是否进入医学院并继续读下来,又是一次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就是当年协和的学生和学校的两次双向选择。今后要考虑的是八年制的医学教育是否都需要在学生和学校之间进行主动的双向两次选择。

    八年制医学院如何招生问题:过去,私立的燕京大学与国立的八大学校(北大、清华、南开等八所大学)不在同一时间招生,燕京大学作为协和的准新生的主要来源,其考试内容与八大学校(联合招生)相似但又略有特点,例如,有些像现在的智力测验的问题,考题多、要求敏捷,英文要求较高,我那年的英文考试之一是要求用英文写出‘桃花源记’,需会背原文,又要能译成英文,中英文都要好。综合大学的在校生或毕业生想考协和,要系主任的推荐信并进行笔试,过关后还要经过很特殊的面试(教授请考生到家吃饭,边吃边谈,谈家庭、志向、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等,一律用英语对答。在此过程中,了解考生的举止、言谈、表达和英语会话能力)。由于学医要求一定的素质和基础,为选拔合适的人才,是否可考虑部分八年制医学院今后可自主招生,参考中学表现、高考成绩,并进行面试,按自己的标准招收新生。

    二.学制和分段问题

    现今的医学院学制有5-8年不等,学制长短取决于学校的培养目标,即对毕业生的学识和能力的要求如何。北京协和医学院希望自己的毕业生将来能够成为医学精英,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宽阔的基础,所以学制较长,从医学前、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教育共计8年。近年来,一些7年制的学校也改为8年制,在8年中有将医学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按2:2:4分段的,也有试图按1:3:2:2分段的。协和过去是按3:2:3分段,现在是按2.5:2.5:3分段。分段的根据主要是看基础要学到什麽程度、毕业时临床知识和技能掌握到何水平,若强调打好基础则前段要长,如要求临床能力较强,毕业即能工作,则后段培养要多些。美国许多医学院是要求先有一个大学专业4年的学历,然后再经4年医学教育,毕业时有学位,但仍需一年的实习,通过考试,方可得到医师执照正式行医,所以相当于4:4:1三段,共9年。美国模式的优点是医学院可以从多方面招生,医学前所学专业不限,只要满足医学院所需课程和学分、考试及格即可入学,这样,将来的医学院毕业生可能具有不同文化和技术背景,毕业后容易培养出一些跨专业的人才,有益于医学发展的需求。今后,协和也可考虑在8年中的第四年(即基础医学课开始前)也从综合大学的不同专业毕业生中招插班生,再学5年,从医学院毕业,或可收到同样效果。至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五年,不宜再减,也无须增加,因为毕业后的临床学习仍然是长期不断的。

    三.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

    首先要先明确本阶段要求学生对所学各科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根据内容多少,由各教研室共同协商分配学时,然后再由各教研室成员讨论教学方式和细节。需要再三强调的是授课内容要少而精,要看听课者的原有水平,讲究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言辞,把复杂的事讲得简单易懂,从繁多的头绪中梳理出纲领。一定要把基本概念讲清楚,使要点凸显,便于记忆。讲课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能使学生印象深刻、有启发、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再深入学习,才是最成功的讲课。教学方式有多种,讲课是常用的方法,假如内容丰富而又精练、表达和口才上乘、配合精选的图表或实物演示、加上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可由教师主讲,也可为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的讨论;在临床课方面,结合实际病例用教学巡诊或教学查房的方式,讲述或讨论疾病的有关问题,也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亲眼看到了病人,又可与老师有问有答,印象和记忆都会更深;学生临床病理讨论也是另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从起病、病情演变、直到死亡,加上病理检查结果,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一个疾病发生发展直至死亡的整个过程,有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的对照验证,使人易于理解和牢记。几种教学方式相互配合,可使临床教学更为生动,也可缓和“讲课学时不够”之争。然而,学时分配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主要去取决于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恰当的教学大纲。在某一个学习阶段希望学生掌握什麽知识和技能,需要认真研究,定期修订,一旦确定,就要切实执行,按照教学大纲确定学时和教学方式。所以,必须重视教学大纲的制定、实施和完成。

    四.八年制的外文教学问题

    医学院都要求掌握一两种外文,一般是英文(有的学校是德文或日文或法文),但英文要达到什么水平,医学院在校生的英文如何提高,如何适当地用英文讲课,都值得研究。为英语学习打下基础的最佳时期是青少年,因为这时记忆力最强、口齿最灵活。在上大学以前,在中小学就应打下英文的基础,包括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短语(Phrase)、句型、文法,精读并背诵一些范文、阅读一些合适的英文名著和小说、写若干篇英文作文。大学英语是要在中学时期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多听多看多用,加强交流、会话、行文能力,多参加一些用英语教学的课程或有关活动。医学院的英文教学主要是专业英语的学习,包括专业词汇、英文医学论文的阅读、医疗用语、英语交流和表达能力,争取多参加一些用英文讲述的学术报告或其他有关活动。

    在英文的听、读、说、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中,听和读比较被动,别人如何说、写都要接受、弄懂,而说和写则主动权在自己,要想方设法让别人接受、理解。相对而言,听较难,要适应各种语调、口音、语速、用语习惯,譬如不仅要听懂英、美国家的地道英语,还要听懂印度人、德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等说的英语,即使是在英语国家,美国和英国人的英语以及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人的英语也有很明显的发音、语调、口音上的不同。英语国家的人容易接受,而对非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则有不适应、听不懂的问题。在中国,如不注意纠正,不同地方的人学英语也会带有不同的口音。克服听的这种困难的唯一方法就是多听。这只是说口音,能不能听懂还受对方的表达能力的影响。读也有类似问题,英文的学术文章有一定的模式,与文学作品有所不同。但不同作者可能文风有异,有人愿意用简单句,有人则用较复杂的句型,有人常用生僻字、习语。克服阅读困难的方法是多读,对每一个难懂的句子都不放过,用文法(或图解-diagram)把字与字的关系和句子的结构都分析清楚,久之则能读得更顺更快。说和写要靠多练,开始多模仿,学习别人或范文的常用句型、词字,逐渐使能掌握的词句增加,表达自如。有些文章中,连续三句用同一个主语、同一种句型,显得死板,不够生动。所以,强调要打好基础,多掌握一些同义词、句型、表达方式,让别人听得懂、看得懂,而且顺畅。

    学习英文要有一个语言环境,给人机会更多地接触英文、运用英文。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杂志、资料大多是英文的,听的课程、学术报告常常是英文的,有较多的场合要求用英语进行交流、书写论文,在这种环境下,主动和被动地在接触和应用过程中学了英文。要提高英语水平,还需要有人帮助和指导,否则同样的错误会反复出现,不易理解的难点长期得不到答案,有人辅导指点,说的不对或翻译不恰当有人纠正,文章写的不好有人修改,会使学习效果大大增加。

    关于医学院校的双语教学问题:医学院进行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中学和大学的基础上,向医学专业扩展,增强外文交流能力,以利国际医学交流。经过学习,毕业生应能达到的目标(以英文为例):(1)能看懂英文文献,正确理解它的含义。(2)能准确地进行翻译,内容正确,语言恰当。(3)能用英文问病史、指导病人完成体检和其他检查 。(4)能用英文书写病历、病情摘要、填写会诊及转诊单。(5)能用英语报告病历,正确描写病情,进行对答、讨论。(6)能听懂英文的专业报告,能进行简单的提问和讨论。(7)能用英文写专业文章和简单的医学论文,会写简明的论文摘要。这种要求是否过高?事实上,多数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和一些其他医学院英文班的医本科毕业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有的毕业生在初年住院医师时期即可上台为外籍专家做英文学术报告的口译,大多能写错误不多的英文学术短文。现在学习英语的方式、场合和工具远比过去为多,视听教学的资料和工具都很有用,当前的外语教学条件需有效地利用。在医学院进行双语教学是必要的、可行的,但要合理地运用各种形式,课堂内外的活动、听读说写的多种机会都可利用。至于是否要用英语讲课问题,需看有无合适的教师,不能强求一律。医学生主要是学习医学,用英文讲课来提高英文水平,无可非议,关键在于讲课老师的英语水平,能不能清楚地表达要讲的内容,特别是有的课用中文讲都不易听懂,用英文讲是否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是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假如由于用英文授课而影响医学的学习,则不一定合适。所以,用不用英文讲课,关键看是否会影响医学内容的教学效果。

    最后,医学院的英语教学是在一种特定条件下的教学活动,需掌握其规律,英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各种活动,利用各种特殊环境和机会,更灵活、生动、多样化地在多种场合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多个方面得以提高。学校的英文老师还应该密切注意外语专业院校、外语培训机构等的新的教学理念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地与他们切磋研究,以求医学院校的外语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五.科研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个医学工作者,一生都要进行研究,发现新问题,解决没有经历过的问题。在医学院学习过程中经常做一些小课题研究,自己独立设计、动手去做、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培养研究思路、观察方法,分析总结能力。过去的协和教学中不设单独时间进行科研,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基础医学学习阶段)进行小科研课题的训练,以加强对医学科研的基本认识。近年来协和医学院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停止临床学习,用几个月的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独自进行一个课题的实验研究,写出论文,较完整地经历一次科研训练,毕业前要通过答辩。过去的和现行的培养方式何者更好、更合适,协和现在的方式是否也使用于其他八年制医学院校,值得再考虑。

    六.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问题

    作为社会属性的人,与别人交流沟通本是一种基本要求,是保证自我和谐及社会和谐的重要活动,因而,交流沟通也成为作人所必有的能力。医务工作者更是如此,要与病人、病人家属、同行之间、社会各界进行交流,这是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学会交流。要了解对方的状态,考究自己的态度、语言、内容,准确把握沟通的方式和程度,要使交流更清楚明了、有效。现今,交流沟通能力已成为交友、从业、以及提高团队精神的必备条件。交流须会表达,包括自我介绍(有时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推销)、事实和想法的表述,在业务和学术上,更需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文字清楚地说清楚所须说明的问题。表达能力也要不断训练,在学习期间有许多机会和场合可以锻炼,例如实验结果的报告、文献的复述、病历报告、学术讨论、甚至演讲比赛等活动,每次都认真准备,争取次次有提高。尽量多参加全科、全院的学术报告,多参加临床病理讨论,学习别人如何将复杂的问题借助图表及多媒体技术表达清楚,把复杂枯燥的内容,说得动听诱人,口才主要是后天培养的,关键在锻炼。在写出的文章中,文字表述也要考究,用词要准确,要避免错别字,要有正确的标点符号,要段落清晰,内容安排得当,要把已经学习的语文写作能力充分应用到医学领域中去。

    七.教书育人、提高素质的问题

    结合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事例,进行人品和素质教育是最有效、最易被接受的方式。老师的身教言教、旁人的言行举止、周围的环境气氛,都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比我高一班的一位同学长着黑黑的连腮胡子,林巧稚大夫告诉他:不刮好胡子不得进病房,因为,医生的仪表反映对病人的态度和尊重。老协和规定不得穿硬后跟的鞋,因为走路声音大。有一次我班几个同学被叫住训话,因为在医院走廊中边走边大声谈笑。在协和,当你注意到人人走路都很快、说话都很轻时,你也要自然地规范自己。你看到,老师对病人谈话时,总是面带笑容、亲切地握着病人的手,体检时那样手轻,还时时问病人痛不痛、有什麽感觉。你看到,抢救病人时,早就该下班的人都主动留了下来帮忙。从身边的人人事事,一点一滴地感受到什麽是对病人的关心、爱护和同情心,什麽是奉献和敬业。在老协和,急诊室一名化验员出了一份假报告,立即被开除。一次临床病理讨论会上讨论一名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心脏病死亡病例,这是一种近年很少遇到的病,拿出来讨论的本意是希望与会者能考验自己对心脏病的分析能力,并不期待从临床表现即能确诊本病。而有一位主治医师却能头头是道地排除其他可能,直达本病,原因是他在讨论前知道了尸检结果。病理科的胡正祥教授当场不客气地戳穿这位医生的真相,因为这种讨论会是要考察临床医生的真实分析能力,以便吸取教训,提高思维,利于今后工作,而那位医生是先知道了病理结果再编造事前的分析,是一种伪造和欺骗。因此虽然他分析的结论正确,然而是不诚实的表现,所以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以后这名医生被调离协和。通过这件事教育大家:学问和能力有大小,要的是真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能为了显示自己而弄虚作假,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准则。诸如此类,老师的模范作用,别人的所作所为,所处环境和氛围,无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极大影响。

    八.加强继续教育

    所谓精英教育不是说学生毕业时就是精英,而是指本科毕业之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继续提高发展成为某一行业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需有良好的继续教育。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多年来培养了大量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进修生、研究生,其中许多位成为各地的工作骨干和领导,有不少人在医疗和科研中作出了卓越成绩。从事精英教育的大学只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具备高度的发展潜能,毕业后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进一步发挥潜在能力,继续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良才。老协和出人才姑且不论,十年动乱时期,协和的一些低年级在校生经过一、两年的突击教学(记得当时也曾用以疾病为中心的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教学方式),然后分配到基层,也成了当地很起作用的医务人员。几年以后,一部分人有机会返回协和进修或作研究生(戏称“回炉”),两、三年后返原地或留在协和,又经过若干年,大都成了各单位的重要骨干力量,其中一些人作了领导或各学科的顶级专家、学者、学会负责人。号称培养精英的大学固然毕业生已经是很优秀的,但要使精英之才真正成为精英,还需要良好的毕业后教育。协和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同样需要继续教育,北京协和医院作为教学医院,除要积极参与本科生的教学之外,搞好继续教育也是义不容辞的必然任务,其中首要的是加强住院医师培养的制度与实施。培养优秀的住院医师一向是协和医院的传统强项,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不断改进。

    总之,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学有优良的传统,但要在传承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和发展,也须不断反思,对现有的教学进行研究,参考国内外的经验和作法,做必要的改革。教改的成功与否最终看毕业生的质量能不能提高。

 

第10版  2007年5月25日  教育专版

30、大洋彼岸的波涛——中国住院医师看美国同行

内科  王迁

    2006年8月~10月间我有幸作为交换住院医师参加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UCSF)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之间的“全球卫生交换计划(Global Health Exchange Program)”被派往旧金山交换学习3个月。异国的学习和生活新鲜而又紧张,时间倏忽而过,转眼间我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和5年前作为交换医学生去UCSF参观不同,这次更集中在内科的轮转、参观和学习。4年的住院医经历也使自己更明确该看什么、学什么,更深入的比较双方的差异。回顾这3个月的经历,感到收获极大,自己今后的工作也会因为这次学习发生很大改变。在这里写下这3个月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想,希望能对我们内科的医疗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交换学习的内容

    UCSF给我安排的轮转计划很紧凑:Veteran Affairs Medical Center(VAMC)的普内科病房轮转2周;UCSF本部的Ambulatory care center(ACC)轮转(相当于我们的急诊流水和普通门诊)2周;Moffit/Long Hospital(M/L)的普内科病房轮转3周;San Fancisco General Hospital(SFGH)的普内科病房轮转2周;免疫科和感染科门诊各轮转2周。

    虽然在3家医院的普内科病房都要轮转,但因为收治病人的特点各有不同(VAMC主要收治退伍老兵,以老年病、慢性病和退行性病变多见;M/L医院是旧金山地区的医疗转诊中心,收治许多外院转来的病情较为复杂的病人;SFGH是公立医院,有大量街头流浪汉者和没有医疗保险的穷人,感染性疾病尤其是HIV/AIDS和外伤重症患者较多)。除了跟着住院医参加病房医疗小组的日常工作之外,每天早晨参加病房高年住院医的晨间病例讨论会,中午参加午间巡诊或大查房,下午去听医学生和初年住院医的讲座。此外我自己还参观了他们的行为医学门诊和讲座、On Lok老年医疗服务中心(一种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老年看护医疗结合的机构,比较有意思),参加了他们住院医自己组织的医学文献讨论会以及专科病例讨论会。旧金山是一个很特殊的城市,这里的人口组成复杂,流动性非常大,由于全年的气候温和,大量无家可归者聚集于此,因此可以看到各种遗传病和感染性疾病。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镰状细胞贫血和并发症,看到许多组织胞浆菌和球孢子菌病,看到大量的HIV/AIDS和各种并发症,看到海洛因过量和酒精戒断综合征等等。同时也看到许多国内尚未广泛使用的新药如抗TNF的Embrel、Ramicade以及新型抗真菌药物posaconazole的使用。

    UCSF的内科体系构成和培训模式

    UCSF的内科体系构成:与我们大体类似,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内科住院部的主线是门/急诊→普内科病房→ICU。这里的内科病房只有一个普内科病房,除了心内科有CCU,其它各专科只有病房会诊和门诊。病人通过门诊或急诊收住入院,经过短期诊治解决主要医疗问题,好转后再转给社区医院(County hospital)和家庭医生(Primary care provider)继续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就转入ICU。ICU的患者病情好转但对于普通病房来说病情仍然偏重时可转入“TCU”(Transitional care unit),这样可以保证ICU床位的周转,避免了如我们的MICU经常由于患者病情稍重迟迟不能转入常规病房(甚至被迫将患者转到急诊下观),造成危重病人得不到及时收治的情况。这里的神经科和内分泌科也是独立于内科之外。在心内、呼吸、消化等传统专科外还有临终关怀专科(Palliative care team)和临终关怀病房(Comfort unit),专门针对疾病晚期无法治愈的患者给予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各个医院又根据自己的情况增设特殊的专科医疗小组,例如在HIV患者较多的SFGH,HIV/AIDS会诊医疗小组是独立于感染科之外的,在有器官移植中心的M/L医院则有器官移植小组。

    病房医疗小组的构成和分工:普内科病房有5~6个医疗小组,各自分管大约15名患者(最多不超过20个)。每个小组由一名主治医师,一名高年住院医(第2或第3年),2名初年住院医(Intern),1~2名第4年医学生(Subintern)和第3年医学生组成。此外,有些医疗小组(如临终关怀会诊小组)还配有社会工作者,以协助解决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例如帮助联系出院后的去处以及医疗保险事务。

    医疗小组中主要由医学生和初年住院医直接主管患者(包括收入院、写病历等日常工作),医学生独立分管病人,只是数量较少(1~2个,住院医3~4个)。高年住院医是小组的灵魂人物,不直接管床或在病人多时管少数一两张床,但他必须掌握本组所有患者的重点医疗情况,监督指导医学生和初年住院医的工作,开展日常教学。其角色类似于我们普内科的住院医师小组长,但我们更偏重于收病人、科内协调事务和教学,由于有40张床,所以难以做到掌握所有的病人。主治医师(Attending)只是有选择地指导疑难和重病人的诊疗,签署医疗文件(因为保险公司要求必须有主治医师签名才会赔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

    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在病房轮转3年(Resid-ency),然后一些人选择竞争当总住院医师,一些人直接进专科当专科住院医。但如果能被选为总住院,是很大的荣誉。记得曾有一个住院医悄悄指着一位来会诊的消化科fellow向我介绍,会特别提到“她是去年的总住院”。内科每年选6名总值班(每家医院2名)。总值班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全普内科的每日教学活动,包括主持早晨的高年住院医病例讨论会和午间巡诊或大查房,负责讲课投影、定餐、摆放桌椅等杂务,他们戏称Chief Resident=“Chair Rearranger”(好像我们戏称总值班=“总在值班”)。总值班有时也负责1~2个下午的医学生课程,其中一个总值班还担任一个医疗小组的主治医工作。

    住院医的专科培训和分流:相当一部分住院医完成轮转后选择留院或到社区医院作普内科主治医,另一部分进专科做专科住院医(fellow)接受3年左右的专科训练,其中第一年为临床,包括病房会诊、出专科门诊和诸如学习做胃镜、肠镜等操作。第2~3年作研究。每年每个专科都会招收固定人数(5个左右)的专科住院医(好的专科如心内、消化也会有很多竞争),由医院负责前3年的工资,所以不存在专科因为人多不再招收专科住院医的情况。3年后除非留在本专科当主治医,否则医院不再付给工资。没有晋为主治医的,如果能自己申请到研究经费,仍然可以继续当专科住院医,UCSF可以提供实验室,所以以后很多人转作基础研究。另一些人由于已经掌握了相关专科技能,所以可以去社区医院作专科主治医生或自己开业。专科住院医和主治医在全国各地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很少遇到专科越来越庞大的问题。

    病房的每日运作:也有许多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每天早晨8:30前医学生和初年住院医进行早查房(Preround),需要看完自己的病人,在计算机里搜集化验结果,写前一天的病程。没有硬性规定到达病房的时间,只要干完就行,但通常7:00~7:30am到病房。早晨没有和护士交班,不用贴化验单,但所有的病人每天都需要写病程。

    全普内科的高年住院医每天早晨7:30在会议室参加晨间病例讨论会(morning conference),大家把自己遇到的疑难有趣的病例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由总值班主持并结合病例穿插知识点的教学,由内科的资深教授(如Lawrence Tierny)从旁指导,难得的是这种讨论会每天都有,已经成为制度,往往会有2~3个教授一起参加,使得住院医师获益良多。

    8:30am医疗小组进行工作查房(work round),是由高年住院医带领转病人,医学生和初年住院医汇报病例。汇报需要按照“SOAP”模式,即首先汇报昨日病情变化(Subjective)、查体发现和化验结果(Objective),然后作简单的两三句话的病例总结,归纳出患者现有的问题进行鉴别诊断,提出诊疗计划(Assessment and Plan),最后要说明患者达到什么的目标就可以出院(Disposition)和抢救意愿(Code Status)。这样完整的汇报每天要作至少两次,另一次是向主治医师汇报。相比之下,我们查房时候住院医的汇报就相对显得草率和无序,目的性不明确(虽然可能由于病情复杂、病人多,这样做有难度),从而失去了很好的锻炼机会。高年住院医要对每个人的诊疗计划提出意见。看完病人后如果还有时间就由高年住院医作小讲课(几乎每天都有,大多是当前患者的相关问题的文献复习),其它人每月也需要作一次讲课。

    10am左右主治医生查房,高年主治医挑出重点或疑难病人,主管医生向主治医汇报。主治医的主要工作是监督医疗小组的工作,确保医疗质量,签署医疗文件和教学。每小组大约每周值1次24小时长班,收治所有的新病人,次日交班后休息一天。此外有时还值一次短班,负责收治中午之前入院的新病人。平时处理老病人,尽量在下一次值班之前尽快解决患者的主要诊治问题,否则老病人就会越积越多。正常班下班后交班给专门值夜班的住院医(Moon-light)。

    内科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渗透在所有的日常活动中。作为制度固定下来的大型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下面几个:(1)早晨7:30的高年住院医病例讨论会,上文已经提及。(2)每天中午12:00都有全内科的教学活动(Noon conference),或者是教学性质的病例讨论会(Morbidity and Mortality, M&M),或是专题讲课,或是大查房(Grand round)。(3)每周一次全内科初年住院医的病例讨论。这些活动均由总值班主持,资深教授指导,提供免费早午餐(虽然很不好吃)。(4)下午1:30由资深教授和总值班给医学生上课,主要是讲诊断思路、临床基本技能(如心电图)和病例讨论。

    门诊:门诊的工作安排也很有特点。专科每周大约4个半天左右的门诊。可根据专科特点设特色门诊,例如风湿免疫科在M/L医院有半天狼疮门诊,感染科在VAMC有半天AIDS门诊。上午的门诊一般9点开始,之前有一个小时的专科病例讨论和教学会(Preclinic conference),所有的教授和专科住院医必须参加;下午的门诊以后也有一个小时的讨论会(Post-clinic conference)讨论门诊中遇到的疑难病人。每周有一个上午是全科的学习活动,由专科住院医、主治医或教授作专题讲座。另有每周一次的文献复习(Journal club)普内科的高年住院医也可以选择参加一些专科门诊。

  门诊看病人的方式很有趣,几个主治医或教授呆在一个小屋子里闲着。首先由住院医问病史查体,然后把病人晾在诊室里,自己去找一个主治医或教授(Precepting attending)汇报病人情况,提出鉴别诊断和诊疗计划。主治医会和他们讨论,进行指导和教学,然后两人一起去看病人,交待一番后主治医回到小屋,住院医再回去开化验单、开药、交待病情。这样的好处是病人看得很仔细,既给住院医独立诊疗的锻炼机会,而资深教授们也免去了写病例、开化验、开药等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同时保证了医疗质量和教学。缺点是效率实在太低,一个专科住院医半天的病人不超过8个,半天的总门诊量不超过50个(一般有3~4个主治医或教授,5~6个住院医)。不适于我院的情况。(未完待续)

 

第11版  2007年5月25日教育专版

31、继续教育问答(五)

4.科(处)室内继续教育活动如何备案与记分?

   科(处)室可根据自身的需要举办学术活动、质控活动、查房、月报会等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并按照继续教育学分规定进行计分。应当注意的是,科(处)室内举办的继续教育活动,必须每月将下月的继续教育项目计划商报教育处备案,方能获得学分确认。

25.科(处)室内继续教育活动为何需要备案?

    首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教育活动应有计划、须备案后方能获得相应学分。其次,将科(处)室内的继续教育活动备案后,教育处将以书面及网页形式向全院发布,有利于加强继续教育活动信息的披露和充分利用我院丰富的继续教育资源。第三,备案制度有利于将强继续教育活动的监督与管理,使继续教育工作更加正规、有效、有序。

 

26.科(处)室内继续教育活动如何备案?

    须备案的科(处)室内继续教育活动涵盖科(处)室内举办的所有符合继续教育活动标准(请参阅随继续教育IC卡发放的《北京协和医院继续教育手册》获登陆教育处-继续教育网页查阅有关内容)的业务学习活动。请各科室继续教育负责人于每月10日之前将本科室下月的继续教育活动安排报教育处苏航处(电话6878),有关表格及填写说明可在院内网继续教育网页下载。所填写的项目,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本科(处)室内长年定期举办大查房、病例(病理)讨论、月报会、阅片会等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每年可只申报一次,请填写《科(处)室年度固定继续教育活动计划表》。第二类是本科室内举办的各类授课(含住院医、进修医讲课等,不含医大、夜大讲课)、讲座、学术交流(包括对外交流)、业务学习等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每月申报一次,请填写《科(处)室月度继续教育活动计划表》

27.如何进行继续教育学分确认?

    获得学分项目有二类:第一类是有刷卡机的项目,参加这类项目时可直接刷卡获得学分,不需再确认。第二类是不能直接刷卡的项目,参加这类项目时,应注意保留好参加活动的证据,如学分证等。参加第二类项目获得的学分,须由各部门继续教育负责人按照继续教育手册中的指导,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好医生网站,根据继续教育对象参加活动的实际情况,登录相应的学分。第二类学分登录后,须经教育处专人(苏航,6878)确认后,方能生效。学分确认时间为每周三下午。

28.目前全院继续教育讲座有哪些系列?

    目前全院继续教育讲座设有“百家讲坛”、“急症-危重医学”、“临床合理用药”、“围手术期并发症处理”、“影像学与临床”和“人文-社会”等六大系列讲座。各系列的设计主要考虑给大家提供一个大概的分类,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各科室的划分,很多是各学科均有涉及的内容。请大家踊跃献计献策,提供宝贵意见,把讲座办得更好。

29.I、II类学分可以相互替代吗?

根据国家最新发布的规定,I、II类学分不可以相互替代。            万希润

32、关于公布200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

  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确定,我院有65个项目获准为200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其中,新申报项目25项,备案项目15项,继续教育基地备案项目25项。请各科室以此作为200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办班的依据。

    为加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科室要严格遵照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更改项目编号、名称、所授学分等,不得任意增删项目内容。各科室在举办项目结束后一个月内,及时将举办项目的总结、文字和声像教材、考试试题、学员名册、日程安排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表等,报送教育处,统一报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医学项目评审部。

    电话:65296878/6885;地点:北配楼408室;联系人:苏航

    Email: pumchcme@yahoo.com.cn  教育处

第12版  2007年5月25日  教育专版

33、200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表新申报项目

 

 

项目名称

 

 

 

主办(承办)

 

科室

 

 

 

项目

 

负责人

 

 

 

举办日期

 

 

 

授予学分

 

胸膜、肺及纵隔疑难病理学习班

 

病理科

 

陈  杰

 

2007/05/21-2007/05/26

 

12

 

北京协和医院第九届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学习班

 

神经科

 

崔丽英

 

2007/06/10-2007/06/15

 

12

 

临床癫痫病学及脑电图诊疗技术新进展

 

神经科

 

吴立文

 

2007/09/05-2007/09/09

 

9

 

院内感染抗生素及艾滋病学习班

 

感染内科

 

王爱霞

 

2007/06/02-2007/06/06

 

10

 

体检机构规范化质量和安全管理培训班

 

体检中心

 

许  莹

 

2007/11/01-2007/11/05

 

9

 

中华肠外肠内营养学高级培训课程

 

肠外肠内营养科

 

蒋朱明

 

2007/09/21-2007/09/25

 

9

 

结直肠外科微创技术论坛

 

基本外科

 

邱辉忠

 

2007/09/22-2007/09/23

 

4

 

垂体腺瘤手术治疗进展及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神经外科

 

王任直

 

2007/04/25-2007/04/28

 

4

 

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微创外科治疗

 

泌尿外科

 

李汉忠

 

2007/10/25-2007/10/29

 

10

 

慢性前列腺炎诊治与研究进展

 

泌尿外科

 

李宏军

 

2007/04/20-2007/04/25

 

11

 

第九届国际脊柱、关节、创伤研修班

 

骨科

 

邱贵兴

 

2007/03/30-2007/04/02

 

8

 

整形外科高级研修班

 

整形外科

 

乔  群

 

2007/10/28-2007/11/04

 

16

 

麻醉新技术研讨培训班

 

麻醉科

 

黄宇光

 

2007/09/14-2007/09/16

 

6

 

临床听力学学习班

 

耳鼻喉科

 

倪道凤

 

2007/09/03-2007/09/12

 

20

 

神经眼科学基础及临床进展学习班

 

眼科

 

钟  勇

 

2007/06/18-2007/06/25

 

16

 

中毒和灾害医学进展

 

急诊科

 

徐腾达

 

2007/11/08-2007/11/11

 

8

 

协和国际急诊医学论坛

 

急诊科

 

于学忠

 

2007/10/10-2007/10/15

 

12

 

电泳技术及其临床应用高级进修班

 

检验科

 

苏  薇

 

2007/09/15-2007/09/18

 

8

 

临床免疫学检验新技术临床应用进展高级学习班

 

检验科

 

李永哲

 

2007/10/13-2007/10/18

 

12

 

协和医院药学实用技能培训班

 

药剂科

 

李大魁

 

2007/06/30-2007/07/04

 

10

 

手术室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培训班

 

护理部

 

吴欣娟

 

2007/06/25-2007/06/28

 

8

 

ICD-10疾病分类/死因分类培训班

 

疾病分类中心

 

董景五

 

2007/04/15-2007/04/20

 

12

 

医学科研方法讲习班—医学科研论文写作和发表

 

病理科

 

陈  杰

 

2007/05/10-2007/05/16

 

13

 

病历书写规范化和病历法律风险防范培训班

 

医务处

 

朱燕宁

 

2007/03/01-2007/03/06

 

11

 

协和“医院质量持续改进”专题研讨班

 

质量监督评价中心

 

              王  仲

 

2007/04/20-2007/04/24

 

     9

 

 

34、200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表备案项目

 

 

 

项目名称

 

 

 

主办(承办)

 

科室

 

 

 

项目

 

负责人

 

 

 

举办日期

 

 

 

肾脏病临床诊治学习班

 

肾内科

 

李学旺

 

2007/06/16-2007/06/22

 

14

 

运动障碍病及肉毒毒素治疗学习班

 

神经科

 

万新华

 

2007/09/07-2007/09/11

 

10

 

内科常见疾病诊治规范及进展

 

内科

 

沈  悌

 

2007/04/06-2007/04/10

 

10

 

全国变态反应学习班

 

变态反应科

 

张宏誉

 

2007/05/21-2007/05/30

 

16

 

第四届全国血管外科研讨会

 

血管外科

 

刘昌伟

 

2007/05/24-2007/05/27

 

8

 

癫痫病学诊断和治疗新进展学习班

 

神经外科

 

王任直

 

2007/04/13-2007/04/18

 

8

 

危重病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ICU

 

刘大为

 

2007/11/06-2007/11/09

 

8

 

儿科疑难重症诊治思路高级研讨班

 

儿科

 

王丹华

 

2007/05/14-2007/05/18

 

10

 

全国眼底病诊断和治疗高级学习班

 

眼科

 

董方田

 

2007/06/10-2007/06/17

 

16

 

葡萄膜炎规范诊疗技术高级研修班

 

眼科

 

张美芬

 

2007/06/03-2007/06/06

 

7

 

彩色多普了勒超声新进展与临床应用

 

超声科

 

姜玉新

 

2007/09/02-2007/09/07

 

12

 

协和急诊新技术、技能培训班

 

急诊科

 

马  遂

 

2007/09/08-2007/09/11

 

8

 

妇产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

 

妇产科

 

赵玉芳

 

2007/04/25-2007/04/28

 

8

 

手术分类

 

病案科

 

刘爱民

 

2007/03/17-2007/03/22

 

10

 

规范化医疗安全管理及医疗纠纷处理

 

                 医务处

 

                  朱燕宁

 

2007/03/11-2007/03/1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