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5年第4期《院报》内容(总第30期)
时间:2005.03.03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1、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任用、流动、激励、保障新机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我院举办2004年度职能处室中层干部述职评议大会和院级后备干部推荐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2月26日全天,医院2004年度职能处室中层干部述职评议大会在住院楼多功能厅圆满举行。各职能处室的所有正副处长近50人就2004年全年工作对与会者进行了述职汇报。全体院领导、各科室主任、总护士长、各党总支书记、工会职代会小组长和工会民主评议干部小组全体人员在认真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填写了评议意见。
    此次中层干部述职评议大会由方文钧副书记主持。刘谦院长与鲁重美书记分别做了重要讲话(讲话内容见本版全文)。

 刘谦院长在讲话中重点谈了他对干部考核任用的三点意见:
    第一、干部要使用,也要培养,更要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全院各项工作当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进行干部考核是整个干部管理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力求逐步形成一个集培养、教育、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监督和激励为一体的干部管理模式。年度考核可以很好的促进干部总结经验、交流学习。大家在听今天的会议过程当中,都会有这个感觉,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互相学习的机会。这是完善、提高干部自身素质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是考核、评价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述职评议不仅要制度化,同时也要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二、干部评价体系要逐步完善。干部管理要从以往的职务管理为主逐步向职责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以前干部管理强调职务,以后要逐步强调职责,并且是以职责管理为中心。按干部的职能和责任,进行分类管理和评价。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不同性质的岗位,其评价体系应该是不一样的,我们目前使用的方法是比较传统的模式。以医务处为例,其业绩怎样评价?医务处工作重、难度大,不仅要抓工作质量,还要处理很多的医患纠纷。医院对他们的基本要求不仅是要处理好已经发生的事情,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口前移,要把以前的经验和教训,包括事故或差错出现的原因,包括怎样防范及怎样妥善处理的经验和教训,及时总结并向医护人员推介,尽量降低事故率和差错率。此外,医务处的质量管理重心也要提前,不仅要有制度,还应有保证制度落实的机制等等。再说到纪检监察部门,也不能说我们查了多少人多少事就是政绩,我觉得最后的评价应当是看我们是不是能不出问题、少出问题,建立规则和严格的制约机制,减少了问题的出现,这同样是政绩。我们的后勤,比如司机班一年一个事故没有出过,这就是政绩;没有发生火灾,这就是政绩,而不能说着了火,表彰满脸大汗的救火队员。如果这样的话,说明机制不对。要看干部是不是承担责任,是不是工作到位,是不是切实履行了职责,不同的岗位应用不同的评价体系来评价,不能简单地拿一个“勾”来确定。所以我们要建立分类管理的体系,要建立包括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绩效考核为重点,以保证科学地评价和引导干部,否则有的干部该管的事情不敢管,该坚持原则的不敢坚持,这样的干部可能会得到比较多的“勾”,但工作质量会下降。同时如果坚持原则的干部“勾”越来越少的话,就会形成不良的导向,医院就麻烦了。前两天我在中层干部会议上举例说分房的主任,如果现在要有分房的任务的话,这个主任恐怕票数不会高,因为多数情况下多数人对分房结果不满意。我建议今后我们人事处改成人力资源处,要很好的研究怎么去调动人力资源的作用,如何正确评价和激励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等上接第1版
问题。
    第三、干部考核工作要在党委的领导下进行,考核的结果要经常委会集体研究确定。干部的任用是经行政班子集体研究、由行政领导根据考核的结果和工作的需要来进行聘任。            
最后,我希望我们在座的述职者,包括以后都要述职的所有同志,在述职报告当中主要是要讲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单元的工作总结,要包括你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实绩,同时要严格掌握时间,到时间就停止,讲不完可以补充文字材料。另外,我们所有的评价者,要正确地使用我们的评价权力,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最后预祝所有的述职者都能够圆满地完成述职。                                                                                 
    在这个会议上,鲁书记还就推荐院级后备干部人选的工作给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鲁书记说,此次医院共提出院级后备干部人选候选人269名,其中中共党员125名,非党员144名;男性153,女性116名。年龄段35~40岁之间61人,41~45岁142人,46~50岁66人。包括了全院年龄在35~50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上的职能处室正、副处长或主任,业务科室的正、副科主任或专业技术的副高以上人员,近三年年度考核不合格者除外。鲁书记说,这些条件是根据协和医院的特点来确定的,并不是说要唯学历,大家觉得还有更合适的医、教、研、管各方面的人才,还可以在这个会上或会后向我们提交名单或写在表格的后边。
    鲁书记介绍说,这项工作在我院每两年进行一次,99、01、03年都做过,是为今后协和医院的发展和院级干部遴选所做的基础性工作。表格是按照卫生部关于后备干部工作暂行办法的文件精神设计的。北京协和医院院级后备干部的推荐、遴选是我们考核干部的一个部分,是出于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任用等新机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人才治院的战略考虑。    刘谦院长在讲话中重点谈了他对干部考核任用的三点意见:
    第一、干部要使用,也要培养,更要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全院各项工作当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进行干部考核是整个干部管理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力求逐步形成一个集培养、教育、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监督和激励为一体的干部管理模式。年度考核可以很好的促进干部总结经验、交流学习。大家在听今天的会议过程当中,都会有这个感觉,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互相学习的机会。这是完善、提高干部自身素质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是考核、评价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述职评议不仅要制度化,同时也要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二、干部评价体系要逐步完善。干部管理要从以往的职务管理为主逐步向职责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以前干部管理强调职务,以后要逐步强调职责,并且是以职责管理为中心。按干部的职能和责任,进行分类管理和评价。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不同性质的岗位,其评价体系应该是不一样的,我们目前使用的方法是比较传统的模式。以医务处为例,其业绩怎样评价?医务处工作重、难度大,不仅要抓工作质量,还要处理很多的医患纠纷。医院对他们的基本要求不仅是要处理好已经发生的事情,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口前移,要把以前的经验和教训,包括事故或差错出现的原因,包括怎样防范及怎样妥善处理的经验和教训,及时总结并向医护人员推介,尽量降低事故率和差错率。此外,医务处的质量管理重心也要提前,不仅要有制度,还应有保证制度落实的机制等等。再说到纪检监察部门,也不能说我们查了多少人多少事就是政绩,我觉得最后的评价应当是看我们是不是能不出问题、少出问题,建立规则和严格的制约机制,减少了问题的出现,这同样是政绩。我们的后勤,比如司机班一年一个事故没有出过,这就是政绩;没有发生火灾,这就是政绩,而不能说着了火,表彰满脸大汗的救火队员。如果这样的话,说明机制不对。要看干部是不是承担责任,是不是工作到位,是不是切实履行了职责,不同的岗位应用不同的评价体系来评价,不能简单地拿一个“勾”来确定。所以我们要建立分类管理的体系,要建立包括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绩效考核为重点,以保证科学地评价和引导干部,否则有的干部该管的事情不敢管,该坚持原则的不敢坚持,这样的干部可能会得到比较多的“勾”,但工作质量会下降。同时如果坚持原则的干部“勾”越来越少的话,就会形成不良的导向,医院就麻烦了。前两天我在中层干部会议上举例说分房的主任,如果现在要有分房的任务的话,这个主任恐怕票数不会高,因为多数情况下多数人对分房结果不满意。我建议今后我们人事处改成人力资源处,要很好的研究怎么去调动人力资源的作用,如何正确评价和激励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等问题。
    第三、干部考核工作要在党委的领导下进行,考核的结果要经常委会集体研究确定。干部的任用是经行政班子集体研究、由行政领导根据考核的结果和工作的需要来进行聘任。            
    最后,我希望我们在座的述职者,包括以后都要述职的所有同志,在述职报告当中主要是要讲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单元的工作总结,要包括你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实绩,同时要严格掌握时间,到时间就停止,讲不完可以补充文字材料。另外,我们所有的评价者,要正确地使用我们的评价权力,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最后预祝所有的述职者都能够圆满地完成述职。                                                                                             

    鲁重美书记总结发言    今天开了一个很好的职能处室中层干部述职评议会议,这是对全院职能处室中层干部2004年工作的检阅,展示了协和中层干部的生机与活力,回顾与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大家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与展望,我想,在医院管理这个层面,无疑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有利于今后大发展的工作会议。
    第二,今天这个会议加强了我们职能部门中层干部和业务科室的主任、业务骨干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下一步我们将开展新一轮的职能处室竞聘上岗和业务科室主任的换届,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为了医院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打基础的,我们有了那么多的财力支持,那么我们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尤其是软件建设,艰巨的任务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已着着实实感觉到了我们肩膀上的担子。
    这些天来,我们的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一样,都处在一种亢奋状态之中,因为我们得到了党和政府最有力的支持。借此机会,我也提一下希望和今后的打算。2004年职能处室中层干部述职因为班子的换届,稍微延误了一点。2005年我们将提前到12月31日前后,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奖金与我们的考核挂勾。另外,医院满意度的调查已开展5年了,以前主要是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调查,今后满意度调查要延伸。几年前我给大家画了几张饼,饼的中心是病人,然后周围是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和病人外围是我们的职能处室,最外一个四环是我们的院领导班子,围绕这样一个构思,我们今后不能只是调查病人对我们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我们的医生对护士、护士对医生,临床科室对医技和辅助科室,互相之间也应有一个满意度的测评。医护人员对职能处室中层干部的述职评议,不能只停留在一次一个半天或一天会议,也不能只是职能处室自己给自己打分,上、下、左、右,全方位的考核才是最公正、最公平、最公开的。
    今天开了一个很好的会,我在这里再一次向大家倡议,为了创建协和医院的和谐社会,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拧成一股绳,共同地把协和的事情做好。

2、让弯曲的脊梁直起来


    协和骨科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取得骄人业绩    本报讯(记者 林夕夕)特发性脊柱侧凸是原因未明的常见脊柱畸形,由于患者大多为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手术矫形不当将影响脊柱的发育,甚至加重畸形。因此,如何选择手术节段和手术时机必须依靠正确的分型来指导。然而迄今无有效全面的分型,也不能指导临床治疗,因此疗效不肯定。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在邱贵兴主任的主持下开展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在病因研究、临床分型、临床治疗、器械研发和临床应用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尤其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了目前最全面的分型系统,即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中国分型——协和(PUMC)分型,用于指导临床,优于传统分型和方法,疗效显著,其治疗效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系列研究成果刚刚获得2004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是一项涉及基础着重于临床的综合研究。协和医院骨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系列研究。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通过基础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椎间盘、椎旁肌内IX型胶原、Bcl—2蛋白、iNOS的基因表达异常可能与发病有关;研究发现不对称应力可增加凹侧X型胶原表达,加重畸形。
    在临床研究方面,建立起了国内外最大的脊柱侧凸数据库(3000余例);首次提出了适合我国国人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中国分型——协和(PUMC)分型,即三大类13个亚型及相应的临床细则。通过37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前瞻性应用证实,该系统的术后矫正率67%,失代偿率仅0.2%(传统方法各为49.6%和4%),与国际通用的King分型相比,可减少脊柱融合1—2个节段,优势明显;在国内首先用矫形支具治疗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累计1500例,总有效率达88%;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手术矫形治疗,累计治疗800余例,前后路手术矫正率分别为64.7%和52.8%;还在国内首先采用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已治疗80余例,平均矫正率高达42%。同时开发了Zebris系统,对362例患者手术前后脊柱三维形态及运动轨迹进行了无创评价。引进Fulcrum像(支点弯曲)评估侧凸的柔韧性,准确地预测矫形效果。
    在矫形器械的研发方面,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型脊柱内因定系统(GSS),操作简单,效果与进口产品相同,但降低了医疗费用。已获得国家专利和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核发的生产许可证。
    目前协和(PUMC)分型系统已在包括西班牙及港澳地区的20余家大型医院推广应用。使大量特发性脊柱侧凸和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术后即刻矫正率指标和随访结果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该研究成果曾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学术交流,在国际骨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协和(PUMC)分型系统的建立使我国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诊疗水平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后续研究及应用推广,可以加快缩短我国在基础研究、临床治疗及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间的差距,可以使更多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解除病痛的困扰,健康地走入社会、服务社会。

3、生 命 的 微 笑   

    在协和又一次接受成功手术的军嫂邓女士即将出院,几日来,虽然伤口还有隐隐的牵拉痛,但她的嘴一刻都没有合拢过,她说,“我非常感动,我找不出更合适的语言表达此刻我内心的感受,协和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能报以医生护士们的只有微笑”。
    36岁的邓女士曾到处求医,几经周折仍未得到明确诊断,2003年12月来到北京协和医院,被明确诊断为心脏嗜铬细胞瘤合并颈动脉体瘤。2004年4月6日由协和心外科为其成功地施行了心脏部位手术。经过数月休养,身体得到了较好恢复之后,住进了血管外科病房,等待接受右侧颈动脉嗜铬细胞瘤手术。但是颈动脉体瘤的手术难度却是她始料未及的。
    第二次能来协和就诊,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邓女士的第一次手术时间是在去年四月份。
军人丈夫陪她返回家乡后,情不自禁地向连队、战友和身边的父老乡亲们讲述协和医院如何救治自己的妻子——一位素不相识的普通百姓的感人经历。一时间,在军嫂的亲朋好友、丈夫的连队里争相传诵着协和的神奇与爱心:由于病例疑难,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多科室联合会诊,利用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反复推敲制定最佳手术方案,靠协和高技术、高水平、高素质的医疗队伍,终于成功地解除了危及妻子生命的心脏部位隐患。并且与她约定了第二次手术的时间。
    协和人的爱心同样打动了邓女士丈夫所在部队的领导,感动了他们身边众多的战友和乡亲,部队领导特批其丈夫全程陪同妻子看病、护理的假期,并拿出5万元帮助这个家庭度过经济难关,战友和老乡也纷纷解囊相助,凑了一万多元,夫妻俩带着军队领导、战友和乡亲们的一片爱心和经济上的援助再次来到北京协和医院。
    协和再次组织多科多次会诊,大家都认为,颈动脉部位手术风险极大。由于颈内动脉与肿瘤关系密切,肿瘤已达颅底,动脉重建极其困难,累及颅内的动脉破裂出血的可能性极大,此外,病人在术中因一过性阻断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可能导致偏瘫,而且该部位的解剖结构很复杂,有喉返神经、喉上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舌下神经等,损伤后有可能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甚至呼吸困难。但是如果不能尽快手术,肿瘤一旦侵犯到颅内,将失去手术的时机,后果不堪设想。
1月13日,军嫂再次进入手术室,在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等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在局部麻醉下建立了有创动脉压监测。在对血压的严密监测及调控下开始了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一切准备就绪。在手术视野下,血管外科主任管珩教授和刘暴主治医发现患者左颈内动脉与瘤体完全粘连在一起,并被瘤体包绕而变细。瘤体已生长入颅底,仅容一小指通过乳突后方,手术操作空间很局促。管珩教授当即决定短暂结扎颈外动脉,将颈内动脉向颅底分离。在剥离瘤体过程中,每一刀下去都小心翼翼,任何小的差错均可能造成颈内动脉破裂,中断回缩入颅内,更何况手术是在仅能容纳手指的范围内。
    由于手术做得非常精细,出血少,没有破坏任何神经,术后患者各方面体征显示良好,直接回到血管外科病房,在护士和家属的悉心照料下恢复很好。
    病人术前在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近2月,期间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组织多次多科会诊,对于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充分准备,斟酌,所以病人在术后6天拆线后即出院,充分体现了协和医院的综合优势和多科协作完成复杂、高难手术的能力。
    康复后的邓女士即将回到家乡。她说,她将永远微笑着生活,微笑着面对生活给她带来的一切。因为协和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坚强地活下去,她别无选择。

4、中华骨科学会援助海啸灾区医院重建

    ——协和医院骨科承担组织工作

近日,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在邱贵兴主任委员的呼吁和主持下,联合国内和世界骨科器械和药材厂商,对海啸中受灾最重的印尼班达亚齐地区医院的重建给予了价值140万元以上的人道主义援助。

去年12月底印度洋发生了大海啸,印尼班达亚齐是海啸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据有关报道,当地50万人口在海啸灾害中死亡14万,原有的六所医疗中心仅有一所幸存。虽然国际社会已经给予了一定的援助,但仅仅是使其脱离了卫生“紧急状态”,当地的卫生形势仍十分严峻,真正的灾后重建工作才刚刚开始。印尼政府有关人士在接待我国政府有关人士中表示,希望中方能帮助和参加班达亚齐受灾医院的恢复重建活动。

    2月初,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主任骨科专家邱贵兴教授收到马来西亚骨科协会主席 Saw Ali的来信,信中提到该协会正与世界和平使团(GPM)合作准备重建班达亚齐地区的一所公立医院,Rumah Sakit Umum Zainal Abidin。使这所医院在两周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在未来的数月内向该医院提供基本的医疗物资和安排由骨科志愿医生组成的医疗组,轮流到该院工作。信中呼吁我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一同参与该医院的恢复重建工作,并列举了所需物品清单,希望给予物资援助。

邱贵兴主任接到此信后,立即组织以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为承办机构,以中华骨科学会的名义向国内40余个医疗器材和药材厂家发出“海啸医疗救助”呼吁,倡议各厂商再一次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受灾地区重建医院。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有武进第三医疗器械厂、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医疗公司、德国贝朗公司、捷迈公司等10余个厂家提供了骨科手术器械、钢板、髓内针、绷带、纱包、纱布、石膏锯等价值140万元的物资。还有一些厂商也准备加入捐助行列。目前这些物资已陆续到达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有关人员将把捐赠的物品打包装箱后,运往班达亚齐。这些物资到达当地医院后,可解决医院开诊后所急需的部分物品。

邱贵兴主任在谈到这次救助行动时说:班达亚齐是这次海啸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那里的医疗工作几近瘫痪,医疗机构亟待恢复重建,我们应该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计划援助的这所医院灾后基本设施尚完整,但物资和医务人员严重匮乏,原有的医务人员仅有3人回到医院继续工作,马来西亚骨科学会已经派出骨科志愿医生轮流前往工作,我们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向他们提供尽可能的物资帮助。目前已有十几个厂家提供了价值140万元的物资,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厂商也会加入进来,因为这个活动意义在于它不仅代表了我国的形象,同时也为国内医疗器材和药材厂家提供了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机会。

据悉世界和平使团(GPM)是非政府组织(NGO)的一员,他们将负责联络马来西亚政府安排此次医疗救助物资的免费运输。

                                                 林夕夕

  

5、专科护士,英文为Clinical Nursing Specialist,简称CNS,专科护士并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在某一专科工作的护士,而是指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能向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的专家型临床护士。专科护士不但要具备执业资格,严格遵循护士执业标准,直接参与护理工作,还要兼有咨询和指导作用,其护理权威地位得到认可。尤其重要的是,专科护士能够在某个专科领域为卫生保健的服务对象提供专门化的服务,有其专门的工作岗位职责,业已成为护理专业中的一种分工。 今天刊出的这篇文章,;较为系统地描述了专科护士的作用及其在我院近年来所得到的发展。

专科护士在临床中的作用
护理部  张晓静   

    在美国,自上世纪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已在包括ICU护理、急救护理、糖尿病护理、造口护理、癌症护理、临终护理、感染控制等200多个专科领域培养了10万余名专科护士,课程为注册护士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在60年代也开始实施专科护士培养制度,但与美国不同的是专科护士培训并非全部定位于硕士以上学历教育,而是根据专科特点,设置包括理论、实践、研究等方面在内的专科教育课程进行培训。近年来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在新加坡、日本、香港等亚洲国家及地区相继实施。虽然各国各地区的专科护士的制度不尽相同,但实践及研究证明专科护士对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供高质量和符合成本效益的护理服务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的专科护士培训方兴未艾, 由护理学会通过对在职注册护士在理论课程及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专科护士培训。我院目前有中华护理学会认定的重症监护专科护士11 名,具有国际认证的造口治疗师1名。同时我院自己培训并认可的专科护士有腹透专科护士1名、艾滋病专科护士1名、神经内科康复专科护士1名等。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了大量的工作,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并得到医生及同行们的认可。目前我院ICU病房是中华护理学会及北京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 2004年接收并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症监护专科护士53人;我院还作为实习医院接收了10名造口治疗师的临床培训。
    专科护士作为已完成专科训练及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担当着直接和间接的病人服务。除一般护理外,专科护士需要处理较复杂的情况,确定病人及家属的需要,并与其他医护人员沟通及合作,作适当安排,提供全面及连续性的病人护理。ICU病房朱力等专科护士运用适应护理理论,评价和比较不同的护理计划,以判断可以使病人得到的最佳方案,作出适当的建议和护理措施,增加对病人服务的成效。为了维持良好的专科服务环境及制度,减少危机发生,保障病人安全,各科的专科护士还制定了专科护理标准、制度、计划、准则,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充实,同时不断增强自身临床护理技能,力求减少护理失误。
    专科护士还是咨询者及健康教育者。高科技医疗设备,先进的治疗方法及优质的病人服务,明显有效的延续了病人的生命。如慢性肾衰病人可以通过长期透析及治疗延续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但在整个与疾病共生的过程中,病人面对肾功能衰退,要不断适应为配合治疗效果而带来的生活改变,克服治疗过程所引发的身心不适和压力;病人更需要学习自我照顾的技能,令生病导致的不适及并发症降到最低,改善治疗及康复的效果。健康教育是腹透专科护士周紫娟的工作内容之一,不但给病人提供有关康复的资料,维持身体健康的信息,接受治疗及护理的计划等,而且指导病人的康复护理、腹透的训练及家居护理等。面对不同教育程度和背景的病人,专科护士的学识技能受到考验,需要制定详细的课程内容,合适的教学工具,使病人和家属对所患疾病、治疗程序、预见的并发症、预防办法等有所了解和认识,有助于病人遵从医生的治疗,并采取相应的生活改变,增强康复的效果。
    专科护士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为实现治病救人的目标与医生进行密切的协调合作。 对同行的护理人员要提供适当的咨询和指导,在经验较少的护理同事遇到困难时,专科护士能够给与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及建议,提供最新的知识和先进临床技能,提供专科意见,协助同事作适当的临床决定,传授和分享专科护理知识和经验。我院的专科护士在各科室都承担了讲课等教学工作,同时护理部还不定期的安排专科护士为全院护士传授知识和经验;专科护士还承担着全院护理会诊的任务,如造口治疗师成颖2003年至2004年两年中在全院范围内会诊,帮助解决病人造口、慢性伤口、失禁、皮肤压力伤等皮肤护理问题 194人次。我院不仅在国内率先开展造口专科护理会诊,而且专科技术及护理会诊模式与国际接轨,临床实用性强,涉及面及需求广泛,临床中使病人康复获得良好效果,大大提高满意度。
    专科护士还开展并协助进行临床研究工作。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开展护理研究,书写了多篇文章发表于各类护理杂志。专科护士还积极配合和协助医生以及其他医务人员的医学研究项目,如艾滋病专科护士左玲艳参与感染内科的艾滋病课题研究,作为团队的一员,奉献着一份力量。对于专科护士所作出的成绩,还得到医院的褒奖,如神经内科的“专职康复护理对266例瘫痪病人的康复促进"获得2004年我院医疗成果奖3等奖,使护理专业形象和地位得到认同。
    科学和时代的发展使护理的理论体系、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多方面都在发生变化,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是促进护理发展,提高护理质量的方向。通过提供专门化的护理服务,弥补了常轨医护工作的不足,体现了护理专业在卫生保健服务中的独特价值。专科护士在各个领域的刻苦钻研和经验积累丰富着护理学知识体系,并不断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6、烂牙、锐利的牙嵴、不合适的牙托以及大量烟酒等长期不良刺激可能导致舌癌——别让癌症“咬”掉舌头

       近年来,常听说有人得癌症了,或是肝癌、结肠癌,或是胃癌、卵巢癌……而舌癌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协和医院口腔科张韬医生告诉记者,舌癌发生率近年来有逐渐攀升现象。如果人们放松警惕,很有可能遭到舌癌的“偷袭”。

       一般男性患舌癌较多,女性患者近年有所增加

       一个50岁左右的男子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感到舌头疼痛,舌头上出现大片很深的溃烂。他以为只是一般性的溃疡和发炎,没想到医生检查后说,他患了舌癌,而且已到中晚期,必须尽快手术。
       张医生介绍说,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约占口腔癌的1/3以上,全身恶性肿瘤的2%。它多发生于舌缘,其次为舌尖、舌背及舌根等处,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近年来女性患者有增多趋势;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临床中有20岁刚出头就患舌癌的病例,而且一般年轻患者肿瘤恶性程度更高。
       舌癌发生原因复杂。从地区上讲,南方发生率相对高于北方,这可能跟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比如嚼槟榔等不良咀嚼饮食习惯;从性别上讲,男性较多,可能因为男性吸烟喝酒的较多,舌癌患者大部分有吸烟史。女性患者近些年增多,嗜酒吸烟可能是两大诱因。近年来还发现放射治疗,可继发癌变。曾有鼻咽癌患者在做了放疗之后,又发生了舌癌。

       有专家统计,约1/3的舌癌是由于烂牙、牙齿边缘锐利、不合适的牙托等长期摩擦刺激引起白斑、慢性溃疡致癌变。日本一项研究表明,86%的青壮年舌癌与患者的牙齿畸形有关。牙齿对舌部的长期接触磨损,可使舌头局部形成慢性病灶,青壮年男性吸烟、饮酒较多,这些复杂的有害因素长期刺激,可使患部逐渐发生畸变,最后导致癌变。

       舌再造术保障了手术彻底,还恢复了患者的舌形态和功能

       中晚期舌癌常需进行根治性的切除术,切除之后,舌头必然缺损一大块。以前受医学技术发展所限,切除后常常直接缝合,患者只剩下半块甚至小半块舌头,致使患者说话、吞咽等功能严重障碍;而且医生还常担心切除多了会造成直接缝合困难,所以切除时有所保留,就可能使根治不彻底。
       近几年来,协和医院口腔科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为中晚期舌体及舌根癌患者进行切除后舌再造。医生们根据舌头缺损的多少,制取不同体积和类型的组织瓣。然后将血管吻合接通、把皮瓣缝合、造型等等,为病人完整地再造一个舌头。这种舌再造术,不仅保障了手术的彻底性,同时还较好地恢复了患者的舌形态和运动吞咽语音功能。提高了中晚期舌癌患者生存质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对于舌癌,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张医生认为,有几点必须引起重视:
       (1)有残根、锐利的牙尖要及时就诊,处理残根,调磨牙尖;
       (2)固定位置溃烂,而且长期不愈合,应及时就诊;     

(3)舌上出现白斑、红斑以及扁平苔藓等口腔粘膜病可能是一种癌前病损或状态,应就诊;
       (4)避免过度烟酒刺激,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5)舌后部如舌根处病变因位置偏后且隐蔽,早期往往不易被发现。因此对于舌根部位长期不明原因的疼痛及溃烂,应请医生进行仔细的检查。
                  

 一般情况下,口腔卫生做得比较好的人较少得口腔癌。因此,注意日常口腔卫生、定期去看口腔科医生的做法是可取的。  (罗 菱    段文利)

 

 7、医科院、医院领导慰问春节期间值班人员春节门诊工作完成情况

    本报讯(记者 陈富强)从2003年春节起,我院长假期间门诊对外开放,以方便病人就诊,同时为医院创收。但上两年的门诊统计显示,春节与“五一”、“十一”相比,工作量相对不满,尤其是初一、初二的门诊量较低。因此经院领导研究决定,2005年春节门诊时间改为:东院初三至初七,西院初五至初七,均安排上午半天门诊。
    今年春节门诊量完成情况:
    东西院普通门诊量共计4428人次,日均 945人次,高于2003年、2004年春节日均量。治疗室完成各种治疗1032人次(其中肌注235人次,抽血484人次,输液、静注等治疗313人次);B超检查完成357人次;心电图检查89人次;放射科胸片检查220人次,CT检查34人次,核磁检查1人次;超声心动检查完成31人次;门诊化疗47人次;整形手术完成2例。
    根据各长假门诊的开展情况,门诊部将合理调整工作安排,以期两个效益同时增张。春节期间急诊忙

8、   本报讯(记者  田丽源)春节是所有人都期盼到来的日子,不但可以与家人相聚吃美味的食品,还可以连续休七天长假。但对于在急诊室工作的医护人员来说却是一种奢望,他们还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人类的健康而“战斗”。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里,从初一到初七的七天时间里,急诊科共接诊了1893位患者,期中抢救患者37人,留观418人。平均每日接诊病人270人次,留观病人60人次,抢救5人次。“热闹”的急诊,每天都穿梭着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大家虽然很忙,工作却有条不紊。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院领导来到他们中间看望慰问,使大家感受到了温暖和鼓舞。行政处举行2004年度
总结表彰大会

9、    本报讯(记者 张荣德)节前,行政处召开了2004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和新春团拜会,180多位后勤职工参加了会议。刘谦院长、鲁重美书记、方文钧副书记、于晓初副院长、杨玉雯副书记等院领导分别前来祝贺。
    总结表彰会上,动力科、维修科、总务科、房管科4位科长作了述职报告。柴建军处长在总结发言中提出:为医院新形势、新规划发展的需要,行政处的后勤工作必须从更高层次的“质量、服务、安全、节支”方面来实施新一年的工作目标。会上对2004年度行政处的4名服务标兵、16名先进个人和7个先进班组进行了表彰。方文钧副书记、于晓初副院长、杨玉雯副书记向获奖班组和个人颁发了奖状。于副院长和方副书记代表院领导对后勤人员在2004年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后勤全体干部和职工继续努力,进一步强化为病人、为一线服务的意识,提高工作质量,为保证医院安全运行贡献力量。
    在晚上召开的团拜会上,刘谦院长、鲁重美书记专程赶来向大家拜年。第二天上午行政处以科为单位召开会议,就2005年如何做好后勤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鲁书记参加了讨论,并与大家亲切交流,鼓励大家在医院的发展中,积极推进后勤工作的发展,特别是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通过总结表彰会,行政处全体职工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要为医院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0、为外科学系的发展建设出谋献策
——外科召开老教授、民主党派人士新春座谈会   

    春节前夕,在外科学系组织召开的“老教授、民主党派代表新春座谈会”上,20多位外科学系的老专家、老教授、民主党派代表和各专科主任汇聚一起,讨论了外科学系的发展建设问题。方文钧副书记,赵玉沛副院长应邀参加了会议。
    外科学系主任邱贵兴教授首先向与会者汇报了2004年度外科工作情况,随后大家畅所欲言,为外科学系的发展建设出谋献策。
    会上,大家对医院以及外科近年来的发展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医院2004年业务收入进一步提高,达到12.36亿,门诊量及手术量也大幅提高。外科过去有过国内很多“第一例”手术的辉煌历史,对推动中国外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过去相比,现在无论是手术数量、手术质量还是手术难度都有了很大进步。2004年比2002年(2003年发生非典疫情),病房增加了7个,床位增加了250张,门诊增加了4.1万人次,手术增加了4千多例。
    但是大家认为还要居安思危。外科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大力加强,才能使之与协和医院的地位和声望相称。如在发表论文数量上、国内领先项目上,与其它著名大医院外科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真正做到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科室或项目较少,迫切需要迎头赶上。
    会上,大家对外科的发展建设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比如:
    医院应该重视外科,给外科创造发展机会和空间。现在与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不一样了,过去协和医院“得天独厚”,现在大家则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离不开先进的仪器设备支持。过去我们与许多机会失之交臂,也许只因领导一个观念问题。现在各大医院都非常重视外科,外科专科医院更是生龙活虎,这说明她的市场和经济潜质。只要医院根据外科特点进行适当政策倾斜,外科成为医院经济新增长点就指日可待。
    要大胆创新。 鲁重美书记在“恢复导师制”大会上曾经说过:不继承就没有前进的基础,不创新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协和外科要发展必须要大胆创新。在协和医院外科历史上,ICU科是全国最早建立的,胃肠营养专业、脊柱中心也是率先在国内建立起来的,为推动本专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协和的传统很好,但“胆量”不够,创新性不足,这是我们的问题。医院要发展,没有创新不行,没有创新就是没有生命力。
要注重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作用。老专家教授们将青春乃至整个生命都奉献给协和医院,认为协和的兴衰荣辱与已密切相关,他们是从“骨子”里热爱协和的,都愿意继续为协和做贡献。
    要利用综合医院的优势,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创造条件,使年青人脱颖而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德”的培养,要“德医双馨”。要重视教学,商讨如何做好“医学生导师制”工作。应奖惩分明,实行淘汰制。
    会上,方文钧副书记、赵玉沛副院长对外科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外科,协和的发展是积淀了协和几代人的成果,要尊重老前辈,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要注重年青人才的培养。同时表示,协和医院面临机遇和挑战,再创辉煌是每个协和人的责任和义务,医院一定尽全力支持外科的工作。

11、血液透析中心病人李春玲、王玉先、李朝东、高永珍、刘允福等25名患者联名写来的感谢信:


    我们是协和医院西院血液净化中心长期透析的病人,是需要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的人。在这里治疗,少则几个月,多则好几年。每周2-3次的治疗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的一部分。给予我们维持生命治疗的就是血液透析中心的医生和护士。
    她们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大夫们每次都能根据治疗前的检验结果,依据丰富的医疗知识和经验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而护士们又用高超的技术为病人进行穿刺等治疗。动静脉穿刺是非常痛苦的,她们用极其熟练的技术和对每位病人的充分了解,每次都能把痛苦降到最低点。对每次透析治疗中出现的危险情况,医生和护士都能在第一时间救治,使病人转危为安,化验为夷。病人们离开血透中心时满意的微笑是对她们精湛医术的肯定。
    在这些年的治疗中,血液透析中心的医护人员对待病人就像家人一样,问寒问暖。在病人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她们不急不燥,象亲人一样安慰我们、鼓励我们安心治疗。对一些年老或危重的病人,她们喂水喂饭,接屎接尿,更是呵护有加。我们来到治疗中心,仿佛是回到了另一个家,大家都在一个和睦美好的环境下接受治疗。而这一切都是由医护人员发自内心的善良而真挚的爱心构成的。
    医院规定早八点是正常的上班时间,她们为了方便病人,每天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医院。为了方便病人,她们放弃了星期六的休息。她们对每一个工作细节都非常重视,每一次的消毒,每一次的治疗,每一次对机器的调测等等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一丝不苟,从不马虎。“医者父母心”这句话从她们一点一滴的行动中充分体现出来。
    就是她们给予了我们良好的治疗和相对健康的身体,就是她们让我们在每一次治疗中都有一个温馨的环境和良好的心情,就是她们给了我们战胜病痛的勇气和决心。一年365天,年复一年,她们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我们一下是说不完的。而我们只能对她们说:“衷心的感谢你们白衣天使!”她们就是血液透析中心的医生刘士勤、秦岩、护士长吴红红,护士王学蓉、刘蓓、石涛、赵海银、孟庆艳、刘萍。患者刘桂珍来的感谢信:
    我是从内蒙来到协和医院就医的患者。从内蒙小山沟来到北京大医院如同进了迷宫。在导医的指导下,我知道了怎样挂号和门诊治疗。在门诊看病需要大量的检查,要跑好些地方,如交费、抽血、各种预约……。在这期间我遇到很多好心人 ,他们反复耐心地告诉我想知道的一切,减少了很多麻烦,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缩短了门诊时间,顺利地住进了病房并进行了手术。他们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使我深深地感动,因此我也牢牢地记住了他们的胸牌。他们是呼吸科教授陆慰萱、支气管镜室大夫陈勇、骨科大夫钱文伟、胸外科教授李泽坚、胸外科副主任李单青、胸外科大夫刘峰及十五楼三层胸外科全体护理人员。
    尤其是胸外科副主任李单青和大夫刘峰,使我倍感亲切,他们平易近人的态度,使我看到了他们对待病人的诚心。我的临床医生刘峰,对待病人十分热心,反复询问病史,非常有耐心,他用巧妙的语言消除了我对手术的恐惧心,用科学的道理使我和家人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十五楼三层胸外科的全体医务人员,用他们的言行体现了他们的诺言:
    一个微笑,带给您春天般的温暖,
    一个问候,带给您亲人般的关怀,
    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我愿用这美好的语言
    为您构筑一道生命的温馨港湾。
    让我用内蒙人最真诚的心向您们道一声:
    赛拜诺,白一日了,
    赛拜诺,白一日了!

                        2005年元月18日
注:“赛拜诺,白一日了”是蒙语您好,谢谢。

患者王秀英家属刘成林来的感谢信:


协和医院领导你们好:
    2001年1月份我爱人因患输卵管癌在当地铁路医院进行了手术,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有限,在腹腔髂动脉旁留下一个转移淋巴结,从此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2004年11月复查时,发现转移的淋巴结已经由当初的1.5cm×1.2cm发展到5.1cm×3.7cm,当地医院已经不能进行手术,并建议我们到哈尔滨、天津等较大医院手术。但哈尔滨、天津的专家都说难度太大,不能手术,只能化疗或介入治疗。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天津肿瘤医院专家提供的信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协和医院。妇科杨佳欣大夫看完B超和CT片后,当即说手术难度比较大,但是我们妇科可以做这样的手术。12月中旬我们来到协和医院,妇产科沈铿副主任为我爱人进行了诊断,认为此手术可以做,并决定住院进行手术。杨佳欣大夫和沈铿副主任的诊断,使我们见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这使我们背了4年的沉重包袱一下子落地,顿时感到非常欣慰。
    我爱人住院后,沈铿副主任、杨佳欣大夫认真为我们研究手术方案,请血管外科专家共同研究术中特殊情况紧急救治方案等等,这种为病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真是值得我们学习。更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是沈铿副主任的高风亮节。术前为使我爱人能够手术顺利,也是发自内心表达我的感谢之情,我给沈铿教授送去2000元钱,沈教授当场坚辞拒绝,并告诉我协和医院的大夫靠的是医德、医术,从不收受患者的“红包”,请我们放心,他们一定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手术。12月28日,妇产科郎景和主任、沈铿副主任和杨佳欣大夫组成专家组为我爱人进行了手术,非常成功地摘除了与髂动脉相连的转移淋巴结,为我爱人赢得了宝贵的生存时间。
    我爱人术后化疗前,由于思想负担过重,不想化疗,沈铿副主任和杨佳欣大夫知道后,还像亲人一样做我爱人的思想工作,精心安排化疗方案,防止化疗呕吐,使我爱人顺利度过了第一疗程的化疗。我真心感谢协和医院领导、妇科专家教授和大夫。
    我爱人在协和医院妇科住院、手术、化疗的二十天时间,我看到了协和医院的医疗真不愧为国家级医院的一流水平,妇科更是协和医院的佼佼者,协和医院的医德医风更是令人赞不绝口,这是我所接触到的病人和家属的共同感受。
                            患者家属刘成林


12、我国产前诊断的现状
妇产科  戚庆炜

    出生缺陷是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问题。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人群健康和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从世界发展规律来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婴儿死亡率降到了40‰左右时,出生缺陷问题就凸显出来。我国在90年代初婴儿死亡率已降到40‰,但由于出生缺陷所造成的死亡比重在逐渐增加,导致目前我国总出生缺陷率已高达5%左右。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并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据保守统计,我国每年因神经血管畸形死亡造成的经济负担约为2亿元,先天愚型的治疗康复费用需20亿元,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诊疗费用每年高达120亿元。
    国家非常重视通过减少出生缺陷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在1994年公布、1995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下简称《母婴保健法》),以及2001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制定《母婴保健法》的目的就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其中在母婴保健基础服务的七项工作中的第三项就是关于产前诊断和遗传病的诊断。
    绝大多数的出生缺陷病因不明,只能通过产前诊断来预防患儿的出生,因此,做好产前诊断工作,对于落实《母婴保健法》,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产前诊断却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相对于围产保健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前诊断的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产前诊断工作的标志性开始是在林巧稚教授的亲自关怀指导下,于1978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产前诊断实验室,20多年来,协和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实验室做了大量的的工作,研究出一整套胎儿取材方法如羊膜腔穿刺、经腹壁早孕和中孕期绒毛活检、脐静脉穿刺、胎儿镜检查等,在国内率先开展羊水细胞培养、绒毛细胞培养、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等技术,为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人,为我国产前诊断工作的开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了加强我国的产前诊断工作,卫生部希望能够建立国家级的产前诊断中心和全国的产前诊断网络,以提高我国产前诊断的质量和水平,从而降低我国的出生人口缺陷率。从另一方面来看,产前诊断是遗传学中发展最快的部分,直接面向临床,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儿科遗传诊断则偏重基础研究,治疗少。我国仍属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有限,而目前国内的产前中心,多数由于技术不过关而无法发展,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建立国家级产前诊断中心,负责全国产前诊断技术骨干和师资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全国产前诊断疑难病例的确诊工作、产前诊断新技术及适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广及应用工作,对于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推动我国产前诊断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链接]
    妇产科申请国家产前诊断中心大事记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的产前诊断事业十分关心和支持,李岚清、彭佩云等领导同志转批了我院孙念怙教授的信;
    2002年3月,卫生部基妇司杨青司长和王斌处长亲自来我院进行调研,从此开始启动筹建国家产前诊断中心的准备工作;
    2002年4月,我科向医院领导呈交了关于筹建国家产前诊断中心的可行性报告;
    我院孙念怙教授、边旭明教授参加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的起草和修改工作;
    边旭明教授参与“全国产前诊断技术规范”的修改;
    边旭明教授和向阳教授参与修改“北京市产前诊断技术规范”的修改;
    2003年7月与卫生部基妇司合作,举办“全国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培训班;
    2003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研,了解国内产前诊断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本情况;
    2003年12月在北京举办“全国产前诊断技术培训试验班”;
    2003年申请成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
    2003年下半年开始翻译“妇产科遗传”一书并将于近期出版发行;
    2003年开始在妇产科内部进行整顿和规范实验室的工作,自查并完善产前诊断实验室的操作常规和质量控制,增派年轻医师参加产前咨询门诊,扩大门诊量;
    2004年2月,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在北京成立,我科孙念怙教授、边旭明教授、向阳教授、刘俊涛副教授,以及超声科姜玉新教授、医科院基础所黄尚志教授,均为该专家组成员;
    2004年3月在北京、7月在杭州、10月在成都成功举办三期“全国产前诊断技术培训班”,为各省培养产前诊断技术骨干近300名,取得良好效果;
    2004年“产前诊断新技术的系列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申报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胎儿先天性疾病产前筛查与诊断新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科技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评审;
    2004年5月北京市产前诊断技术专家委员会成立,我科孙念怙教授、边旭明教授、刘俊涛副教授,以及我院超声科姜玉新教授、医科院基础所黄尚志教授成为该委员会成员;
    目前妇产科一方面正在积极申请北京市产前诊断中心的资质。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指导各省及基层单位正确落实《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特别是为西部地区各省建立省级产前诊断机构培养技术骨干,并在广大妇产科医生中宣传产前咨询、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基础知识。今年1月,妇产科还将和陕西省卫生厅合作,在西安举办第四期全国产前诊断技术培训班,由我科负责培训教材、会务等全部费用,并诚邀全国十几位在产前诊断方面有造诣的资深教授来义务讲学,为推动全国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的产前诊断事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13、夜间传来呼救声   

    每到春节,病房里要比平时更安静,因为过节不做手术,大部分病人都回家休养了。今年春节西院妇科三病房只有 6 个病人,值班的护士们感到比起平时“打仗”似的工作轻松了许多。
    谁想,紧急情况却在这时发生了。
    2 月 12 日大年初四晚 10 点多,熄灯已经一个多小时了,西院妇科三病房的病人开始进入梦乡,值班护士们都在护士站里默默地翻着病历。就在这一片静谧的氛围中,忽然从楼下传来了呼救声,有人在大喊“救命”。
    “这里不是急诊科,谁会在这里喊救命呀?”护士赵彦燕感到有些不解,以为是有人在开玩笑,玩起‘狼来了’的故事,便没理会,继续埋头自己的工作。但“救命”声再次响起,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这回大家听出来不像是在开玩笑。几个护士一碰头,决定留一人守病房,其余两人出去查看。
    护士张维和赵彦燕走出病房,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来到一层门厅,只见一个妇女趴在拦杆处, 声嘶力竭地喊着“救命,救命,救救我孩子!”
    “你孩子怎么了,在哪儿?”张维赶忙上前问道。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她们看见在通往门诊大厅的过道的厕所旁有一个小女孩躺在地上,大概十一、二岁的样子。旁边还有一个男子,看上去也有气无力。询问中得知他们一家三口中了煤气。
    此时两个大人基本还能行动,但已手无缚鸡之力。孩子的情况比较严重。“当时孩子的呼吸、心跳都有,但神志已经不清醒了,嘴唇发紫,明显的煤气中毒特征。”赵彦燕回忆说。
    看到这个情况,张维和赵彦燕两人赶紧合力抱起孩子向一楼内科走去,她们的想法是:必须尽快先给孩子吸上氧气,做一些急救。内科大夫告诉她们这里没法处理,要赶紧送急诊科。
    来不急去找平车,两位护士将孩子抬起来又向位于医院最北面的急诊科跑去。“几十米的路程当时感觉比跑八百米还要累。”张维事后说。
    孩子送到急诊室,马上吸氧,进行心电监护。看见孩子得到了救助,两位护士回到了自已的岗位上。
    2小时后,赵彦燕给急诊科打去电话,得知孩子的状态很平稳,两个大人也正在吸氧,她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赵彦燕、张维等妇科三病房的护士们又来到急诊科看望这一家三口,但他们已经康复出院了。从急诊大夫口中得知,当时这一家三口打车本来是要到医院的急诊科,由于出租车停错了大门,才误打误撞地进了住院楼,引发了之后的一系列事情。
    事后大家说起这件事时,张维和赵彦燕都说:“当时什么都没想,就想赶快救人。虽然不属于我们的工作职责范畴,但是这件事就算是发生在马路上我们也会这样做,何况它发生在医院呢?”

14、救助生命的港湾
护理部  张晓静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为病人提供治疗的基本途径,随着科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不断研发出新的技术及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反复的静脉穿刺,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还会延误抢救生命的时间,静脉输液港就是一种较新的输液管路技术。
    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英文全称为Implantable Port-catheter system, 简称Port,是一种全植入的、埋植于人体内的闭合输液系统,该系统包括一条中央静脉导管,导管末端连接一种装置称为穿刺座。利用小手术方法将导管经皮下穿刺置于人体大静脉中,如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部分导管埋藏在皮下组织,将另一端的穿刺座留置在胸壁皮下组织中并缝合固定,手术后皮肤外观只看到一个小的缝合伤口,愈合拆线后病人体表可触摸到一突出圆球。治疗时从此定位下针,将针经皮穿刺垂直进入到穿刺座的储液槽,既可以方便地进行注射也可以长时间连续输液和采血,而且适用于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完全胃肠外营养、血液制品的输注。因为导管末端在大静脉中,能够迅速稀释药物浓度,避免对血管壁的刺激和损伤,比一般静脉输液减少血管硬化的机会,也减少了因为找不到血管反复扎针之苦。输液港植入后病人的日常生活不受限制,接受药物治疗方便又轻松,大大提高生活质量,这种专门为需要长期及重复输液的病人设置的输液港,可在人体内存留使用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国外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受到病人的欢迎。我国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地区的一些医院已开始使用。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被他们亲切地称为救助生命的港湾。
                                      
15、胸腹主动脉瘤10年诊治经验   

    胸腹主动脉瘤(TAA)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破裂以及死亡率极高。对其治疗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有重要理论和临床意义。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通过创新性地应用改良的Crawford分次阻断法行胸腹主动脉重建术21例,应用带膜支架开展了TAA(15例)和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介入治疗31例。其中改良的Crawford分次阻断法行胸腹主动脉病变21例是国内手术治疗的最大一组病例。
    1. 前瞻性地创用改良的Crawford法行胸腹主动脉重建术21例。
    这是TAA手术中的脊髓缺血损伤保护机制的临床研究,是该科首创的改良术式。具体方法是以分叉人工血管之一端与左髂总或髂外动脉作端侧吻合,然后于动脉瘤上方阻断胸主动脉,切断后其上断端与人工血管行端端吻合,此时胸主动脉阻断时间需要11分钟左右。吻合后动脉瘤腔内血流方向发生变化,脏器供血来自从人工血管返流至动脉瘤的血液。因此主动脉在第一次阻断后内脏并不缺血,再次阻断人工血管及动脉瘤下方,切开动脉瘤,自上而下吻合肋间动脉及内脏各分支。其特点是将主动脉持续缺血间断分成2-3次,每次阻断间隔时血流可从人工血管、髂股动脉处返入动脉瘤体内供应脏器。
    2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并发症包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 ARDS 1例,胸腔出血2例,腹腔出血1例,截瘫、急性肾衰发生率分别为9.5%和4.8%,手术死亡率为4.8%(1例/21例),与相近术式比较,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文献报道。临床效果显示此改良术式降低了手术死亡率以及凶险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脏器的缺血性损伤,是常温全麻下行主动脉置换较为合理的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 成功开展了带膜支架血管腔内治疗TAA(15例)和AAA(31例)。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动脉瘤的方法相比,经血管腔内放置支架血管(Transluminally placed endovascular graft, TPEG) 技术的特点是创伤小,避免了传统手术所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痛苦,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降低了病人心、肺等重要脏器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截至2004年底,该科开展了TPEG技术治疗TAA(15例)和腹主动脉瘤(AAA)病人(3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严重内漏及近期严重并发症。这表明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腔内介入治疗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技术使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早期的治疗结果证实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创伤小、失血量少、并发症轻和住院时间短等,尤其对难以耐受大手术的高危病例提供了治疗的机遇。
    3.为进一步减少并发症进行不懈的努力
    该科并没有满足于TAA、AAA改良手术在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方面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而是更深入开展如何更好地在术前和术中避免脊髓缺血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方法:(1)利用目前最先进的CT血管重建技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结合,术前寻找根髓动脉(Adamkiewicz动脉:根动脉分支中少数管径较大的终支穿过脊膜到达脊髓),与放射科合作共9例,均在术前成功发现Adamkiewicz动脉,有效避免了术中脊髓缺血,减少了术后截瘫的发生率。(2)尝试术中脊髓诱发电位的监测,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SEPs)和运动诱发电位(MEPs),通过监测术中脊髓诱发电位的变化,更好的指导术中阻断胸主动脉的区段和阻断时间,完成1例脊髓诱发电位监测,于术中阻断胸主动脉时未发现异常,更好地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截瘫的发生。以上两种方式在国内均为首次尝试,更进一步巩固了血管外科在胸腹主动脉瘤治疗方面国内领先的优势。
    应用改良的Crawford分次阻断法行胸腹主动脉重建术,应用带膜支架行TAA和AAA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事实表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在承担复杂高难手术及创新术式、开展血管外科腔内介入治疗新技术、危重病例抢救方面,已经达到国际水平。通过,术前脊髓根髓动脉定位以及术中脊髓诱发电位的监测,更有效的降低了脊髓缺血这一胸腹主动脉瘤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这在国内也是领先的。

16、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经验
 骨科  仉建国

    半椎体畸形属于椎体形成障碍,其所致的脊柱侧凸约占先天性脊柱侧凸的46%。McMaster等将半椎体分为三类:完全分节的半椎体、部分分节的半椎体和未分节的半椎体,其中以完全分节的半椎体致畸可能性最大。由于完全分节的半椎体上下生长板完整,因此除双侧对称的半椎体外,大多数半椎体畸形的特点是侧凸进行性加重,平均每年加重4o(1-33o);由于缺少胸廓的限制,胸腰段和腰段的半椎体在早期可致较大的侧凸,10岁前侧凸可达到63o,需早期手术治疗。
    早期对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方法是后路端椎至端椎融合的原位融合,临床结果显示这种手术方法效果较差,尤其是在生长中的患儿,因为后方的融合限制了凹侧生长的可能,从而使侧凸加重;并且由于脊柱前方继续生长,导致前后方生长不平衡,使植骨融合块发生弯曲,而使矫形丢失。目前,除就诊较晚的病例外,本方法已极少用。
    前后路凸侧骨骺阻滞术是完全分节的半椎体手术治疗中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破坏凸侧骨骺来抑制凸侧生长以矫正侧凸,虽然可阻止多数侧凸的进展,但侧凸的进展还取决于凹侧生长能力,因此治疗结果不确定且矫形能力差,并且需要石膏或支具外固定的时间也长。Thompson等报告一组长期随访的病例,均行前后路凸侧骨骺阻滞术,术前侧凸35o,最终随访时41o,有97%的病例侧凸改善或停止加重。他们建议为获得好的矫形效果,凸侧阻滞术应在5岁前实施。
    作者在香港大学骨科学习期间总结了一组平均随访10年行前后路凸侧融合加皮下凹侧撑开术的病例,在凸侧融合的同时于凹侧撑开。该术式的优点是术后可获得即时矫形而不影响凹侧的生长潜能,冠状面矫形率41%,较单纯凸侧融合好。但仅适用于胸腰段和下胸段的完全分节的半椎体畸形所致的脊柱侧凸,并且需多次皮下撑开手术,增加了手术次数和住院费用。
    从理论上讲,半椎体切除术直接去除了致畸原因,因此应该有较好的矫形效果和更短的融合范围,是治疗半椎体畸形所致侧凸最理想的手术方法。但由于内固定器械的限制,早期报道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并且由于对麻醉和医生的手术技术要求很高,所以目前国内外仍未广泛开展。到目前为止,国外文献报道仅有10余篇,且报道的病例数也较少。
    从2000年开始,我院骨科在邱贵兴教授的指导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前后路手术在同一天完成。截止目前,已完成该手术25例,侧凸矫正率为68.9%,后凸矫正率为48.8%,与文献报道侧凸矫正率44%-77%相似,并且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手术效果远较原位融合和凸侧骨骺阻滞术高。
    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的优点是半椎体、半椎体上下的椎间盘和软骨板、以及凹侧的椎间盘可获完整切除,同时可进行前路松解或骨骺阻滞,可获更好矫形效果,并可预防曲轴失衡现象发生。前后路手术一天完成,减少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了病人花费,也增加了病房周转率,因此,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论文获2004年度卫生部骨科留学归国人员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在脊柱外科界受到广泛赞誉。该术式的缺点是需两个切口,对胸腔和腹腔脏器产生干扰,创伤大,增加了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机会,对幼儿来说,手术创伤较大,延长了术后恢复时间。
    随着半椎体切除经验的积累,从2002年开始,为了减少手术创伤,我们开始尝试从后路一期切除半椎体。后路半椎体切除术在近3年才陆续有报道。Shono  等(2001)报告采用一期后路切除和后路节段内固定治疗单个半椎体畸形12例,平均年龄14岁,半椎体位于胸段或胸腰段,术后侧凸矫形率64%、后凸矫形率57.5%,随访平均5年无明显的矫形丢失。Nakamura 等(2002)报告了5例应用后路切除半椎体治疗的单个完全分节的半椎体畸形,他认为对胸腰段半椎体的治疗效果更好,矫形率达54.3%。Ruf等(2002)报告了20例,侧凸平均矫正68%,后凸矫正57%。 Ruf 等又报告了平均年龄3岁4个月的2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均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并行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均获良好的冠状面和矢状面矫形。并且稳定性好、可早期活动、住院时间短、术后无须佩带支具,最适合于年龄小的儿童患者。
    我们已完成后路半椎体切除27例,从本组和文献资料来看,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术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均可获得与前后路联合半椎体切除术相似的矫形率。本组27例患者冠状面主弯的矫形率为56.97%,与文献报告的相似,最重要的是本组患者的胸腰段后凸均得到很好的矫正,后凸由49.30o矫正到14.80o,平均矫形率达66.88%,而矢状面畸形的矫正对患者来说更重要。从年龄方面来说,年龄在10岁以下患者的冠状面和矢状面上的矫形率均优于年龄在10岁以上患者的相应矫形率(分别为冠状面70.69%对64.35%,矢状面61.36%对54.78%)。
    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术不需要前路操作,减少了一次手术麻醉,缩短了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减小,同时通过在后路应用内固定物进行加压操作,从而对侧凸和后凸的矫形均较满意。由于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脊髓往往向凹侧漂移,因此在凸侧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是安全的。Ruf 等(2002)报告的20例后路半椎体切除均无神经并发症发生。本院27例后路半椎体切除患者均无神经并发症发生,所以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由于国内外开展此类手术很少,所以对半椎体切除的方式和适应征还无一致看法。通过我们的经验总结,逐步规范了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原则。即对大多数病例而言,都可通过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来矫治。对骨胳发育远未成熟且需融合较长节段的患者,或侧弯很僵需行前路松解的病例,应行前后路一期手术,方可获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年龄越小,手术效果越好,但由于内固定器械的限制,手术在3-5岁时最理想。

17、A 型肉毒毒素在神经科的治疗应用
神经内科 万新华   

    肌张力障碍和肌肉痉挛是神经科临床常见而难治的一组症候。病人主要表现为形式多样的不自主运动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虽不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但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生活、工作困难和精神痛苦。异常的姿势和表情常置患者于尴尬无助的境地,严重时丧失正常工作和生活自理的能力,病人求治愿望迫切,但传统口服药物常无确切、持久疗效。
    选择合适的肌肉、注射适量的A型肉毒毒素,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引起局部的化学性去神经支配作用,迅速消除或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其相关的疼痛、震颤、姿势异常、运动障碍等表现,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故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1989年美国FDA正式批准A型肉毒毒素为临床新药,1993年我国同类产品问世,1997年国产A型肉毒毒素获准字生产文号,A型肉毒毒素治疗多种以不自主或异常肌肉收缩为特征表现的运动障碍病被认为是近年神经科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开展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临床研究工作已逾10年, 目前已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构音障碍、书写痉挛、痉挛状态等病人7000余例次,疗效显著。我们结合临床进行了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在远隔部位单纤维肌电图的系列研究。在具体注射方法上不断总结经验,对多种原因造成原发或继发反应不良的部分病人通过肌电图监视引导注射, 可更为准确地选择靶肌肉,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对一些在外院同样注射治疗疗效不满意的患者也取得了好的结果。我们参照国外肉毒毒素治疗的相关文献,积极尝试、扩大肉毒毒素治疗的多种适应症,对磨牙症、痛性痉挛、抽动症、难治性头痛、难治性震颤、frey综合征、多汗、流涎等进行了探索性治疗,切实缓解了部分患者的痼疾。由于专病门诊丰富的病例资源,我们对一些少见的运动障碍病也有了更多的观察和认识,如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发作性肌张力障碍或异动症、棘红细胞增多症、Hallervorden-Spatz 病等,为此类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治积累了较多经验。通过对反复、多次注射的患者进行的长期观察和随诊,我们全面分析、总结了A型肉毒毒素在神经科临床实践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包括适应征的掌握、注射剂量的选择、注射部位的监视定位、重复注射间隔的控制、并发症的预防、进口与国产药的比较等。成功地举办了四届全国性运动障碍病及肉毒毒素治疗学习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50多名神经科医师,对此项技术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18、宫颈癌精确的放射治疗技术   

    近年来,放疗技术有了突飞猛进发展,三维适形放疗,剂量调强放疗和立体定向等精确放疗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在恶性肿瘤治疗上实现了高剂量、高控制率、高疗效和低并发症。目前先进的放疗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有些应用并不规范。宫颈癌是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放射治疗是宫颈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国内大部分医院宫颈癌的放疗技术仍沿用外照射用加速器低能射线或钴60机源皮距前后对穿野照射,腔内放疗为主的内照射没有个体化的多次治疗计划设计,特别是多数没有外照射的射野验证,结果是照射位置误差较大,剂量不够精确,治疗并发症较高。回顾性研究显示常规放疗45-50Gy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4%-15%,40%的病人长期慢性腹泻。许多病人对放射治疗的副作用有恐惧心理,有的不能坚持治疗,治疗效果较差。为此,根据我院妇科肿瘤较多的优势,在妇科肿瘤专业组的支持下,放疗科自2001年起开始了宫颈癌精确放疗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宫颈癌外照射和内照射定位治疗的剂量学方法,形成了具有我院放疗特色的先进的治疗和验证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外照射技术是宫颈癌放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控制宫旁、盆腔淋巴结区域,对缩小宫颈肿瘤便于内照射也有很大帮助。我科应用15Mv高能射线,box四野照射,使得宫颈原发灶及淋巴引流区域均等受到准确均匀的剂量,形成能用95%的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的均匀剂量分布。并采用多叶准直器屏蔽正常组织,膀胱、小肠、结肠等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和体积较小,得到较好保护。剂量分析显示:与过去常规技术比较直肠剂量减少6% 12%,膀胱剂量减少3% 10%,小肠剂量减少10% 15%,照射剂量达到50 60Gy以上,治疗近百例宫颈癌,没有发生放疗照射区皮肤纤维化,严重急性肠道反应2%,泌尿系统急性反应3%,没有一例病人因放疗反应中断治疗,治疗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
    在外照射治疗中,有很多因素影响摆位的准确性。摆位的不准确会造成局部控制率下降和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增加。由CTV(临床靶体积)扩展为PTV(计划靶体积)就是考虑到了治疗摆位的不确定性和靶器官的移动。我科经过分析发现盆腔野摆位误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病人体形差异,呼吸运动的影响,双腿间距的变化,肌肉紧张的程度,体表标记线描画的差异,技术人员摆位差异,激光灯线的粗细,模拟机与加速器之间的系统误差等。为此我科首先应用先进电子射野验证系统(EPID)开展宫颈癌外照射放疗射野的位置验证。分析误差并实施在线修正。通过验证分析定位和具体治疗实施的误差三维方向分别是: 0.344±0.216cm;0.658±0.418cm和0.447±0.292cm。EPID的应用为我科开展精确放疗奠定了基础。在精确外照射的基础上开展了三维适形放疗,更有效地提高肿瘤剂量和降低正常组织剂量,使过去不能治疗的复发病例和晚期病例得到有效治疗。
    宫颈癌腔内照射技术是宫颈原发灶区域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内照射能给予较高剂量,局部肿瘤治疗效果较好。但过去由于没有个体化多次的治疗计划设计,剂量误差较大,有的可造成直肠和膀胱的损伤。为此我科从几方面对宫颈癌的腔内进行改进:内外照射的搭配和内照射的开始时间的个体化;每个病人每次腔内治疗的个体化治疗计划设计;施源器选择的个体化;中线挡块的个体化设计;多参考点设计,应用参考剂量面分析靶区和周围器官的剂量。特别注意的是在治疗的整个疗程中,肿瘤的大小和形状是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施源器的类型以适合肿瘤的形状达到更精确的剂量分布。几年来我科对宫颈癌放疗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索、规范和研究、将先进的放疗技术应用于妇科肿瘤,适应了我院妇科肿瘤专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科与妇科肿瘤专业协作对中晚期宫颈癌进行精确放疗和同步增敏化疗,这是目前国际上对中晚期宫颈癌推荐的先进治疗,相信会对宫颈癌病人带来更好的疗效。


19、伊瑞莎(Iress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治经验   

    我国肺癌病死率在城市居首位,且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约占肺癌的70%以上,且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3%。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中生存时间仅5至7个月。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尽管延长生存时间一直是晚期肺癌治疗的主要目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样是肺癌治疗的重要目标。新的靶向治疗在这两方面为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同时靶向治疗也是21世纪晚期肿瘤治疗的热点。30-60%的非小细胞肺癌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激活该受体可导致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通过信号转导使细胞生长失控。由于EGFR酪氨酸激酶(EGFR-TK)是EGFR通路中信号转导的必要条件,因而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分子。伊瑞莎 (Iressa) 是一种苯胺喹唑啉化合物,是强有力的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是FDA批准的首个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该药治疗含铂类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明显高于现有的二线治疗药物,为晚期肺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前景。但是该药价格昂贵,多数患者难以承受,且并非所有患者应用该药均有效,因此选择适当的病人进行治疗尤为迫切。基因突变及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检测为选择病人和评估预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自2002年10月起,对95例经铂类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Iressa 250mg/日进行治疗, 同时对110例肺癌患者的肿瘤标本进行了EGFR基因突变检测, 对40例患者的肿瘤标本进行了p-EGFR 表达检测。结果显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含铂类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为32.3%, 疾病控制率为68%。无疾病进展时间为8.1个月, 中位生存期10.1个月。其中女性、腺癌疗效优于男性、非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为73-100%,且生活质量的改善与临床疗效一致。药物的副作用主要为轻度皮疹和腹泻,无需停药。
    中国人群基因突变率为33.3%,其中腺癌患者突变率高达48.6%,鳞癌患者基因突变率仅为5.3%。7例有临床疗效的患者均有突变发生,而8例无临床疗效的患者均未检测到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相关(p<0.001)。基因突变高于欧美人群,与日本相近。基因突变与临床疗效相关性与国外报道相近。p-EGFR阳性率为29.3%, 其中腺癌阳性率高达36.7%,鳞癌阳性率仅为9.1%。10例临床有效患者7例p-EGFR阳性,12例临床无效患者中1例p-EGFR阳性。有基因突变患者p-EGFR表达率为50%,p-EGFR表达与基因突变相关。
    我们自2002年开始应用该药,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先后在2004年美国临床肿瘤年会(ASCO)、9TH 中欧肺癌会议(CELCC)及亚太地区呼吸年会(APRS)上进行交流,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数篇相关文章,最高影响因子为1.7,在国际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2004年4月国际首个有关EGFR基因突变与该药临床疗效相关的报道发表,目前基因突变检测及p-EGFR检测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的研究国际上只有小样本研究报道,国内尚无报道。我们的研究显示了亚欧人群临床疗效差异的病理学基础,同时提示亚欧人群肺癌发生机制可能存在不同。
    我们的研究显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国患者疗效确切,同时可改善肺癌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EGFR基因突变及p-EGFR表达检测对选择病人和评估预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了可喜的前景。